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掌握咏春拳理论基本知识善将套路与散打搏击有机结合
现代咏春拳搏击格斗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高度,就是将中国的形形色色的武术技击技 艺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一个咏春拳散打搏击高手若既不通古,也不 博今,仅凭自己那种单一的打法,是无法称雄的。那种认为咏春拳散打搏击只要能打就行的 观点是不正确的。而唯有对各种技击理论都有所研究涉猎,以科学理论来指导实战训练,咏 春拳散打搏击水平才有可能突飞猛进。
咏春拳技击的理论和搏击实践告诉我们,咏春拳散打要进入一种较高的层次,显示出较
高的水平.必须同时在“咏春拳套路”和“咏春拳散打搏击”两个方面做文章,把套路练习 和搏击实战结合起来才能才卓有成效。一名咏春散打搏击高手,要善于从套路组合动作中寻 找和活脱出散打用法乃至高招绝手,并通过基本功和套路的反复练习,来协凋搏击中手眼身 法步的配合。同时,也要通过搏击实践来验证套路动作和招数的实用价值,以及在格斗交手 中的经验教训。唯有这种演练与实用的成功结合,才能升华出高超的咏春拳散打搏击技术, 也才能造就出一大批现代咏春拳散打搏击高手。
三、 正确对待咏春拳遗产的精神
传统的咏春拳搏击和功法练习是若干代前辈们的经验和技艺的结晶,自然是不可多得的 瑰宝.我们坚决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对这份丰厚的遗产应当给予充分的估价。对其中的许多 技击内容,应当认真地继承和学习。但是,也由于历史原因,在咏春拳的流传上不可避免地 蒙遮着一些非科学的尘埃。今天,我们应当有勇气正视这一点,并且敢于拭去尘埃,以展现 咏春拳技击真正的光彩对一些明明是主观臆造甚至是不科学的东西,决不能白花力气去胡 练。更不能以讹传讹,谬误流传,贻误又一代人。故意相信并鼓吹玄的东西,不仅对真正提 高和发展咏春拳无半点积极意义,而且还势必诱蚀咏春拳散打搏击者的灵魂,从而将咏春拳 搏击术引向歧途对于这个大是大非问题,决不可等闲视之。一个现代咏春拳散打搏击高手 必须完全彻底地同那些糟粕划清界限
四、 吸取中国武术及外国武道的一切有用的东西
如今综观世界自由搏击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各种技法业已达到一个很高的水 平。一些相应的项目,诸如泰拳、空手道、拳击、跆拳道等也都饱含各自的搏击特色,不可 小觑.咏春拳散打有着自己的特色和长处,一个咏春拳散打者,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自己的 技艺而肓目弛拜倒在他人脚下。咏春拳散打搏击从整体意义上讲,其内容远比其他任何对抗 项目丰富,同时,就人体各个部位的综合利用而言,也明显地优于其他对抗项目。这一点, 必须确信无疑。如果是一位咏春拳散打者在格斗上败在同样级别的操练其他项目的运动员手 下,那绝不可能因此而怀疑咏春拳散打搏击的本身价值,而只能在自己的训练方法和实战意 识方面去找原因,但是,我们也应当承认国外不少对抗项目就其具体的某一范围而言,其训 练方法和实战技能很可能是优于咏春拳散打的。这一点也不奇怪,只要我们运用比较科学的 方法,来进行一番科学类比分析,就不难看出其他对抗项目中许多动作同咏春拳散打搏击动 作基本出于一■辙(如拳击中的直、摆、勾诸拳和咏春拳的冲拳、铲拳、抄拳等就有许多相似 之处)。这样,咏春拳散打搏击招法的威力,人家自然也有。同时,由于其他对抗项目训练 方法比较科学和现代化,多年来一直重视对抗实战,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战技巧和临场 经验反倒比咏春拳散打搏击高一筹。承认这一点,就意味着我们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学习其他
* 永太搏击 术精粹— 对抗项目的长处,研究人家的经验,从而借鉴之,用以提高咏春拳散打搏击水平。如果,只 是一味高唱自家的东西完美无缺,而拒绝学习研究其他对抗项目的精华内容,是既不利于咏 春拳散打搏击的发展提高,还难免在格斗交手中败于对方。一名现代咏春拳散打搏击高手应 当自觉地进行这项工作。
