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8911639063
咨询热线:13581894868
首页
课程介绍
学员信息
教练信息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文章
首页
课程介绍
联系我们
首页
课程介绍
学员信息
教练信息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文章
罗老师
18911639063
吴老师
13581894868
专业的教练员为您解答电话预约后即可免费体验课程有任何问题请直接联系我们期待您的来电~
上课环境
上课时间
课程费用
优惠活动
气功_混沌一气
有问必答
提问
人文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系统
人文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系统,是人、社会、环境诸气互动循环系统 的子系统部分,形成多种带有人文特色的人气形式。
风气。宋王安石《礼乐论》:“礼乐者,先王所以养人之神。正人 气而归正性也。”宋苏辙《奉使契丹•燕山》诗:“居民异风气,自古习耕 战。”
民气。《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先立其年,以明其 气……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又:“五之气,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民 气和。”③《管子•内业》:“是故民气杲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淖乎 如在于海,卒乎如在于己。”④
AM-人气。2002年《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中收入“人气” 一词,是一种人文意义的人际人气,指人或事受欢迎的程度、感染力和影 响力大小。有人认为中文的“人气” 一词是20世纪末,我国演艺界借用 .日语“人威(ninki)” 一词形成的日常用语,实际上是一个严重误解。不 说古代,近代和现代,中国人早已使用人文意义的人气了。茅盾《子夜》: “谣言太多,市场人气看低,估量来还要跌哪!”
侠气:豪侠气概。《后汉书成武孝侯刘顺传》:“弘弟梁,以侠 气闻。”宋苏轼《答范祖禹》诗:“而今太守老且寒,侠气不洗儒生酸。”
(明)张介宾,著.类经图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69-70.
(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2958 -2959.
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编著.黄帝内经素问译释(第二版).上海: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588 -602.
陈志坚,主编.诸子集成(三).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651.
人体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系统
人体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系统是心理、生理、形态诸气互动循环系统 的子系统部分,主要包括心理(心)、生理(身)、形态(形)人气三个 方面。
(1) 心理(心)人气。心理(心)人气是人体精神、心理视域内诸 气意义的集合。《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灵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 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 行,故气结矣。”①
(2) 生理(身)人气。生理(身)人气人体生理功能视域内诸气意 义的集合。
正邪人气。正邪人气是人体正气和邪气两类人气的简称,以扶正祛 邪为要。《黄帝内经》认为,世人“因不知合之四时五行”导致人体“以 邪为真”“夺人正气”“荣卫散乱”,从而使真气的力量丧失殆尽,“邪独 内着” “释邪攻正”,以致性命难保。因此,需要扶正祛邪。《黄帝内经・素问移刺法论》:“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 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②
荣、卫、血气人气。荣、卫、血气人气是一种以荣、卫、血气为基 础,通过神气加以表现的人气形式。《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主 要养血气:“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血气者,人之 神,不可不谨养。”③养血气的关键,《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认 为“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④,以致“气血正平, 长有天命”⑤。
脏腑人气。脏腑人气是人体五脏六腑的气机运行状态,包括生理和 病理两个方面。
第一,生理方面的脏腑人气,即五脏六腑正常生理功能状态下的气机 运行状态。
《黄帝内经-灵枢经-阴阳清浊》岐伯回答黄帝“人气清浊”时简要 陈述了脏腑人气的阴阳、上下、清浊关系:“受谷者浊,受气者清,清者 注阴,浊者注阳,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则下行,清浊相干,命曰 乱气。”①
《难经》认为脏腑是人的神气归藏之地,凸显了人气的不同生理和心 理功能。《难经•三十四难》:“藏者,人之神气所藏也。故肝藏魂,肺藏 魄,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也。”②进而用流水作比喻,形象地 说明了人气“内温于脏腑,外濡于胰理”的作用。《难经•三十七难》: “夫气之所行也,如水之流,不得息也。故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 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不覆溢,人气内温于脏腑,外濡于媵 理。”③
第二,病理方面的脏腑人气,即五脏六腑病理或疾病状态下的气机运 行状态,包括多种存在形式。
《黄帝内经-素问-示从容论》:“一人之气,病在一藏也,若言三藏 俱行,不在法也。”④
《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只如厥阴失守,人气肝虚,感天重 虚。”⑤
《黄帝内经•素问•本病论》:“人气不足,天气如虚,人神失守,神 光不聚,邪鬼干人,致有夭亡,可得闻乎?……人忧愁思虑即伤心,又或 遇少阴司天,天数不及,太阴作接间至,即谓天虚也,此即人气天气同虚
灵枢经(影印).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74.
