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按推压法。主要用于骨折对线,矫正骨折 断端上、下、左、右的侧方移位。手法是:在牵引 的基础上,医者两手拇指将向上突出的骨折一 端向下用力按压,其余手指将另一段下陷的骨 折段用力向上提端,使之对位。如骨折向左右两 侧移位,医者一手将向外突出的骨折一端用力 向内推,另一手端正骨折的另一端对向推压、捺 正。经过上提、下按、内推、外顶施压、捺正等手 法,使上、下、左、右的侧方移位得到矫正,将分 离的骨折断端互相连接起来。

屈伸法。用于矫正近关节骨折发生角移位。 手法是:在对抗牵引矫正重叠移位的基础上,先 将伤肢伸直,然后再屈曲,以矫正骨折呈角畸 形。如肱骨魏上骨折可采用此法。

旋转法。主要用于骨折有旋转错位。手法 是:在两助手保持对抗牵引下,医者将伤肢的远 端绕着近端的纵轴逆向旋转,即向骨折旋转畸 形相反方向旋转,以对正近端。旋转力不要通过 关节,用力不要过猛,以免产生新的骨折及关节 的韧带损伤。

折顶回转法。用于矫正有明显移位的横断 骨折,单靠对抗牵引整复骨折不能奏效时使用。 手法是:在两助手保持对抗牵引下,医者用两手 拇指向下用力推按突出骨折的断端,其余手指 端提下陷的骨折断端,先向原有成角变位的方 向加大断端角度,并将远端骨折段推向远方,使 骨折两端同侧皮质互相接触,并且已经相顶时, 突然将远端骨折段折回。在反折时,两拇指用力 将突出的骨折端继续向下按,两手其余手指将 下陷的骨折段向上端,使骨折对位。

若遇软组织嵌入断端的骨折或背向移位的 斜面骨折,先进行对抗牵引,使嵌入的软组织解 脱,然后医者两手分别握住骨折两端,按骨折移 位时的方向施以逆向回转手法,使断端对合。

实施此法务必谨慎小心,不要损伤血管神 经。如回转时遇到阻力,要考虑是否改变回转方 向。

摇抖触合法。用于矫正横形骨折或锯齿形 骨折。经手法骨折基本复位后,断端间仍然存在 间隙,可用此法,使骨折断端完全对合。其手法 为,在牵引的基础上,医者两手固定于骨折处, 上下、左右轻轻摇抖骨折段远端并沿骨折处纵 轴挤压,使骨折断端紧密接触。

夹挤分骨法。用于矫正并列的双骨折,发生 相互靠拢移位。如掌骨或雕骨骨折,尺梯骨双骨 折,使用此法。手法是:在对抗牵引的基础上,医 者两手拇指置于骨折间隙部位的掌侧,食、中、 无名指置于骨折间隙的背侧,若两骨骨折线在 同一平面上,手指着力点于骨折处,如不在同一 平面上,着力点则于两端骨折线的中间,两拇指 及食、中指相对夹挤两骨间隙,使靠拢的骨折端 分开,达到正常宽度,即可复位。分骨夹挤时,手 指要紧密接触皮肤,以免损伤皮肤。

深呼吸鼓咳法。用于矫正胸骨、肋骨骨折。 手法是:患者取仰卧位,两手抱住头顶部,嘱患 者作深呼吸,同时用力咳嗽,利用深呼吸咳嗽, 使胸廓极度扩张抵顶着下陷的骨折端。与此同 时,医者用手下压突出的骨折端,以两个相反的 力,达到骨折断端复平的目的。

分筋理筋法。用于在骨折整复后,对骨折周 围软组织出现的筋歪、筋转或筋翻等症状,施以 分筋理筋手法(参阅“软组织损伤”手法),以达 到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目的。

骨折的整复和固定

额骨骨折。在格斗中,外界暴力直接作用 (跌倒或撞击)于额骨侧面所致。其症状为:疼痛 明显,骨折块多向下、向内、向后移位,颤部有凹 陷畸形,张口困难。

整复方法:患者取半卧位,助手固定其头部 于半侧位,骨折侧在上。医者用消毒纱布缠食、 中二指,伸入患者口腔伤侧,在颤腭下缘稍用力 向外、向上顶推,即可复位。整复后,基本上能自 行固定,一般不需要再另外固定。伤后2周内, 不要张大口和吃坚硬的食物。

鼻骨骨折。通常受暴力作用引起,一般分鼻 骨塌陷和鼻骨斜歪两种类型。其症状,多为鼻梁 塌陷或左右歪斜,鼻部肿痛,青紫,鼻腔出血,有 明显的触痛和骨摩擦感。

整复方法:经消毒,洗净鼻腔内血水和止血 后,方可施术整复。患者取半卧位,助手固定其 头部,医者一手用拇、食二指固定鼻根部,一手 持鼻骨骨折复位钳,亦可用一双末端缠消毒纱 布的细筷子轻轻地插入鼻孔骨折处,逐渐向前 上方撬起鼻孔,如鼻孔已塌陷,医者以置于鼻根 位的拇、食二指向下触摸推戳,使塌陷的鼻骨复 原。如鼻骨向左歪斜,则以拿鼻之手将鼻骨向右 推正,若鼻骨向右歪斜,则向左推正,此时伤处 会出现轻微的响声,示已整复。