咏春拳散打搏击高手所必须具备的要素是很多的,这里只是强调了几个基本方面,这些 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个有志于成为咏春拳散打搏击高手者,应当明了并逐步具备这 些要素。
第四节咏春拳搏击术身体素质知识
咏春拳散打搏击运动员披挂好练习护具时,必须了解和具备必要的身体素质方可进行训 练或参加对抗赛。咏春拳搏击和其他各类运动一样,都需要以一定的身体素质为基础n运动 生理学把人体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以及柔韧等功能能力称之为身体 素质。身体素质越好,运动能力就越强。因此,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咏春拳散打搏击技术 动作和技术技能,提高咏春拳搏击运动成绩的基础。
咏春搏击运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它并不是以某项素质的最大能力 为标志。咏春拳搏击运动需要全面的身体素质。身体各项素质越佳越好。咏春拳搏击的要求 是在不同状态下,巧妙而合理地运用所具备的身体素质,以踢、打、摔、拿等为手段,达到 技击的目的。身体素质全面,就有可能在对抗中占据优势。当然,条件不同,对素质的要求 也不同。比如说,其他因素相等,力量大就会占优势;比赛到最后一局,体力好,就有可能 取胜。由于场上的情况变化莫测,要适应其变化,只有身体素质全面才能做到。不失时机地 运用招数,就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基础。
下面介绍各项身体素质的基本知识:
—、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在紧张状态下(长度不变)或收缩状态下(长度缩短)所表现出力 效应的能力。力量素质在咏春拳散打搏击中十分重要,如果与对手间其他素质相同,有较大 力量的常能有较好的成绩。力量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是因为人体 所有的运动几乎都是对抗阻力而产生的。例如,最简单的走路和上臂的屈伸来说,肌肉在收 缩时,须首先克服自身重量的阻力和摩擦阻力,以完成走和上臂的屈伸。从力学角度来看,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对于人体来说,肢体的各种运动都是肌肉收缩的结果。咏春拳散打 动作要求肌肉收缩产生出来的效应是复杂多变的,它是由技击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根据对手 所处不同状态的时机而发生。力效应的要求,能大能小,能快能慢,能软能硬,能长能短。
很显然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不仅要积极锻炼,还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
二、 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快速通过某距离的能力 称位移速度;对各种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称反应速度;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称动作速度。咏 春拳搏击对速度素质的要求,突出在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上。对抗中,对各种信息反应的快 慢和出手进招的快慢是取胜的关键因素。
