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太极拳教学

自有太极拳以来,千百年间没有一套完整的、科学化的教学 方法。一个老师一个传授,口传心授,学艺圈里有句俗话:“师 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的意思,要求学拳者须勤奋、 吃苦、靠自己的聪明和灵气。

太极拳学博太精深难以理解,学成有相当难度。拳师告诫学 子,“太极十年不出门这个“十年”不是时间概念,而泛指学 拳之难。这门,是指什么门?家门、村门、乡门、县门、市门和 国门,每个门有每个门的标准。如果十年一个门,到国门,须学 练五六十年,归根结底,还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拳艺界的老话题

君不见,在太极拳圈子里,学拳十几年还不得要领。学拳二十几 年,木力还去不掉,出手拙力,谈不到轻灵。三十年,周身仍然 松不下来,说玄一点,三十年还在云里雾里。在一本书中看到, —位太极拳人练拳五十载,云里雾里五十年,欲弃拳学习别的功 法。这是拳人在学拳道路上的悲剧。

原因很多,说到底,仍然是老师的责任。太极教学改革应该 提到议事H程上来了,世界在前进,我国的田径、水上、球类等 各项运动,聘请合格的教练执掌帅印。体育科研部门经常、及时 地向运动队提供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以乒乓球为例,乒 乓球拍、乒乓球的颜色也有改变,足球的改进频率更为迅速。回 过头来看太极拳,怎能允许和容忍太极教学千古不变呢?

笔者为什么将责任加在老师头上呢?俗话说“名师出髙徒”, 弟子不成,老师有责任,起码要负一半的责任。“教不严,师之 惰”么!老师胡涂学生永远也明白不了,基子此,拳师是首要 的,是培养太极拳人才的决定因素。老师的责任,就是授业、传 艺、解惑,学生学不好教者失职。

中国的武术教学

武师在家设馆。学生到武馆习武每年交一次学费,师父 师母三节两寿要送礼。由武师上课,传授武术基本功、套路、刀 枪器械、双人对练等等,但不传“绝活”。

向武师递帖子^拜师帖子上写明拜师人门学武,从师学 艺,师徒如父子,任师打骂,打死由个人负责。收徒后,为人室 弟子,是“自己人”,将来可以教授绝活。

以上两种弟子在武馆习武,老师教什么弟子学什么,没有选 择的余地。在学习中,各武馆将弟子打断胳膊、腿的事常有发 生,不足为奇。学子随师学武十年二十载,有的不满足己学的功

夫,另投师习武的例子也不少,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此举开明 的老师可以接受,否则,背上跳槽的欺师灭祖之罪名。

互相学习交浼切磋

从古至今,在武术n中传f来带有封建色彩的不健康的治学 歪理很多,其中之一是“门户之见”。

“门户之见”只允许本门人之间交流武艺,不能与外门人交 流拳技。要交流只有打擂台,一比高低。这种传统传至现代,就 是各种武术比赛。太极拳分为五家n派:陈、杨、武、吴、孙, 流传至今。在国家政策宽松之下,五家均建立了拳社。五家社长 可以坐在一起开会,研讨全民健身,发展武术事业。但是,不能 相互学习,交流拳艺。如果在一起交流拳艺,也是各家拳师带各 家之弟子表演。中国武术门派很多,各门派之间绝对不在公开场 地互相交流、深恐交手有所闪失,影响门派之名声或结下恩怨。

不能交流,怎能提高,不相互学习,怎能取长补短?都说各家 的拳法高超,如果各家都走出国门到国外传播太极拳,结果只有各 家各派的太极拳,没有中国统一的太极拳法,也算是一桩怪事。

多年修炼不及格,如何继承,没有继承谈何发展。我们的邻 国太极拳界扬言,十年超过中国。有一位资深的传统太极拳大 师,一生忙碌在教学场上,她说过一句气话,令人深思,她说, “以后学太极拳要到日本去学。”以上诸多表象t不改革太极拳教 学是没有出路的,太极拳教学一定要改革。

浏览89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