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锏
锏为方条子,是古老的兵器,也称简。形如硬鞭,其状长方,锏身无节, 锏端无尖,无梭无刃,方形有槽,类似古时之竹简而得名。锏之大小长短各 随力所用,一般1米左右,有4愣锏、8愣锏、单锏、双锏之别。但以习双 锏为多。用锏贵在猛、快,多用爆炸之力。
锏法讲究:上磨、下扫、中截、直劈、侧撩、绞压、崩错等也暗藏鞭棍 之技法。
11.锤
锤为轮星子,是短兵之中的重兵器,古今练锤者多为大力士,而擅长暴 烈速猛之拳脚者宜大成。比如擅练翻子拳者,最易打下练锤之根基。当然擅 形意者,虽然式正招圆中见沉实,化力发力如轮转,圆滑之中却潜藏猛烈刚 爆之力道,如果喜欢锤法也易成功。可见爱好者,心力之所助,是成功的基 础。
著名锤法套路:元霸双锤、岳云双锤等。
锤法:崩、撞、绞、扎、牵,摆、撩、架、滑、点。
轮、格、错、压、披,五花带盘头。20字是根本。
12.抓
抓为佛抿子,抓与飞钩、双挝是同类兵器,其练法、技法互为影响。
著名抓法套路有:黄龙抓、青龙抓、鸣抓、老鹰抓等。
抓法:抓、拉、缠、拿,4字为根本。
13.镗
镗为顺月子,是重兵器之一,盛行于明朝。镗总长2.8米至3米,总重 量为4.5公斤。镗柄长2.31米,锋长0.5米,柄下端铁钻长16.5厘米;镗头 为三叉状;中间长,两翼叉短。每叉为双面刃,均为6.67厘米宽;中叉类似 剑状,两翼类似剑型波纹横刀;其低钻为三棱状。
镗的类型有:雁嘴镗、雁翅镗、雁尾镗,此3种为多见。另外还有:凤 翅镗、牛头镗、夜战镗、莲花铁镗、齿翼月牙镗、软链流星镗、四节连环键 等。
镗法:拍、砸、捕、翻、扎、挑、勾、撩、架、绞、拦、盖等。
招式:扎檐:式、中平式、骑龙式、架上式、闸下式等。
齿翼月牙镗:镗长与月牙镗相同,用钢铁制成,尖长0.33米,主刺长0.26米,另有16个长1厘米的小刺。
齿翼月牙镗擅用技法:刺、盖、拦、拿、架,勾、拉、锯、折、挑,翻、 绞、扫、扎、推等。15字是根本。
古传8字根本诀:架、捕、拆、翻、撩、勾、捅、捞8字。
古传8字诀解:
(1)架法:用镗头上出,架住对方由上向下砸劈的兵器。架法又分长架 与短架2种。防长兵器多用长架;防短兵器多用短架,由架转人反攻多采用: 翻、折、勾、捅之法。
(2)捕法:镗头向下,拦截捕住对方由下方攻来的兵器。
(3)拆法:该法类同于枪法拦、拿、扎中的拿法。镗翅里转,操作者向 右转向,扣住对方击来的兵器。由拆转人反攻,一般采用捅,或先回勾再 捅。
(4)翻法:与拆法方向相反,镗翅向外,操作者向左转向,拦开对方击 来的兵器。该法近似枪法之拦法。
撩法:镗头立刃由近向远推撩攻击对方,称为撩法。在架开对方兵 器时,顺手用撩法进攻,速度较快,劲力顺达,该法见机而用。
(5)勾法:镗由远向近端回搂,该法应用广,是攻防两用之法。可勾对 方器械及人体。尤其对软兵器效果更佳。
(6)捅法:是主要的进攻技法,就如同枪的扎法。镗头中锋和两翼锋, 由身体近端向远端推刺扎捅。
(7)捞法:该法也是攻防两用之法。镗头立或横,往斜上方提榜为捞法。 它分平捞、立捞2种。平捞是指镗翅左右平向上提捞;立捞是镗翅上下斜向 上提捞。
在实战中,八种技法相互联络,伺机应用,密切配合,是镗法之根本。
14.棍
棍为中条子,是无刃的长兵器,在兵器中称棍是“百兵之首”。细而直者为“棍”;握把细而另一头粗或有尖刃为“棒”。中国古人多称“梃”,少数民 族也有自己的发音。棍起源远古,用途广阔,在原始社会是生产的工具,也 是最早用于狩猎、搏击、战争的武器。中国民间就流传有少林寺13棍僧救唐 王李世民的故事,这段历史少林寺也有碑文可考。
“枪扎一点,棍打一片”。而棍又多打“点劲”,“打人千下不如一扎”,只 用扎法,又近于枪。总之,点、扎、缠、扫为棍不改之技法;非近枪以棍带 枪:拿、拦、挑、扎之法也。
棍的把法:握棍主要靠三个地方用力,大拇指的扣力,中指的擎力和小 指的活力,再加上食指和无名指的靠带力。“握而不死,活而有力”。棍凡丈
二长,手操其中,两端各空五六尺,手动寸许,前后两端展开便有尺许,动 尺便可及丈。临敌身常侧立,防守面积纵有七尺。手只在上下左右七寸间展 开,力不虚用,握也牢固。