三、 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活动或对抗疲劳的能力。咏春拳练习者克服疲劳的能力越 强,其坚持运动的时间就越长,表现出的耐力素质就越好。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有机体 的一种自我保护。疲劳对功能来说,可使工作能力下降,限制运动时间的延长和运动水平的 发挥;但从训练角度来说,没有疲劳,功能就不能得到提高。另外,耐力素质还会影响到其 他素质。在运动中由于疲劳的出现,力量、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在 咏春拳散打对抗中,由于体力不佳,各种技术不能正常发挥,战机被贻误,并会因此被动。
四、 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咏春拳者能迅速、准确、协调改变身体运动 的能力。它是各种素质的综合表现,是一种复杂的素质。灵敏素质对于咏春拳搏击对抗来说 十分重要,它是在环境因素不能事先预料而运用技术的关键素质,是在对抗中取胜的基础。
五、 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主要是看其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而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除与关节本身结 构有关外,还与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有直接的关系。由于构成 关节的骨结构是基本固定的,并且人与人之间差别不大一因此,柔韧素质的好坏,主要取决 于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以上仅对身体素质基本知识作介绍,对于学习咏春拳散打搏击来说,要有足够的认识。
第二章咏春搏击术理念
咏春拳传人们习惯将合理有效地完成咏春拳动作的方法称为技法。咏春拳技法理念(或 拳理、拳经)是普遍存在于咏春拳械技法中的共性规律,它从宏观上反映咏春拳技法特征, 把握咏春拳准绳,指导咏春拳训练与散打搏击实践训练。咏春拳械的具体技法既服从总的咏 春拳技法原理,又有着咏春拳自己的技法个性。这也是与其他拳种拳械相区别的特殊技法, 形成了咏春拳械在武术大家庭中的独特风格。如果违背咏春拳总的技法理念的运动,算不上 是咏春拳;失去了咏春拳(械)技法个性的动作,就丧失了咏春拳自身特色’因此,这里既 要看到咏春拳技法理念的宏观指导作用,还要看到随咏春拳动作的繁衍发展,技法会随之变 化,技法理念也会随之出现相应的发展。
第一节咏春拳概述
咏春拳是一种完美的拳术拳法,其招式结构、拳理和 攻守技术,均具有科学、合理性。咏春拳把人体肌肉特性、 骨骼结构、力学原理、思想和力量的潜能都融会在一起.使 练习咏春拳者能够发挥出人类搏击的最高技巧。咏春拳的技 巧不只是形体上的动作,并包含着咏春拳更深层的含义,即 形体与意念的合一技巧(图1)。
因此,可以说咏春拳是由形体和意念两大部分组成 的,形体即咏春拳的各个攻守动作技巧技术,即行于外的肢 体动作。意念,咏春拳也称为念力,是练内的技巧。也就是 说,显形于外者为形,深藏于内者为意,内外结合,方为咏 春拳之真意。
_、形体
形体,包括咏春拳练习者本身肢体在运动中的各种体现,也包括在搏击中的技能体现b 咏春拳主要是由三套拳组成,并由此形成各式千变万化的搏击攻守动作,因此,在练习时就 要去认真领悟各个动作的特性与技能。咏春拳形体上的表现,不只是为了单纯地学练模仿各 种攻守特殊技能,还要将这些形体上表现的特殊攻守技能为人所用,所以在学练咏春拳时。
_ 笫二部分 永家搏击技法"J
要真正从中领悟其中的奥妙,才能掌握咏春拳的技能。
咏春拳表现在形体上的不只是小念头、标指、寻桥拳法,在器械上的六点半棍、八斩刀 也同样是形体上的动作表现 其他还有藉手、搏击术(散手、散打)等,均是咏春拳形体上 的表现。
意念.是体现咏春拳练内的深层方面,咏春拳也称其为念力。意,是指人的思想、意 念、意识 因此,在练习咏春拳时,首要的是用意,用意念、意识去指挥和调动气血的运 行,劲力的转换、肢体的动向,只有做到有了意念和意识.即念力的配合,才会有身体及四 .肢的行动,用意念来推动咏春拳的每一招式,以练达不必用力而以意念推动招式的境界,便 能得到随心所欲的意念力量。
