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春明】(1880-1961)北京人。先被杨 健侯收为弟子。因杨健侯年老,遂名列杨澄 甫门下。牛春明比杨澄甫大三岁,仍恭敬以 师事待之。后到北京救火会工作。不久杨健 侯应聘为救火会名誉教练,牛春明又得以从 之学艺。杨澄甫在中山公园教拳,邀牛春明 助教,牛春明遂辞去工作,一面助杨教拳, 一面向杨学拳。又过五年,与杨澄甫商定南 下教拳。1919年,二人离开北京,先后到过 山西、张家口、武汉、广州、杭州、上海等 地。1924年,牛春明只身来到浙江兰溪县教 拳。他多年活动在浙江,为浙江太极拳的发 展做出很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体 委举办太极拳训练班,聘牛春明任教练。国 家体委特聘牛春明参加“简化太极拳”的审 议工作。1960年春,浙江电影广将牛春明的 太极拳架和太极剑术拍成电影,取名《万年 长青》。这期间由他口述、别人整理了《杨 氏太极拳》一书。由于十年动舌卩,未能出版。
【杨澄甫】名兆清,字澄甫, 杨健侯之三子。他得家传太极,功力深厚, 以技击名于世。他的卓著贡献是将其祖父的 杨式老架、父亲的杨式中架不断修改,定型 为杨式大架太极拳,成为目前流行最广的杨 式太极拳。杨澄甫一生致力传拳,在北京时, 曾先后在北京体育研究会、北京体育讲习所 等处执教。1928年他由北京至南方,授拳于 南京、上海、广州、杭州、汉口等大城市, 使杨式大架太极拳传遍全国。1929年,他在 杭州国术游艺大会上任评判委员会副评判 长,后来定居上海。1935年他又到广州教太 极拳,设馆陈济棠总部、四集团军及公安局 等处。杨澄甫中年时拳姿浑厚雄壮,气势腾 然,晚年沾染嗜好,于1936年病故。其高徒 有李雅轩、陈微明、武汇川、李德芳、张香 古、金迪甫、楮桂亭、董英杰、杨凯如等。 其子杨振铭、振基、振铎,甥傅钟文亦得其 衣钵。
【陈发科】陈延熙之子,陈
耕耘之孙,陈长兴之曾孙。家传陈式老架太 极拳,日练30遍,二十年如一日。1928应 邀赴北京,在中州会馆教拳。其功纯厚,推 手时拿、跌、掷、打,兼施并用,陈式太极 风貌,始为外间所识。曾与名家李剑华、沈 三较艺,令人佩服其技。其为人宽厚,在武 林中颇有人缘。新中国成立后,于1954年创 办首都武术社,传播陈式太极。北京一带习 陈式太极者多宗其法。其徒有李经梧、孙凤 秋、雷慕尼、冯志强等。子陈照奎得家传。
【陈照丕】字绩甫。陈长兴 曾孙,陈延年孙,陈发科之侄。自小在祖父 陈延年教导下苦练拳术,十几岁时在家乡即 己出名,20岁时便成为高手。1927年,他应 北京同仁堂药店邀请,到北京传习陈式太极。 1928年到南京,任南京中央国术馆教师。其 间与杨澄甫会晤,交流拳艺,并出版《陈氏 太极拳汇宗》上下集,随后又出版《陈氏太 极拳总解》〔1979年在香港、台湾等地再版 1937年,日寇侵华,陈照丕离开南京,曾到 西安、洛阳、开封等地传艺。在开封时曾支 持马礼堂成立中州国术研究社,倡导国术。 进行健康实验、技击实验。新中国成立'后, 他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业余传拳。1957 年退休回陈家沟。他腾出私房三间,专用授 拳,培养出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等名拳 师。1958年,就任陈家沟太极拳业余体校校 长。1972年,他以八十高龄率陈家沟武术队 代表新乡地区参加省武术比赛。同年10月, 因肝癌去世。
【田兆麟】又名绍先。著名 拳师。北京人。从杨健侯及杨少侯学太极拳。 1921年至南京,后在中央国术馆任武当门门 长。1925年去杭州,在浙江国术馆任武当门 门长,兼任太极拳教师;并在寓所内成立“杭 州田兆麟太极拳社”。抗日战争开始后至沪, 寓居黄河路董府,继续举办拳社,并先后在 钱江会馆、精武体育会、黄浦公园、人民公 园等授拳。1957-1958年为国家体委出版的 《八十八式太极拳》编选人之一。从其学者
甚众。在上海的有沈永培、周元龙等。