南京中医学院,校释.难经校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85.
南京中医学院,校释.难经校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92.
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编著.黄帝内经素问译释(第二版).上海: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722.
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编著.黄帝内经素问译释(第二版).上海: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766. ・
也。”①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十三“短气候”的病理人气有两类:“平人 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体实,实则气盛,盛则气逆不通,故短气。 又,肺虚则气少不足,亦令短气,则其人气微,常如少气,不足以呼吸。” 卷十三“犯疔疮候”:“谓疔疮欲搓,更犯触之,若大嗔,及食猪、鱼、麻 子,并狐臭人气熏之,皆能触犯之,则更极,乃甚于初。更令疮热肿,先 寒后热,四肢沉重,头痛心惊,呕逆烦闷,则不可治。”②
(3)形态(形)人气。形态(形)人气是人体外表形态、气质范畴 诸气意义的集合。
形气,气质。《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凡治病,察其形 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③《黄帝内经•灵枢 经•阴阳二十五人》:“审察其形气有余不足而调之,可以知逆顺。”④
朝气。朝气蓬勃,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的样子。李晓明《平原枪 声》:“朝气蓬勃的肖家镇一下子变得空虚了,沉静了。”
雅气。《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军师美至,雅气晔晔,致命明 主,忠情发臆,惟此义宗,亡身报德。”
气色。陈挎《神相全编-卷十二-论四时气色总断》:“大凡观人之 气色,妙者如祥云衬日,温粹可爱,方为贵也……人之气色,须精气不 乱,观之易见。”又:“气一而已矣,别而论之,则有三焉,曰自然之气; 曰涵养之气;曰所袭之气。自然之气,五行之秀气也。所养之气,是集义 而生之气也。吾能自安,物不能扰。所袭之气,乃邪气也。若所存不厚, 所养不充,则为邪气所袭矣。”⑤
气味。周立波《暴风骤雨》:“屋里灯火,在人气和黄烟的烟雾里, 忽明忽暗。”
体气,身气,禀气。王充《论衡无形篇》:“人禀元气于天,各受
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编著.黄帝内经素问译释(第二版).上海: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791.
(隋)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77, 167.
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编著.黄帝内经素问译释(第二版).上海: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791.
灵枢经(影印).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78.
(宋)陈挎,编著.神相全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500.
寿夭之命,以立长短之形。……用气为性,性成命定。体气与形骸相抱, 生死与期节相须……身气丁强,超乘不衰,乃可贵也。”①
三、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系统的基本理论及模式(和气论)
中国传统的气文化是一种以生气(生殖、生成、生化、生成、生命、 生态)论为指南,以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系统为中心构建而成的文化体 系。根据二分法,分为大、小宇宙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两大系统;根据三 分法,人境人气、人文人气和人体人气互动循环三大系统,分别以混沌和 气、混沌圆气及正负(正邪)二气互动循环系统为代表殊途同归,从不同 角度反映了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系统的运行特点,其气机运行规律,构成 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系统的基本理论及相应模式,有效指导着人们的气 功、养生或练功实践。
(-)混沌和气互动循环系统基本理论及模式
混沌和气互动循环系统基本理论及模式(和气论):混沌和气一混沌 一气T出入(呼吸、吐纳)气一上下(升降、高下、左右)气一中和气一 生化气-内外(分合、聚散、表里、前后)气♦宁神气〜混沌一气一混沌 和气。
混沌和气
混沌和气是宇宙万物诸气混沌不分、和气一团的自然状态,用图式表 示为。或・。
混沌一气
混沌一气是一种从混沌和气分化而出,上、中、下时空结构及运动路 径明晰,天、地、人三才处于合和一气状态的运气形式。
出入(呼、吐纳吸)气
出入气是一气在机体的出入状态,即呼吸气、吐纳气、吐故纳新状 态。出与呼、吐故匹配,入与吸、纳新匹配。
上下(升降、高下、左右)气
上下(升降、高下、左右)气是一气的上下、升降、高下、左右运行 状态。天气在上,主降;地气在下,主升。顺应天地二气上下升降规律, 万物生生不息,繁荣昌盛;反之则不然。
① 陈志坚,主编.诸子集成(五).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53.