意念(意识)产生于大脑中枢神经,也是决定一个人的行动是否正确的决定因素.因 此,练习者要做咏春拳形体动作,首先要经过大脑的思维(即俗语所说的“心想”)产生出 意念和意识,然后在这个意念和意识的指挥下,才会表现出肢体外形的行动。所以,一个人 的行为是否正确,完全决定于其意念和思想意识的正确与否,好的思想意识会使人做出正确 的行动,相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就会使人做出错误的行动。也可以说,虽然意念和意识是 一个深藏于内在的东西,是一种无声、无像的产物,但是它对于一个人的行为却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换言之,就是心与意是内外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实际上,练习者可以在学 练咏春拳时总结一下自己的练习体悟,凡是咏春拳中的进退、攻守等每一个动作、每一姿 势,没有一个是不动心的,也没有一个是不用意的.可以说每一个动作都是在意念、意识的 指挥和控制下所做出的形体行为,因此,咏春拳实际上十分重视意念对气血、肢体的指导作 用,是以意领气,以气催力,以形体合内意的科学、高效的实战拳术。
认真学练咏春拳者,都十分重视肢体外形的运动动向,此也是为了使自己在运动中正确 地体现咏春拳的要领、要求与规矩。因此,咏春拳练习一定要强调肢体运动的外形表现,这 因为不仅是内意指挥着肢体的运动,同时外形的运动体现也决定着内在的和与不和,如果不 这样就会造成“外不顺则内不和”的情况,所练习的咏春拳也不会有明显的进步。咏春拳在 正确的形体(外形)体现上,包括四肢、身躯、手足的动向,以及劲力的大小走向等,是为 了表达内意的所欲,这就要求在每一动的尺寸、角度、劲节上认真练习,这也是咏春拳再三 强调的,此也是为了打下咏春拳坚实的基础。如果不这样明晓拳理、尺寸、角度,是不会在 练习中产生正确的意念的,而没有正确的意念,在咏春拳的运动中就不可能产生出正确的表 现,甚至于出拳入掌或踢腿都不会有正确的动向。
练习者要想在自己的思想中产生正确的意念,就要在咏春拳学练中首先明确地了解咏春 拳中的每一个要求.要非常清楚地知晓其中的拳理、道理,以及尺寸、角度、劲节等,这样
朱基搏击礼精粹
才能真正地练习好咏春拳。
这里要指出的是,即使在许多情况下练习者已经清楚了咏春拳理,甚至非常熟练地讲述 它们,但还需要通过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真正地掌握,甚至有时还需要师傅给练习者讲明白 以后,或示范以后,才能使练习者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奥妙。例如,膀手,练习者即使知道如 何练习,但未必能将动作做到位,或没有完全做到。所以,有时候初学者即使知道了咏春拳 理,但在实际练习时还不一定都能够做得到或做得好,此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时间才能真正掌 握它。
第二节内的概念
咏春拳关于内的概念,内是与外(形体)相对而言 ▲
的,并与外相依赖而共存的。内与外之间的区别是一个非 甲
常复杂的问题,不能把两者混合在一起,也不能把两者截 然分割开。因此,要分清内与外,就要有一个划分内外的 基点,否则是无法分清的。实际上没有必要刻意非去把内 与外划分得非常清楚,在这里只是说明咏春拳是一种内外 4
结合(图2)的内家拳术罢了。
咏春拳所讲究的内,总结起来主要包括意、精、气、
神、劲几个方面的含义。 刷.
意,是决定练习者行动正确与否的关键.因此,在咏 Mi
春拳学练中一动一静,没有一个是不用意的。意,也可以-- -夔十 握 -;
是指人身内的真意,这个真意的意思,在内家拳术中称为 1
元神。意在咏春拳中,主要是在掌握了各正确的三套拳法 内外合一的动作
之后,着重将意念(念力)灌输到身体四肢上。这种意念 之力在咏春拳多称为念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换言之,就是集中精神的力量,类同气功与 内功。练习者练习咏春拳达到能驱使意念之力的境界时.均能感觉到念力的存在。念力所到 之处.力量在无形之中增强,可令每一招式都充满坚强而富有弹性,将这种念力配合招式用 于搏击时,可于迎敌接触时发挥吸收和反弹的作用,也会自动发出最适当的招式,不论防守 或进攻均达到最佳效果。
