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来并未考虑要附录一套拳架,其原因有二,第一、作 者认为,太极拳的精髓在于它的内功,而拳架动作:只是锻炼内功 的手段。在符合太极拳各项行功原则的前提下,用任何派式的拳 架都能练出过硬的功夫,收到应有的功益。现在己出版的各式传 统拳架不少,还有国家专编的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等, 都可以作为锻炼的手段。第二、杨式太极拳应以杨澄甫老师为正 宗。他亲身演练的拳架在解放前出版过,继后北京人民体育出版 社于一九六三年出版的傅钟文所著“杨式太极拳” 一书中又有丁 更为详尽的讲解,可为传统的杨式太极拳楷模。本人作为杨少侯 第三代的业余弟于,如再出版一套同类的拳架,则不仅有重复之 感,抑且有僭越之嫌,更恐为人们笑为班门弄斧,但贵州人民出版社认为本书的正文部分,只适宜有一定练 拳水平的人阅读,对于初学者则要求有一套拳架及其动作说明0 目前学练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求学传统杨式大架子的人也不 少,而以前出版的书,由于时日B久,不易找到,满足不了群众 的蘅要,因而一再要我消除上述願虑,以群众箱要为重,将我学 练的这套架子介绍出来,作为本书的附录。经过反复考虑,我终 于同意了出版社的意见。

作者这套拳架的拳式名称及顺序均与杨澄甫所传授者相同,在全部八十五个定势中,只有“海底针”、“指裆捶”和“栽捶”

三势与杨的原样有别&杨澄甫在该三势中有俯身和折腰的现象, 作者未能察其用意,不敢盲目照学,乃从师所教,改为直腰,其余的 定势则完全一样。此外,在过渡动作上也有些与傅钟文所著的杨式 太极拳的走法不尽相同。那主要是有的动作扩大了,但其基本架 势、风格等均未越出杨派正宗的范围。由于太极拳本身就要求形 随意动,所以在走拳时根据当时的意念时而变化一些走法或增减 一些动作的情形不但是允许的,而五这正是太极拳的一个特点。

基于以h原芮,T面介绍作者的拳架仍以杨式六路太极拳太 架子命名。

对图解的几点总的说明

(1)为了便于读者认清拳式的方向,特将图照的方向作如 下约定:以蓣备式站立的方向为准,而对读者的方向为南,背后 为北,左方为东,右方为西。

动作说明主要是演述步法、身法和手法,即脚、身、 手的运动路线。为了便于表述,又根据各拳式运动的繁简情况* 分为若干个动作(段落)进行描述。在每一动作中,先说两脚、 再说腰身、后说两手。

走架时,两手的动作总是由腰身的动作摧动的。而腰 身的动作,包括旋转及重心的移动,又总是由蹬脚发劲摧动的。 在每一动作中,对脚、身、手三个部位的说明虽分先后,动作幅 度也大小不一,但都应同时开始、同时完成。同时,在前一动作 结束与后一动作开始之间也不能有停顿现象,这样才能符合“力 发于跟、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和“一动无有不动”的法则。

(4)动步进退,应先以膝部领劲将脚提起,再以脚部领劲镫出,提脚到最高点时,膝一敖不高于胯。落步时,身体应自然 略下蹲。

(5)弓步或虚步,两脚的位置应保持约两拳宽的横距,不 能使两脚板同在一条直线上。前脚尖指向正前方,后脚尖则应补撇30〜45%这样才利于站稳,应为图(甲),不应为图(乙)。

(中) (乙)

两脚的膝部和两手的肘部总要保持适宜的弯曲度,除 个别特殊情况(如分脚、蹬脚到终点时的膝部)外,都不应用力 伸直。例如弓步的后腿、虚步的前腿、搬拦捶的前手、单鞭的两 手等,都应有适宜的弯曲度。

腰身不停迪在进退旋转,但必须时刻保持“三不露v 和立身中正安舒的姿态。不能有前俯、后仰或歪斜现象。

两脚、两手无论进退还是旋转,总要走或大或小的孤线(平弧、立孤或斜弧),基本上没有直来直去的情况。肘部一般不能高于肩。

除了步法、身法和手法之外,眼法也是行拳姿势的一 项重要内容。它是显示注意点的所在,如果眼法不对,架势必然 显得散乱。在盘架中,注意点不外两点:一是随着自己在面前动 作着的手注视,那是与敌手交锋之点二是向前正视出去,那是 准备打击的目标,这种注视,在每张图照中已有清楚的表现,故 在文字说明中从略。

(10)此外,行拳时必须时刻遵循的行功原则,诸如腹实胸 虚、虚实分明、虚领顶劲、沉肩坠肘、意气神形合一、呼吸要领 等等,因在正文中已作了详细论述,此处不再重复

杨式六路太极拳拳武名称顺序

第一式预备式 第三式揽雀尾 第五式提手上势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 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十三式如封似闭

第十五式抱虎归山 第十七式左右倒撵喉 第十九式提手上势 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二十三式扇通臂 第二十丑式进步搬拦捶 第二十七式单鞭

第二十八式云手 第2十式高探马 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 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路

第二式起势左顾右盼 第四式单鞭 第六式白鹤亮翅 第式手挥琵琶 第十式手挥琵琶 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 第十四式十字手

二路

第十六式肘底看捶 第十八式斜飞式 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第二十四式撇身捶 笫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

三路

第二十九式单鞭 笫三十一式左右分轉 第: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 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

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 第三十七式右燈脚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 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

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 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

第四十二式左蹬脚 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

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 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

第四十六式十宇手

浏览92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