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生理学认为,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和维持体温所需要的热 量,都来自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氧化过程需要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

因此,机体必须不断从外界摄取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确保机 体新陈代谢的进行和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这种 气体交换过程,总称为呼吸。它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机能活动所必需的 最基本生理过程之一。

呼吸过程是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的。一是外界空气与肺泡之间以及肺 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这称为外呼吸;二是组织细胞与组织毛 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这称为内呼吸;三是血液的气体运输,通过 血液的运行,一方面把肺部摄取的氧气及时运送到组织细胞,另一方面又 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排出体外。

呼吸的主要功能是给机体细胞提供氧气,从机体组织细胞排出多余的 二氧化碳。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动物,都利用两个系统来完成呼吸功能:

1.血液循环系统。它携带任何人体必需的物质进入机体组织细胞,借图片9

助一种奇异的化学物质一血红蛋白,运输大量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2.呼吸系统。它是一个气体交换器,把氧气输入血液,而把血液中多 余的二氧化碳带走。

这两个系统相互作用,以供组织需要。一个系统供应空气,另一个则 供应血液。最终完成空气同所有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人类呼吸是有限度的,包括肺活量大小、呼气、吸气和停止呼吸的限 度。人类呼吸运动的极限是停止呼吸5〜10分钟便会造成生命的不可逆或 死亡状态。

(-)呼吸运动的概念

人体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部分。吸气,是指人们把气体吸 入肺脏的过程;呼气是指人们把肺内气体呼出体外的过程。

呼吸调节不只是保持气体交换所需要的空气供应。例如呼出的空气还 被用来说话、唱歌、吹气、咳嗽;呼吸肌参与叹息、打呵欠、发笑、哭 泣、呜咽、打嗝、吮吸、鼻吸、用力喊和呕吐等活动。在某些动物,呼出 空气是散热的一种重要手段。

(-)呼吸运动的机制

人体的呼吸运动,是由胸廓和肺部协同运动来完成的。平静呼吸时, 吸气动作是主动的,呼气动作是被动的。

胸廓内有一左一右两个肺,肺的外围是肋骨和胸肌、背肌,肺的下部 是横膈肌的肌肉壁。


  1. 吸气。吸气运动形成于肌肉用力扩张胸廓时横膈膜下移,胸腔骨架 向前、向外移,在胸腔造成真空状态,空气会在气压下冲入肺内,肺扩 张,充满整个胸腔。


吸气的动作主要是膈肌运动,肋间外肌收缩参与的成分较少,使胸腔 上下径增大,左右前后径略有增大,产生吸气运动。

  1. 呼气。呼气运动是肌肉用力导致胸腔收缩的结果。呼气运动不是呼 气肌的收缩所引起,而是由膈肌和肋间外肌的舒张,肋骨和胸骨借重力作 用回复原位,膈肌被腹腔器官推回原先的穹窿位置,胸腔缩小,把空气推 出肺部,产生呼气运动。


现代医学把那些使胸腔扩大引起吸气的肌肉,统称吸气肌,如肋间外 肌、膈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胸肌和背肌。相反,凡是引起呼气的肌 肉称呼气肌,如肋间内肌和腹壁肌。

人体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不限于肋间肌和膈肌。当呼吸运动增强 时,颈部、胸部、腰背部和腹部许多肌肉都参加活动。

膈肌的舒缩活动,在肺通气中起着重要作用。平静呼吸时,膈上下移 位约1〜2cm,强烈吸气时,下移可达7〜10cm。

(三) 呼吸运动的类型

在呼吸运动中,肋骨、胸骨和膈肌的运动是协同的。主要由肋骨和胸 骨运动产生的呼吸运动,称胸式呼吸。主要由膈肌舒缩引起的呼吸运动, 称腹式呼吸。

正常情况下,是两种呼吸形式同时存在的混合型呼吸。胸部或腹部活 动受限时,才单独出现一种呼吸形式。气功锻炼所说的腹式呼吸,实际上 是一种胸腹混合型呼吸运动。

婴幼儿呼吸肌发育不全,胸廓活动范围小,呼吸时肺向膈肌方向移 动,呈腹膈式呼吸状态。随着年龄增长,呼吸肌逐渐发育,幼儿开始行走 时,膈肌和腹腔脏器下降,肋骨由水平位逐渐倾斜,遂出现胸腹式呼吸。