【陈泮岭】(1891-1967)字峻峰。河南西 平人。幼习少林拳。后北上求学,在北大学 习期间,又从李存义、纪德、许禹生等学形 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和岳氏连拳。1920年 在开封发起创办“青年改进俱乐部”,后改 组为“河南省武术会”,1931年更名为“河 南省国术馆”,任馆长。1936年在武汉开办 “汉口市体育师资人员训练班”。1939年南 迁并入中央国术馆,任副馆长。1940-1944 年任教育部及军训部国术编审委员会主任, 编辑《国术教材》。1945年回河南恢复国术 馆,继办国术体育师资训练班。1949年底去 台湾。1950年任台湾省中华国术进修会理事 长。1955年任台湾省中华技击委员会国术部 主任。一生为武术事业发展贡献了大半精力。 编著有摔跤、擒拿及太极拳教材等。
【沈家祯】字维周。江苏南 通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南北议 和后,在北平平汉铁路局工作。因积劳成病。 就学于太极名家杨健侯,数年后体精壮,技 艺大进。1922年赴东北从事军事工程工作, 结识张学良并向其授拳。后随杨澄甫学太极 拳。1928年,又跟陈发科练陈式太极拳10 年。后被推为北平国术馆名誉董事长。著有 《太极拳精义》一书。抗战胜利后,因反对 打内战,辞去伪国防部工程技术工作,供职 于浙江省建设厅。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省 建筑公司顾问工程师。1963年,与顾留馨合 著《陈式太极拳》一书。晚年致力于太极拳 的普及工作,并著有《行功太极拳》。
【胡耀贞】武术、气功、中 医名家。山西榆次人。自幼聪明好学,喜医 道、好习武,毕业于山西川至医学传习所。 广拜医、道、儒、释、拳家名师,精通太极、 形意、八卦内家拳。承受佛道秘传。融武术 内功、佛道静功、医道气血为一体,创立了
胡耀贞静动气功。1942年在太原市创办了山 西国术馆,任馆长。1953年与陈发科共建首 都武术社,任社长。1959年任北京市气功界 主考人。为武术、气功、医学界培养出不少 人才。著作有《气功》《气功和保健》《保 健气功》及《华佗五禽术》等。
【赵任情】辽宁抚顺人。年 轻时从事文学工作,曾与张恨水过往甚密。 1931年“九一八”后移居北京。因患肺结核, 后从事太极拳锻炼,长期向杨禹廷学拳,不 但病愈体健,而且长于太极推手,50年代称 著北京。在太极拳理论和考证上有所建树。 著有《太极拳缠丝劲和抽丝劲的异同》等文。
【马岳梁】(1901-? ;!北京人。自幼嗜武。 早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细菌科。1920年, 从岳父吴鉴泉习太极拳,得其真传。吴式太 极拳社创立,任副社长。1927年随吴鉴泉南 下上海。1932年鉴泉太极拳在上海创办,又 任副社长。自1930年起先后在上海国术馆、 上海精武体育会任太极拳教练;1942年设馆 授拳。1961-1964年应邀至上海体育宫授太极 拳。1 986年应邀去德国、荷兰等国讲学。有 《吴鉴泉氏德太极拳》《吴氏太极拳详解》 等著作。长期从事教学,从其学者遍及海内 外。
【常云阶】(1901-1970)满族。北京人。
常远亭之子。他7岁时便随父习拳,每日练 拳四十余遍,十几岁时便打得一手好拳法。 抗曰战争期间,他与拳师田道林一起从北平 南下上海,寄寓师叔吴鉴泉家中,协助吴鉴 泉教拳。后因生活所迫,一直在上海太古码 头当警卫。新中国成立后,仍留任码头门卫, 利用业余广为传授常式太极。常式太极在上 海影响很大。
【许子先许小鲁】活动于民国至新中国 成立以后。二人均为许禹生侄辈。许子先约 生于1902年,晚年双目失明。许小鲁约生于 1900年,“十年动乱”中去世。二人在北平 国术馆时期均为馆中助教,协助许禹生及各 位名师组织教学括动。新中国成立后,仍热 心于武术运动,积极传武授徒。
【程全宝】山西人。铜匠出 身。幼习少林拳械。后到北京谋生,仍操铜 匠业,居隆福寺西廊下。进京后拜陈月舫为 师学习李式(瑞东〉太极、五星椎及李式少林。 其时年已接近四旬。此后四十年练习不辍, 成为陈月舫得意传人。陈月舫去世后,他继 承陈师事业开门授徒,传人不少,使李氏拳 技得以长期立足北京。晚年双目染疾,视力 不佳,皆因铜中毒之故。但他仍坚持在美术 馆小花园教拳,学者累积数百。享年八十而 终。
【王子英】名杰。山东掖县 (今莱州市)人。王茂斋次子。少时即习武有 成,后随父学太极拳。推手功夫极高,虽身 壮力大,却不以力,纯以形、神、意、气的 变化而取胜。与人接手,使对方有泰山压顶 之感,又捉摸不着其劲路。上世纪40-60年 代初,在北京推手群龙中属一流。50-60年代 执裁过北京市和全国武术比赛。其学生有李 经梧等。

浏览2,11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