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气功态是指练功者在气功锻炼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身、形和谐 一体状态:内在方面,表现为精、气、神充足,意、气、力合一,内部气 机通畅,正气勃发荣于内,生生不息的状态;外在方面,表现为心、身、 形协调一致,内外气机通畅,内气勃发荣于外,个体容光焕发,神采奕 奕,充满生生活力的整体健康状态。即形成易家的阴阳平衡,生生不息; 儒家的中正合和,修、齐、治、平;道家的返璞归真,内圣外王;医家的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状态。
从正负或正邪二气的角度来看,气功修炼的过程,是一个练功者不断 培养正气、祛除邪气(负气)、扶正祛邪过程,即不断增强正能量——正 气场,减少负能量——负气场,反复强化顶峰体验的顶峰修炼过程。
气功锻炼具有颐养心身、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开发潜 能、人际沟通、促进幸运、促进幸福、艺术熏陶、弘扬国学等多种作用。
二、养生
人类的养生(YangSheng, YS)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发展
简史、字词意义、基本概念、思想、方法和应用实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 不断更新、丰富、完善,形成一门多元一体的系统养生技艺。
生生、震生 全生、管生 乐生、和生 道生、中生 卫生、保生 敬生、颐生 寿生、长生 益生、养生
不损生、不害生 不亏生.不迫生 不劳生、不案生 不乱生.不辱生 不11生、不忧生 不庆生、不醉生
(-)养生发展简史
养生的发展经历了远古、古代、近代和现代四个阶段,汇聚成带有不 同时代、不同区域特色、多元一体的系统养生发展简史、基本概念、思 想、方法和实践体系。
远古混沌养生阶段(距今300万年前一5000年前)
远古混沌养生阶段的养生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养 生为主流的混沌养生方式。它建立在万物有生、万物有灵、万物有人(拟 人化)三位一体的混沌思想和方法基础上,包括人居、环境养生、风水养 生、饮食养生、图腾养生、巫术养生、民俗养生等多种养生类型。
古代整体养生阶段(距今5000年前一1840年)
古代整体养生阶段的养生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养 生为主流的整体养生方式。
古代养生在全面继承远古混沌养生思想和方法基础上,逐渐向自然、 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组织、家庭、个人、宗教、艺术一体化养生方 面发展,形成以太极、圆气、阴阳、道德、中和、风水、三才、四季、五 行、八卦、敬养生命、不害众生等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为主题的整体养生方 式,把大、小宇宙两大系统,人、社会、自然或环境、社会、组织、家庭 和个体养生融为一体,衍出环境养生、社会养生、组织养生、家庭养生、 个人养生等多种养生类型。
近代局部养生阶段(1840—1949年)
近代局部养生阶段的养生是一种以卫生、保健、武术运动、强身健体 为主流的局部养生方式。
近代中国,由于受到贫穷落后及自然科学的影响,其养生方式主要倾 向于体育、武术、气功、卫生、保健养生方面。
现代系统养生阶段(1949年至今)
现代系统养生阶段的养生,是一种传统养生和现代养生技艺有机结 合,以传统、系统、科学、管理养生及系统健康为主流的综合养生方式, 包括三个发展阶段:
(1) 20世纪50-80年代,以保养生命、气功养生和保健体操为主流 的局部养生阶段。
20世纪50-80年代,在近代养生思想影响下,以保养生命为主题的 养生思想继续传播,同时出现两次气功养生热潮,气功养生席卷全球。
(2) 20世纪80年代至今,以保养生命、保健养生和中医养生为主流 的局部养生阶段。
20世纪80T0年代以来,我国各大中医药大学的本科教材,在近代
养生概念的基础上,以保养生命、保健养生、中医养生为主题界定养生, 形成带有保养、保健、传统医疗特色的养生概念。
2006年至今,以传统、系统、科学、管理养生及系统健康为主流 的系统养生阶段。
传统、系统、科学、管理养生及系统健康养生合而为一的综合养生方 式,统称系统养生。
系统养生的建立,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中西合璧,创新发展的原则,遵循浓缩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保持中国传统 养生本义,原逆命题必须同时成立,科学、合理、正确的方法论体系,经 得起科学实验的检验,经得起应用实践的检验——六大检验标准。一方面 继承了传统养生的科学、合理内核,另一方面吸收了自然科学、系统科 学、现代医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等多学科内容,形 成一门传统养生和现代养生有机结合的综合学科。
养生的字词意义
养生一词的基本意义,是其字词意义、近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的集 合。
养字的意义
养字主要包含境养、景养、居养、群养、聚养、众养、管养、摄养、 敬养、食养、色养、乐养、医养、动养、静养、自养、神养、修养、调养 等多种意义。
生字的意义
生字主要包含生态、生境、生气、生机、生力、生理、生殖、生育、 生命、生长、生性、生活、生计、景生、境生、天生、地生、人生、自 生、他生、众生、心生、神生、情生、福生、禄生、寿生、运生、庆生、 内生、外生、亲生、优生、生生、化生、摄生、管生等多种意义。
养和生二字合词的意义
养和生二字组合成养生一词,包含境养生命、景养生命、居养生命、 伐死养生、因天养生、休养生息、聚养众生、技养众生、敬养生命、不害 众生、奉养生命、鞠养生命、食养生命、色养生命、性养生命、修养人 生、调养生活、调养生命、营养生命、管养人生、饰养自生、聚养生气、 尊养人生、谨养人生、爱养人生、医养生命、卫养生命、保养生命等多种 意义,内涵十分广泛。
养生一词的近义词和同义词
养生一词的近义词和同义词,包括传统修身、修生、修养、摄生、摄 养、道生、养性、养神、养身、卫生、保生、保养、保身、长生、寿世、 寿养、养寿、内养、养气、遵生等多种,直到20世纪80—90年代才统一 于“养生” 一称。
养生一词的反义词
养生一词的反义词,包括不养生、不益生、不乐生、不遵生、害生、 伐生、罚生、杀生、损生、残生、劳生、累生、苦生、疾生、病生、毒 生、克生、辱生、乱生、寄生、偷生、扰生、耗生、违生、反生、抗生、 暴生、戾生、气生、欺生、骗生等多种。
养生一词的最早出处