临床医学常常使用两种促进呼吸系统功能的呼吸方式:膈肌呼吸锻炼 和缩唇式呼气法。

  1. 膈肌呼吸锻炼


膈肌呼吸锻炼是一种深长、缓慢的腹式呼吸运动,以加强膈肌活动, 增进肺泡通气量,使通气/血流比率失衡得到纠正,缓解人体缺氧状态。

  1. 缩唇式呼气法


缩唇式呼气法是一种用鼻吸气,口呼气,呼气时口唇收拢,做吹口哨 样的呼吸锻炼方式。呼吸须按节律进行。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为1 : 2或 1 :3,尽量将气呼出,以改善通气。

(四) 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

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经常随着机体活动强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在安静状态下,正常成人体内的氧气消耗和排出二氧化碳都比较少,呼吸 运动缓和均匀,呼吸频率每分钟12〜18次。这种安静时的呼吸,称作平静 呼吸。当机体活动或吸入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二氧化碳含量较多时,呼 吸运动加深加快,称作深呼吸或用力呼吸。

(五) 呼吸的意义和呼吸作用

呼吸的全过程如图2-30所示:当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后, 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需要,即有机物(储存 能量)+氧(通过线粒体)一>二氧化碳+水+能量。

因此,人体呼吸的意义是释放出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 要,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 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作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 生物的共同特征。

鼻毛

►清洁

滤去空气中的灰尘等颗粒物

寒冷,干燥 鼻) 毛细血管

\ _ * 温暖

空气 i 调节空气温度

黏液腺

I — 湿润

分泌黏液,保持鼻腔湿润

图2-34鼻腔的作用示意图

人体的呼吸主要有三大作用:①气体交换。吸入新鲜空气,呼出肺内 气体。②提供人体所必需的能量。③生理调节。参与人体神经一体液一内 分泌反射回路调节,稳定人体各项生理活动,维持正常体温。

在呼吸过程中,鼻腔的作用不容忽视,具有三大作用:①清洁作用。 通过鼻毛过滤空气中灰尘等颗粒物质。②温暖作用。通过鼻腔毛细血管调 节空气温度。③湿润作用。通过鼻腔黏液腺分泌黏液,保持鼻腔的湿润。

(六) 呼吸过程中气体的比例及“明星分子” 一氧化氮

正常新鲜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是:氮(&)约占78%,氧

 

(02)约占21%,二氧化碳(CO?)约占0. 031%,稀有气体约占0. 939% (氨He、氛Ne、氯Ar、氟Kr、就Xe、氮Rn),其他多种气体及杂质约占

  1. 03% ,例如臭氧(。3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 )、二氧化氮 (NO2)和水蒸气(H20)o空气中的氧气成分并非越多越好。过高的氧气成分会加快生命体的氧 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成分对人体并非没有作用。少量的二氧化碳是刺激 机体正常所呼吸必需的。

    由于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大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 有害气体大量存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氧化氮(NO)都被列为无用 的气体,甚至有害气体。

    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生理学》指出:“人体吸进的空气,主要成分是 氧和氮,前者占20.96%,后者占79. 00% , CO?含量很少,仅约0. 04% o 氮既不是动物组织所需要的,也对机体无害,可视为无关气体。”①

    2011年10月,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斐里德•穆拉德教授在《神奇的 一氧化氮》中说:“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一氧化氮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大 气污染物,是吸烟、汽车尾气及垃圾燃烧等释放出的气体,可破坏臭氧层 导致酸雨。”②

    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合物95%以上都可能是一氧化氮,其余的是二 氧化氮。一氧化氮在空中迅速变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一种呼吸道刺激

    • 周衍椒,张镜如,主编.生理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187.

    • [美]斐里德穆拉德,著;陈振兴,译.神奇的一氧化氮.南京:译林出版 社,2011: 9.


