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大成拳
大成拳是王芗斋大师在多年研究中国拳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将形意、太 极、八卦、少林,以及其他一些流派的拳术中的精华合为一体,融会贯通, 演变发展,在上世纪40年代中期创立的一门新兴拳术。在技击上有很大威 力,而且有很高的养生价值。“大成”实“集大成”之意。
功法:(丨)站桩:为主要功法;(幻试力、步法、推手、发力、试声 和各种单操手练习。在单操手练习里,有形意中:劈、崩、钻、炮、横五拳 练法;有八卦中:削、掖、塌老三掌练法;有太极拳中:“引进落空”和 “粘连黏随”的练法;有少林中:龙、虎、豹、蛇、鹤五形拳的练法,以及其 他流派中的穿裆脚、跺子脚、连环脚、身侧脚、蛇形脚、夫子顿首等练法。 大成拳人门18法,把以上这些单操手应用在实践中,这就是大成拳的技击 法。
18散手精旨〔18法18单操手〕:
在于对方交手时,要做到“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在一静一动之中,以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闪展腾挪的身法,在一瞬间,飘忽而至敌前,出其不意 地攻击对方,使对方处于被动地位,防不胜防。
自身动力笃实雄厚,精神饱满,浩气放纵,神态逼人,气势袭人,强攻 硬搏,“硬打硬要无遮拦”。用法:头撞、足踢、肘顶、手击,或用擒拿,或 用摔法,或用放法。根据自己特长和习惯,要做到:得机得势,处处有法, 方能克敌制胜。
王芗斋大师说:“彼不动,己微动;彼微动,己慢动;彼慢动,己快动;彼快动, 己先到;彼先到,己先发。”
〔1〉头撞法;〈2〕肩打法;〈3〉肘打法;〔4〉腕打法;〔5〕手打法;〔6〉胯打法;〔7〉 膝打法;⑷脚跺法;⑷擒拿法;(⑴)抖放法;(⑴穿裆手;(⑵里分手;⑴)外 分手;〈14〉正剪手;〖15〕侧剪手;〖16〉反背捶;〔17〉下打捶;〈18〉后蹬脚。
大成拳技击法要:
1.小乘的技击原则和要领
(1)间架配备:小乘的实作,是在周身相对放松的基础上,配备好合理 得当的间架。
(力审敌度势:交手作拳之时,要做到意中有敌,在彼此一动一静之中, 体察对手作拳时的惯用方法和破绽之处,同时要有善于判断对手“企图”何 在的能力,然后用己之长,攻敌之短,相机而动,有的放矢,切忌盲挥乱打。
(2)应敌要领:交手作拳之时,注视对手的眉宇之间,这样既可看准对 手面部要害之处,又可不被对手的两臂、两手的变化所干扰。
2,中乘的技击原则和要领
基本要领:中乘的实作,是以兵法中的奇正理论为基础,“静如处 女,动如脱兔”、“硬打硬要无遮拦”。
(幻守中用中:交手作拳之时,应机而设间架,这不同于配备间架在先, '交手在后的小乘技击时的间架配备。
声力并发:交手作拳之时,配以“声击”,所谓“声击”,就是在与 对手欲接未触之时,开声吐气,以夺对手的气势而取胜。
〔4〉推手妙用:交手作拳之时,利用“推手”中的技能取胜。“出手如 锉,回手如钩,力不空发,意不空回”、“黏点打人”。
3^大乘的技击原则和要领
身无定势:大乘的实作,是在获得大成拳的精神、意志和力量的基 础上,在交手作拳之时,常采用灵活的步法,不停地变化身体的重心和进攻 时的路线,在头、肩、肘、手、跨、膝、足各有打法的情况下,做到身无定 势,手无定形,步无定位。
(幻招法荟萃:在大成拳中虽没有固定的招数,但有其应变的打法和将 几种打法相配合的组合打法。应变的打法有:提打、钩打、闪打、挂打、拂 打、叠打、撩打、裹打、践打、截打、堵打、支力打、滑力打、借力打、捋 打、迎打、螺旋力打。圈步打、引步打、跨步打、半步打、整步打、正面打、 斜面打、正面斜打、斜面正打、上下卷打、左右领打、前后旋打、具体之片 面打、局部之整体打,以及一切精神暗示,手法暗示,一些暗算的打法等等。
(幻神形并用:交手作拳之时,首先要精神上、气势上压倒对手,使对 手在自己精神和气势的威慑之下而气馁,而使自身之精神、力量、动作化为 一体,到此境界,不论本身是双手齐出,还是单手独进,或指上而打下,或 假用拳而实用腿,或双手配合而攻,或手脚并用而进,或顾与打相结合,或 闪与进相统一,只要能做到神态逼人,不失时机地击于对手就能够稳操胜券。
4,上乘的技击原则和要领
融会贯通:上乘的实作,在本身具备大成拳的精神、力量、灵活性的基 础上,并掌握了作拳时的时间性、空间性和有机性之后,熔百家武功的技击
