练前准备就绪,该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拳论经典明示,人为 太极之体,练太极拳是不是应该以太极阴阳学说规范自己的思维 活动和拳势动作呢?初学者的身躯,四肢手脚都要以太极拳的拳 理拳法要求规范D
1.脚型
拳论云:“其根在脚”,“由脚而腿而腰”,脚在拳中是根,是 基础,要注意脚的地位和重要作用。立身中正为立柱式身形,为 重心在一条腿上,从脚到顶,上下一条线,另一条为虚,虚腿要 虚净。
(1)自然步
两脚平行站立,脚尖齐,两脚内侧一脚宽。(图1)。
平行步
两脚平行站立,脚尖齐,两脚内侧约一横脚宽,脚外缘与肩 同專。(图2)
坐步
后脚重心承重。臀部尾闾“坐”在后脚,膝曲不得超过脚尖 大趾的大敦穴,呈脚尖、膝尖、鼻尖之三尖相对,承重脚为实 脚,应实足;前脚是虚脚在后脚一侧约30\虚脚要虚净,脚后 跟虚着地,脚尖上扬。(图3)(图4)
弓步
前脚重心,前腿弓膝,脚尖、膝尖、鼻尖三尖相对,呈上下 一条线,反映出吴式太极拳立柱式身形之特性。后腿舒伸不绷 力,后脚为虚,虚净,脚底平着地。(图5)
马步
两脚左右分开,脚尖齐,两脚内侧约两横脚宽。两腿屈膝, 身在两脚之正中蹲坐,两膝尖对正两脚尖,(又称骑马蹲裆式)重心在垂直线。(图6
隅步
要求与弓、坐步同,虚脚为45%从后重心脚计算,虚脚与 实脚间约一脚半。(图7)(图8)
八字步
八字步,为双脚脚尖成八字,由弓步式转身变式,脚尖向里 扣1/8度,变八字步塱。(图9)
倒八字步
转身式,虚步开脚,脚落平。虚实脚过渡双重时的一瞬间, 成“V”字步。(图10)
侧弓步
左右脚分开约三横脚宽,单腿重心曲膝。虚脚虚净,脚底平 着地。(图11)
点步
重心脚不动,立柱式身形,虚脚向前向侧出脚,大趾尖虚点
地。(图12)
虚丁步
实脚重心不变,虚脚虚净,脚跟虚靠实脚内侧,脚尖虚着
地。(图13)
手型
(1)掌(立掌,平掌)
五指微分开,虎口自然张圆,舒展伸张不可强直,松柔自 然。(图16)
拳
五指自然松拢。掌变拳,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指 逐一松拢,空心。拳变掌,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逐 渐松展。(图17)
钩(虚钩、实钩)
虚钩又称提钩。掌变钩,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指 逐一松拢,大指指肚与食指、中指指肚虚合拢,钩尖下垂,空 掌心。
实钩:五指逐一松拢,呈梅花瓣形,钩尖向上,空心。
重 心
在多种门式太极拳中,杨禹廷八十三式太极拳别具特色,顺 其自然,没有人为练习的痕迹。太极阴阳学说之特性,时时显 现,而十分重要的重心的变转,是太极拳拳术和技击功法的筑基 功,学练者一足要打下牢固的基础。重心或称“母势”,是太极 拳学電要的组成部分。
身形与步幅
八十三式拳重心的主体是立柱式身形,即单腿重心。在整套 拳八十三式326动中,主体重心为单腿重心,双重仅是重心过 渡。双脚的步幅为30\ 45°、60°等三种,30°相当一肩宽,盘 拳、推手习练、技击都适用。步幅适中,阴阳变化灵活。隅步为 45%马步、侧弓步60°,相当横跨两步或小一些。有人练拳步幅 大超过两个肩宽,个子小的习练者变式比较困难,步幅以一肩宽 为宜。步幅大在技击中不一定是优势。步幅大于重垂线就不灵活 了。京城杨式拳汪永泉大师,技击的步幅也是一肩宽,他说:“这 样灵活。”
减加法
重心变转减加法。EP:实腿变虚腿先减后加,实腿为10, 要渐变如10、9、8、7、6、5、4、3、2、1。减到5为双重,脚 仍继续减,手有变化,原来右实脚,左手实,双脚减加到5,仅 仅是瞬间过渡,手渐变右实手,这是交互神经的作用,顺其自
然。虚腿变实,从 0、1、2、3、4、5、6、7、8、9、10,虚变 实和实变虚都要掌握渐变不要突变,减加要清楚。注意实变虚须 跪减,虚变实跪加。开始不习惯,习惯后轻松自如,功夫牢固, 将来实战技击一想即是,立于不败。
重心变转是十分重要的拳法,是“母势”,请初学者一定要 重视,在母势、筑基功上苦练,下苦功夫,将来功成便知筑基功 之神奇。
川字步
拳法要求两脚松平落地,脚与大地融为一体,不断以意念松 脚,神经渐渐渗人地下,所谓“神经插地”,日久桩功十分牢固。
以弓步变坐步,坐步变弓步为例,坐步减实腿变虚后,前实 腿松脚到顶,虚脚自然提步上脚,这时脚不沾地,自然以虚脚内 侧空悬靠实脚内侧后再出步,此为“川字步”。这种步法保持两 脚在地面上的稳定性,使肢体活动达到最大范围的灵活性,向前 弓步,向后坐步,侧开隅步,运用自如,有利身体屈伸变换,既 保证了立身中止,又使人感到平稳安舒,前后左右,四面八方照 顾周到,合理利用空间,阴阳变化.机动灵活,得机得势,真正 做到上K一条线,脚下阴阳变。
关于有力
太极拳的特性之一是用意不用力。初练太极拳者,人学教育 第一课,伸手投足每个动作都要做到用意,不要用力。
初始练拳很难去除本力,出手有力,动作机械,四四方方见 愣见角,令无圆活言。不要急,教者、习练者都要静下心来,
不可急躁,免生逆反心理而厌练。习者尽量像穿衣系扣然轻灵 练拳;教者耐心辅导启发习练者不要急躁,练熟了本力自然退 去。习练者不要在练拳时总是想着不用力,越想越僵,越想心里 越努劲,时间长了变成毛病。松着练,不要总是去想,轻轻松松 练拳就是了。
浏览1,16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