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模样,谁也没看见过,为什么提出还太极拳来面目这么个古怪的问题呢?

在探讨还太极拳本来面目的课题之前,先请练家到各个公园 走一走,看一看传统太极拳练家形形色色的不同练法。所谓传 统,是几千几百年来,从我们老祖宗层层传递,代代相传继承而 来。继承传统不能像吃涮羊肉。传统涮羊肉是紫铜质锅,空心, 中间烧木炭,圆形锅围着炭火,便于将水烧开涮肉。涮羊肉锅的 制造卜分科学,底座大,通风,氧气充足,木炭便于燃烧,上端 为烟筒,细尖助燃、拔烟。涮羊肉锅造型优美,为食具最佳造型 艺术。时今,这种火锅日渐淘汰,逐以现代化煤气锅、电锅取而 代之。食具外观已经失去涮羊肉的传统外观美,调料也是众人一 口统一味道,不像传统调料,佐餐调料集中在一张桌子上,自助 调料,喜欢什么口味自己调,而锅底也减去口蘑,失之传统

如今,传统太极拳也似现代涮羊陶,从外形到内涵变了味 道。

有人练太极拳不听师教,不读拳论,不遵太极拳阴阳学说之 规范。出手拙力,不知“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炅”是怎么回事。 不是遵道肘修,歪斜着身子练拳,将“中正安舒”丢得一干二 净。或者少练拳多推手,凭着自己本力加招法,闶腰挪將,横冲 直撞,推拉硬搡,全然没有太极拳拳理拳法的松柔、虚实、开 合。失去以心行意,以意导体,以体导气,以气运身,用意不用 力的“味道'

何为太极拳的本来面目?从拳理讲,除了上文举例说明的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外,拳理还要求“意气君来骨肉臣”、 “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关节要松,皮毛要攻, 节节贯串,虡灵在中' 以及“用意不用力”、“无形无象,全身 透空”的拳理,反映在练家盘拳修炼的正体,并体现在一招一式

之中。

太极拳理的要求不是拳师发明创造出来的,是根据太极阴阳 学说及太极拳学传递下来几代拳人臻于完善的松柔为魂、阴阳为 母的拳法U笔者在《松功篇》中谈到这一层道理,太极拳不是刚 拳,太极拳是松柔之拳。太极文化是极为博大精深的,学练太极 拳者,对太极机理要了解清楚,领会要领。学练,不可用刚劲, 不可用拙力。你的身体以及一切动作,将成为太极拳的一个载 体。作为学练者,作为载体,首要的是必须按照太极拳的拳理要 求,规范你的动作,否则,就不是太极拳。

拳经要求习拳者,先要学习领会太极拳学的特点和要达到的 目的。太极拳机理要求太极拳习练者,将体能训练成为松柔之 体,最终达到修炼者无处不舒展、无处不轻吳、节节贯串,阴阳 变化运用自如。这一切一切,都从习拳笫一步始,从太极起势到 收势,要习惯轻灵的举动□惟有轻灵,方可达到无形无象全身透 空的层次,惟有轻义,方可消除习练者后天之拙力,使身体松柔 灵活,随意肌可随意支配,不随意肌亦应舒松下来,周身轻灵顺 遂。惟有轻灵,方知“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不用力,舍己从 人之奥之妙。

可是,有人练拳用力不知用意,人道不深的出手拙力,就是 修炼多年的练家,不相信用意不用力者大有人在D为什么?他们 练拳习惯于用力,用意练着+七惯,从来都不按拳理拳法修炼„ 从起步始去研习太极拳学、太极拳阴阳学说,身上脱不掉拙 力。他们人云亦云,云里雾里,不求甚解。每天盘拳从不研究一 招一式的阴阳动静机理,而是随心所欲,以自己的歪理去解太极 拳理。 f

还太极拳本来面目,是个大题目、大工程,是修大道。提倡 太极拳人学习太极拳学和太极拳理,注意阴阳学说的学习和研 究。有了正确的拳理指导,按太极拳理、拳法规范自己的动作。

笔者将这一想法贯串全书十二;篇始终,从多角度、多侧面阐述太 极拳的本来面目。使正体太极拳运动提高到新的层次。按太极拳 学的规范动作练拳的人多,,盘拳注意阴阳、虚实、注意中正安 舒,每势安舒,每动中正,处处轻灵,关丨V要松,节节贯串,皮 毛要攻,按照太极拳的拳理拳法规范自己的思维和动作,太极拳 的本来面H将展示在各个拳场和比赛场上。

浏览96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