精,是指人体之内的元精。元精,就是秉承了父母的精华和后天谷物中摄取营养而得来 的精,是与生俱存的,人身本身具有的,元精生来就充足的人,其身体自然就会非常健壮, 而元精不太充足的人,其体质也不佳。这就是与遗传因子有密切关系的缘故。
气,可以称为元气。气,在练内家拳术中,它的含义是较为广泛的,也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以人身之中的气来说,有呼吸于口鼻之间的天空之气,有运行在血脉之中的营气等。在 咏春中关于气,包括自然界和人体内的气。认为人在气中,气在人中,人体内外的气相互交 融。咏春拳的气法,就是以咏春拳意识支配呼吸气和内气运行的方法。简言之,练习咏春拳 时用气的方法,就是咏春拳气法。咏春拳的气法以养气和练气为基础;以符合一定的劲法要 求,与咏春拳的形体动作相统一为标准;达到以气助势,以气助力的目的。
神,是指人身中的元神。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它 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体现人的健康情况。如:目光 炯炯有神,就是神的具体体现。中医治病时,用观察病人的“神”,来判断病人的预后,有 神气的,预示良好;没有神气的,预示不良。咏春拳或其他拳术中所说的神,虽是听不见、 摸不着的,但却能够看得出来。就是说人身之神,主要是通过两只眼睛来表现的。另外,也 可以从人的皮肤、面色、光泽和劲力、体态等方面,看出一个人的神是否旺盛。凡是精气旺 盛的人,神气也就表现得饱满十足,眼神有光,皮肤润泽,劲力充沛;凡是精气衰退的人, 相反目无神光.皮肤枯燥,面无光泽。在咏春拳中,实际上神主要是以通过眼神和视线表达 内在的气质及动作的攻防意识。
劲,在咏春拳中是通过肢体运动表现出来的一种融于咏春技术的力。这种力,是在意识 的支配下,通过气息吐纳和肌肉舒缩的有序化配合产生的。
咏春拳是一种讲究内外兼练的拳术 内意是指导外形运动的统帅.意的动向,即指使肢 体的动向,意欲行时,肢体则行;意欲止时,肢体则止 但是如果外形的运动动向(包括尺 寸、角度、劲节、手形、步型、手法、步法、视向、身法等)不正确时,反过来又会使得内 意、内气、内劲等都受到压抑,影响内在因素的充分发挥。
因此,练习咏春拳在求内的同时还要兼顾求得外形与 内意配合的一致性,才不失咏春拳内家拳术的真意。
第三节内与人体的关系
咏春拳被称为练内的拳术,在内的概念方面包括了前 面所讲的精、气、神、意、劲与形体的融合(图3)。意, 是深藏大脑之中的一种思维、意识、意念。精,是指人身 中的元精,精乏则身无醍醐之营养,脑无智能之可言,身 无精力之来源。气,是指人体中的元气,气衰是精乏的表 现,精乏是体弱的根源,如果精尽气竭,人体内则没有了 能源供给,会使五脏不动,六腑停运,血液凝固,肢体随 之也就僵死。神,是指人身之内的元神,神衰则目光难
咏家痔击札精粹聚,有目无神,表现迟呆,大脑反应也极度迟缓 因此.精气神是绝不N■缺少,更不可没有 的生命物质基础。
—、内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人体的五脏六腑之所以能运动,是依赖于先天真气的动力而促使肢体运动的,先天为 肾,后天为脾,先天真气是秉承了父母双方的精气而来的.后天真气是依赖饮食水谷物中的 营养成精华而来的,并与呼吸之气通过混合与化合之后所产生的但是,人在后天是要消耗 先天真气的,如果消耗得越多,体质就越弱。因此,人在后天的生活中对于先天真气的消 耗,就需要用后天的真气来不断地给予补充,才能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用后 天的真气来补养先天真气,这是内家拳术非常重视的道理。
作为人体中的五脏六腑,其动力源于人体内与生俱来的先天真气,并由于人的工作、思 虑、劳动等,使真气得到一定的消耗,这是无法阻挡的客观规律,也是人的意志无法转移的 规律。因此,消耗真气是无可避免的,但如果人能及时地将其消耗的真气部分,再用后天饮 食和水谷物中的营养与呼吸进来的氧气进行化合以后转化成的气,重新再被补充到体内,人 的健康水平自然就会得到提高,人的寿命也就会自然得到延长,
