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功夫在拳里

六七十年代我向太极拳艺术大师杨禹廷老拳师学拳,他老人 家高兴时,我们爷俩“打四手”。我的感受似乎身前不是一个实 实在在的人,而是人影跟我“打轮”,引导我棚、捋、挤、按四 正手训练,每一手都失重,有透空之感D

我向杨老拳师清求教我推手。

杨老拳师说:“练拳为体,推手为用,体用结合。盘好架子 太极功夫都在拳里边。”

老拳师一席话,我琢磨了十儿年,前辈拳师都是从盘架子开 始。杨老拳师的定型拳八十兰式,326动,每动有8个小动作, 乘法就是2608动,每天练6遍拳,再用乘法便是15608个动作, 每天15万多次阴阳变化,而揉手功夫全出来了。当然,前文讲 过揉手也是拳人的必修课。因为每位习拳人不可能都得到高境界 太极大师的点拨。练习揉手是不可缺的课程,用以提高拳人审 敌、听劲,拿、发、打、化是拳架的补充。如果练家将“云手”、 “搂膝拗步”、“斜飞势”、“海底针”、“扇通背”、“玉女穿梭”、 “二起脚”等几个势练熟,从上下左右来什么手都可以对付。

太极高手较技,出手一二招即分胜负,也就是出手见高低, 无须采、冽、肘、靠。如果用靠,这位拳师还远远没有具备化解对方的功力,仍须迸一步修炼

揉手的自我练习

揉手训练以_::人配对对练为伟,如没宥训练的伴友,可以自 家“打四手'

揉手的自我训练同样是陶冶情操,是审美的文化的艺术的体 验。其根在脚,脚下动作.应循阴阳变换规范,单动为阳,左脚 左后下。每动注意顶h虚灵从脚虚松到顶、顶上精神虚灵,脚下 腾虚。从脚到顶九大关节松开,身体离虚,心里有一种透空的乐 趣和愉快,是文化的艺术的体验。

在打棚、捋、挤、按四手时,眼前设计有一个人跟你一起训 练,这是太极修炼的特性之一,“有人似无人,无人似有人。”

一个人行功,对身形手势要求同样严格,不可用力,行动从 阴位始。心手上棚,身形由左坐步实腿变换为右实腿弓步。第二 势,右棚手变虚,左虚手由虚变实,立掌掌心对右手脉门打挤。 第三势右虚手变实手,向右隅斜棚,然后变左坐步,左腿变实, 左手由虚变实向左后上方斜捋,重心腿不变。双手下按左虚右手 实,往返训练,很冇圆活趣味。个人揉手训练,是体验髙品位的 松柔动态运行艺术最佳方法,在棚、捋、挤、按行功中,体验阴 阳变化艺术,双手一实一虚,循运行路线,轻轻扶着弧形线被动 而行。因为我们周围有一个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环形圈,当你的 手走到极限它自然变化返回。当然这需要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周 身一定要松下来。在走四手时,同练拳盘架子一样,立身中正安 舒,把握阴阳。前后左右四个动作,坐步、弓步两次变换重心, 动作简甲,应该将动作做准确,丝丝人扣,不可断续凸凹。

有人不和你揉手,出手便打,怎么办?以最小的点接触对方

以小化解大,这是揉手艺术。太极本无定法,动就是法,太极拳 法的髙明之处,你功夫有几朶你的法就有几乘,甚为奇妙。•功夫 练到懂劲,就进一步悟到“舍己从人”。太极高手与人较技看到 他与我们一样,同样有两只手,搭手或接触到他们的手,感觉不 到他们有手,但只要身体被这神奇的手扶上,脚下就没有根基 了,揺摇晃晃六神无主,呼吸困难,胸部有憋气之感。可以想 像,任何凌厉的攻势在太极高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这是以空无 对待整体,令人神往的揉手艺术。

松柔训练

练习揉手像盘架练拳一样的要求,身形、手脚、腰胯都应按 照拳论上的要求,不可用拙力。

1-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

盘拳、揉手同是太极修炼,每盘一遍拳便积累了太极功夫, 如果不按拳理拳法要求去做,谈不到修炼更谈不到功夫的积累, 拳理告诫练家,盘拳和揉手,别无选择的是“一举动,周身俱要 轻灵' 不轻灵,出手有力,拙力大,周身僵滞,这就不是太极 拳^前辈拳师说,太极无手,用手都不是太极拳,用拙力,这绝 对不是太极拳,软弱也不是太极拳。


  1. 步幅要适中


什么是正确的修炼呢?身形为中正安舒,周身轻灵,顶上虚 灵,且有精神。有人揉手,腿开得很大,认为两腿开大底盘稳固,其实不然,如两腿距离远了,就不灵活,左右开大,前后不 稳固,前后开大,左右不稳固,这是从你的站位决定的。从力学 讲你的重垂线大于你的底盘,将受人制,站都站不稳谈何轻灵, 不轻灵就要僵滞,僵滞了,有个小孩也可以将你推趴下。

浏览84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