中和气
中和气,即以中为本,以和为贵,抱圆守中,中气合和的气机运行状 态。
生化气
生化气,即化生气,或生生化化之气,简称生气,是生殖、化育人及 宇宙万物生生之气、生力之气、活力之气的集合。在人体,从下丹田精气 而生,或由先天精气及后天谷气所化生。
内外(分合)气
内外(分合)气是气的内外、分合运行状态或内外二气分合运行状 态。气从外到内为合,从内到外为分;外气内收、内敛为合,内气外放、 外泄为分。
出 上 内
混沌运气
图2-22混沌和气系统运气规律图
宁神气
宁神气,即宁神降气的简称,是一种顺应天气下降或心气、心火主降 的特点,主动调节神气,使神气平和的气机运行状态。即练功者返璞归真 的混沌和气状态。
混沌一气(同2)
混沌和气(同1)
(-)混沌圆气互动循环系统基本理论及模式(圆气论)
混沌圆气互动循环系统基本理论及模式(圆气论):圆气和(圆气浑 或圆气混)一圆气动-天气降一地气升-人气聚(人气和)-中气养一生 气发一> 神气清(神气和)—圆气静f圆气和。
圆 圆 天 地 人 中 生 神 圆 圆
气一►气一►气一►气一> 气一■气一►气一►气—气一►和 和 动 降 升 聚养发 清静气
图2-23混沌圆气系统运气规律图
圆气和
圆气和是混沌和气、一团和气的状态,即气的浑圆、圆活一体状态, 简称圆气和,处于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前的混沌宇宙状态,道家的无、道、 太、玄、虚或无极状态。
圆气动
圆气动是混沌圆气从混沌、模糊状态,分化为天、地、人三气格局的 气机运动状态,处于盘古开天辟地及女蜗造人后,天、地、人三气遵循 上、中、下规律周而复始运行的气机圆动状态。
天气降
天气降是天的时空位置居上,其气主降,其性属阳,具有普照万物、 促进万物生长发育的气机运行状态。
地气升
地气升是地的时空位置居下,其气主升,其性属阴,具有承载万物、 哺育万物生长发育的气机运行状态。
人气聚
人气聚或人气和是天地气交,聚为人气,人气以和为贵,天地之间人 为贵。人气聚而生生不息,活力无限的气机运行状态。
中气养
中气养是天、地、人三才,人居中位,天、地气交,阴阳合和,以养 为要,守中致和,化育万物,生生不息的气机运行状态。
生气发
生气发是机体所养中气、内气、丹田气,生生不息,不断勃发,荣于 内外的气机运行状态。
神气清
神气清是神神气清净、清爽,统摄诸气归于恬淡虚无,清静无为,从 容自然,心平气和,心理平衡,心身合和而形成的气机运行状态。
圆气静
圆气静是圆气从圆气混,圆气动,经过天气降、地气升、人气聚、中 气养、生气发、神气清,而返璞归真,回归混沌圆气的气机运行状态。即 道家炼虚合道的状态,亦即《管子》“得道”的状态。《管子-内业》: “心静气理,道乃可止。” “修心静音,道乃可得。” “气意得而天下服,心 意定而天下听,搏气如神,万物备存。” “灵气在心,一来一逝,其细无 内,其大无外。所以失之,以燥为害。心能执静,道将自定。”①
圆气和(同1)
(三)正负(正邪)二气互动循环系统的基本理论及模式(正邪论 或正气论)
正负(正邪)二气互动循环系统的基本理论及模式(正邪论或正气 论),是一种把正气和负气(正气和邪气)分为十二个层级分级,从正气 和负气(正气和邪气)层面阐释气机运行规律的人一气互动循环理论及模 式(图2-24)。混沌和气、混沌圆气符号互动循环系统基本理论及模式, 都是从正气层面阐释气机运行规律,用于指导练功实践的。
正负二气符号互动循环系统是一个正负两大气系统(气场)相互对 应、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相互感染、互动互根的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系 统,又称正邪二气互动循环系统(气场)。