法为一炉,取其精粹之处,应用于心领神会之中。
〔1〉万法归一:大成拳上乘的实作方法,只要具备了拳术中的各种内在 力量,掌握了各门各派的技击原理和基本要领,并且有丰富的作拳经验,再 加以大无畏的精神气质。
(幻动静相宜:所谓动静相宜,是指交手作拳之时,要浩气纵横,举动 藏神,内则精神固守,气血鼓荡;外则周身毛发如戟,有触觉之活力。要静 以待动,动中有静,动静相宜。
5,最上乘的技击原则和要领
拳拳服膺:交手作拳之时,自身堂堂正正,缓步上前,不论起手抬足, 都暗含有作拳应敌之力,含有技击法则,此即是行、住、坐、卧不离拳意, “拳拳服膺”的具体表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目击”制胜:交手作拳之时,不必抬足举手,待对手与己相融五步之 内,只用两目之光,突然视其对手,其人即被己之神光所束,动作立刻失于 常态,或使对手如失知觉,进退维谷。“精神笼罩”或“精神控制”的技击 方法。
(七十四)泰拳
当今世界武坛最厉害、最易学、最实用的拳法之一。泰拳根本没有套路, 完全着眼于实战单招的运用,主要技击特点在于猛踢、膝技和肘技的连环使 用,厉害无比,500多年威震世界武坛,被人们视为在技击格斗中最有效、 最凶焊、最残酷的拳术。
脚踢:泰语叫“笛”,适用于远距离作战。
主要腿击法是:摆腿,靠腰胯部位发力,以弧形路线绕过对方的正面防 线,以脚面横击对方的头部、颈部、腰部、肋部。实施时往往先以拳虚晃一 招,突然施以腿技,使人难以防范。
膝技:泰语叫“求”,是泰拳中的主要技法,最适合在中距离内使用,主 要有冲膝和撞膝两种。冲膝又有斜冲膝和正冲膝之分。
斜冲膝:在具体实施时,避过对方正面防守,突然平膝斜向攻击对方的 胸部、肋部、背部,往往如同刺刀,对方中招即会应声倒地。
正冲膝:是泰拳的主要技击方法,在泰拳中使用的次数最多,威力最大, 防守最难。这种正冲膝无论是进攻和防守都可使用,非常方便灵活,攻击的 目标区域从腹部至头部,都是人体的要害。具体实施时,往往以手抓搂对方 手臂、肩部和身体及头部与颈部,便于自己站稳施招,不使对手逃脱。然后 头身略后仰,提膝冲顶,配合跳跃,单膝连击,左右开弓,往往就在擂台上将对手击毙。
拉颈打膝:招式既可在进攻情况下使用,也可在防守情况下实施,机动 性很大。
若我攻敌防,首先我向前垄步,以直拳打敌面,敌必拨格,我立即双手 抢抱敌颈,先以左膝冲顶敌胸,敌必剧疼无力,继而我双手用力按压敌颈, 跳越右膝高冲敌面即成。
若敌攻我防时,设敌向我扑来,我迅速向左一闪,马上双手按压敌颈, 跳起左膝高冲敌面即得手。
当然无论进攻或防守,使用招法时贵在审势疾速,灵活多变,见机而用, 以击中对方为原则。
飞撞膝:也叫腾空膝技,适用于远中距离,飞身腾空击打人体中上部位, 虽然招式利害,但由于预兆明显,对方容易躲避,故使用机会不太多。
时技:泰语叫“索”,使用机会仅次于膝技,同样非常厉害。
泰拳中的进攻性肘击比较简单,主要有下砸肘、后顶肘、挑肘和横顶肘, 与中国武术里的肘技方法差不多,最适用近身搏击。
泰拳中的进攻肘技,往往与膝技互相配合使用,极难防备。有时先一阵 猛踢,再膝肘配合,瞬息万变,就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泰拳手,临场也不会完 全明白破解方法,如是其他国家选手就更难防守或破解反攻获胜。
泰拳的肘技还可直接用于防守,以坚硬的肘尖对付腿击、膝击和拳击, 这叫“以毒攻毒”。如敌使用正冲膝,泰拳手以肘尖下击敌膝,若敌用斜冲 膝,只要以肘尖向外拐顶可破。再如敌用高侧踢头,泰拳可速举臂用肘尖迎 击敌的胫骨或膝骨,敌中招必倒,无力还手。
泰拳擅长肘膝近打,以钢腿铁肘称雄武坛。泰拳取胜的重要因素不全在 外表拳法,只有少一半原因是心理上的成功。
泰拳好手往往从15岁开始正规、严格的技术训练和心理训练。使他们从 小就认为,拳师的天职就是战胜对手,不成功则成仁,没有思想压力,反而 乐在其中。
泰拳师把擂台视为古罗马的角斗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从不考虑后 果和负法律责任。
泰拳师对裁判绝对服从,从来没有因错判闹事,或报复裁判,这一点其 他国家拳师恰恰很难做到。
泰拳师在比赛中,时刻表现力大无穷,斗志昂扬的形象,对观众报以微 笑;对对手回以毫不在乎,就是被击中,也不屑一顾,使对手难见真伪,判 断错误。
浏览6,11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