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人撞肩
要领:
- 面对树木,两脚站立,距树适当;
- 两臂侧伸;
- 两肩交替撞击树干;
- 撞击时,腰部发力,舌顶上领,鼻部发声, 以助撞力;
- 由轻到重,循序渐进。
作用:增强肩部抗击能力。
双人抗肩
要领:
- 甲乙面对而立;
- 身体正直,两人均上左步;
- 开始时,双方同时向左侧转体,同时发 力,使右肩相撞;
- 而后双肩交换进行;
- 撞肩时,双臂自然下垂,后摆助力.
作用:增强肩部受外界击打的承受力。
双人撞胸
要领:略同于撞肩,不同的是,甲右脚外侧靠乙左 脚内侧,乙右脚外侧靠近甲左脚内侧,两臂侧平 举,胸部相撞
o作用:增加胸部的承受力。
击打胸腹
要领:
- 甲乙二人,乙双手自然下垂,两腿开立, 与肩同宽,背靠木板;
- 甲面对乙站立;
- 甲先以直拳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击打乙 胸、腹部
- 然后,再用勾拳,由左向右击打乙腹部;
- 乙重心稍降低,舌顶上甄,受击时向外鼓 气;
- 甲依次排打,力量适中,由轻到重,由慢 到快,逐渐加力,拳顶要平;
- 双方轮流进行。
- 马步站立;
- 左右拳或前臂交替甩击胸、腹部;
- 击打时,手臂放松,向外呼气
。
作用:增强胸、腹部的抗击能力。
两肋抗踢
要领:
- 甲乙二人,乙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气沉 丹田,两臂上举;
- 甲面对乙站立;
- 甲用左、右脚侧踢乙右、左两肋,由下向 上依次排踢;
- 两人交替进行;
- 受击者,舌顶上顺,受击时憋气,或者腹 部向外鼓气;
- 击者,赤脚,用脚背踢击。
作用:增强肋部的承受能力。
靠墙击背
要领:
- 双脚站立,与肩同宽;
- 背向墙,距离适当;
- 屈双臂,上举;
- 含胸、收腹、耸肩,腰、背肌肉保持紧张;
- 脚蹬地,双膝微前屈,双臂抱于胸前;
- 以腰、背撞击墙,反复进行。
作用:增强腰、背的抗击力。
双掌拍腹
要领:
- 马步站立;
- 双手立掌,于两侧同时击打腹部;
- 拍击时,手臂放松,向外呼气;
- 由轻到重,循序渐进。
作用:增强腹部的抗击力。
沙袋撞击
要领:
- 双脚开立,宽于肩;
- 悬挂一重型沙袋,通过摆劲,以沙袋的冲 力撞击肩、胸、腹、背等部位;
- 沙袋击中时,向外呼气;
- 持续进行。
作用:增强身体的抗击能力。
击打草靶
在木桩上用绳捆上草靶,或以金属弹片缠 以海棉制成的靶子。
要领:
- 面对靶子,左(右)前弓步站立;
- 右(左)拳置于腰间;
- 以腰为轴,略右转体,右(左)直拳顺势击 靶;
- 以中指和食指根部为着力点
作用:提高击拳的快速能力和指、臂的抗击 能力。
双人抽打
要领:
- 甲持竹把,乙马步站立;
- 乙两手握拳上举,肌肉紧张;
- 甲用竹靶依次反复抽打胸、腹、肩、背等 部位;
- 被击中者,向外呼气;
- 二人轮流进行。
作用:增强身体主要部位的抗击能力。
脚踢全身
要领:雷同于“双人抽打",不同的是以脚踢击。出 脚时,脚背绷平,踢击对方大腿内外侧、胸、背、 腰、肋、肩等部位
o作用:同于“双人抽打
迎送手
要领:
- 甲乙二人相对而立,双方以前臂腕关节 内侧互靠,甲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时翻掌向 乙胸部推击;
- 此时,甲则顺势回坐成箭步,同时前小臂 外旋成掌心向上,将乙推击之手向右外侧格化;
- 甲方速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时左小臂 内旋成掌心向下,朝乙方胸部推击;
- 乙方此时顺势回坐成箭步,并以前小臂 将甲推击之手向右外侧格化o
- 如此你来我往,反复推拉;
- 两侧交替进行。
作用:增强粘化反击能力。
单推手
要领:
①二人相对而立,向前上步;
- 重心在两脚间,前脚掌内侧相靠;
- 双方左臂前伸,以掌腕相靠;
- 甲重心前移,随即翻掌心向外,向乙胸 部推按,乙立即以左腕托住甲推按之手,并顺势 回坐;
- 甲方继续前推,乙则以腰为轴向左侧拧 裹,将甲推按之手向左后侧引化;
