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过李小龙所拍的电影或功夫教学片,你便会发现他对敌时,总是以右侧戒备势对敌。大多数人可能不太注意 这个细节,可李小龙却对此潜心研究、探讨了许久。这当然是 因为他注重实战,力求技击科学化,反对华而不实和死守陈规 旧习的缘故。

众所周知,李小龙的身材比较瘦小,但他强壮的肌肉却都 分布在右侧,因为他经常以右手干一些较用力的事。他为了试 验一下自己长距离出拳的威力,便找来一个比他体重多100 磅的拳手,并让这位拳手找了件护具垫在胸前,且让对手站了 一个很稳固的姿势。然后李小龙左脚在前,急向右转身,他的; 右拳强而有力地打在了对方身上,但意想不到的是,李小龙上' 身突然后仰,并摇摇晃晃地倒在了地上,而那个拳手的身体则 只略微晃动了几下。事后李小龙认真进行了思考、分析,又进 行了多次发拳试验,终于找到了原因:他身体右侧比左侧要强A 壮,左侧较右侧弱,当他左脚在前猛发右拳时,身体的左右两 侧的力量会同时向中央聚合,从而容易失去平衡;当右拳击中叶 对手时,对手由于站位稳,且体壮而没有被击倒,但是几乎所 有的打击力量又都通过他的右臂反弹了回来,因其左足在前,' 右足在后,所有的反弹力都作用在他的左侧即薄弱的一侧,从 而使他摔倒在地。自此以后,他便总是以右足在前的姿势与对 手进行搏斗。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截拳道乃是具有划时代意 义的新武技。

至于为什么体重只有55公斤多的李小龙能一拳击倒对i 手呢?李小龙解释道:“近距离的打击力之所以能击倒所有的 对手,是因为我发现发拳的力量源泉是身体,而绝非仅仅是手 臂。在实战中,我为了掌握这种拳法,首先进行的是放松练习, 并终于能使自己能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放松,然后再集中力量研究如何提高拳法的威力。我在通过多次反复的击拳后发现, 近距离出拳的威力来自上体动作的配合,而且关键在于快速 和协调。发拳顺序为:先贴进对方至有效距离,前膝略弯曲,上 体前倾,同时右拳象利箭般的飞出,并带动手臂向前出ifh不 过,出拳时还应注意,手是由体侧放松状态向前猛击的,而且 是先以右手食指关节触及敌身,然后再利用瞬间向上翘腕的 技巧以中指关节击敌;且发拳时腰向左转,肩部向前送,以强 化攻击力疽'因此,李小龙所创造的截拳道是对传统武术观念 '的挑战。

虽然李小龙开始学习的是咏春拳.但他改进了这种拳术 的许多技术,致使截拳道几乎与咏春拳没什么关系。然而李小 龙也并没有完全抛弃咏春拳的技法,而是保留了其中的一些 有效技法和训练方法,从而改变了他们的原来面貌。李小龙所 始终保持训练的咏春拳技法是藕手训练。

截拳道的藕手,其作用之一便是要使练习这种技术的人, 反应愈来愈快。也就是说,使习者能够有较乎常人更敏感的反 应。从而将此种高度敏感的反应,配合在拳法之中,使人能在 真正搏击的时候,无需经过事前的想定,便能顺着对手来势, 予以最适当的消融或打击。藕手训练必须是两人进行,主要目 的是将自己的“反射作用”训练至极端敏感,并且将此功效改 变为一种精密的致用拳技。而所谓反射作用,即假如在某一种 不能预知的外来刺激下,自己能够在突然之间下意识地作出 反应,以求制敌于先。

很多经常练习自由搏击的人都会有这种体验,就是当两 个人在真正打斗时,其相互攻防的动作的技巧,是根本不可能 预先想定的。换言之,当别人在真正出手攻击自己的时候,自 己根本就最有充分的时间去考虑应该使用什么招数来消解对 方。所以,有很多武术家就是学上十年八年的拳套,一旦临敌 时却有技穷之感,那是平常没有考虑到真正搏击中时间上的 问题。因此,时间上的问题,是决定任何一种招势实用价值的 最大关键。