如何才能使后天的真气多产生,并如何利用呼吸中的氧气,这就需要练习者认真地学习 咏春拳理以及相关的功法。所以,要想真正继承和发扬咏春拳的本来面目.就要先了解咏春 拳理,体悟拳理中的规矩、尺寸、角度、要领以后,才能把咏春拳练好,理解了拳理,才能 更好地运用咏春拳内家拳术的功法来养炼自己;理解了拳理,才能更好地掌握运用意念的导 引路线和气血所行走的轨迹,才能体悟到咏春拳形体与意念融合为一的妙处。
二、内与经络气血的关系
经络血脉,在人体中是气血和精液流行、过往和相互通达于肌肉、皮肤的渠道。人体的. 各个部位,无论是上下、左右、内外、前后之间,之所以能够处处丰满光泽,都是有精液、 血液、真气在各条经络中运行和滋润的结果。
经络就像蜘蛛网般地在人体中纵横联络,通达表里,布及周身,相互畅通,形成了一个 有机的整体,并组成了各有所属、各负其责、分经别张的完整体系。血液、精液就是依靠真 气的催动,然后通过这些复杂的渠道被运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
因此,练习咏春拳首先就是要使身体中的全部各个经络,经常保持畅通无阻,血液才能 流行灌溉,促进新陈代谢。然而,要想使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等畅通无阻.就需要调动和运 用体内的真气,听从意念的支配,按照一定的经络路线和运动方法,在人体经络中进行一定 的、带有强制性的循环,使得那些已经被阻滞了的经络和穴位,再重新打通,从而达到以意 念来推动咏春拳每一招式的目的,达到随时所欲地用意念与动作融合为一的技巧。
第四节内的深层含义
在前两节讲述了关于咏春拳内的概念,这里深层地揭
示关于内的含义,以及与咏春拳作为内家拳术的意义(图 O
—、意
意,也可以称为内意。内意就是隐于人的大脑思维系
统中的意念、意识,此可以说是无形、无像、无声、无嗅 F
地深藏于人的“灵魂”之中,是任的第二者难以捉摸的
发现的东西,正是如此而被称为内意。 ,
内意虽然是出于无形的,然而有形之动,则出于无形
之意。因此,要实现内意,最终还是要通过身体的动静、 gg
行为表现出来。所以,这就要求对于咏春拳练习的正确与 例A' 4
否.就决定了意念意识对肢体的指导是否正确,对咏春拳 内的含义
的认识是否正确。内意必须通过外形来表现,才能成其为
行动,或出拳入掌,或转身进退,才能构成外形与内意相合的咏春拳运动。因此,也可以说 意是用来指挥形的,而形则是用来表现意的。
咏春拳中所讲究的内意,并不是没有任何条件反射、没有任何追求和基础的冥思默想, 也不是去闭目塞耳的胡思乱想,而是练习者通过眼为见性之观察,耳为灵性之听闻,鼻为辨 味之嗅觉,舌为尝试之品味,以及皮肤、肌肉、神经、身体所触的敏感之后,所产生出来的 意念和意识。由此也可以说,人的意念是由诸多因素所组成的,也是人的心理活动和思维系 统对待事物的综合反应。
内意在咏春拳中,实际上有两方面的功用。第一,是统帅和导引内气在人体的经络血 脉中进行循环流注,以贯通四肢百骸,消除因经络受阻气血流通不畅而造成的各种疾病。因 、此,在咏春拳中十分重视内意的运动。第二,是发挥内意对外形肢体运动动向的指挥作用, 使肢体在运动中有一个正确的姿势。
要想练习咏春拳达到内意与外形结合,首先就要弄清人体中的经络血脉和经筋骨骼,并 要了解气血的走向,才能在练习时使意念有所目标、有所寄托。例如,在练习日字冲拳时, 劲气应从哪里开始,又应往哪里去,遵循哪一条经脉运行,如何运行等,这都是练习者应知 道的问题。练习者了解这些以后,再练习咏春拳,就会自然而然地,正确地使用意念去规范 自己的每一个动作。因此,内意对于咏春拳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做到如此,就
X永呆痔击机精裨
要先弄清拳理、要领、劲节,才能把咏春拳练好,并能快速地收到练习效果,否则,仅仅是 将套路练会了,不能算是掌握了咏春拳。
内意,在咏春拳中,不只是表现在套路拳法上,同时在搏击攻守的动作上,每一招每一 式都离不开意念的导引活动,都是意念和外形融合为一,都是内意在肢体上的体现和运用。
