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戟与戈
戟为古月,戈为古月条子,有单有双,单耳为戈,双耳为戟戈,是指横 戈:称勾兵、琢兵,是一种可勾割,可琢刺,装有长柄的兵器。 (柄)长6尺6寸,“援”(刃尖〉长8寸宽2寸,“胡”(刀拐〉长 戟刀:全长5尺,尖长4寸,边锋全长1尺。
戟与戈是周朝到春秋时期的重要武器之一,战国时代戟兴而戈衰。戟始 于商周,是由古兵器演变而来。古语言:“戟是一条龙。”即:龙头、龙口、 龙身、龙四爪、龙尾。龙头能攢,龙口能问,龙身能贴、靠、崩、拦,龙爪 能抓,龙尾能摆。
招式有:青龙探爪、乌龙摆尾、黑龙人洞、狂龙绞柱、懒龙翻身、飞龙
劈虎等。
戟又分马上戟和步下戟,双手执戟,一手握杆,另一手握于月牙内的铁 梁。长戟杆长于大刀,无法舞花,因此古语讲:“剑无缠头,戟无舞花。”戟 可左右手前后换把使用,其使出之势好似戳棍,故有“戟扎戳势”之说。然 而各门派练戟之法有很多变化,可是六路戟法为戟法中最妙者。
著名戟法套路:吕布方天化戟、典韦双戟、太已戟、黄龙戟、蛇龙戟、 月牙戟、护神戟、常胜戟、东方戟、戟镰等。
戟法:攒、贴、靠、崩、拦、砍、剥、刺、挂、劈、探、扫、撩、削、 盖、摆、勾、搂、叼、提、抓、架等22字是其根本。在对敌时,声东击西, 虚实多变,以发挥前尖边锋特点。
戈法:贴、靠、刺、抓、斩、挑、剁、点、撩、勾、盖、搂、叼、拦、 摆、滚等。
太已戟法:扑、提、折、杈、挑、搂、搓、摊8字是根本。
方天化戟歌诀:
上步一掌右板戟,左戟滚身防后敌。上步攉戟走,莲花跃舞回面戟。吕 布缩身把敌看,上步压戟转子莲。左扫堂来右扫堂,反身一步下地堂。莲花 缠身把戟送,垫步跃舞刺喉戟。五花把手换,滚戟有力气。反过倒滚身,一
掌见凶吉。握戟莲花舞,滚身刺前戟。戟根把枪挡,上步刺一戟。飞戟云头 走,挥舞连环戟。足脚逐戟走,风势天下稀。
5,斧与钺
斧为班月子,有单有双,有短有长。斧与钺是罕见的古兵器。在古时斧 钺是不分的,长柄巨斧叫钺,也叫大斧,长约2.66米。斧与钺在练法上不 同,凡在斧背上有钩或枪刺者,即是钺。长柄的斧钺,古时多为马上的重兵
器。
著名斧钺套路有:开山斧、祥手宣花斧、偃月斧、金蘸斧、月牙斧、玄 元斧、大板斧、开山钺、压丑钺等。
斧法:云、花、盖、顶、牵、扣、听、拿,8字之根本。
[少林月牙斧歌诀]
白虎缩身把爪现,上前一步劈面斧。转身背后把面伤,青龙摆尾扫地斧。 上闭下挡把山劈,白虎越山望后祖。撩斧扶月把山劈,跃步转身华山移。 (之)白虎转身把爪现,乌云罩顶劈华山。转面上步硬三斧,云里藏月把头劈。 右手扶月把面伤,闭枪出月人难防。
0〕白虎缩身把爪现,迎面崩顶把敌防。闭斧奔月天灵盖,背后三斧人难防。
青蛇扑食一炷香,蝴蝶展翅自来凉。鹞子翻身龙凤舞,猛虎跳洞把面伤。 (勾白虎缩身把爪现,闭月托斧有力量。转面使来龙摆尾,乌云罩顶龙头飞。 腋下藏斧人少见,莲花卧月把头劈。撩身摇月一炷香,阔步撩月一堵墙。 白虎缩身把爪现,敬地撩阴是妙方。饿虎扑食把月藏,鹞子翻身下地堂。 双臂使起莲花舞,招前挡后一堵墙。左劈山、右扫堂,挥舞跃月镇力疆。
6,月与钺