    性气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穆拉德教授说:“人们受一氧化氮毒害的事 例尚未发现。”①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人们的认识逐渐逆转,一氧化氮(NO)得到 广泛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1992年,一氧化氮作为全球医学生理学的新发现被著名的《科学》杂 志评选为“年度明星分子\ 1998年,三位科学家罗伯特•佛契哥特、路 易斯•伊格纳罗和斐里德•穆拉德教授,因为发现一氧化氮(NO)的信 号分子作用同时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一氧化氮是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种信号分子,具有在人体内传递信 息和调节细胞功能的作用。作为介质、信使或细胞的功能调节因子,参与 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与病理过程。它是人体内最强的血管舒张和收缩因 子,控制血液流向人体各个部位,使血管扩张,避免血管内出现血流速度 变缓的现象,保持血管内环境的清洁、通畅,维持人体正常血压,减轻心 脏负担。而且是杀灭人体有害细菌、病毒和血液垃圾的强大武器。从而成 为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健康信使。其制剂已被广泛用于中枢神经、心血管、 免疫、生殖、消化、呼吸、泌尿等多个系统的临床治疗。

    斐里德•穆拉德教授热衷于中国传统中医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或补充和替代医学(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的研究。

    • [美]斐里德穆拉德,著;陈振兴,译.神奇的一氧化氮.南京:译林出版 社,2011: 10.


     

    他在《神奇的一氧化氮》中说:"与TCM的发现相应,一氧化氮 (NO)的发现进一步充实了我们对’气'作为血液的重要元素的理解。一 氧化氮(NO)是不稳定的来自闪电和汽车尾气的有毒气体,但是在体内 作为信号分子的一氧化氮(NO),在整个血管网络中起着关键的循环调控 作用。罗伯特-佛契哥特、路易斯-伊格纳罗和斐里德-穆拉德的研究显 示人体信号系统中’气’的作用机制,并揭示一个爆炸性化合物如何缓解 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疼痛。”①

    血管内皮细胞

    产生 修复

    一氧化氮(NO)

    图2-37 一氧化氮(NO)的产生和修复作用图

    穆拉德教授告诉我们,“一氧化氮分子量小,且具有亲脂性,可以穿 透任何细胞,到达任何组织,是唯一有资格同时作为细胞内和细胞外分子 的’使者它穿行于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及时修复被破坏的血管内 皮细胞,使血管舒张,为细胞输送氧气和养分,避免血管内出现血流速度 变缓的现象,保持血管的清洁、畅通,维持正常血压,使身体机能保持正 常运转。人体在25〜30岁时一氧化氮的分泌量达到最高峰,随着年龄的增 长,人体内一氧化氮的制造能力逐渐下降,到40岁左右时,自身一氧化氮 (NO)严重分泌不足的人,将产生明显的'三高'症状。因此,从30岁 左右开始,为身体适当地补充一氧化氮,是帮助我们保持血液和血管健康 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②

    穆拉德教授提出了一种“三获得,一补充”的一氧化氮(NO)养生 方式,宣称能够让人多活30年。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营养食物、适量运 动、保健食品以及适当补充抗氧化剂获得一氧化氮。

    1. 在多种多样的食物中获得一氧化氮。合理膳食是机体获得一氧化氮



    • [美]斐里德穆拉德,著;陈振兴;译.神奇的一氧化氮.南京:译林出版 社,2011: 226.

    • [美]斐里德穆拉德,著;陈振兴,译.神奇的一氧化氮.南京:译林出版 社,2011: 55 -56.


     

    的重要途径。富含一氧化氮的营养食品,主要包括谷类、干豆类、坚果 类、薯类、蔬菜类、水果类、芝麻酱、蜂蜜、菌藻类、畜肉类、猪蹄筋、 蛋类、鱼虾蟹贝类等食品。图片10

    1. 坚持适量运动获得一氧化氮。穆拉德教授在《神奇的一氧化氮》中 说:“一氧化氮(NO)与运动关系密切,它能扩张骨骼肌血管,保证代谢 性骨骼肌血流量提高,降低骨骼肌氧耗,促进葡萄糖向骨骼肌细胞内转 运。”



    • “短期急性运动可使一氧化氮生成急剧增加。短期急性运动促进 一氧化氮的释放,可能是因为运动后血流加速,产生的搏动性血流具有内 皮依赖性的诱导舒血管作用,且对血管的切应力增加,致使内皮细胞一氧 化氮合酶被激活。而骨骼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进一步激活钙离子依 赖性的组成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 “持久的运动锻炼可使信使RNA表达上调,增加内皮细胞和骨骼 肌生成一氧化氮的能力。坚持有规律的体育活动,身体会持续地产生一氧 化氮,从而使血管老化的进程逐渐减缓。”①


    研究发现,少量到中等强度的锻炼,即可增加人体一氧化氮的生成。 经常锻炼或者重复某一锻炼方式,通过调节人体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 酶,促使机体持续不断地产生一氧化氮。同时产生一些能够限制氧化的自

    ①[美]斐里德•穆拉德,著;陈振兴,译.神奇的一氧化氮.南京:译林出版 社,2011: 128.