二、气
气在前文中已经说明,气,可称为内气,又叫真气、元气等。在咏春拳练内的拳术中, 内气并非指口鼻之间的呼吸之气,但是在求得内气时,又离不开呼吸。呼吸也就是经过口 鼻之间所吸进的气体,其中不仅有利于人体所需要氧气,且还含有其他不利于人体的一氧化 碳、二氧化碳以及其他各种有害的气体。因此,用口鼻呼吸进来的气体还需要经过肺脏等吸 收之后,才能尽可能将有利于人体的气体吸收到脏腑之中,而将不利于人体的气体.再经口 鼻呼出,但是吸收气体时,不一定都能将不利于人体的气体全部呼出,也不一定吸收进脏腑 中的气体全部都是好的气体,所以在空气不好或污染严重的地方练习对练习者是非常不利 的。这就要求练习者在练习时最好找空气比较好的地方,以利于身体健康。
前文中讲了人身的真气有秉承父母和后天谷物精华而得来的.但如果要把这些精华让它 再变成真气,则需要通过一定的炼化功法来解决,因为这些精华还是物质,还不能进入人体 的血脉之中,只有再将其炼化之后,使它变成真气以后,才能进入血脉之中。
关于真气具体锻炼的方法,可以由钳阳马、小念头等基本功中进行练习,同时也可以通 过咏春拳内功功法进行练习。
气的功用非常广泛,又是难以对其估量和计算的。在咏春拳中,真气的功用主要有两 点。
一是,通过修饰其内,使气血精液充盈,贯通全体经络血脉,四肢百骸,滋养身体各 部,从而达到年虽迈而气不衰.形虽朽而精不枯的目的。如果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先健 其本,抓住精气神三个方面,身体方可得以健壮,益寿延年。在任何事物中的变化,内因是 起主导作用的,是根本,而外因只是一个变化的条件,真精不能充盈,真气不能旺盛,神就 不可能旺盛,人的身体也就不可能强壮坚实起来,更不可能达到健康长寿。因此,咏春拳的 练习,一定要把握住这一关键,绝不可能只是重视几个套路的练习以及架子的好坏,而是一 定要把真正的咏春拳本质抓住,才能继承和发扬咏春拳的特色。
二是,用于实战。作为咏春拳所追求的内气,它与养生还是有些区别的,咏春拳要锻炼 的气,除了洁内华外、壮其气而强其体以外,其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树中华民族之气节,防 之于身,用之于战,以内气配合招式在最短的时间、最短的距离之内,爆发出最大的寸劲. 以达到消灭敌人、保护自己的目的。
此外,内气在咏春拳中的运用,是要使得两个以上的动作在爆发劲力的同时将其连接在
一起,能够一气呵成,使对方增大防范的难度,然而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内气就可以成为其 唯一能够使它连接的动力,如果一旦离开了内气的功用,并想在最短的时间、最短的距离内 将两个以上的动作连接起来,这是不太可能的情况。
因此,练习者在练习咏春拳时要注意这方面的锻炼,内气锻炼好了,才可以说是拳练到 家了,如果内气没有练好,即使拳法练得好看,也只是个空架子。
三、 劲
劲,被内家拳术也称为真劲。前面已经说过内气是内劲的本源,因此,可以说内劲是真 气和血液这两种流体,在人身经络血脉中流行所产生出来的劲。人体中的血液和精液,都是 在气的率领和催动下进行流动的,流则必动,动则内劲生,这也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内劲 也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劲,只是区别在于人与人之间劲大劲小的在于平时的有没有锻炼, 以及锻炼的多与少的关系。平时注重内气、内劲锻炼的人,相对来说要比不注重锻炼的人的 内劲要大许多,而由于练习者内气的不断增加,真劲也就会得以更多地培养和增长。因此, 练习咏春拳将其作为内家拳对待,除了对外力的锻炼,都十分重视对内气的培养和锻炼,以 期让自己成为一个既具有非常灵敏而内劲充足的内家拳者,又具有十分坚实、雄厚而强悍外 力的人。
练习咏春拳者,平时之所以强调和重视内劲的锻炼,就是为了培养真气和内劲。当真气 产生、增多、充盈、循行,气贯通经络血脉之后,就可以任意带领和催动人体中的血液在体 内的经络血脉中周流不息,循环运行。