著名棍法套路有:少林棍、张家棍、赵太祖腾蛇棍、五虎群羊棍、炉火 棍、单盘龙、双盘龙、齐天大圣棍、六合风里夜叉棍、小夜叉、大夜叉、齐 眉棍、风火棍、风魔棍、白眉棍、劈刀棍、八门棍、细女棍、俞家棍、五点 梅花棍、排棍、上沙六回排棍、中沙排棍、下沙排棍、猿猴棍、云阳棍、八 仙棍、华山棍、太白棍、黄龙棍、黑虎棍、紫微棍、青田棍、贺屠钩杆、牛 家棒、孙家棒、巴子棍、三节棍、长梢子棍、短梢子棍等。
梢子棍:是一种长短软硬合一的兵器。分2部分,主棍1.65米左右,梢 棍40厘米左右,梢头棍尾装有铁箍,两棍用铁环相连。师传是宋太祖所创。
梢子棍除了棍打一大片的特长外,还可用梢棍借主棍惯力,走圆周爆发 打击力量的独特之处。“一寸长一寸强,一寸小一寸巧”。梢子棍能放长击 远,抽短击近,视机多变,尤以梢棍具有突发性的打击力量,它长会过头、 拦腰曲折打来,防不胜防。
梢子棍的握法:一般不留把,尽全力而使,务使力达梢端,常常几个动 作连贯使用,大劈大盖,横拦竖扎,一气呵成,充分显示出棍棒不可力敌的 勇猛气势。
梢棍技法:打、圈、绞、弹,4字是根本。
主棍和梢棍合打技法:截、劈、盖、挑、拦、花6字是根本。花又分: 前进花、舞花滚身、背花等。
长2节棍和短2节棍〔手梢子〕,长82.5厘米,中间用铁环连接,可双 棍并叠和双手轮着使用及单手握住一端独舞。长用短使,变化莫测,威力无
穷。
【梢子棍和2节棍歌诀】
大破四门销四方,古树盘根不可挡;风吹荷叶背上转,金系缠芦法更长。
飞舞梨花堪无敌,怪蟒狂身更凶翻,二龙戏水风摆柳,三式舞花妙无疆。
棍的名目虽多,派别林立,但是简单述之,不出两种:^)简而实用者; (之)繁而壮观者。
15,棒
棒为鸳鸯条子,有长有短,有刺无刺之别。《武备志》载:“棒,首施 锐刃,下作倒双钩,谓之钩棒;无刃而钩者亦用铁爪植钉于上如狼牙者,曰 狼牙棒;本末均大者为杵,长细而坚重者为杆,亦有施刃樽者,大抵皆棒之一种。”
著名棒法套路有:大行者棒、小行者棒、秋龙棒、杨同棒、杵棒、狼牙 棒、护手棒等。
杵棒:全长1.65米,尖长7.33厘米,两大头为50厘米,上端的大头有 小刺48个,下端的大头有小刺50个,小刺长0.5厘米。劈、盖、刺、戳、 撩、锯、扫、带8字是杵棒之根本。使用此兵器者,必身高力大,能用车轮 技法连伤数敌。习熟后,打花时,一瓢水,一滴也沾不到身上,才是功成。 能利用打花法卸去乱箭,冲杀群敌。
棒式:力劈华山、泰山压顶、横扫千军、飞轮在天等。
棒法:劈、盖、截、拦、挑、撩、云、刺、带、冲、轮、五花等。12法 是之根本。
16.圈
圈是古传双兵器,形如圆环,周边有尖刃5至8个不等,直径尺余,钢 铁制成。习练者,古今女子为多,一般双手各持一圈。近代武术器械中的圈, 直径约25厘米左右,圈上缚有彩绸。
著名的圈法套路有:乾坤圈、月牙圈、风火轮、双环等。
圈的技法:轮、砸、套、带、格、压等,6字是根本。
17.钹
钱是一种罕见的双兵器,为少林派洪门的独门器械。钹形如戏剧乐器中 的钹,但是只有半边,内侧有把柄。半圆形边刃锋利,可双练也可单练,可 对长短器械练,又可合起来当盾牌使用。
古传钹起源于宋太祖时期。
钹法:捞、撩、铲、推、云、劈、挡、扫。8字是根本。
18.拐
拐俗称“拐子”,又名“舌手子”。多为坚木制作,柄长79.2厘米,有长 短单双之别,长拐为单拐;短拐为双拐。
长拐为单拐,约长1.32米。在拐柄的垂直近端处,装一似角的横柄为 “短柄”,称为牛角拐、羊角拐等。握拐的方法,有一手握短柄,另外一手握 长柄和两手握长柄,单手握长柄或短柄,交换着握拐的方法,随机使用暗藏 杀机。
短拐为双拐,约长66厘米左右,称为鸳鸯拐等。手握短柄,双手各持一 拐。
拐的形状有长短柄,垂直成“丁字拐”,在长柄的1/4处制作一“卜”形 短柄的“李公拐”,短柄似鸭嘴的“鸭嘴拐”,另外还有形似单刀,拐的端部 似枪尖,短柄的端部似钩镰的“索莱拐”等。拐子的形状多种多样,技击时, 用拐的部位方向变化多端,防不胜防。
著名的拐法套路有:羊角拐、浮萍拐、梅花拐、鸳鸯拐、镗钗拐、月亮 拐等。单拐技法:劈、砸、滚、蹦、挑、支、扑、拍、拿、勾、挂、截等12字。
双拐技法:在单拐技法的基础上,另有搂、拐、锁、盖、转、击等。共18 字。
浏览3,71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