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 张
—般地说,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可分为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 两类。脑力活动,如科学,文艺创作、读书、下棋、演算、思索 等,其主要工作器官是脑^在生理上表现为大脑皮层或脑细胞 的兴奋。体力活动,如推拉、挑抬、跑跳、投掷旋扭等,其主 要活动部位是四肢和腰身D在生理上,则表理为肌腱的伸缩。为 了便于讨论,我们将脑细跑的兴奋和肌健的伸缩状态,统称之为 紧张,而将它们的体息状态称为松弛。
人的脏腑,虽不直接参与体力或脑力运动,但它们担负着为 运动和维持生命制造、输送营养的任务。人在运动时所需要的养 料要比休息时多。运动越擻烈,所需的给养就越大,这就迫使呼 吸、消化、血液循环等系统加速运动,以满足人的需要,于是也 造成了心、肺、肝、胃等的紧张。
人在一生中,不能,也不会永远躺着不思考、不运动、不工 作。而人的一切活动,又是通过参与活动的器官的紧张来实理 的。所以,紧张的状态,对于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 避免的6同时,经常性的、适量的、有规律的紧张,即工作和运 动,又是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劳动能力、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最积极的手段。
二、不必要的紧张
如果人们在作有目的的活动时,体内器官所出现的紧张,对 于维持工作的需要来说,仅仅是必须的,或者说,紧张程度与所 干的工作刚好相适应,则这样的紧张,我们称之为“必要的紧 张'如果产生了与工作需要无关的,或者超过工作需要的紧张, 就是“不必要的紧张不必要的紧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大量存在,而且有着 形形色色的表现。
例如,有人在用剪刀剪东西,特别是剪较硬的东西时,除了 持剪的手掌、手指用力,要产生紧张外(这是必要的紧张),他的 另一只手、腰、腿等也会跟着盲目地使劲。更有甚者,连唇、齿 也会随着剪刀的开合而上下咬动,眼、鼻也在歪扭因此,常常 是持剪的手还没有累而其余部位先酸了。又如,有人在思索时, 往往习惯性地将身体的某些部位歪扭着,或采取不端正的姿势坐 着,到了一定的时候,他的头脑未热而身肢先感到累了。
很多时候,我们仅从工作的效果上就可觉察到不必要的紧张 的存在。如同样体力的两个工人在完全相同的时间、条件下干相 同的一项体力工作,由于技术水平不一,一个人干得又快又好, 而且很轻松^另一个却又慢又差,而且还感到很累显然,后者比 前者付出了更多的体力,也就是说,产生了更多的不必要的紧 张。但是,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考察一下那个在劳动中工效高而又费 力少的人,他为工作所付出的劳动力是否已达到了理想的程度? 他的体力浪费是否己减少到接近于零呢?答案是保留的,只要仔细观察,仍然可以从他身上找到不少额外紧张的现象,只不过与 那个技术不熟练的人比起来,不那么严重罢了。
以上所举,均是肢体上的不必要的紧张的例子。至于精神上 的不必要紧张,也是极其常见的比如人在发怒、悲伤、惊恐等 等情况下,精神上所表现出来的听有紧张情绪,都属于不必要的 紧张。因为这些紧张不是由有目的的工作所引起,也不会产生任 何预定的成果。
由此可见,不必要的紧张,在绝大多数人的大部分活动中, 都极其普遍地存在着,有心人随时可从自身或别人身上观察得 到。究其发生的原因,不沙两个,一是人们在各种内外剌激的影 响下形成了不良的甚至病态的习惯;二是不懂得或未掌握科学的 用力道理和方法。由于不必要的紧张往往是无意识的和习惯性 的,因而也是顽固的。它的出现,既白自地耗费了人的体力,又 影响工作、运动的效率和质量,严重者还会造成体态的畸变,有损颜容,摧残健康。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坚决克服之。
三、疲 劳
当紧张的程度或紧张持续的肘间超过某一限度时,主要运动 器宫或部位的工作能力便开始衰退。这时,即使停止运动,解除 紧张,其功能亦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状态,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疲劳。
