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林易筋内功》一书的“膜论”中有云:“是 故炼筋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炼气。然而,炼筋易,而炼 膜难:炼膜难,而炼气更难也。……务培其元气,守其 中气,保其正气,获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 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 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使气 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 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 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又云:“气 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俟炼至筋起之后,必宜 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 固于内。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 也哉?……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以炼气为主。然此膜, 人多不识。不可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筋与 膜较,膜软于筋;肉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 骨之外,包骨衬肉之物也。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护 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王芗斋先生亦在 《意拳正轨》中云:“自古名贤大儒圣人豪杰金刚佛体, 未有不养性练气及习技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 员胡孚琛先生在《从丹道学看气功》一文中(栽于2000 年第5期《气功》杂志)说:“……意拳站粧和金家功 夫皆为中国武学之瑰宝,坚持修炼会激发身体生命潜能, 产生神力,可作技击之用,外用为武术,内修成丹道, 足见武学在高层次上也和内丹学相通当然,向恺然所介绍的人体内膜习练法,也只是中 华武功里的一种。而浑圆内功则是通过站粧、养气、采 气、试力、拍打法去获取。1999年8月的一天,沈阳市 一位浑圆内功修炼者打电话告诉笔者,他通过数年练功, 现已觉察到体内如同增添了一件“衣服”,有前所未有的 厚实之感。

笔者以为,所谓修炼内功,其实全在培养人的气血 运行上。人的筋、骨、肉是有形的、是阳性的;人的精、 气、神是无形的、是阴性的。一阳一阴为之道。因而人 的有形躯体,必须得到无形之“气”相扶助才能强健。 正由于如此,修炼内功者炼“筋”先必炼“膜”,而炼 “膜”也就是炼无形的“气”。就浑圆内功修炼者来说, 练功重点应放在粧功养气、练功采气上。如果在站桩、 试力、拍打的内容中,再增加一个每天早晚不少于一个 小时的全身性按摩,则功效会更好更妙第二部分开彡动法浑圆内功的五形动法,是王安平先生在河南开封工 人疗养院工作期间,根据意拳大师王斌魁老先生所传授 的武功,经自己实践消化后而创编的。现在,五形动法 已成了浑圆内功的主要内容之一王安平先生认为,对浑圆内功来说,粧功是根本, 试力为关键,五形动法的试力动作,是练习浑圆内功的 必由之路。由于一般人总是好动不好静,只练粧功似乎太呆板, 站后老想动一动,尤其是疾病消失,身体康复了,身上 有一股劲,不动就憋得慌。实践证明,只要动得合理, 静功和动功的有机结合,对治疗疾病、增强体质是大有 益处的。用中医的理论来解释五形动功,即“虎扑”,可 锻炼力量,扩张肺气功能;“熊晃”,锻炼肩、腰、胯关 节,舒肝平气;“猴转”锻炼活泼灵敏,活腰壮肾;蛇动,锻炼上下协调,左右相应,舒展筋骨;“鹤飞”,锻 炼平衡,增强心肺功能浑圆内功的五形动法,应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完 全像不可能,也不必要,以似像非像为佳五形动法,是一项内外均练的动功。运动起来,身 内的心、肝、脾、肺、肾,身外的手、眼、身、腿、步 同时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始终要求以身为主,身动又以 腰动为主,以腰带动身,带动臂腿,带动手脚,做到身 手齐动,周身一'家五形动法要求周身放松,动中求静,动起来速度不 要快,越慢越好,越松柔越好;动起来用意不用力(即 在思想平静中,体会麻、热、胀在体内的动态,以及身 体外部的反应),好像自己如儿童一般做游戏,无拘无 朿,天真逍遥下面谈谈五形动法的练习方法、临床效应和技击意义。鹤形两脚自然站立,两手臂在身体 左右两侧,五指张开,手臂与肋部 之间间隔一个拳头的距离。

