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太极拳的朋友经常说的一句话“太极拳博大精深'提 到博大精深便怯步+前,又说,“太难。太极拳太难了,不练 了。”是不是因为博大精深就不练了,不去深入研究了?如此实 不可取。
1.博大精深
用常的E光去看“博大精深' 不得了,极博极大极精极 深,难学难懂—叶障目,看什么也不会全面,请将目光穿透盲 障,再去审视博大精深,定觉头脑清醒,眼前一片明晰。博是让 你博采众长。练太极拳,不伹学习拳论、拳经、拳谱、拳诀以及 前人和今人撰写的拳理论,还要涉猎百家,读些文学、地理、数 学以及科普知识,中外名著、历史、拳击、格斗以及博学武术各 门类的一切知识。多读书,知之越多,越有助于对太极拳拳理的 理解和学习。
大,大是大自然,道法自然。练拳盘架越自然越符合太极拳 的拳理拳法。练拳像穿衣服系扣,像吃饭用竹筷,似妇女织毛衣 双手轻松持毛衣针那么自然、轻松、随意。以自然的心态,自然
的肢体练太极拳,还会有力吗,还会僵紧吗?
精是在自然状态下盘拳,要循规蹈矩,行功分清阴阳,虚 实、幵合、一招一式,似钟表的表心,齿轮相合,一环套一环, 丝丝相扣,细腻严谨。
深莛深人研究太极拳之特性,循拳理拳法修炼•不可瞒天过 海,稀里胡涂,得过且过,又不可拘谨僵持浑身肢体僵而不开。 总之,以自然的心态,自然的动作,投人太极拳的修炼。
2.习拳明理
闰家昌盛,为习武者开辟了学拳练功的广阔天地。太极拳理 抢经典丰富多彩。当代太极拳人,太极拳修炼者要读书明理方可 得道。
学习拳理明白拳之道理。我们的先贤比我们单明白近三四百 年。清人陈鑫大师《学拳须知》明示后来学子,“学练太极拳先 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 京城太极拳松柔艺术大师杨 禹廷说:“打拳打个理。”这是先辈拳人给我们后继学子的至理名 言,不可不悟。
太极拳拳理源于《老子》《易》学。不理解拳理,难于练好 太极拳。一般健身无须过高苛求,如杲深人修炼必须读书,懂得 拳理。笔者认为,习拳有一个公式,“认识一理解一明白一懂' 认识,可以到各公园看人练拳,这是直观认识;还可以问拳师, 请教教练,这是听中求认识;读太极拳理论书、拳书,以及对名 拳师专访的纪实类文章,从中体会太极拳的拳理拳法,这是理性 认识。通过看、听、读以后,对太极拳有了初步认识,就开始学 练,从实践中去理解。但是有些拳友往往不注重读书,不注重学 习拳理。有一位拳友练拳十几年,没有一册拳理书,没读过全文 的《太极拳论》,道听途说记住几句拳诀,练拳常出病手,也不
明身形之病。还W甚者,每天在公园与人较技“推手”,浑身是 劲,两臂拙力,不知拳论要求的“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你 介绍他读理论书,他说:“那是虚的。”其实,他的“实”,通俗 理解,就是本力加招法。说“虚”者不是浅薄,就是对太极拳的 无知。
《拳论》云: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此不用 拙力,纯以神行功效著矣!主张“实”的朋友不可不悟这几句拳 之精论。太极为阴阳,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太极拳 理阴阳为母,讲究虚实,没有虚就没有实,不少拳人十年二十载 练不好拳,找不到感觉,原因之一,不是虚的多了,而是虚得不 够。松柔是太极拳的拳魂,松柔就是阴虚,没有虚,就没有太极 拳,这是太极拳的特性所决定的。太极拳学的阴阳学说源于老子 《道德经》。老子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无有人无间”。没有 虚就没有实,拳人立志要深层修炼太极功夫,不可无阴,不可无虚, 离开虚,将空忙一场,空忙一生,最终也不知什么是太极功夫、太极 拳是什么“滋味'《太极拳论》《十三势歌诀》《十三势行功心解》 《五字诀》《打手歌》《太极懂劲解》《太极图》《虚实诀》《阴阳诀》等等 数以百计的拳诀、拳论,都是虚的。没有拳理的虚,也就没有太极 拳了。试向,哪位拳家能离开这些拳之经典,能练出一身功夫来? 所以,学习太极虚学,是十分重要的。
老子说,“天道无亲”是很有道理的。
浏览1,02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