     

    由基,降低那些导致氧化应激的自由基,保护人体已形成的一氧化氮,防 治一氧化氮不足导致的各种疾病。因此,穆拉德教授指出:“适量运动是 健康的良药,也是目前所知能使内皮细胞持续产生一氧化氮的主要途 径。”①

    补充抗氧化剂(还原)。

    精氨酸 ► N0+瓜氨酸

    合成酶

    图2-39 一氧化氮(NO)的生成图

    1. 服用保健食品获得一氧化氮。我们中国人说的保健食品,欧美各国 称作“健康食品(Healthy Food) ”或"营养食品(Nutritional Food) n,日 本称作功能食品。美国的保健品定义是: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适应特 定人群食用,又不以治疗为目的的一类食品。这类食品除了具有一般食品 皆具有的营养和感官功能(色、香、味、形)夕卜,还具有一般食品所没有 或不强调的食品的第三种功能,即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故称之为 “保健食品”。


    因此,穆拉德教授认为:“保健品立足于食品,体现在调节。适当补 充富含一氧化氮的保健食品对于预防、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有着非常积极 重要的作用。”②

    一氧化氮营养补充品的主要成分包含:精氨酸、瓜氨酸及复合维生素 类成分。左旋精氨酸和左旋瓜氨酸都是氨基酸类,人体自身可以通过食物 和运动合成少量左旋精氨酸和左旋瓜氨酸。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血液、血管 的老化,人体开始需要大量补充这类氨基酸,以维持身体的需要。

    1. 补充抗氧化剂获得一氧化氮。人体的衰老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 抗氧化剂通过清除或中和有害的自由基来提高机体一氧化氮水平。有益的 抗氧化剂主要包括维生素类、大豆异黄酮、鲨鱼软骨、茄红素、大蒜、大



    • [美]斐里德穆拉德,著;陈振兴,译.神奇的一氧化氮.南京:译林出版 社,2011: 131.

    • [美]斐里德穆拉德,著;陈振兴,译.神奇的一氧化氮.南京:译林出版 社,2011: 136.


     

    蒜萃取剂、辅酶银杏、银杏萃取剂、紫锥花萃取物、奶蓟草萃取物、 蔓越莓萃取物、啤酒酵母、深海鱼油、月见草油、卵磷脂、淫羊蕾、马 卡、肉女蓉、黄苗、大枣、绿茶、人参、山茱萸、西洋参、芦荟萃取物、 葡萄糖胺软骨素等多种。

    虽然医学家们尚未明确说明,在机体呼吸的新鲜空气中,含量微乎其 微的一氧化氮气体,是否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产生相应作 用。但低浓度一氧化氮吸入经基础与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具有选择性舒张 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提高肺通气/血流、改善氧合、体 循环影响小等优点,已被各大医疗机构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所致肺动脉高 压和缺氧性肺部疾病的临床治疗。

    穆拉德教授说:“体外实验表明,一氧化氮可以使增殖的角质形成细 胞分化,同时一氧化氮可以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引起的内皮细胞增 生。一氧化氮还可以通过调动各种生长因子来促进伤口愈合……在皮肤局 部提高一氧化氮浓度,促进表皮细胞的生长,不影响身体的一氧化氮水 平。”①

    从传统气功、养生学和中医学角度看,一氧化氮在呼吸和人体器官、 组织、细胞中的综合作用,相当于自然界的空气、清气与人体真气、元气 等内外诸气合和一气,在机体内形成的气机运动——运气效应,即本书反 复强调的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作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意义的呼吸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意义的呼吸,是一个集呼、吸和息三字意义于一体的呼 吸概念。

    汉语“呼吸” 一词,首见《庄子-刻意篇》:“吹响呼吸,吐故纳 新。”②其意义《说文》:“呼,外息也。” “吸,内息也。”段玉裁注:“外 息,出其息也。” “内息,纳其息也。”

    在我国古代,呼吸简称息,一呼一吸即一息。呼吸,是吐纳、服气、 运气、行气等概念的同义词。

    古人心目中的呼吸,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呼吸是指人一社会一自

    • [美]斐里德穆拉德,著;陈振兴,译.神奇的一氧化氮.南京:译林出版 社,2011: 191.

