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已谈到,程宗猷是明代末年的武学大家,是明末少林武艺最重要的阐 释者之一。特别是他的精心之作《耕余剩技》,是戚继光《纪效新书》之后、吴 殳《手臂录》之前的又一部武学经典,可谓承前启后,鼎足而三,撑起了明清 武学之华盖。近年来,《耕余剩技》不再是难以寻觅的书了,多种影印本的行 世,使武术界关注程宗猷的人渐渐增多。②然而,我们不能不引为遗憾的是, 自唐豪于20世纪将程宗猷引入武术研究领域以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武 术界对程宗猷的认知并没有增加多少,无论史料挖掘还是理论研判,都还停时代而无所移步。孔子曰:“龟玉毁于棱中,是谁之过与?”①不能不 说这是一个让人感到困惑的问题。
程宗猷,字冲斗,又字伯嘉。在他刻于天启元年(1621)的《蹶张心法》一 书的自序之末,除了铃有“程宗猷印”、“冲斗氏”两印夕卜,还铃有“一名轻”、 “字先之”两印,但后两印似乎并不常用。程氏是明徽州府休宁县汉口人,今 属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汉口乡。“一说四川新都人”,此言大谬,可以置而勿 论。②程宗猷的生卒年俱失载,据《射史》卷首程梦周(于行)小叙所言,天启 二年程宗猷已是62岁,则他的生年当在1561年,即嘉靖四十年。③卒年推 想约当崇祯初年,具体年月待考。
程氏是徽州最有影响的望族之一,与汪氏并列,历史悠久,支派众多,而 休宁汉口程氏则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唐宋以来人物繁盛,为号称“人文渊薮” 的徽州增添了许多重要人物。明代程敏政(1445—1499),字克勤,休宁篁墩 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掌院学士等职,著述赡富,以学 问博洽、淹贯群籍而名冠一时。④他曾撰有辨白祁门程氏世谱之误的长篇文 章,对徽州程氏各支派的分布和传系做了系统论列。近代徽人许承尧《歙事 闲谈》也有大量程氏的掌故轶闻,加上保存至今的为数不少的徽州程氏各系 的谱牒,都可以供研究者参考。
休宁多山,地少人多,“耕不能给食,故多转贾四方",久之,酿成儒商并 重的文化传统,许多人都出门经商,赚了钱再供养子弟读书,努力求取功名, 以光耀门庭。这在程敏政、汪道昆等徽人文集中多有记述,也是当代“徽学” 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同时,休宁人“好刚喜斗,君子则务以其刚为高节奇行, 而尤以不义为羞,故其俗难以力服,而易以理胜”①。这也是休宁多义烈武勇 之士的一个原因。程宗猷便出自休宁富商之家,只是他不仅追求商而能文, 而且更加追求商而能武,坚守“先世文武并重”的价值观。他为人性情豪迈, 慷慨有大节,武艺成名之后,并不乐意出仕,但民间“凡执弟子礼来者,无不 披肝沥胆,甚至贫者犹给其模也。凡谈起神妙处,则曰此为某师某公所 授”②,最终立名天下,成为明末少林棍法、六合枪法和日本双手刀法最卓越 的传承者。
以往我们对程宗猷的家世一无所知。早年,先父马凤图与叔父马英图, 还有唐豪先生等,都曾先后专程到休宁汉口 “访其遗绪”,但都是无功而返。 先父说当地程姓人甚多,但知道程宗猷的极少,更没有人说得上六合枪和少 林棍法是怎么回事。实际上像许多徽州人一样,他们的根脉在徽州,但许多 人都因经商而移居别地,久之便长留他乡,乐不思蜀了,程宗猷家族也是如此。 无怪这样一位休宁的传奇人物本地人知道的却不多,一直到今天还是如此。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程宗猷的确出身徽商之家。祖父叫程廷全,字有 功,是个地道商人,一辈子在淮北的六安(今安徽六安市)经商,颇有财富。 廷全有两个儿子,长子程晨,继承父业继续经商;次子程暹,是太学生,走上 读书仕进之路。程廷全是个颇有德望的商人,平生有许多善举,名闻遐迩。 殁后就葬在六安。程暹请徽州老乡汪道昆为亡父写了传,心中仍有不足,希 望得到文名更高的王世贞为之撰写墓志,便又请托到王世贞门下。王感其 诚,乃执笔写了《处士程有功暨配吴孺人合葬志铭》,此时距离程廷全去世已 经17年了。汪道昆写的传不见于汪氏《太函集》,只有王世贞《合葬志铭》保存下来。①据《志铭》,程晨有四个儿子,分别叫宗丽、宗猷、宗周、宗信;程暹 也有四个儿子,叫宗铎、宗镒、宗轸、宗钝。程廷全有八个孙子,无怪乎到程 宗猷时代,休宁程氏一门人丁兴旺,仅追随程宗猷、程子颐等热衷于从军报 国的就有80多人。