养生一词的出处,从出自《管子》《庄子》《黄帝内经》到《吕氏春 秋》和《淮南子》的,众说不一。国内出版的中医药大学本科教材和一些 养生专著,大多数认为最早出自战国中、后期成书的《庄子•养生主》一 文。
其实,养生一词最早当出自春秋末年我国著名军事家孙武所撰的《孙 子兵法》一书。《孙子兵法•行军篇》:“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 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三)养生的基本概念
养生的基本概念是养生基本思想、方法和应用实践的结晶,主要包括 古代、近代和现代养生概念三大类型。
古代养生概念
古代的养生概念,内容十分广泛,概念范畴十分模糊,尚未建立具体 的概念体系。
近代养生概念
近代养生,内容比较狭隘,主要局限在卫生、保健、体育、武术及气 功方面,亦为形成完整的养生概念。
现代养生概念
现代的养生概念,主要包括以保养生命为主题的气功、保健和中医养 生概念,以及系统诸要素互养互生为主题的系统养生概念。经历了从气 功、保健养生,到保健、中医养生,再到系统养生的演变发展阶段。气功 养生的概念下文有专节阐释,这里重点诠释保健养生、中医养生和系统养
生的概念内涵。
保健养生
保健养生,又称养生保健,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一2005年期间。大 多数保健养生著述认为,养生和保健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养生即保养生 命,保持健康。因此,逐渐形成以保持健康、保养生命为主题的养生保健 或保健养生概念,进而衍出中医养生保健和中医保健养生的概念。但都属 于狭义养生的范畴。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起源于远古人类的自然医疗活动。从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到 黄帝问医,以及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的成书,逐渐形成带有中国 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医养生体系。
在古代,中医和养生二词始终是各自独立的,虽然已经出现古代意义 的中医一词,却和近、现代意义的中医一词大相径庭。
古代的中医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以热益热,以 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其“中”字,包含“中和”之义。古代谚语说,有了病根本就不需要 治疗,只要经常保持“中和”一中正合和的状态,即可达到防病治病,不 药而医的目的。中医即“中和而医”的意思。
近、现代的中医一词,始于鸦片战争前后。当时,东印度公司的西医 医生为了区别中西医,便将中国传统医学简称“中医”,以示中医和西医 的不同。从此“中医” 一称便逐步流传开来。故,近、现代的“中医”概 念,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简称。
历史上,“中医”还有“汉医”“传统学” “国医”等不同称谓。1936 年,中国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以律法的形式正式确定了 “中 医” 一称。
中医养生的概念,大约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期间,国人在养生热 和中医热的双重影响下,把中医和养生二词组合起来,创立了中医养生一 词。全国各大中医药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中医养生学课程。但其中医养生概 念,既缺乏中医特色,又缺乏养生本义,一直作为保养生命或保健养生的 代名词而应用,以至于很多人把保养生命、保健养生和中医养生混为一 谈。
从中医的自身特点和传统养生的本义看,中医养生是一门以中国传统 医学(中医学)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艺为指南,以医促养,以养促健,医 养结合,充分发挥机体的自我防御、自我保护或自我修复机制,增强机体 自身的免疫力,从而防病治病,促进健康——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提 高生活质量,逐渐达到最佳生态、最佳人态、最佳神态,活出最佳状态的 传统医疗养生技艺。
系统养生
系统养生(System YangSheng, SYS),又称整体养生,它建立在系统 科学、传统养生、传统和现代医学、生态学、生物力学、环境卫生学、人 类文化学、现代符号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神经语言 .学(NLP)、历史学、哲学、艺术、宗教、气功、武术、瑜伽等多学科基础 上,遵循敬养生命,不害众生,以养促生,以生促养,生养互动——系统 诸要素互养互生的系统养生法则,以积极促进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为 宗旨,注重人、社会、自然整体系统最佳生态、最佳人态、最佳神态的完 美统一,信仰、动力、目标的协调一致,幸运、幸福、健康的有机结合, 强调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活出最佳状态等不同维度的 养生内涵,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因此,系统养生是一门个人和群体以敬养生命,不害众生为核心信 仰,以养促生,以生促养,生养互动一一系统诸要素互养互生,充分发挥 生命万物的生生活力,积极促进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从而建立健康 生活方式,全面提高生活质量,逐渐达到最佳生态、最佳人态、最佳神 态,活出最佳状态的综合修炼技艺。
简单地说,系统养生是一门个人和群体以敬养生命,不害众生为核心 信仰,以养促生,以生促养,生养互动——系统诸要素互养互生的综合修 炼技艺。
从行为主体看,养生的主体是人类——个人和群体,即系统诸要素中 的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体要素一一人文社会要素。养生是我们人类所特 有的高级需要、高级行为、高级活动,是人类满足了基本生存需要以后, 向更高层次需要迈进的必然结果。
从思想和方法看,养生是一种个人和群体以敬养生命,不害众生为核 心信仰,以养促生,以生促养,生养互动——系统诸要素互养互生,协同 发展的系统工程。
从实践过程看,养生是一种系统诸要素互养互生,充分发挥生命万物
浏览86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