正负或正邪二气,具有同气相加效应倍增、异气相加效应倍减的气机 运行特点。正正二气相加,正气增强,正气越强越有利于提高正气场的能 量层级,促进扶正祛邪,弘扬正气;负负二气相加,负气增强,负气越强 越有利于提升负气场的能量层级,容易造成负气或邪气蔓延或泛滥趋势; 正负二气相加,则相抵、相蚀、相耗,气场能量层级呈现强者更强,弱者 更弱,以强胜弱,弱肉强食的演变发展趋势。
大多数人的一生,正负气场(正气和邪气)都在(+1〜+6)〜 (-1〜-6)能量区间波动或振动,呈正负二气交织运行的动态过程,属于 普通人群的气场级别。
正气能量长期在+ 1〜+6以上波动或振动的人群,正能量(正气场) 比较强大,心身处于相对稳定的健康状态;负气能量长期在-1以下波动 或振动的人群,负能量比较强大,心身处于亚健康或急慢性疾病状态。
正气能量长期在+6~+9区间波动或振动的人群,正能量(正气场) 非常强大,心身处于长期稳定的健康状态,属于中和或中庸层级的精英
陈志坚,主编.诸子集成(三).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651 -653.
养气/<气、英气、才气、义气、意气、豪气、侠气、理气、直气+9福X禄气、祥气、瑞气、亲气、龙气、凤气、圣气、贤气、智气
气、悦气、好气、吐气、舒气、顺气、缘气、鸿气、爽气、质气
气、王气、虎气、霸气、牛气、胜气、盛气、旺气、宏气、雷气、治气
图2-24正负(正邪)气场分级图帅京、韵气、灵气、秀气、俊气、文气、名气、性气、知气 、动杖、布气施气、香气、润气、静气、眼气、淘气、新气
人群。
正气能量长期在+9~+12区间波动或振动的人群,正能量(正气场) 极其强大,心身长期处于最佳健康状态——顶峰状态,属于达到天地人三 才合和、天人合一、人一社会一自然和谐一体境界的智者和圣贤阶层,从 世界范围内看,包括老子、孔子、孟子、庄子、佛陀、耶稣基督、穆罕默 德等众多巨人。
1.正气或正气场分级(+1 ~ +12)正气或正气场是一种正能量人一气互动循环气场,分为正十二个层级
(+1〜+12): +1勇气、胆气、锐气、争气、置气、 底气、 润气、 善气、 灵气、 霸气、 悦气、 蓄气、 神气、 禄气、 爱气、 活气、 圆气、
得气、 静气、 景气、 秀气、 牛气、 好气、 英气、 荣气、 祥气、 敬气、 发气、
鼓气; 眼气、 洋气、 俊气、 胜气、 吐气、 才气、
+ 2朝气、清气、紫气、动气、 淘气、 服气、 文气、 盛气、 舒气、 意气、
新气; 客气、 名气、 旺气、 顺气、 义气、 元气、
卫气、真气、 瑞气、亲气、龙气、 德气、泽气、礼气、 外气、寿气、仙气、
+ 3志气、骨气、 制气; 性气、 宏气、 缘气、 豪气、 营气、 凤气、 贵气、 宇气;
+ 4雅气、 知气; 雷气、 鸿气、 侠气、
一
zK 二、
力气、 布气、 热气、 美气、 大气、
治气; 爽气、 理气、 丹气、
厚气、 施气、 暖气、 帅气、 王气、 乐气、
质气;
直气;
扬气;
血气、 香气、 蒸气、 韵气、 虎气、 喜气、 养气、 精气、 福气、
+ 10仁气、
悟气、一二三四五诸气。
圣气、贤气、智气; 浩气、虹气;+11生气、中气、 + 12混沌气、合和气、中正气、
2.负气(邪气)或负气场分级(-1 ~ -12)
负气(邪气) 二个层级(-1 ~ 气、捏气、流气; 气、腥气、滞气、 气、粗气、瓮气、 气、懒气、惰气、 气、晕气、角气、 气、鬼气、狗气;
或负气场是一种负能量人一气互动循环气场,分为负十 -12): -1怯气、下气、忍气、软气、
-2老气、旧气、暮气、迂气、傻气、 宿气; 熊气; 烦气; 斗气;
-3小气、 —4恶气、 -5叹气、 -6凉气、
缩气、狭气、奶气、
伪气、
郁气、
冷气、
-7俗气、媚气、野气、
薄气、假气、泄 呆气、浊气、臭 喙气、猴气、鼠 硬气、倔气、乱 憋气、忧气、愁
衰气、傲气、
闷气、怨气、