据李小龙说,很多习武者都可能有此经验:在与对手搏斗 时,发觉有很多平时十分熟练的手法,在那一个动作时间里, 却完全不能施展出来,原因就是缺乏“习惯性反应的能力”,也 就是藕手训练的能力,但是偏偏很多的授武者却没有想到这 些问题,他们都有高度的幻想天才和强烈的自信心,他们强调 他们的学生去相信那套招势,并要他们因循着自己想象的“固 定招势”来作另一“固定招势”的蓝本,再从而创出消解的招 数。

截拳道的藉手,就是针对上述原因,而自成另一种攻守之 道的。

上文说过,在实际搏击时,如对手在电光石火之间发出一 拳的话,便根本不可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由眼见脑想, 再由脑神经来传达到手脚的肌反应,并彼此配合出一招来消 解对手的攻击。可是,如果能够善用反射动作的话,那么情形 便有兀不同J °因为,反射动作是无需经过脑部思维之后,而 同样地能够利用拳脚以作攻守的。既然反射动作无需经过思 维,那么在时间方面就可以较之经过了思维,记忆然后才能施 展出招势的方法快捷许多。因此,截拳道藕手尽量地要求习者脱离意识,只单凭直觉,不靠记忆,而只靠感觉来作为攻守之 道。

练习截拳道藕手,首先要练习的,便是“感觉"的训练。所 谓练习手部的感觉,并不是说练习的是皮肤对任向外来物体 所接触的感觉。有些人以为,如果手部的感觉练至十分敏锐的 时候,岂不是对任何轻微的接触也非常敏感,以至小小的碰 撞,也可能觉得十分痛苦。其实,所谓练习手部的感觉,是训练 手部对"卜来力量虚实、轻重、及方向”的感觉,因为力量是一 '种不能眼见的东西。

正因为对手在发拳攻击自己的时候,自己不能够用肉眼 .去估计对手来拳的虚实、方向及轻重的问题,于是,靠手部的 感觉去作一种衡量,要比肉眼来得准确。而凭着双方桥手的接 '触,敌人所攻来的拳力,不论上或下,轻或重,都足以令自己的 桥手去改变其活动的状态及方向。也正因为这一道理,自己便 可以再凭借对方力度的改变,而顺着其空虚的位置而入,以取 得有利位置,使对手处处受制,为我所败。而靠着手部对力度 改变的过程和感觉,再配合了活用的技击招舞,使之训练成为 一种自动化的反射作用,便是我们练习藕手的最终目的。

有一些武术教师,每每喜欢强调“自己如何攻,敌人如何 守,然后自己又如何地利用下一招去追袭对手”的论调;就仿 似敝人的一切未来的动作都早在他的预混中一般,其实,这种 :见解是错误的。因为在实际的打斗中,别说故人的下一步行 :动,有时可能连自己的下一步行动也难以预料,因此,“随机应 才是搏斗中致胜的金科玉律。

截拳道中的藕手可分为藕单手及藕双手两种形式。现分 别介绍如下:

(一)耦单手训练

在截拳道中,藕单手为最初级的练习法。而且顾名思义 藕单手是两人对立,各以单手互相搭着对方桥手而练习。在整 个藕单手的练习过程中,双方可以戒备势站立,且寸步不移, 即纯以锻炼桥手感觉为主旨。

在截拳道的藕单手中,以膀、摊、伏三式手法作为主要的 锻炼对象。因上述三式手法乃是截拳道拳法之贯串手法所在, 其详细练习过程如下:

第一式:对手以左手平摊,伸出于胸前,右拳收于肋下;李 小龙则与对手对面而立,并以右手搭于对手左摊手之上,手腕 勾曲,是为伏手。

第二式:对手将摊手变为冲拳,向李小龙心窝打去。

第三式:李小龙则将右手与敌手臂“相稿”(即互相接触如 粘藕在一起),使对手略为活动,自己便能感觉。在这里,对手 的冲拳攻势便因此被拦截,而不能向李小龙攻击了。

第四式:李小龙随即抓住战机而将伏手化为日字冲拳,由 对方的手臂之上直冲而过,击向敌心窝。

第五式:对手因攻势不能得逞,且感觉出李小龙反攻之 势,于是急忙将冲拳化为膀手,去阻截李小龙的右拳。

第六式:李小龙右拳即被阻于敌膀手之上,但对手仍在连 续变化,将膀手变为摊手,即回复到第一式;但李小龙亦不甘 落后,随将右拳化为伏手,仍然伏于对手的摊手。以上过程见 (图 381、图 382、图 383、图 384、图 385、图 386) o图片1

