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形意八卦掌
形意八卦掌是模仿燕、鹰、熊、猴、龙、蛇、虎、马等八种飞禽走兽的 形象,利用后天八卦图的无极圈和乾、坎、离、艮、坤、巽、震、兑八卦方 位,运用八卦掌的步法、身法、掌法进行左右旋转,来达到防身与健身锻炼 的一项武术运动。
套路有:阴阳运转法、阴阳守气法、意气运转法、意念示意法等。
掌法有:仰、俯、穿、旋、压、崩、跳、劈、插、推、托、盖,共12 势。
身法有:拧腰、拧臂、缩身坐胯、裹肩转身、上顺下逆等。
技法有:搬、拦、,截、扣、托、推、拽、拎、叼、钻、捆、蹬,共12字。
气功有:内外修身盘膝法。分平坐、单盘、双盘、自然盘四种。要求: 放松身体,安详稳坐,两眼微闭,眼观鼻,鼻观心,腹部呼吸片刻,身心人 静,用意识操练形意八卦掌即可。作用:①使人精、气、神贯彻于套路。② 使人体内血、精、髓情况发生改善。③使人体五行(肺、肾、肝、脾、心) 协调,互相依存,把由七情(喜、怒、忧、思、悲、惊、恐)所造成的病症 驱除,给人带来健康。
形意八卦掌练功要求:顺项提顶,收肛上提。拔背含胸,松肩沉肘。
拧旋走转,屈腿趟泥。指分凹掌,以势助腿。左旋意守丹田,右旋意守 命门。
无极圈:圆约为1.5米〈中心点0.75米〉,均釆用阴阳守丹掌之式行走。一圈 正好为八步,每一步正好合八卦一个方位,每一个方位合形意八卦的一掌,在练 功中每一掌都要按照八卦方位穿插。例如:①乾,燕掌;②坎,鹰掌;③离,熊掌; ④艮,猴掌;⑤坤,龙掌;⑥巽,蛇掌;⑦震,虎掌;⑧兑,马掌。
行走无极圈的意守要求:阴阳运转法(左右旋转阴阳守气法〈左转想 丹田,右转想命门意气运转法〈意识配合呼吸,左右旋转意念示意法 〈一势一'动,以意传令〉。
(六十八)姜氏八卧掌
传自董海川大师的再传弟子姜容樵大师。姜容樵大师之师张占魁大师, 原来精通秘宗拳法,姜氏本人继承师长,也精于秘宗拳,在姜氏八卦掌中吸 取秘宗拳技法很多,因而形成姜氏八卦掌风格,独立于武林。
【姜氏八卦掌要诀】
顺项提顶,溜臀收肛。 滚下榻沉,虚上沉中。 拧旋走转,蹬脚摩胫。 屈腿摆肱,足心涵空。 体意一致,连环纵横。
姜氏八卦掌第一趟动作名称:
单换掌:⑴准备式;⑵青龙转身(左式十字搬搂;⑷顺水推舟;⑶ 叶底藏花(再变右式青龙转身〉。
双换掌:〈1〉青龙转身(左式十字搬搂;顺水推舟;(…仙人换影; 〔5〉鹞子捉雀;〔6〕火炮冲天;〈7〉行步撩衣;〔8〕叶底藏花(再变右式青龙转身〕。
顺势掌:〈1〉青龙转身(左式十字搬搂;顺水推舟;(勾鹞子钻天; (万)白蛇缠身;“)乌龙缠腰;〔7〉白蛇缠身;“)黑虎坐洞;(幻双龙取水;(⑴)火 炮冲天;〔11〉行步撩衣;〈12〉叶底藏花(再变右式青龙转身〕。
背身掌:〈1〉青龙转身(左式〉;〔2〉十字搬搂;〈3〉顺水推舟;“)回马立功; (亏)拗步横擂;“)白蛇缠身、仙人脱壳;门)声东击西;声东击西;(幻叶底藏 花(再变右式青龙转身
平行掌:1)凤凰展翅;〔2〉十字搬搂;左右插花;(“推山人海;〔5〉白蛇 ;〔6〉乌龙缠腰;〔7〉叶底藏花;(^)白猿献果(再变右式凤凰展翅〉。
磨身掌:〈1青龙转身(左式:)2)十字搬搂;顺水推舟;3)黄莺上架; 5〕抽梁换柱;⑷白蛇吐信;⑵乌龙缠腰;⑷搜山寻虎;⑷一枝双花;(⑴)火 炮冲天;〈11〉行步撩衣;〈12〉叶底藏花(再变右式青龙转身〉。
狮子掌:〔1〕狮子抱球(左式2〉狮子张嘴;〈3〉狮子滚球(再变右式獅子抱
球〉。
回身掌:⑴丹凤朝阳(左式十字搬搂;⑶顺水推舟;⑷鹤子抓眉; 〈5〉刘海戏蟾;〔6〉翻江倒海;〔7〉黑熊探掌;〈8〕乌龙缠腰;〈9〉搜山寻虎;〈10〉白 蛇吐信;01〉乌龙缠腰;〈12〉叶底藏花(再变右式丹凤朝阳、仍练到叶底藏花为 止,以孤雁出群收式
【八卦掌用法秘诀】
搬拦截扣、推托带领、按捋划扑、叼撞钻挺、削斩踢踹、点扫勾蹬、膝 打肘靠、胯打横撑、撩挂拿翻、摆外缠封、左格右闪、直退侧攻、近逼上下、远则守中。
(六十九)樊氏八卦掌揉身转
樊氏八卦揉身掌又称“揉身转”,练法独特,自成一家。此掌为董海川大师的著名弟子樊连卯大师所传。
樊连卯大师把整个身心都倾注于拳术,功夫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得其 真传者,有其女儿樊大姑大师和石庆生大师等。