漠气、寒气、刑气、妖气、怪
官气、匪气、痞气、损气、耗
气;-8贱气、卑气、晦气、淫气、秽气、贼气;-9霉气、毒气、瘴气、 病气、灾气、祸气;-1。忿气、愤气、怒气、燥气、火气、仇气;-11丧 气、死气、亡气、绝气、葬气、衰气、哀气;- 12暴气、戾气、杀气、煞 气、逆气。
气功、养生修炼遵循正负(正邪)二气气机运行规律,是一个不断培 养人体正气,提升正能量,祛除邪气,减少负能量(负气),扶正祛邪,
从而正气长存,邪不可干,阴平阳秘的修炼过程。
(四)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修炼的基本模式
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修炼的基本模式,是一种在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
系统基本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修炼模式,主要包括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修炼 总模式(母式)和分模式(子式)两部分。
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修炼模式修炼总模式(母式),是宇宙万物生殖、 生成、生化、生气模式,简称生气模式;分模式(子式)主要由人境人 气、人文人气、人体人气互动循环修炼模式组成,分别以和气论、圆气论 及正邪论(正气论)为代表,衍出三才合和、心身双修、四气调神、诸子 修炼等多种模式。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修炼理论及模式(生气论),具有 普世性和普适性特点,是气功、养生修炼理论和方法的核心内涵。
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理论及模式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符合热力学第 二定律——嫡定律。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人从气场说、负嫡说、能量 说方面做出诠释。
(1) 气场说
气场说认为“气”相当于现代物理学中的“统一场”,“元气是连续物 质世界的本原,它以两种不同的形态存在,即弥散态和聚集态。弥散态是 元气散而未聚、未成形质、无形无象、能量密度低的本然状态;聚集态则 是元气聚而成形、有形有象、能量密度高的能量激发态或能量凝聚区。”① 生命个体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的超级系统,人体的气场处于统帅全局的位 置,是代表人体整体状态的整合系统,具有复杂性、开放性、可变性、全 息性、相关性、层级性、意念调控性、自然调控性、信息性等多种特点。
(2) 负嫡或低嫡说
1868年,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尔夫•克劳修斯率先提出了嫡的概念。他 在总结热力学第二定律时说:“世界的嫡(即无效能量的总和)总是趋向 最大的量的。”②嫡定律告诉我们“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个常数,总的嫡是不 断增加的”③。美国杰里米-里夫金和特德-霍华德二人在《炳:一种新的 世界观》中谈及生命之嫡时说:“生物通过从周围环境摄取自由能量(负
孙广仁,郑洪新,主编.中医学基础理论(第三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2012: 93.