整复后,一般不必固定。因鼻肌不发达,鼻 骨及周围骨没有活动功能,对个别不稳定型骨 折,可用鼻架固定或在鼻后孔填油纱布条固定。

锁骨骨折。受暴力直接碰击,或因跌仆时, 手掌或肩外侧着地,外作用力直接传递到锁骨 而致。锁骨骨折后,发生移位,这是因为锁骨桥 架于胸骨和肩峰之间,是联系肩胛带与躯干的 支架,锁骨肩峰端有三角肌附着,在锁骨骨折 后,它们各自向不同方向牵拉骨折断端的缘故。 锁骨骨折的症状是:骨折部位肿胀、疼痛、压痛 明显,肩向下、向内、向前倾斜,头偏患侧,下颌 转向健侧,健手托患肢;可触摸到移位的骨折 端,并可听到摩擦音;患肢外展、上举困难。

整复方法:伤者坐在凳上,两手叉腰,抬头、 挺胸,助手站在伤员后面,一腿屈膝,足踏凳边 上,以膝顶住其两肩胛间,双手分别拿住两肩, 用力向后、上方扳拉,以矫正重叠移位。医者站 在伤侧前方,用双手手指分别摸清并捏住骨折 两断端,对凸者用按法,对下陷者用提法复位。

固定方法:在助手牵弓I、持对位的基础 上,用后“8”字绷布缠绕两肩固定,固定时间四 周左右。在固定时间内宜平卧,睡硬板床,后背 中间垫小枕,以保持挺胸、两肩后伸姿势。每天 应做主动握拳和屈伸肘关节活动。

肱骨干骨折。受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撞击 所致。肱骨干骨折,临床上分为上斗、中!和下 0 O

+三个部位。前二者,多为直接暴力所造成的横 断或粉碎性骨折;后者多为间接暴力所造成的 斜面或螺旋型骨折。

由于骨折部位的不同和损伤后上臂肌肉的 收缩和牵拉作用,所以骨折后的移位方向也不 相同。肱骨上部骨折,其骨折线位于三角肌止点 线以上,因胸大肌、背阔肌、大园肌收缩的作用, 其骨折近段向前、向内移位,而骨折远段因受三 角肌的牵拉,则向上、向外翘起;肱骨干中部骨 折的骨折线,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由于三角 肌、喙肱肌的收缩的作用,其骨折近段向外、向 前移位,而骨折远段受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收 缩的影响,则发生向上移位;肱骨下部骨折,其 断端的移位方向,无特殊规则性,多为斜形、螺 旋形或成角畸形。肱骨干骨折的症状为:局部肿 胀、疼痛、畸形、纵轴叩击痛,可触及骨擦音和出 现异常活动,患肢不能抬举;如合并有^神经损 伤,则虎口麻木,拇指不能外展,手指不能伸直, 腕垂,前臂不能旋后等。

整复方法: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首先纵轴牵 弓I,矫正重叠移位,然后根据移位的性质,采用 骨折远段对接近段复位。具体手法如下:

在局部麻醉下患者取坐位,患部腋窝垫一 泡沫塑料小枕,一助手用布带穿过腋窝向上牵 弓I,另一助手两手握住伤肢肘部向下作对抗牵 弓I,待矫正重叠移位后,对上十肱骨干骨折,医 者用双手四指环抱骨折近段向外提位,使与断 肢远段相触成角。接着,双拇指由外侧顶推骨折 远段向内,然后用掌根挤压断端,使骨折对位。 对肱骨中+骨折,医者用双手拇指用力在外侧 顶推骨折近折段向内,而其余四指环抱骨折远 段向外提位,然后用掌根前后挤压断端,使骨折 对位。对肱骨下+骨折,医者两手分别握住骨折 上、下两端,对扣捏合骨折部,使断面对合。如伴 有旋转移位者,在助手维持牵引下,根据骨折的 旋转方向,逆向旋转上臂,使之对合。

固定方法:在牵引的基础上,根据骨折的部 位和移位方向的不同情况,将纸压垫放置在适 当位置上。如伤处侧移位不多,成角不大时,采 用两点直接加压固定法。如上+骨折,一般近端 向内、向前移位,纸压垫应放在前内侧,远端向 外、向后移位,纸压垫应放在外后侧;中、下斗骨 O 折,近端易向外、向前移位,远端向内、向后移 位,故纸压垫应放在近端的外前侧,远端的内后 侧。若伤处侧移位较多,成角较大时,可采用三 点间接加压法,除上下骨折端直接加压外,第三 块纸压垫放置在远侧段的远端,其方向与下骨 折端纸压垫相反。纸压垫放好后,用胶布固定。

浏览54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