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意拳简介
为王芗斋所创。王芗斋〔1890—1963〉幼 从郭云深习形意拳,得其精要。成年后外访 各地,又学得八卦掌、太极拳等多种拳技。 经数十年亲身实践和理论研究,最后以形意 拳为基础,以“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随 意转、意自形生、式陣意从、力由意发”为 总则,摆脱拳套,重意弃形、以站粧功为本、 讲究实搏散手。其主要内容包括:站桩、试 力、试声、发力、摩擦步、推手、散手(实作〕 等。其中站粧、试力、试声被作为基础功夫。 试力是“由不动中去体会,再由微动中去认 识”站粧获得的各种力。练习时,还要以“试 声”补益“试力”,以求声力并发。意拳强调 浑圆完整。要求“力不出尖”“形不破体”, 并以“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上下动中 间攻、中间攻上下合、内外相连、前后左右 相应”〔王芗斋“意拳要点”〕作为动作要诀。 意拳的基本拳式有:蜇龙探首、进退卷臂、 沧海龙吟、波浪顿首、半窗观雨、鬼起鹘落、
彻地追鼠、勒马听风、惊蛇遇敌、怒虎搜山、 提弓捉狐、白猿斗鹤。遇敌交手时,要求身 无定势,手无定形,步无定位,审敌度势, 随机发力。意拳传习在劲法方面,含有形意 拳的“整劲”,太极拳的“化劲”,八卦掌的 “活劲”,长拳的“冷、弹、脆、快、硬,等 劲;在手法方面,含有形意拳的五行、十二 形,八卦掌的削掌、塌掌、掖掌,太极拳的 “粘连黏随”技击法,以及梅花拳、弹腿、 炮捶、拳击和中国式摔跤中的一些搏击方法, 意在体现其“熔百家拳术的技击法为一炉” 之意。
21、“醉鬼张三”门功法
此功正式名称说法很多,较多的是称为 “三皇功”或又作“内八卦”。何人所创不详。 近代传人是北京“醉鬼张三”张长祯。醉鬼 张三爷名长祯,号寿亭〔1862—1945〉,河北 束鹿人,少时随全家由原籍迁来京郊马家堡 定居,晚年住东单洋溢胡同。壮年时曾靠保 镖护院维持生活,一时名噪大江南北。后来 看到官府的腐败,隐居不出,除私下用功外, 终曰出没于茶馆酒肆,市井之间,以求晚年 之休。因他嗜酒贪杯,整日醉眼朦胧,他又 排行在三,故人送绰号“醉鬼张三”。张长祯 兄弟四人,老人命以“福禄祯祥”为序,祯 字居三,故寿亭先生即命名为长祯。大爷不 练武功,二爷早亡,四弟有一身好功夫,一 条杆子曾威镇南七省。过去张三爷与人交谈 从不谈及门户事,有人问起只是说:天下武 术是一家,不论门户,只论功夫,功夫不负 苦心人。不能以门户定功夫,功夫好是练出 来的,谁的功夫大,谁就好。张三爷不谈门 户,只说自己练的不好,怕给师傅丢脸。实 际上张三爷练的是内八卦,乾字门。开山祖 师姓张、赵、马,即明末之三员大将;后来 又传闻三位是一位和尚,一位道士,一位儒 士,即所谓僧、道、儒三师传艺。和尚传的 是翻掌铁裆功,道儒传的是武功与散手。还 有一位道姑传的是穿心肘法。
张三爷在北京入室弟子有:许延增(字寿 恒、王无亚、于柏龄、顾洪等;许延增又传 给门增年、董兴华、陈德生。
醉鬼张三所练的内八卦,传出来的功夫 有:小拳〈门内称记号拳,本门人一看便知是 门里人:),大拳和枪、刀等^重点练习三皇功 (无极、皇极、太极内八卦的练功方法分 为三步:第一部练腰腿基本功,重点在耗粧, 马步桩与弓步桩;第二步重点在练力,就是练 式架,也叫练三掌:穿手掌、云手掌、磨腰 掌。这三掌属于本门的基本功底;第三步是 练气,练气有练气的式架。练吃气,练守元 固精百日功。除此还要练三力:吸化力,聚 化力,蓄化力。本门讲三年二'小成,五年一 大成,久练则功成。本门练功要求,练前有 准备,练后有整理,准备是溜功,整理是泄 功。还要练指力,就是抓天抓地法。练功的 工具应备有:木棒、绿豆、沙袋等物:练轻 功则以马裆步为主,在练力中求轻。内八卦 乾字门的特点是以练功为主,重功不重套。 动手过招不硬接硬架,以内展为主,后发制 人。 |
22、顺手拳
此拳是濒临失传的拳种。清末有四川人 林剑仙将此拳带入北京,海淀商人黄宝亭得 其传授。并成为一大家,人称“顺手黄”。黄 宝亭传有弟子50人,而后传人不繁。顺手拳 无套路,以对练为主,实战性很强。
黄宝亭,京西海淀镇人,生于清同治九 年〈1870年故于1944年。他自幼务农,家 境清寒。年长以木工为业,秉性刚毅。自幼 时起即喜好武功,曾到处投师访友学习武艺, 壮年时即有一身很好的功夫。后在一偶然机 会中得识武林高人林剑公,拜在老人门下学 艺。林公精通内外家多门武技,独身一人, 四海为家,多月前来到海淀镇,就是专为寻 访高足而来。以后黄宝亭追随林公从艺多年, 深得林公的真传,学得多门拳艺的精华。林 公在传艺时,曾多次对黄宝亭讲:我知你素 有大志,理应悟诸家武技之长,将各门之精 融为一体,独创一门,乃为我之夙愿寄托于 你身矣!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林公逝世, 时年84岁,林公故后。黄宝亭谨记师训,集 中精力,探索求真,经多年实践,悟化出一 条武技之根本要道,即:以强胜弱者力也, 以弱胜强者术也,力之为用经久则废、力终 则殆,因力而必然有限,而术之为用,绵柔 刚猛,各宜其时,因势力导,应运而生,千 变万化在瞬息之间,既无限于时,又无限于 势。“七七”事变后,日寇入侵中华,黄宝亭 己年近古稀,生活艰难,于1944年逝世于北 京。所幸者在抗战前夕已与掌门弟子段西侠 等多人,将顺手拳谱编印出版。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即享誉京门,尤其是 京西各处无人不知顺手拳者,黄宝亭编写的 顺手拳谱共三十六序,每序为十式(招〉,总 共为三百六十式(招;!,又称为三十六趟(每趟 十式〉。顺手拳的特点:顺手者,顺其劲而发, 随其势而变,有刚柔软化伸吸避之妙。急如 闪电,温如山岳。其性较硬功而能绵,类内 家而有力。可将拳术之理应用于刀枪剑棍诸 般器械,只要掌握本拳之精华和各种器械自 身的条件,在充分发挥出本人的特长,则可 浑元一理,一气贯通,自能变化出千般技艺 来。

浏览1,70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