[美]杰里米-里夫金,等,著;吕明,等,译.炳:一种新的世界观.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31.
[美]杰里米-里夫金,等,著;吕明,等,译.一种新的世界观.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28.
嫡),能够朝着与炳的过程相反的方向发展。”①负炳或低嫡的程,即把生 命的能量流通降到最低限度。气功、养生修炼则是达到这一状态的主要途 径之一。
因此,他们进一步说:“冥想练习是为着减慢能量耗费。一个人将维 持人体生存所必需的能量降低到最低限度后,他便达到了涅槃或真理的境 界。东方宗教早就宣称,不必要的个人能量耗费只会增加世界的混乱。根 据东方教条,只有同周围世界融为一体,才能达到终极真理。”②“所有传 统的智慧大师无一例外地信奉者低嫡生活的内在价值观念。”③气功、养生 修炼同理。在气功、养生状态下,人体气机调畅意味着机体处于低嫡有序 的健康状态。练功的过程,实则不断增加负嫡或不断趋于低嫡的过程。
(3)能量说
气的能量说认为,“气”是一种构成生命活动的能量,包括三磷酸腺 昔(ATP)、微循环功能、新陈代谢、生命力、免疫力。气功、养生修炼的 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正能量(正气)、祛除负能量(邪气)的修炼过程。
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的理论及模式是中国传统人文社会思想的结 晶。符合传统气文化和中医学理论,包括混沌生气论、混沌圆气论、元气 论、太极、阴阳、八卦、五行、经络穴位、精气血津液神学说、王充、葛 洪、朱熹等诸子各家的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理论。
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的理论及模式是中国古人内炼实践的成果,符 合中国古代宇宙万物生殖、生成或生化思想。按照“修道炼虚,炼虚化 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六大生化步骤进行气 功、养生修炼,成为道家、道教、内炼等传统修炼的基础模式之一。
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的理论及模式是一种“人的符号化及符号的人 化”互动反馈、循环往复、多次反复的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修炼过程。以 混沌生气互动循环修炼、心身双修和中医修炼模式为代表,指导气功、养 生、练功及中医实践。
[美]杰里米-里夫金,等,著;吕明,等,译.嫡:一种新的世界观.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48.
[美]杰里米-里夫金,等,著;吕明,等,译.W: 一种新的世界观.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213.
[美]杰里米-里夫金,等,著;吕明,等,译.嫡:一种新的世界观.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192.
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理论及模式是一种心理(心)一生理 (身)一形态(形)互动循环理论模式。符合现代和中国传统医学、心理 学、行为学、神经语言学(NLP)、社会学等多学科原理。
(1) 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理论及模式符合现代医学心理学原理
现代医学心理学认为,人的心身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同发展 的,一方面心理活动引起一连串生理和形态反应,另一方面身体活动引起 一系列心理改变,两者形成双向互动的反馈回路。
在气功锻炼中,练功者以“气”为核心,把心理(心)一生理 (身)一形态(形)环节联为一气,使心理(心)、生理(身)和形态 (形)三大系统一气贯通,逐渐进入气功状态,练就真功。
(2) 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理论及模式符合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美国近现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 义运动的发起者之一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亚伯拉罕-马斯洛 (Abraham Maslow, 1908一1970年),创立以人类动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和自我实现理论)为代表的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引发了近现代心理学 发展史上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第一思潮)和华生行为主义(第二思 潮)之后的第三思潮。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第三思潮’是人类 了解自身过程中的又一块里程碑。”
