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自然门
自然门是武林中一枝独特的奇花。是由徐矮师单传杜心五大师,再传万 籁声大师。至今不过三代三人,未能广为传世,此实阳春之曲和者寡。
特点:剔除了多余的程式,牺牲了花哨的表演,整个真旨都是实实在在 地为着技击服务。
1不在一招一式上刻意追求,更不讲究死练一拳一脚的绝招。
2注重内在的精、气、神实质的锻炼,正如拳诀所言:“手眼身法步, 肩肘腕胯膝,顶项胸腰背。”全面施以利用,动哪有哪,无中生有,任意所 为。总之,自然门精义即是“寓警意于打”。
整个自然门不妨用“气功”二字概括,从基本功、套路、手法、腿 法和最后之归根无不讲究:“以意导气,以气为归,意到气到,意止手止。” 练时“不固执以求气,不着意以用力”。从而达到:“气归丹田,勿忘勿助, 似有似无。”
自然门歌诀:
总诀:“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
初功走圈格言:“身似弯弓手似箭,眼似流星腿似钻。”
打法19字诀:“生擒捉拿,闪躲圆滑,吞吐浮沉,绵软巧脆,化神妙至 于上乘。”
手上格言:“扣如钢钩刺如刀,撻如铁石粘如胶,相对如婴儿,举手不 能逃。”
步法格言:“闪如清风,躲如抽鞘。”
短手八字诀:“挥、劈、撩、砍、腾、搂、闪.展。”
身上15字诀:“手、眼、身、法、步,肩、肘、腕、胯、膝,顶、项、 胸-腰、背。”
软硬功夫:“掌须断石,骈须穿板,贴须破竹,手似钢钩,身如铁石, 硬则如钢,软则如胶,重则如生根,轻则如走薄冰,手出一条线,打出人不见。”
自然功夫:“出手软如绵,上身硬似铁,劲有明暗,法有黏闪。”
上乘之境:“吞身如鹤缩,吐手若蛇奔,活泼似猿猴,两足如磨心,若 问真消息,气穴寻源渊。”
自然门功基:
①腰腿功夫:从小练各种压、摔、踢、抛等腿法,下腰,横直劈叉,还 有青象吸针,倒八字、正八字等式。走软索,翻斛斗,拿顶,泥地练功,冰 上习武,水中练腿,把腰腿练得折叠如绵,肢节活脱。
②矮裆走圈:先走内圈手,矮裆下式,手为自然虎爪状,掌自内圈出, 一步一手,眼平前方,意守丹田,呼吸自然(切不可配合呼吸〉,绕圈而行。 先从百步开始,继而二百、四百步,半小时、一小时,如能每晨习至两小时 以上,其功就有初步成绩。其功效用来健身和防身应敌都很重要。
一因:“人老先由腿上见,背驼腰弯手杖添。”
二因:矮裆内圈手把“意、气、力”三方面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在连贯 圆活的肢体运动中达到外动内静,意气相随的境地,气沉而不浮,归于丹田, 久久加功,精神与肢体都可获得最高的呼应,临敌格斗,一触即发,其产生的强大内劲猛不可挡,有如电力,顷刻之间,可置敌于丈外。
三因:虚浮之气已被练下去,歇尽了心中火性,眼光即可渐渐明亮,心 胸开朗,目透金光,眼可不瞬,此后只一动手,目即圆起,炯炯有神。“眸 子练得精,打又占上风”。矮裆走圈之功效远不止此,而在各人的自悟自明。
走完内圈手,继而变化手法,即鬼头手。鬼头手是虎爪推出,有阴阳之 分,阳手自手背推出,阴手自手掌推出。
如此再续加踢腿式的练习,先贴后骈,到此就相当困难了,时间长久可 以达到。
③子母球:此球铁制,大小两只,故名子母球。在练好内圈手的基础上, 进而可练此球。
手法有:“抓、抛、折、切、刺、刷、点、拿等。”早晚马裆习之,切忌 用笨力,求速效,缓缓从事,并不用药,功到自然成。
④沙包、虎口棒:沙包用四层厚布做成,内装绿豆或铁沙,以习抓扣之 劲。虎口棒长15.1厘米,横圆直径为6.27厘米,以练习虎口劲,两手倒顺揪掐。
⑤三角桩:以三根木桩埋成三角形,上缚麻绳,以练捆打、挂扫、钩撒。
⑥道桩:即行立坐卧不忘,随时随意地练习之意。
⑦地莾子:以练习矮裆蹿翻,脚步身腰灵活的特殊方法。
⑧挡板:此为自然门绝传功夫,非功到不能传,功成可随意置敌于寻 丈之外。
⑨鸳鸯环:铝做,每个重0.5公斤,共32只,练时套两手肘,以鬼头手 推出,并有多种练法,为自然门重要功夫。
⑩步法:有鸦雀步,炮闪,游击步等,尤有走簸箕跑锅边的上乘练法。 步法一灵,任凭千斤之力,其奈我何?