月为元光条子,子舞鸳鸯月与子舞鸳鸯钺形状相似,月与钺都是以月牙 相扣,用其牙刃和尖锋杀敌的。子舞鸳鸯月为九刃四尖,子舞鸳鸯钺为七刃 三尖,也有大些的单面月等。这里所讲到的钺,不是18般兵器中的钺,而是 八卦门中由董海川大师独创的短兵器。
著名月法套路有:龙行月亮月、虎形虎扑月〔八卦月法之一〉、梅花螳卿 月等。读者只要对比一下,八卦月与八卦钺的修习技法,便可知二者一如之 妙。
八卦分八形:蟒、狮、虎、熊、蛇、马、猴、鹏。每一形又分为八趟。 八趟套路名称:⑴癖行月;⑵狮滚月;〔3〉虎扑月;⑷熊背月;⑶蛇缠月; “)马刨月;(了)猴戏月;〈8〉鹏展月。
身法八字:摇、摆、滚、翻、闪、穿、扑、转。
步法八字:站、检、扣、顺、转、踏、穿、赶。
膝法七字:屈、掩、提、旋、叠、摇、摆。
劲法八字:劈、削、撩、挑、推、拉、缠、挂。
动作十六字:展、铲、拦、架、抄、捞、掳、带、叼、斯、云、旋、抡、 疔、绕、绞。
简之月法八字:错、推、扎、化、钻、拿、月、打。为之根本。
子舞鸳鸯钺:呈月牙形,前后左右是刃,共七刃三尖(前有所述〕,与 18般兵器中所说的钺不同。子舞鸳鸯钺又名乾坤剑,鹿角刀,是八卦掌门独 门兵器,始祖为八卦宗师董海川所传,它的动作是由八卦掌法变化而成。要 想练成子舞鸳鸯钺,只有将八卦掌基本功练至纯熟,做到走穿挑打,进退辗 转,抽身换式,身体灵活,步法敏捷,才开始练习此兵器为佳。
着重练习三步功夫:〈1〕定架子;〔2〕活架子;〈3〕变架子。
钺的转换,身体的变化,由腰带动身转,钺随手走。手随臂行,臂随身 带,身随四肢,腰随步摆。换练纯熟,边走边变,纵横交织,上下飞腾。内 外合一,刚柔相济。
子舞鸳鸯钺技法有:勾挂提托,叼拉摧挫,挑扎撩截,擒拿缠锁,滚翻 裹穿,拈领带割,走化旋转,闪之按削,揉拦撑劈,钻格刺剁,40字之根 本。
简而言之:勾挂擒拿,拉割挑扎,耘刹劈削,抹撩带化,16字诀6
基本动作:猛虎出山,鹞子钻天,狮子张口,黑熊反背,大蟒翻身,猿 猴坐洞,大鹏展翅,青龙人海。8大式,每式又各有变式。
【歌曰】
子舞鸳鸯鹿角刀,董公传下奇兵妙。勾挂擒拿拉割挑,电闪雷劈鬼神消。
钻撩克化变法巧,破短取长其中奥。此器虽小理法高,悟透玄机乐滔滔。
7,钩
钩为钣啃子,是一种多刃的武器。春秋战国时戈、戟、钩并用于战场, 钩保留了近似刀、剑之形貌,而从古兵器戈演变而成钩形。钩形似戟,不同 的是戟尖为利刃,而钩尖成钩形,故称钩。钩似剑而曲,以钩杀人也,钩有 刀剑之长处,有钩物之特点。
古书载:两晋时,英勇善战的冉闵就非常擅用钩,他“左操双刃矛,右 执钩戟,以击燕兵,斩者三百余级”。
著名的钩法套路:单钩、双钩、罗汉钩、八卦钩、虎头双钩、鹿角钩、 护手钩、查钩、走钩、闪翅钩等。钩也有飞钩,纯铁制成,形状像老鹰之爪,
钩锋长利,四刃曲贯铁索,用长麻绳系缚铁索的端环。此种兵器具有:钩、
掬、带、搂、取等作用。
钩的技法:推钩、缩钩、扣钩、钻钩、拿钩、挫钩、刺钩、撕钩、披钩、 僚钩、提钩、把钩、分钩、搭钩、彳了钩、钩、托钩、献月等。18法为根 本。
8,钗与飞钗
钗的起源最早,远古人们打猎、捕鱼、农做、兵战都用钗。钗长约2米。 著名钗法套路有:五虎钗、飞虎钗、黄龙钗、托天钗、太保钗、龙须钗、 二股钦、三股钗、五股钗等。
飞钗:江湖艺人多见,飞钗表演技巧高超,不用手握,任意让钗在臂、 腿、背上打转翻滚,突然投向空中,又落在身上,任凭它在全身各处转圆圈。 飞钗花样很多,如抡高、踢高、过桥、抱月等。
