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极拳概况
太极拳起源于何时,其说不一。但据若干太极拳名家的考 据,源于明末淸初。它继承并发展了我国传统的技击和健身术的 精华,集气功、静坐和武术于一身,把开合、进退、攻守熔为一 体,形成了一套以松、柔、静、缓为特色的拳架。行拳连绵不断, 转运圆活,于沉着稳定之中包藏多种变化淸朝陈长兴、杨露禅 时,更以其独特的技击艺术,震惊武坛,受到世人_目,引来从者如流。继后,人们又发现,它不仅在武功上有独到之处,在保健上亦有其特殊之功,还能使人在个性修养上得益,并可广泛地 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太极拳的行功原则符合生理卫生和 力学原理,锻炼内容丰富多彩,运动量可大可小,动作可快可不论男女老幼,体质强弱,均宜练习,且同样可收武术技 艺、修身养性、强身益寿之效,深受国内外广大群众的喜爱。太 极拳不愧为我国武术辱地中的一朵艳丽夺貝的奇花。
二,极高练举质鼉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党和政府的提偈和重视,太极拳运动得到迅速的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題,主要是: 第一、急于求成。往往只拳架动作的外形而忽视了它的行功原 则,更偏废了内功的锻炼》第二、对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和普及不 够。关于太极拳的理论,前辈拳家学者曾有专著传世,可惜他们 大多偏重于套路、步法、姿态的描述、讲解,对于它的原理、原 则,虽有一些剖析,且不乏真知灼见,但因受当时科学水平的限 制,也出现了一些错误之说。现在教拳的人,有的对太极拳的原 理、原则的研究、理解也不够,因此在教授学生时,多只在姿势 上面做功夫;习拳者也多是在套路、动作上进行模仿,致使现代 太极拳运动在行拳质量上产生了一些不如人意的倾向。常见不少 习拳多年的人,虽然动作熟练,姿势优美,甚至还会推手,具有 一定的技击功夫,但太极拳内功的“味道”却不浓。如此练法, 不可能收到太极拳的独到之功有的学拳者就是由于这个原因, 越练越无兴趣,乃至改学别样,并发出“太极拳软绵绵的,动作 又繁,没啥意思”的议论。
为了促进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当前必须在提高行拳质量上狠 下功夫。
谈到提高,不少人认为即是指在技击艺术方面的提高,因而 那些只为保健而练拳的人(这种人占练拳者的大多数)就认为没 有考虑的必要。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诚然,武术必须在提高的 过程中求得进步,但同样,要扩大保健效益,也只有在提高的过 程中才能办到。练太极拳面不备高到进入内功的锻炼,要想获得它具有的一切效益是不可能的。可是恰恰在这个最重要的问题 上,一般人还缺乏认识。不认识就找不到正确的锻炼方法,更无 法提高,所以,弄清太极拳的真面目,揭示其内功奥秘之所在, 对于发展这项运动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太极拳锻炼的功益
人们经常可以见到或听到,不少人通过太极拳的锻炼得到了 .这样或那样的功益,治好了这样或那样的疾病。因此,对于太极 拳在保健方面的功用,已很少有人表示怀疑了。但太极拳到底可 以在嘟些方面起作用,则还需要作更全面的了解,在此,我想以 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这个问题。
笔者在青年时代开始学练太极拳,至今已有四十余年,未曾间断对于前辈著作每常用心思索,一有心得即付诸实践,颇得 俾益。本人现已年逾花甲,虽一生历经坎坷,但除头发花白以 外,尚无任何衰老之态,身体健康,没有疾病,行动甚感轻灵。 这自然是多年坚持太极拳锻炼的结果。然面,太极拳所给予我的 功益,更重要的还在于下列几个方面;第一,学会了保持头脑冷 静,遇到使人惊慌、悲伤、恼怒等不快事情时,能及时克制,理 智地去调整自己的情绪,减轻痛苦t第二,体力劳动时,慊得怎 样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求得最大限度地发挥体力的作用,在 持久的连续作业中做到高工效,面不易出现疲劳I第三,脑力劳 动时,能有效地排除外界声响形色及内在情绪的干扰,做到心无 旁骛,神志专一;第四,当身体需要体息时,能迅速地解除身心两方面的紧张状态,达到休息的尚的这些功益的获得,在很大 程度上应归功于太极拳的行功原则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应用。
对于我的上述收获,有人很感兴趣,但更多的人则觉得奇 怪,或认为得之非易。其实,这些只不过是练太极拳的起码收 获,人人皆可得到的。如果还有对太极拳的作用感到怀疑,因面 不能长期坚持者,但愿我的这些体会能有助于他们消除疑虑。
浏览1,15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