    • 陈志坚,主编.诸子集成(二).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631.


     

    然互动循环系统,大宇宙视域内的呼吸,以天、地呼吸为代表;狭义呼吸 是指人体心理一生理一形态互动循环系统,即小宇宙视域内一人体心身系 统的呼吸;更狭义的呼吸是指人体生理意义的呼吸。

    中国传统意义的内、外呼吸,同现代医学、生物学、生理学的呼吸有 着本质差别。在我国古代,人仿效天、地的呼吸即内呼吸,口鼻的呼吸即 外呼吸。《性命圭旨全书》:“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呼吸于内也。 人能效天地呼吸于内,亦可与天地同其长久。”“以口鼻之气往来者,外呼 吸也;乾坤之气阖辟者,内呼吸也。”①乾、坤应天、地。

    故,中国传统文化意义的呼吸是一种天、地、人、自然万物、心理、 生理、形态等综合意义的呼吸,而非现代医学、生物学、生理学自然、本 能、生物、生理单纯意义的呼吸。

    (-)心理意义的呼吸

    心理意义的呼吸,是在心气、意气、神气等精神心理诸气主导下的呼 吸过程,即意想的呼吸。《黄帝内经-素问-移刺法论》意想青气、白气、 赤气、黑气、黄气五气的呼吸。《黄庭经》“呼吸元气以求仙”“呼吸庐间 入丹田” “呼吸庐间以自偿” “呼吸虚无见吾形”等,都属于心理意义的呼 吸。

    (二)生理意义的呼吸

    生理意义的呼吸是遵循人体生理本能的吐故纳新呼吸过程。即人体呼 吸自然界的外气、大气、天气、清气、空气,排出机体内气、肺气、浊气 的气机运动过程。

    1. 鼻肺呼吸。《黄帝内经-灵枢经-五味》:“出于肺,循喉咽,故呼 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②《黄帝内经-灵枢 经•邪客》:“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③

    2. 食气意义的呼吸。《论衡雷虚篇》:“食气者,必谓吹响呼吸,吐 故纳新也;昔有彭祖尝行之矣,不能久寿,病而死矣。”④

    3. 先后天意义的呼吸。张景岳《类经图冀》引叶文叔言:“人受气之



    • (明)尹真人,传.性命圭旨全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 232.

    • 灵枢经(影印).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93.

    • 灵枢经(影印).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112.

    • 陈志坚,主编.诸子集成(五).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85. 初,在胞胎之内,随母呼吸,受气而成,及乎生下,一点元灵之气,聚于 脐下,自为呼吸,气之呼接乎天根,气之吸接乎地根,凡人之生,唯气为 先,故又名为气海。”①


    (三)形态意义的呼吸

    形态意义的呼吸是指在特定心理、心情、体势、吐字、符号等配合下 的呼吸过程。

    1. 天地相应意义的呼吸。元萧廷之《金丹问答讲解》专论呼吸时说: “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则接天根,吸则接地根。呼则龙吟云起, 吸则呼啸风生。呼吸风云,凝成金液。”②作者描述了一幅小周天的呼吸运 行图式。明杨继洲《针灸大成》、张介宾《类经图冀》在谈“呼吸之理” 时,同元萧廷的说法类似。

    2. 阴阳相应意义的呼吸。杨继洲论呼吸时说:“此乃调和阴阳法也。 故经言:呼者因阳出,吸者随阴入。虽此呼吸分阴阳,实由一气而为体, 其气内历于五脏,外随于三焦,周布一身,循环经络,流注空穴,顺其形 气之方圆,然后为用不同耳。是故五脏之出入,以应四时。三焦之升降, 而为荣卫。经脉之循环,以合天度。”③


    三、气功呼吸的基本方法

    气功呼吸锻炼或呼吸运动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自然呼吸法、腹式呼 吸法、闻花式深呼吸法和丹田呼吸法四种锻炼方式。在具体操作中,均遵 循升、降、开、合的呼吸原则。

    焦国瑞教授在《气功养生学概要》中强调了这一原则:“呼气主 '降’、主’开’,是指呼气运动对人体的气息有’下降’和’外开’的作 用;吸气’升’、主’合’,是指吸气运动对人体的气息有'上升’和 '内合’的作用。”④

    (-)自然呼吸法

    自然呼吸法是一种自然而然,匀柔细长,舌平放或抵上颗,鼻呼鼻

    • (明)张介宾,著.类经图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437.