上述六个过程,连环而变,其实就没有所谓的始终。因为, 两方面皆彼攻此守,彼守此攻,顺序而去。在整个藕单手过程 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因为双方对练的时候,双方的手臂 自始至终都“粘藕”在一起,并没在任何一个时间内分离开过, 正因为这一原故,耦手之所以取名为“藕手"其意义正是如此。

当^单手时,双方的手臂均接触在一起,双方只要任何一 人略为活动,都可以感觉得到。由于在感觉对方活动的情形 下,自己便要在刻不容缓之际采取防守或反攻的动作。这一动 作,必定是最直接了当的招数,这便是截拳道藉单手训练的练 习目的。而且最初阶段的意识是不要相互斗力,而是要极力去 感觉这种技巧,如果你硬是把对手往前推,那就失去做。藉手” 的目的和意义。而且这样做动作,还会使你的两臂肌肉紧张, 结果自会使肩部变得僵硬,进而还会失去平衡,随之便会依靠 蛮力来代替攻守的技巧。如果在练习中,双方都释放出同等的 力,那么将会出现谁也无法攻破谁的局面。而且动作是连续不 断和有节奏的,每一方都能感到对方提供的能量。并且看起来 手臂显得软弱,实际上却是非常有力的。

“藕手”是截拳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截拳道技 巧的有效运用,是依赖手臂和身体的放松,而“藕手”则是增强 身体流动内力,使全身保持放松状态,而不失去打击力的最好 办法。

藉双手训练

待藕单手的训练纯熟以后,便可进入魏双手的训练课程。 藕双手的动作仍是两人相对而立,并在四条手臂相搭的过程 中,两人皆以膀、摊、伏三式手法循环地使用。

根据李小龙解释,藕双手的训练,一则训练手的感觉,二 则锻炼肘底功力,三者由瓣双手的锻炼过程中使习者进入搏 击的阶段,实在是一举三得的训练。而且截拳道中的招势,皆 由藕双手的训练过程中逐渐灌输而入,使习者最终能达到两 手兼顾,出手成招,彼攻此守的境界。可是,要达到两手兼顾的 境界,其实是绝不容易的。例如,如能以双手同时各执一轻一 重的水壶,并向着两个容量不同的杯子倒水的话,而又能够在 其一倒满后,即将水壶拿开,但另一个水壶却要保持原状,直 至这一个杯子也倒满了水后,方能放下。以上所述,看似简单, 其实做起来却不容易。

但如果能练至双手在同一时间内,各自做着不同目的的 动作,以配合起来攻守的话,他便是一个已经可以做到“两手 兼顾”的优秀拳手了。

练习藕双手的第一个阶段是盘手(即搂手)的训i练。

1.盘手

盘手或称搂手,乃取其翻滚盘旋之意。有一些初习截拳道 的人,对于盘手的训练觉得没有多大的意义。他们心中大概认 为,假如在真正搏击的时候,敌人是不会和自己稿手的,当然, 也不会和自己盘一会儿手才过招的。其实,这种见解只是一己 之见,可谓之井底之蛙。

当然,在我们临敌的时候,敌人是不会和自己盘一会儿手 才过招的.但是,盘手岂是即如过招呢?其实,盘子只是一种 锻炼的过程。这种锻炼,可说是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才 能达到搏击的目的。盘手即如一座桥,通过了盘手,才能锻炼 出手部的感觉和手肘的力量,而有了手部的感觉,便可训练出 将招势配合反射作用来作自由搏击了 0

盘手在训练中大致可分为两种形式。

(1)李小龙以右手做膀手,左手做伏手;其对手则以左手 做伏手,右手做摊手。之后,李小龙将膀手变为摊手,对手同时 却将摊手化为膀手,与之抗衡,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绝(图 387、图 388)0

将其右膀手化为摊手(图 然后,李小龙又将右膀手4 手,同时对手也将其右摊, 回至膀手(图392、图393)o即由(图393)再回到(图390);瞬 形成盘手过程的一个循环。而且,此过程可循环下去,直至任盘手,看起来好象十分简单,其实要能做到手法正确,位 置及力度的使用都恰当的话,却绝对是不易的。据李小龙解 释,进行盘手训练时,我们可这样作一个假想,即在盘手的动 作中,两人四手相搭时,如在一个无形的圆圈中来回“滚动”, 而这样一个无形的圆圈,也正好处在两者之中间,就好象有一 个圆圈将两人的手皆套在里面一样,使两人在滚动手臂时,不 会超过这个圆周之外。果真的话,当实战中,对手向你发起攻 击时,你能将他的全部攻击都拒之于门外,