肌肉、筋腱的疲劳是最常见的疲劳,它多表现为肌肉、筋腱 的酸痛、胀麻,其后果则是力量减弱,耐力下降,动作迟钝,效 率降低,产生力不从心之感大脑的疲劳,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是十分普遍的它的表现通常是实昏脑胀,睱茬耳鸣,后果是记纪衰退,思维能力变弱, 反应迟钝,并有昏昏欲睡之感内脏的疲劳常与肢体和脑的疲劳相伴发生。它的表现,大多 是胸部憋闷、心珧过速、气喘、语塞、唇焦口燥,恶心、出虚汗 等等。这些都是由于腑脏疲劳所致。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体内各器官除各司其职外,还互相 关联。它们的机能状态也能互相影响。激烈的体力活动,不仅造 成肢体的紧张和疲劳,也必然使内脏紧张和疲劳。体力的过度损耗,可使人楮神萎靡不振。同样,当大脑疲劳以后,整个人体也 会处于软绵绵的状态。脑是人的指挥机关,脑的生理状态,既可 加速、也能推迟或解除其他器官的紧张和疲劳。当一个人怀着忧 郁的心情去干工作时,总要比他在愉快时去干同一工作容易疲 劳> 相反,虽然人的肢体已达到一定的疲劳、紧张程度,但突然 得到一个使精神为之爽快的好消息时,身体的紧张和疲劳就可立 即解除,而顿时感到一身轻松。这些,每个人都是深有体会的。
每一次极度疲劳对人体来说,则是一种严重的摧残,它会使 器官的功能长期得不到恢复,既影响工作,又有损健康,可谓有 百害而无一利。所以从生理和运动的角度上看,疲劳,尤其是极 度的疲劳,是必须杜绝的。
迎、休患在生活中,工作和体息总是相互交替着进行的。工作了一段 时间以后总要停止工作,休息一下。这是人们的习惯,也是生理上的需要。休息可以消除工作造成的劳累,恢复精力,有利再 于。若把工作比为砍柴,休息就是磨刀。从这个意义上说,休息也是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会体息,就搞不好工作。
休息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如坐、卧、睡眠、散步,等等。但 不管采取哪种形式和方法,从生理上看,其作用无非是使身体的 全部或一部在松弛的条件下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因此,休息的 效果取决于松弛的速度和程度,松弛得越迅速,越彻底,休息的 效果就越好。如果在休息时,体内原已紧张的部位不能得到迅速 彻底的松弛,反而在种种因素的干扰下造成了其他部位的新的紧 张,那么就会达不到体息的目的而产生新的疲劳了。
在对人们休息的各个方面——它的形式、过程、质量、效果 等等进行考察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由于不同的人休息的《本领” 不一样,他们休息的效果是很不相同的。众所周知,在正常情况 下,人们不会无限期地休息下去,直至精力的完全恢复。他们只 能把一次次的休息分別在某些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这就意味 着,休息如同干工作一样,也要讲求质量和效率。而要得到高质 量、高效率的休息效果,即迅速进入彻底的松弛状态,也同干工 作一样,需要一个学习和锻炼的过程。那些经常为体息不好而苦 恼的人,对如何才能休息得好的问题想必是很感兴趣的。我们从 太极拳研究的角度出发,也同样感兴趣。
五、避免疲劳的途径
以上,我们从生理和运动的角度出发,简单地叙述了运动、 紧张、疲劳和休息的相互关系,也讨论了不必要的紧张的危害以 及解除紧张和疲劳的必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某些活动的某些时刻,却不得不干到疲劳乃至极度疲劳而欲罢不能。如在战争、竞赛或科研中,为了崇高的理想,为了生存为了胜利和
柴誉,就是这样,都镲要这种拼命精神。这对本文来说,虽是题外之音,但它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能否在更大程度上推迟疲劳的出现,使人们的身体更加适应工作和运动的需要呢?我认 为,答案是肯定的。
前已述及,造成疲劳的原因是过度的紧张紧张只要不过 度,就不会疲劳这个度,以体力活动而言,包括力度与时间两 个因素。对子不同的人,这个度也不一样,它是由各人的健康和 体力状况决定的因此,推迟疲劳的一个根本途径是增强体质造成疲劳的原因固然是过度的紧张,但必要的紧张,乃运动 之必需;不必要的紧张,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它的存在或增 加,可造成或加速疲劳的到来。因此,在工作、运动中学会科学 的用力方法,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必要的紧张,乃是避免或推迟疲 劳出现的又一关键之所在,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对于增强体质,提高力量,无疑具有良 好的作用,而在教会人们正确的用力方法这一点上,太极拳同其 他运动相比,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太极拳无论从它的运动 原理、原则、还是方法上,都高度自觉地,有意识地把科学的用 力方法和消除一切不必要的紧张,作为基本锻炼内容,并使之成 为日常的习惯。因此,进行太极拳的锻炼是既能增强体质,提高 运动效率,又能避免疲劳的好办法。