马斯洛第一次将“自我实现的人”和“人的潜力”的概念引入了心理 学。他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需求)的满足有着密切关系,人的 需要(需求)从低级到高级,从生理到精神心理分为不同的层级,包括生 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心理学的第一个特征是强调自我实现。他把自我实现看作 “不断发展的一小部分”,即人类中最好的典范。自我实现的人精神健全, 能充分开拓、运用自己的天赋、能力和潜力。
马斯洛心理学的第二个特征是强调人类之爱。他认为爱是一种健康 的、感情的关系,是双方深深的理解和接受。爱是人类的本能之一,人们 需要爱,就像他们需要碘和维生素C一样。
马斯洛心理学的第三个特征一其理论的最独特之处,是它一反当代 科学的时尚,旗帜鲜明地指出人类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而且认 为这些准则有着科学的依据,可以通过对人类中优秀代表的研究来找到。 马斯洛提出人类具有基本的、潜在的、跨文化价值标准。真、善、美、正 义、欢乐等都是人类的内在本能,是人类生理特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 是本能的,而不是后天获得的。即人类有一个终极价值,一个全人类可以 努力争取的远大目标。
马斯洛心理学的第四个特征是强调顶峰体验。顶峰体验是马斯洛于 20世纪初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又译作“高峰体验”“终极体验”“顶 峰经验”或“神秘经验”。①它基于这样一种假设:“普通人只用了他们全 部潜力的极小一部分。”②即每一个人的一生只发挥了自身潜能的1%左 右,其余99%都白白浪费了。
顶峰体验的形式多种多样,典型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个人达到最佳状态 的任何时刻,一个人感到强烈的幸福、狂喜、完美、欣慰,觉得自己“开 足马力”,生气勃勃、精力无限、喜出望外的时刻,一个人感到最欣喜、 最幸福、最完美、最轻松舒服的时刻,或者一个人处于最和谐、最健康、 最美丽、最积极、最有活力的时刻。
马斯洛认为,每一个人都可能随时随地因为受到不同力量的激发而出 现顶峰体验,达到顶峰状态。
在气功修炼过程中,人一气互动循环修炼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种以 气为中心,从生理需要到心理需要不断进阶、升华,逐渐使心、身、形合 而为一,最终达到顶峰体验的心身修炼过程。因此,气功、养生修炼是马 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最佳实践、最佳体验,属于顶峰修炼的范畴。
人一气符号互动循环理论及模式同美国霍金斯博士的意识一能量 分级理论不谋而合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博士(Dr. David R. Hawkins)运用人体运动学和现代心理学原理,随机选择包括美国、 加拿大、墨西哥、南美、北欧多个国家,各种不同种族、文化、行业、年 龄、体质、性别的人群,进行了三十多年的临床实验,积累了数千人次、 几百万字的数据资料,统计、分析发现:人类各种不同的意识层次都有其 相应的能量指数,人的身体会随着精神、心理状况的强弱不同而起伏变 化。
[美]弗兰克-戈布尔,著;吕明,等,译.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63.
[美]弗兰克-戈布尔,著;吕明,等,译.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58.
20
羞愧严重摧残心身健康。图2-25霍金斯意识一能量层级图
霍金斯博士提出了意识地图(Consciousness Map)的理论,又称意识 一能量分级理论。他以200的“勇气”状态为基准,把人的意识亮度或频 率(以Lux为单位)从低到高分为17个心理、意识或精神层级,居于其 上的8个意识层级,称为能力(Power),即正能量(正气);居于其下的8 个意识层级,则称为压力(Force),即负能量(负气或邪气)。
浏览1,33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点击这里取消回复。
畅言一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上课环境
上课时间
课程费用
优惠活动
分校信息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详细地址:海淀区北三环花园路13号(天博中润3层301)
联系电话:135-8189-4868 罗老师
乘车路线:公交在"牡丹园西"下车
地铁路线:10号线"牡丹园"D口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详细地址:首都体育学院训练2馆2层-位于海淀北三环蓟门桥西
联系电话:189-1163-9063 唐老师
乘车路线:公交在"蓟门桥西"下车
地铁路线:13号线"大钟寺"下车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联系电话
预约免费试听
×
*
孩子姓名
*
孩子年龄
*
联系方式
性别
选择你最近的校区
请选择
男
女
请选择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想预约什么时间,来免费体验
你所在的区域
家长想让孩子学?还是孩子自己喜欢
提交
×
恭喜您提交成功,
我们的客服人员将会在1-2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
页面将在
10
秒后自动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