- 待甲方势尽欲回时,乙顺势向前跟进,以 左掌推按甲胸部,甲即侧应将身回坐,并以左腕 绷住乙推击之手,将其向左外侧引化。
- 如此你推我化,反复进行;
- 两人交换进行。
作用:增强粘化及攻击能力。
靠小腿
要领:
- 两人相对站立,互相扶肩;
- 同时,起左腿向右侧摆动,脚尖向左前, 小腿骨内侧在体前相撞;
- 再摆至右侧,同时由右向左前回摆,脚尖 向左前,小腿外侧在体前相撞后落地;
作用:增强小腿部位的抗击能力。
踢大腿内外侧
要领:
- 甲左(右)弓步站立,左(右)大腿与地面 成 45°;
- 乙面对甲站立;
- 甲舌顶上额,大腿肌肉紧张,配合呼吸, 稳住重心;
- 乙由下向上排踢,由轻到重,脚尖绷直, 由慢到快;
- 双方交换进行。
作用:增强腿部抗击能力。
撞击脚趾
要领:
- 面对树桩站立,距离适当;
- 脚趾勾起,用前脚掌踢树;
- 也可脚尖绷直,用脚趾背踢击,或侧踢。
作用:增强脚趾、脚掌的抗击能力,增加神 经末梢的血液循环。
脚后跟踢树
要领:
- 背向大树,左(右)脚在前,间隔适当;
- 从右侧回头看树,右腿后撩踢树
- 撩踢时,力达脚跟,踢树时哼气;
- 由轻到重,次数逐增;
- 左右腿交换进行O
作用:增强脚的抗击能力。
擒敌拳套
臂身体左转
折腕牵羊上体前倾 右脚虚步两手合掌 置于体前右脚后撤 换成仆步两手下压 拉于腹前目视前下
防踢击腹右脚蹬地 左脚上步右拳前冲 左脚收回换成虚步 两掌合叠向下拍击 右脚弓步两拳前击 、
右脚提起 猛力后拽 两脚换步 左脚弓步
左拳护头微右转身
左手下拉右拳上挑
22迅速起立双脚靠拢
两臂下垂 恢复原势
肌痉挛。肌肉,由于两个方向相同作用力的 压缩,突然不自主的收缩,并阵阵发作或持续发 作,用手可触摸到呈条索及结节状块物。软组织 受伤后,由于损伤的疼痛,通过神经的反射作 用,使相关部位的肌肉群产生保护性肌痉挛,避 免对损伤组织的牵拉刺激,减轻疼痛。由于肌痉 挛压迫神经和血管,形成恶性循环,组织缺血缺 氧,又会加重疼痛。
筋结。软组织受伤后,淤血未化,白细胞浸 润,成纤维细胞增生,后期纤维化,粘连和增厚 或瘢痕形成而产生块状、片状、条状,小园粒状 形态多样,大小不一的硬块结节。这些反应物, 多发生在机械应力较集中的软组织附力点,容 易发生在神经末梢比较丰富的肌肉、两块肌肉 交界处和相互交错部位,以及神经与肌肉相欲 的部位。
肌肉萎缩。肌肉组织功能发生障碍、松弛、 软弱无力的一种病变。这是由于软组织损伤久 治不愈而导致神经功能失调,肌肉细胞营养不 良,循环受阻的原故。
关节僵硬。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出现缺 血、变性,关节活动屈伸僵直,转动不灵活的一 种病态,主要是由于受伤时间较长所致。
摩擦声响和摩擦感。慢性伤筋的一种疾病, 由于肌腱增粗,触摸时有摩擦感,韧带剥离变 性,可触到一弹响而滚动的筋束。
按伤情又分为急性期损伤和恢复期损伤。
急性期,是指在暴力作用下身体某一部位 软组织引起的闭合性急性损伤。在损伤部位的 软组织大小血管破裂出血,进入组织间隙形成 的血肿。另外,伤后组织液渗出,使局部肿胀更 明显,加之在外力作用下,移位的肌肉,肌腱、神 经压迫局部产生激烈的疼痛。初期(24小时 内),宜限制活动,并立即进行冷敷,以防继续内 出血。可采用冰块隔一层布敷在伤位上,抬高患 部,配合内服药,如“三七片”、“云南白药”、活血 止痛汤剂等。在不加重伤势的前提下,在伤处的 周围或远离伤部的上下部经络进行穴位按摩, 有助于肿胀的消退。
恢复期,是指软组织损伤显见好转,但伤处 周围还残有淤血,易于发生粘连,功能尚不健 全。因此,预防粘连,解除肌肉痉挛,疏通狭窄, 消除疼痛,整复错位,使滑脱的肌腱移位的皮神 经归位。恢复功能是这一阶段治疗软组织创伤 的重要措施。临床经验证明,按摩疗法对软组织 损伤恢复期治疗有良好的效果,采用强的松 25mg + 0. 5%奴夫无卡因5〜10ml作痛点封闭 亦有良效。采用按摩疗法治疗,摸清反应物,找 出压痛点,然后再施以分筋、理筋手法。大体说 来,在治疗过程中,压痛点未必有反应物,而反 应物一般都有压痛,这些异常变化,既是诊断重 要部位,又是治疗的重点所在。压痛点和变形物 的逐渐消失,疾病也逐渐痊愈。
浏览49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