内劲在咏春拳中的运用是十分广泛的,无论是对锻炼自己的身体,还是对咏春拳的攻防 上,都是每一个练习者所不能缺少的劲,这也是咏春拳体现出内家拳术的特点。各个攻守动 作的劲节要求各参阅各套路拳法中具体的要领及说明进行练习。
四、 精
精,在前文中已说到其是秉承了父母的精华和后天谷物中摄取营养而得来的精,是构 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从广义上说,精,包括精、血、津液,一般所说的 精是指人体的真阴(又称元阴),不但具有生殖功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而且能够抵抗 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免于发生疾病。因此阴精充盛不仅生长发育正常,而且抗病能力也 强。精的来源,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精是秉受于父母的,它在整个生命活动中作为“生 命之根”而起作用,但先天之精需要不断地有物质补充才能保证人的精不亏,才能发挥其功 能,这种物质即是后天之精。后天之精是来自饮食的营养物质,亦称水谷精微.有了营养物 质的不断补充,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古人云:“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所 以说.人脾胃功能的强健,是保养精气的关键,即《黄帝内经》所强调的“得谷者昌,失谷 则亡”。只有在饮食得宜的基础上,合理的食补和药补对于身体的保养才是很重要的、并配 合咏春拳的培精炼气的功法,使人能够延长寿命.活得更加健康,使拳术锻炼更有精力。
五、神
神,并非是指迷信中的神,而是指人的心神、神态、精神或元神。神,是个深藏于人 体之内的精神物质,是一个既听不见,又摸不着的东西,且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产物, 也不是靠意念能够产生出来的,它是有它产生的物质基础,神才能在人身体的神态中现出 来。例如,一个人精神饱满,不仅其面部有一种神采奕奕的外表体现,其眼睛里面也会炯 炯有神,并具有非常强壮的体质。如果一个人精缺神少的,其表现出来的只能是像一个久 病未愈的样子,给人有一种病态的感觉,所以其体现出来的也只是没精打采、少气无力的 状态。
神,虽然是一种听不见、摸不着的,但从人的面部光泽、眼睛里面,都是可以看得出来 的。内家拳术言:“有神在目。”就是说人身之神,首先是通过人的两只眼睛表现出来的, 同时还可以通过人的皮肤、面色、光泽度以及劲力、体态等方面看出来一个人的神的旺盛与 否。
神与人的形体,是一刻也不分离的,人的生命存一日,神也就自然会存在一日,由此可 见神与人的密切关系。由此可也在看出,一个人的精神饱满状态对于其练习咏春拳的收效也 是显而易见的。
以上所说的意、精、气、神、劲方面的内容,就是咏春拳所练习成为内家拳术要求的含 义和范围,是咏春拳锻炼的宗旨,也是咏春拳强身健体的根本。然而,练习者要想求得精、 气、神的充盈和旺盛,除了需要掌握咏春拳内家功法和外形的拳术锻炼以外,还要注意解决 好环境、情绪、饮食、卫生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更要了解练内的方法。这些方面的因素解 决了,练习者才能将练内的功法起到理想的作用。
有关具体练习对全身的基本要求,以及整体合一法,可以参阅小念头基础入门中相关的 内容,以配合功法练习,才能收到练习效果。
第五节内外合一的钳阳马
钳阳马(也有称为二字钳阳马)势,是咏春拳入门最重要的基本功,它把人体各部按照 咏春拳要领安排成一个圆满完整的姿势,所有咏春拳的动作都离不开这个姿势的基本法则, 且这种姿势又是咏春拳的一个内外合一的桩马式。
钳阳马这种保持静站姿势,可以进行以意领气,以气运身锻炼的外静内动的内功练习方 法。咏春拳中各种步型均可作为钳阳马练习的桩架,构成钳阳马的锻炼形式(图5 )。
一、钳阳马
按照小念头中的钳阳马势要求,摆好钳阳马桩马势。
浏览51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