用腰胯提起右腿缓慢向前迈步, 起脚要平,当脚向前运动距后脚有 一脚之长时,前脚尖再缓缓落地。 等前脚落稳后,身体重心慢慢向前 移,当身体重心移到右腿时,左脚 再缓缓提起,慢慢前行。两脚如此 鹤形 交替前行注意两脚运行路线如同火车的左右两道铁轨。运行时, 要求越慢越好意念两脚如踏雪,两腿似蹚泥。功效鹤形,对治疗高血压有特效。另外,对心脏病、肝 胆病、呼吸系统病、消化系统病、半身不遂、老年行走 困难、下肢静脉曲张等症均有明显疗效鹤行步是一切步法的基础(如摩擦步、陆地行舟步、 三角步、鸡行步、鸭行步、槐虫步等),长期坚持习练, 可达“身动如山飞”的武功效果,它是增强腿脚力的修 炼之法。人的脚是运动的器官,人体一旦要运动便须启 动双脚。阳气起于脚,它与脏腑、经络气血有着密切的 关联。总之,双脚是人体各系统的总开关。多运动双脚, 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熊形浑圆粧自然站立,两手掌从抱球式改变为半握拳式, 高不过肩,两手臂弯曲,身向左转,右拳 前伸(两拳面朝前)。眼向前平视上式不停,身向右转,左拳前伸;两 拳交替反复进行(拳向前伸出时,大小臂 不要伸直,两拳相距既不超过肩,也不小 于一个拳头)。

原地熊形练熟后,再练习行进中的熊 形:当身体向左边转动伸出右拳时,右腿 随之提胯前行;当右脚落地重心移到右腿 熊形时,左拳左腿随之向右前方转动前行。如此左右交替反 复练习注意左右脚向前行动时是慢碎步,不可大步,亦不可快步。意念运动时犹如大黑熊一样摇晃而行功效熊形,对肠胃病、肝病、腹胀胸闷、消化不良、坐 骨神经痛、压缩性骨折、腰椎间盘突出、腰骨质增生等 慢性病有良好疗效熊形,是五种操拳的基础,如炮拳、钻拳、圈拳、 栽拳、崩拳等,都无不出自于以养生操为表象的“熊 形”。用之以养生治病它是文雅的,用之以散手搏击它是猴形两脚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两手五指 尖撮合向前平举,高不过肩。身体重心 向左移到左脚,左腿屈膝下蹲;右脚尖 点地,脚跟提起。右手放在右膝上方, 左手上提至左耳外侧。身体向右后方转 动,两眼向右后方看上式不停,身体重心由左脚慢慢移 到右脚,右腿屈膝下蹲;左脚尖点地, 脚跟提起。左手下落至左膝上方,右手上提至右耳外侧。 同时,身体向左后方转动,两眼向左后方看接上式,当身体、头部向左后方转至不能再转时再缓慢地转回来,身体重心仍然在右脚,身体缓慢地起动, 左脚随之向前迈出半步落下上动不停,当身体重心移于左脚时,右脚随之跟上, 右脚和左脚并拢后再慢慢地向右前方落下,右脚尖点地, 脚跟提起,身体向右后方转动。右手下落至右膝上方, 左手同时由下提至左耳外侧而后身体起动,重心仍在左脚,右脚向前方迈出半 步落下,身体重心缓慢移至右脚;同时,左脚和右脚并 拢,向右前方慢慢落下,左脚尖点地脚后跟提起,完成 向左转体的动作。注意在步法中,几乎都有一个左右脚并靠的动作,也可 称之为“磨胫”。胫者,小腿也。左右腿前后交替时,经 相互摩擦,既有利于两腿的协调配合,又能够增加劲力, 还能促使爆发力的产生,有利于在技击实战中防止敌手 击打裆部及夺位插裆;而提胯可使身法机动灵活。

当身体下蹲时两腿弯曲度应尽量大些,以锻炼两腿 的支撑力。行动起来,应轻柔自然。意念似猴子一样灵活自如,想象自己在齐胸深的水中左 右缓慢转动。功效猴形,对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白内障、青光 眼等眼疾,以及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颈椎 炎、颈椎肥大、颈椎骨质增生、贫血、白细胞减少、肠 胃病、慢性肝病等均有明显疗效猴形,在技击中以灵活多变,闪展进退,左右横击为特色;它以技击中的外横力、内横力及后斜力见长。

浏览56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