自然拳:
整个自然门只有一个拳套,而产生套路的着重点完全是为了练气,此拳 法讲究拳行自然,圆转自如,不呆不滞,软脱灵活而一气呵成。练到一定程 度,完全没有定式,脚步转换轻灵,整个身姿、步法、手势浑然洒脱,其风 格自成一体。
练此拳时,先于地面授三行、九点,画一米字型长方格,其拳按路线练 习,日久功成可脚尖打拳,至最高境界时,九点上各放一碟,人立碟底打拳 (这不是一般人能成功的 自然拳式如下:
令牌式、鸦雀步、回身式、长手推掌、捻步、翻捶、撩打、肘打、削掌、上山虎、靠打、炮闪、平胸掌收式。共13动。
(七十二)截拳道
截拳道是著名的武术技击家李小龙大师所创,是近代武术技击实战中一 颗最为闪亮的明星。李小龙大师年轻时,跟随名师叶问大师全面学习了南派 咏春拳,并学习少林拳、洪拳、谭腿和拳击。经过精益求精的苦心练功,功 夫日渐娴熟,并跨入了更高的境界。其中,“李三脚”、“寸拳”、“勾漏手” 是他的绝招。他所创的截拳道核心理论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 限是截拳道技击要诀。李小龙成名前后,曾经多次与泰拳、空手道、跆拳 道等功夫高手较量,结果无不成了他的手下败将。由于他在武术方面有卓越 的贡献,先后两次被世界武术组织评为世界著名七大武术家之一。美国武术 界称他为“功夫之王”;日本称他为“武之圣者”;东南亚称他为“当代中国 武术史上的奇才”,1973年7月20日,年仅32岁的李小龙因患脑肿瘤病复 发,服用阿斯匹林引起药物过敏,导致他突然去世。
截拳道的特点与技击要诀:
手打二分、脚踢八分
①腿比手长;②腿功力量大;③腿的攻击比较隐蔽;④腿的攻击阻止困难。(之)速度第一
①视觉速度;②反应速度;③发招速度;④动作速度;⑤变换速度。截拳道的发劲
①短劲〔爆发力②长劲〔顺势涌出的劲,整体的劲力
〈4〉练功时无敌似有敌;搏击时有敌似无敌。
这是截拳道技击中对敌的战略原则。练功时,始终要树立一个假想敌, 正在和自己搏斗。把自己掌握的技击本领充分地使出来,深悟拳理。搏击 时,视敌如草木,无惧者无敌。
〔5〕把握时机
①攻击的时机;②对手反应时间加长的时机;③破坏对手的动作启动时间。
“)腰为主宰
在截拳道的技法中,均依赖于腰胯相助,以腰助力,以腰带手、带腿, 只有腰胯配合巧妙,拳、腿才能伸展到最长距离,而且劲力迅猛、穿透力强。 因此,腰为主宰,欲出拳脚需先扭腰转胯矣!