鱼钗:水乡船战多见,搏击使用,钗头似枪尖,钗柄如棍棒。古传技法 有32种之多,如:拦、挑、扫、刺、横、捂、拍、掏、崩、点、架、绞、 探、缩、云、披、扣、滑、劈、牵等。20字为根本。
近代擅长飞钗名家很多,武术名家郑怀贤,在1936年作为中国武术队成 员,在德国柏林参加第11届奥运会时,就表演过飞钗。山东谭腿门拳师刘仲 山大师,身怀飞钗绝技,被誉为近代的“飞钗大王”。
9,鞭
鞭为腰条子、手溜子,鞭分软、硬两种。软鞭由镖头、握把、铁节和圆 环相连而成。软鞭出现在晋朝时期,被武术界视为猛烈暗兵器,不易抵御。 有击、笞、勾、缚之妙用,高手对敌,刀剑等短兵器有被勾缚之弱势,失去 其利。鞭诀曰:七节鞭、鞭九节,收回一团,放出一片。形如车轮,飞转风 声起,善变借力牵,击、笞、勾、缚法自圆。旋子地趟,缠、抡、扫、挂、 抛、舞花,借力变力,顺打顺牵,随敌势如蛇扑物,急速无形,猛烈无比。
软鞭有两种说法:(丨)龙行鞭,九节称九龙天和十三节称飞天龙。匕)蛇行 鞭,为七节称七节蛇。其实,鞭之节数,握把不算在节内,因此是双数,七即八节、 九即十节、十三即十四节。
长短:分1、2、3号:1号1米1,2号0.76米,3号0.89米。
重量:1号1.1公斤’ 2号0.9公斤,3号0.7公斤。
长短轻重,各有利弊,长重则运用不灵活;轻短则不能击坚与达远。练 鞭者,多以自己所用顺手来决定尺寸、重量,多以手握鞭把,鞭尖点地,鞭 体立起来高至肩平为佳。
著名的软鞭法有:龙尾双鞭、吊鱼鞭、响龙鞭、刀里加鞭(龙虎斗)等。 软鞭以:劈、扫、掺、扎4字为之根本。
硬鞭:主要有3种:(丨)竹节钢鞭,其形如竹。〔2〉少林钢鞭,不算柄有九个 疙瘩节。〔3〕水磨钢鞭,不算柄有13个挖搭节。这3种鞭长都是1米。其节柄首 的疙瘩最大,依次递小,鞭质有钢、铁、木等。硬鞭特点,鞭头、鞭尾都可 握,能两头使用。主要击法是挡、摔、掉、点、截、扫等。
著名鞭法有:仲太师鞭、伍子胥鞭、尉迟恭鞭、少林钢鞭等。
【少林钢鞭歌诀】
一根钢鞭三尺整,九个疙瘩巧铸成。上打脊背下打腿,左右开鞭防众枪, 直打一鞭头落地。左右两鞭把肋伤,偏迎一鞭回马鞭,棚顶掳鞭把面伤。迎 面闭鞭往前走,撩后单扑回马枪。若能练成罗王势,百打百中擒虎狼。
太师水磨钢鞭共五路38式:
一路:左右逢源,藏鞭埋伏,悬龙探爪,黑虎入洞,迎面高棚,偷步低 刺,怀抱琵琶,大鹏别翅。共8式。
二路:右进鸡步,左进鸡步,倒卷珠帘,乌龙人洞,平沙落雁,猛虎回 头,顺水扯旗,丹凤朝阳。共8式。
三路:顺水推舟,野马回乡,天王举伞,天马行空,雪拥蓝天,猴儿人
洞。共6式。
四路:玉女穿梭,苍龙探海,脑后神鞭,举鞭逐日,顺步照阳。共5式。 五路:黄龙卧道,横扫千军,混元一气,进步连环,黄莺织柳,黑虎探 穴,黄龙篆身,飞鼠探林,银龙倒挂,神判降妖,归本还原。共11式。
【太师水磨钢鞭攻守法68字诀】
前首28字:搅拭摔掉点棍截,盘扫拥挫板棚铡, 捣戳顾拦捋削点,撩拈剪旋拔蓄刺。
后首40字:撩攒搜刺点,卸退篆旋蹿,左右上中下,磕碰拗横拦,滚漏撑截拒,反扫闭挪闪,捋坚进挂直,闯蹉纵跳悬。
浏览5,50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