六、太极拳的运动原理
拳术运动是技巧运动,它们所要研讨和锻炼的是如何充分调 动体力去取得最使效果,在这一点上,太极拳也不例外,怛它区 别于其他拳术运动的则是要用最小的体力去获取最大的效果,并最大限度地推迟疲劳的出现。它的一切动作都围绕这一中心展 开,其要求和原则也为着实现这一目的而制我们知道,妨碍体力的发挥,减低体力的有效功能和加速疲 劳产生的最重要的内因,是不必要的紧张的存在*因此,在运动 中排除一切不必要的紧张,就成了达到这个目的的关键。太极拳 对肢体的要求,诸如“虚领顶劲'“尾闾中正”、“松腰松胯”、 “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等等,就是为了保持身躯的自然直立 状念,避免因体态不止而造成不必要的紧张,用意不用力' “虚 实分明”和“虚实转换”等原则,则是为了使人体各部位在运动 中能有节奏地交替劳逸,在连续的运动过程中得到盾部的休息, 从而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克服不必要的紧张,推迟疲劳的产生。为 了最大限度地调动体力,充分发挥体力的作用,使之获得最隹效 果,太极拳还采取了“力发于跟,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和“建 立腹部坚实点一动无有不动”等发劲法则,以便将全身运动 的力集中趋于一点向外燦发,从而达到预定的目的。“意、气、形 合一”的原则突出了意识的统率作用,保证了全身各部分、各系 统的协调一致,使任何动作都有髙度的玲的牲。这样既可避免一 切无意识、无效果的动作和紧张,又能提髙运动的敏捷性。
以上所举,仅仅触及到肢体方因。对于太极拳来说,这还只 是次要的方而。笔者认为,由于脑在人体中居于支配地位,大脑 如果出现了不必要的紧张和疲劳,对人的键康和运动的危害也最 烈,所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严格保持脑的正常生理状态是第一紧 要的事情。“精神内敛”就基适应这一需要丽制定的一条重要法 则。这条法则的贯彻,将使人保持在镇定的情绪之中。这样,体力的调动和技巧的发挥才能达到较好的水平,取得应有的效果。 内脏,特别是位于胸腔内的心、肺是人体的要害部门,它的生理状况对于人体健康和运动效果十分重要,它们的失态可直接导致 运动的中断。但它们又很容易受到损伤,因此太极拳又产生了 “腹实胸虚”这一虚实原则,在腹实胸虚的状态下,即便进行激 烈运动,也能杜绝因内外力击而致胸内脏腑受到任何逼迫,从而 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为运动正常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这些原则各有各的独立作用和功能,但任何一条原则都不能 全面地保证太极拳最高目的的实现。这个最高目的唯有当这些原 则相互补充、相互呼应、相互配合并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总体而 被全面贯彻之后才能达到。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开展运动,才能收取到太极拳所给予人们的一切功益。
同样是练太极拳,那种只能贯彻这一体系中的某一项或某几 项原则的练法,严格说来,不能称为完全的太极拳。只有完全遵 循这一体系中的所有原则的练法,才是完善的太极拳。因此,如 果只以套路动作的熟练程度去衡置某人太极拳水平的高低,是不 够全面的,而应当以贯彻这一整套原则的完全与否和纯熟程度去 衡量其水平的高低或功夫的深浅,才会准确。
最后,还需强调指出,太极拳虽有一个近乎神秘的名字,但 它本身却充任何神秘之处。因为它完完全全地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它的原理、行功原则、锻炼方法和要求都是从日常生活中、从那些人们感到最省力、最有效同时又最感舒适、自然的 动作、姿势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只要仔细观察一下人们在从事 各种不同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动作姿势,考核一下他们的不同效果,研究一下这些动作姿势所引起的生理反应,那么,如同我们从紧张、疲劳、休息这些在生活中最常见、 最基本的生理现象里找出太极拳的运动极据和原理一样,也必然 能得出与太极拳理论相似的结论来。
浏览8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