动中求平衡
平衡是截拳道技击术中重要环节,没有正确掌握身体平衡本领,就会在
做动作时失去对身体的控制。如站立时双脚应当位于身体的正下方,两腿自 然、舒适地分开,间距为一自然步,方能站得稳。身体的重量均匀地落在两 脚或偏重在前脚上,间距能使下盘稳固,能使拳脚保持强猛的劲力。
为了在运动中控制身体重心,移动中要用碎步和滑步,要根据对手和自 己的动作情况不断地变换身体重心。在出拳或踢腿时,动作不要太过,这样 会影响平衡。站立姿势过高搏击时,一旦击空失去平衡的瞬间,就往往会受 到攻击。
养成良好的平衡习惯:①身体重心适宜;②两脚间步自然;③利用脚内侧的 拇趾支持全身重量;④跑步时,膝部保持微屈,以减少身体紧张;⑤以迅捷的小 动作,不断地调整重心,维持新的平衡,保持理想的运动姿态和运动形式。
培养平衡感觉的练习:①攻击、后退、反击动作之间,细心体会两脚相互平 衡关系;②采用各种拳法和腿法时,必须注意体会身体各部位的正确位置;③亲 自体验正确与不正确的平衡姿势,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之处;④跳绳练习,单脚 原地跳,跳数次后再换另一只脚跳。其次,两脚交换跳,并尽最大能力逐渐加速。 按比赛时的回合练习,跳3分钟可休息一分钟,再跳3分钟。
(^)良好的距离
李小龙大师讲:“一位熟练的拳手,从来都不会长时间地停在某一点上, 而是以不断地运动来迷惑对手,使对手错判距离。移动的目标不仅较难被击 中,且在运动中发起攻击也要比从固定位置上发起攻击要快而隐蔽些。并由 于你不断地变换距离和节奏来迷惑了对手,所以扰乱了他对进攻或防卫的准 备与进行,并能使其始终处于失去平衡和被动挨打的状态。”
防守时运用距离的原则:①灵活运用正确的步法。②防守时姿势正确,随 时应付对手的突发袭击。③正确判断对手攻击的有效距离。④保持正确姿势, 随时维持动作平衡。
进攻时运用距离的原则:①应用有效技法攻击最易得手的目标,须使用最 长距离的攻击方法,如侧踢与直拳。②不断移位,以便保持适当的攻防距离,用 多变的动作来保持自己的距离感,进而混淆对手的正确距离判断。③抓住对手 暴露弱点时的瞬间,把握正确的距离,迅速攻击,迅速回防。④英勇果断,在确 保正确距离之际,见机而人,瞬间体能爆发必达胜算。
截拳道均精于判断距离之际:①距离多变。②取近攻击。③组合攻击。
截拳道基本功训练:
①准备活动:防止在实战或训练中将肌肉、韧带拉伤,应先进行准备活 动,如:压腿、踢腿、跳绳、拧转腰部、活动头颈及脚踝等等。
②截拳道戒备势:戒备势是为攻击和截住对手而保护自己的重要姿势。 一位优秀的拳手无论摆出何种戒备姿势,都应该是无懈可击,进退自如和攻
守兼备的,这样一旦有机可乘,便可全力出击。
人体各部位的技术要领:①随时保持好身体重心。②头部做闪避运动。 ③微抬高右肩和稍降低下巴来保护整个上盘。④前手稍微晃动,以充分吸引 或分散对手的注意力。⑤后手十分之八用于防守和连续攻击。⑥双膝微屈, 使双腿处于灵活和强有力的状态。⑦后脚跟抬起,使进退迅速,也能缓冲打 击力。⑧前脚内扣,保护小腿和裆部,随时可起脚攻击。

浏览1,54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