    • 黄光华,等,主编.中国气功十大名著讲解.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 205.

    • 杨继洲,著.针灸大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 133.

    • 焦国瑞,著.气功养生学概要.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90.


    吸,胸廓随呼吸自然舒缩,以胸式呼吸为主的呼吸方式。

    (-)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法是一种匀柔深长,和缓有力,呼长吸短,舌体平放或轻抵 上额,鼻呼鼻吸,腹部有节奏缓慢起伏的呼吸运动方式。传统练功方式是 按照调气(和气)一呼气一屏息一吸气一屏息一调气(和气)的调息模式 进行呼吸锻炼。主要包括腹式顺呼吸法和腹式逆呼吸法两种呼吸类型,具 体应用时因人而异加以调整。

    1. 腹式顺呼吸法


    腹式顺呼吸法具体步骤:调气(和气)6〜9秒,深呼气9~12秒,小 腹部尽力内收,屏息6〜9秒,吸气6〜9秒,小腹部尽力鼓起,屏息6~9 秒,调气(和气)6~9秒。每次呼吸结束后,握拳、伸腿、绷紧全身,呼 气9〜12秒,吸气6〜9秒,形成一个完整的呼吸锻炼过程,约50-80秒。

    1. 腹式逆呼吸法


    腹式顺呼吸法具体步骤:调气(和气)6〜9秒,深呼气9~12秒,小 腹部尽力鼓起,屏息6~9秒,吸气6〜9秒,小腹部尽力内收,屏息6〜9 秒,调气(和气)6〜9秒。每次呼吸结束后,握拳、伸腿、绷紧全身,呼 气9~12秒,吸气6〜9秒,形成一个完整的呼吸锻炼过程,约50-80秒。

    (三) 闻花式深呼吸法

    闻花式深呼吸法是一种像闻到花香一样进行深呼吸运动的呼吸锻炼方 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有节奏的深呼吸运动才有助于增加肺活量。于 是,人们模仿闻到花香时心旷神怡的呼吸状态,主动进行有节奏的深呼吸 锻炼,从而增大肺活量,促进心身健康。其要领是:吸气时腹部慢慢鼓 起,胸部微微向上向外扩张,达到最大限度,屏息3~6秒,缓慢深呼气。 呼气时嘴唇缩紧作吹哨状,慢慢吐气,胸腹尽力内收。

    (四) 丹田呼吸法

    丹田呼吸法是指以意守丹田为中心的腹式呼吸练功方式。它起源于我 国春秋战国至两汉方仙家和道家的胎息功,是中国传统的气功、养生、内 炼或内丹术、武术以及艺术训练中常用呼吸方式,均以锻炼丹田和气为基 本目的。丹田的概念,详见第三章第三节:气沉丹田的由来、内涵和基本 方法。

    气功练气(呼吸)主要练内外二气合和一体的丹田和气,它不同于调 气(和气)时内外二气的合和一气、一团和气、圆活一气或混沌一气状 态,而是把重点放在意守丹田或气沉丹田上,使丹田(小腹内)温暖合 和。

    练丹田和气,主要有整体聚散练气法和上下交合练气法两种常用方 式。

    1. 整体聚散(开合)练气法


    整体聚散练气法的具体练法:吸气,外气从四面八方向人体正中的丹 田汇聚(合);呼气,内气从丹田向四面八方勃发(开)。吸入清气,发出 浊气。一开一合为一个回合。

    1. 上下(升降)交合练气法


    上下交合练气法分三步:①调气,呼气,随呼气,天气从上往下,沿 着人体前正中线——任脉,降至小腹部丹田内,吸气;②吸气,随吸气, 地气从下往上沿着两脚底——大腿后侧、脊柱或督脉升到头顶,然后随呼 气降至丹田;③天地外气与人体内气在丹田交合形成和气,象征天地气交 生人气,天地人三才合和一气的状态。