程宗猷是程晨的次子,程晨承接父业经商,宗猷也极有可能从小就走上 经商之道,或是像许多徽商一样,且商且读,没有放弃对读书的挚爱和对功 名的渴求,最终虽然仕途无功,但终究成为文武兼长的一代武学大家。关于 他是如何走上武艺之道的,清初休宁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卷十《驱睡寄•勇 侠》有云:
休宁程宗斗,弱冠好枪棍,祖付三千金命贾,宗斗携往河南少林寺学武 艺,罄其橐。少林例,学成者,能打散众木偶,方许出寺,否则必欲去者,乃由 狗窦出耳。宗斗学既久,独能打散木偶,既出,惧祖责,不敢归。父遣人访得 之,闭诸室,不令他游。后父挟重资,偕之往北京,道遇响马贼,父惧甚,匿草 间。宗斗独敌数十人,皆就易。响马惊拜曰:“神人也!"邀其父子至山,宴而 后归其橐。宗斗从之,方半酣,偶闻门外喧哗,急跃起如飞鸟,掠房檐间,忽 不见。群盗惊甚。少倾自门外从容来曰:“吾乍闻喧,将试吾拳勇,乃下人噪 杂,不足辱一挥也。''盗皆色然恐,急还其行装,送其父子归。其父亦讶甚,昔 亦不知其技勇若此也。后恐其将入匪类,不令出游,遂以商贾终焉。
“程宗斗”显然是程宗猷字冲斗的误写,赵吉士注明此条材料出自《怀秋 集》,但我们在现有的多种明清人别集目录著作中未能找到此集,只能先摆 一摆。赵吉士字天羽,生于崇祯元年(1628),入清后考取举人,步入仕途,政声颇佳,还担任过康熙《徽州府志》的“总修”。①他距离程宗猷在世并不很 远,而记述却虚实相掺,有些内容近于说部。可信的是,程是富有的商家子 弟,以三千金到少林寺学艺,似有夸大,但大致可信。前面讲过的王寅在少 林学艺也是“尽破其产”,这不奇怪,民间历来有“穷文富武”之说,是有道理 的。学艺成功后必“打散众木偶”才能出寺,是民间因少林寺神秘感而引发 的故事,听听罢了,不必当真。最后一句“恐其将入匪类,不令出游,遂以商 贾终焉”,更与事实不符,程宗猷不但出过门,而且声势很大,连天启皇帝都 知道了。赵吉士所谈有两点值得重视:一是证明了程宗猷确实是富商子弟 出身,家道殷实,不惜以巨资学艺;二是早在明清革代之际,或是延续到顺、 康之间,他已经是一位充满武侠色彩的人物,这一点也可以从吴殳的《手臂 录》中得到印证。吴殳在世比赵吉士稍早,虽然出于武艺传授与理解上的差 异,也有个人性情上的偏颇,吴殳对程宗猷枪法刀法每多批评乃至于讥讽之 词,但从他的一些说法中仍可窥见当年程宗猷名声之高。
“技熟力莺,家富名高,江南翕然尊信”是批评之词,其实也是表彰,吴殳 不经意间道出了当年程宗猷名震江南的实情。
程宗猷以一个富有的徽商子弟,选择走上“谈兵论剑”的武艺之道,成为 一代武学巨擘,也有一定的家学渊源,有其特殊的家族背景。
程宗猷生长在一个有尚武传统的家族里。休宁程廷策,字汝阳,嘉靖三 十二年(1553)进士。虽然是文人,但曾长时间在军中效命,卒于辰州知府任 上。我们不清楚他与程宗猷的关系,从名字看应该是宗猷祖父一辈的。
余自束发时,即谓文武两途如日月行天,圣帝明王岂敢偏废。治世右文 固矣,设一旦有变,三寸管百万师,得无轩轻乎?故于冲斗公窃向往之。嗣 游淮阴,讲艺于云水公之门,云水公与公同源而长者也,习攻杀击剌之法,疾 若鹫鹰,徐若游龙,一段摧坚靡锐之气,直令万夫辟易!技至此已谓极矣,然 犹不能忘情冲斗公也。及负笈谒公于正阳,始知批却导霰,出新意于矩度之 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霏霏乎若轻云之蔽月,飘飘乎若长风之卷旅……
后来,正是在程廷甫和程子颐的催促之下,程宗猷才将平生所学的少林 棍法等武艺著为图谱,终于有了《少林棍法阐宗》的传世。也正因为有这层 关系,《少林棍法阐宗》首页在列名“阅梓”的人物中,第一位便是“叔祖云水 廷甫”,而其家族的序言则出自程子颐之手,亦见程廷甫、程宗猷、程子颐是 志同道合的三代人。休宁程氏称得上中国武术史上罕见的武艺家族。
浏览1,90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