樊氏八卦掌的八掌(如单换掌、双换掌等)没有先后顺序,可自由插人 走圈转掌之中,好像作曲家用七个音符能写出无穷无尽的歌曲史。“法无死 法,式无定式”。
揉身转没有固定的套路,然而每练一次就形成了一个自然套路;他没有
固定的一招一式,但招招式式都包含在自由走转之中,他不拘泥于磨式走圆 圈,而是在揉圈中自由摆扣走阴阳鱼,故有“内圈八卦掌”之称。演练起来 如游龙飞舞,无限活力,充满玄机。
揉身转的口诀
蛇尾龙身虎豹头,摆扣两步走自由。
揉身转,似揉球,无招无式意中求。
(之)初学者分三步人门
①抱球横~字:马步站立,全身放松,心平气和,精神集中。双手如抱 球,按~字〔左右横~字)线路,带有螺旋拧劲左右揉球。要糅和均勻, 绵绵不断,不滑不滞,不僵不飘,协调一致。揉动幅度以不超过身前半圆为 限。
②定式揉身: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扩大揉球范围,从前身半圆扩到身后 半圆,揉球的线路已不限于前身横~字的循环,忽前忽后,突上突下,时左 时右,任意揉转。
③揉身转:揉身转就是在定式的基础上,再加上步法自由走转,脚步要 自然跟上,上下相随,全身协调,不应有别扭和不流畅之处,运转圆活,配 合默契,一动就是螺丝转,一动就是麻花劲,绝无直来直去。
总之,步法的摆扣,手法的拧缠,肩腰的扭摆,尽管自由多变,总不离 圆圈。特别是不离开圆圈内的阴阳鱼(象征阴阳的图形所谓内圈就是圈 内。
阴阳学说(即矛盾对立统一法则)是揉身转的理论基础。整个练功过程 都要贯穿“松静自然”四字,关于呼吸,初学者应自然呼吸,功熟后再练腹 式呼吸,速度要慢练,功熟快在自然中。
树桩练法与技击法
围绕着一棵大树或木桩缠绕穿转,粘连黏随。从技击角度看,以树或桩 为假想敌,紧紧缠住敌方,使其无法发挥实力。揉身转的特点是身体的各个胃 部位,如:头、肩、肘、手、胯、膝、脚都可以发劲攻击,距离越近,发力 越强。
樊氏八卦掌历来传播甚少,多为口传身授,留下的文字也很少,加之没 有固定套路,而又变化无常,一些有缘人得到心法后,结合其他八卦掌招 式,和各派搏击精妙招法,进行修炼者成功的也不少。
(七十〉四象拳
四象拳是广东省、广州市武协副主席付永辉大师在1975年创编的,付大
师根据50多年来在教学中的探讨和体验,把太极、两仪、形意、八卦拳术之 精髓融会贯通,加以提炼后编出具有付字拳术特点的四象拳。
太极属柔,从运动形式看,太极拳总是把自己处于中正安舒的圆心地位, 运用弧圈,使对方之力成切方向化去。
形意拳属刚,从运动形式看,形意拳则足踏中门,直出直人,以点打圆, 有如圆中之半径。
八卦拳刚柔相济,从运动形式看,八卦拳斜势正练,围圈走圆。从圆周 上,向圆心打点进击。
太极、形意、八卦三种拳术虽各含其妙,但都是以吐纳导引和阴阳五行 为理论根据,以由内发于外之内劲为原动力之内家拳。三拳共性是:均要求 虚灵顶劲,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和虚实分清等;三拳 奥妙俱在弧圈之中,形意拳手足运用皆化直圈,太极拳腰中画圈,八卦拳走 圈。在锻炼方法上均要求:要内外相合,强调精、气、神的统一,使意识、 呼吸、量自然地合为一体。在技击上都讲究以静待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 和蓄而后发等。
四象拳套路的组合共有四段,以太极、两仪、形意、八卦为顺序。
第一段:是太极部分,根据太极拳理论和进退顾盼定的原则组成,博采 诸家之长而又自成一体。既有杨氏之舒展柔和,又有孙氏之快慢相间,步活 身灵和陈氏之柔化刚发,震脚发劲等。
第二段:是太极快拳之两仪部分,除包含太极拳特点外,还有缠腰旋扭, 俯仰侧屈及鼓荡发劲等,动作比太极拳更要复杂多变,灵活自然,身腰运动 的幅度也较大。
第三段:是形意拳部分,突出了形意拳,力沉劲整,动作紧凑快速,简 捷清晰的特点。
第四段:是八卦拳部分,展现了八卦拳,轻盈健步,变化多样的风格。 四象拳整套有108个动作,一趟练完大约要用15分钟时间。

浏览1,00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