    上述练气法,须配合意想进行意境的修炼,随着有节奏的腹式呼吸, 引导自然界新鲜的空气一一外气,从体外经由头顶、鼻腔或全身各个部位 进入体内,与内气合和,汇聚于小腹部的丹田内形成丹田和气,以小腹内 保持温暖氤氯、舒畅、欣快、愉悦感觉为佳。

    第九节导引的由来、概念和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意义的导引,是一种以导养、导气、仿生为主,引导身体进 行形态和意气运动,以促进行气、通畅气机的练功方式。晋李颐认为, “导气”和“引体”合而为一即“导引”。导引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经 络、穴位按摩导引、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多种传统功法。

    一、“导引” 一词的由来及内涵

    气功、养生中的“导引” 一词,本作“辱引”,首见《庄子-刻意 篇》,庄子的“道引”即后来的“辱引”。《庄子•刻意篇》:“吹响呼吸, 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考者之

     

    所好也。”①

    现代汉语的“导”字,是古代繁体字一W 字的现代简化字。 “掣 字,有“辱养”或“养辱”的意义。《说文》:* 辱引也。”包含 引领、引导、疏通、保养、摄养等意义。《后汉书-郎独传》:“方春东作, 布德之元。阳气开发,养辱万物。”嵇康《养生论》:“至于辱养得理,以 尽性命。”李周翰注:“辱,摄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编:“(葛 洪)尤好神仙辱养之法。”其中的“引”字,则含导引、引领、引发、引 导、带领、开弓、牵挽、延长、伸长、长久等意。《说文》:“引,开弓也, 从弓、I。”《集韵•准韵》:“引,辱也。”因此,古代“辱引” 一词本身 即包含气功、养生的意义。

    二、导引的形成过程

    导引的起源与巫术气功同步,是古人巫舞一体祭祀仪式和娱乐活动的 产物。它的形成,有一个从巫术导引、娱乐舞蹈到医疗导引,再到导引行 气的提升过程。

    (-)从舞蹈到导引

    古代的舞蹈,主要用于祭祀舞蹈和娱乐活动。舞以宣导和娱神永年功 能是巫舞活动的副产品。

    1. 舞以宣导


    《吕氏春秋》记载了尧时代,人们“舞以宣导”,祛除气血郁阀及“筋 骨瑟缩不达”症状的导引行气方式,为后人所乐道。

    宋罗泌《路史•前记》:“随康氏时,水渎不疏,江不行其原,阴凝而 易闷,人既郁于内,媵理滞着而重腿,得所以利关节者,乃制之舞,教人 引舞以利导之。”

    1. 娱神永年


    汉傅毅《舞赋》谓巫舞:“娱神遗老,永年之术,优哉游哉,聊以永 日。”其“娱神”和“永年”作用是巫舞祭祀活动的延伸。

    (-)导引按摩

    医疗导引是一种以身体运动和自我按摩为主,旨在防病治病、强身健 体的导引方式。它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民风民俗等密切相关。

    ① 陈志坚,主编.诸子集成(二).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631.

    《黄帝内经》认为,导引兴起于土地平坦潮湿的中原地带。《黄帝内 经•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 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踽。故导引按 蹒者,亦从中央出也。”①

    唐释慧琳《一切音义》:“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 导引。”

    (三)导引行气

    导引行气是一种以行气为特色的导引运动方式。它起源于我国春秋战 国时期方仙家、道家和养生家的修炼活动,简称导气。导气,导即导引, 气即行气,二者合词便是导引行气的意思。

    1972-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西汉初期诸侯家族墓地)出土了一 套全世界现存最早的导引图谱,绘有44个各种人物的导引图式,每层绘 11幅图。每图式平均高9~12厘米。每组图式为一个人像,男、女、老、 幼均有,或着衣,或裸背,均为工笔彩绘。术式除个别人像做器械运动 外,多为徒手操练。图旁注有术式名称,部分文字可辨。涉及的动物,有 鸟、鸥、鹤、猿、猴、龙和熊多图,与五禽戏相近,仅缺鹿戏与虎戏。说 明在汉代,导引是一种十分流行的大众练功方式,可谓男女老少人人参 与,全民皆练。

    晋李颐注《庄子•刻意篇》“道引”时说:“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序》:“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 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②

    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卷》的导引定义更加明确:“明吐纳之道者, 则曰唯行气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则曰唯导引可以难老矣;知草木 之方者,则曰唯药饵可以无穷矣。

浏览68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