在盘手纯熟后,即是说,最初步的两手兼顾锻炼已经达到 成功的阶段,至此便可开始学习在盘手的运动中,间歇性的加 进拳或掌的攻击动作,使对手在不意之间,因为感觉到不规则 的动作效果,而产生下意识的反应动作来应付此等突如其来 的攻击。在这个时候,却仍然要一面留意对手的来势,一面又 要兼顾到另一只手的活动情形,使另一桥手也能自顾自的防 守着对手的另一面随时可能发生的突袭;

2-过手

在截拳道中,熟悉了盘手中的简单反应动作之后,跟着便 是过手的锻炼课程。

在训练中,过手的意思,是由一方开始以截拳道中的招势 攻击对手,而对手按着攻势用适当的手法予以消解并反攻。在 这个时候,所习的动作只不过好象对折一般,因为在初学招势 时,只能慢慢地靠着思想来彼攻此守,却未能达到自然的反 应。但在每一种应用的手法都纯熟之后,便可以开始将过手的 动作由慢慢地配合而逐渐加快了。

在这一个由慢至快的演变过程中,最主要的便是看教者* 的引导了。也可以说,一个拳手将来的成就,这个时候就占了 最大的比例,而拳手能否由每招每式皆靠着“思想控制”而改 变成为“习惯反应”的关键,也在此间来一个决定。可以说,如 教者有方法引导的话,拳手便能在此时期逐渐脱离“眼看—— 脑想——手做”的形式而变为“眼看——手做”的反应。如果拳 手靠着教者的指引,再加上个人的修练和苦学,哪怕所学不 多,却可以活学活用的使出来。对这样的一个拳手来说,便是 比较一个学上千招万式的人,也强得多了,这也是截拳道讲求 精简的原因所在。

李小龙说:“由一个完全不懂功夫的人而变为一个真正能 在搏斗的时候,使用出截拳道拳法应敌的拳手,通常只须要训 练半年,便可有出色的表现。可是,能真正以感觉来配合习惯 性反应的话,却非有一年至两年的功力不可。”当然,这里提到 的感觉,即以前所谓的“桥手对敌手力量的虚实感觉。”有很多 人在半年或一年后,因敌人如何的来,自己亦能够立刻地作出 恰当的消解动作,便以为已经有了“感觉”的反应,其实这是不 对的。因为,他们只能算是有了一种较为习惯性的反应动作而 a却还未能谈得上有“感觉”的条件。

而真正的感觉,要能无需单凭眼看而与敌人作周旋,却只 需自己的手臂一旦与敌人的桥手略为接触,便能借着对方桥 手的活动情况,而知对方攻守的来龙去脉。再于其虚实变化之 间,立施反应:即实则避之,虚则攻之,以求取胜之道。

'也就是说,到了这个时候,敌人的手臂恰如搭着两条强韧 而富于弹性的粗藤一般,敌人的力度强大,我们便借着对方的 来力的方向及轻重的推动而“被动地”避开对方的来势。可是, 敌人一旦将力度减弱或略为后退的话,我们的手臂便立即顺 着其退缩之势“主动地”攻进去,所以说,在藕双手的练习中, 最主要的目标,并不止于“将拳招应用于自由搏击中”如此地 简单。这只不过属于基本的方针,真正要能将招势的运用'由 逐式的固定攻守法而转变为只需凭着感觉驱使,便能够顺着 对方的攻守方式而变化,方为真正的最终目标。如能达到这个 境界的话,即使以手帕蒙住双目,却仍旧可凭着手臂的感觉, 而作出自由搏击,此为李小龙的拿手好戏。

现介绍4例李小龙惯用的藕双手实战技击技法。

(1)拍手冲拳:由戒备势开始(图394),当对手挥拳向李小龙攻来时,李小龙可速用左伏手予以阻截(图395),同时, 右手握拳准备出击3在盘手过程中,李小龙之左伏手又突然横 越过对手之右摊手而拍在其左臂弯上,以防止其出拳攻击(图 396);然后可将右拳猛力击向对手面部或胸部(图397),将其 击伤或击倒在地。 '

技击要领:左伏手阻截要迅速、及时;拍压其左臂要准确, 右拳反击要连贯、有力;整套动作要一气呵成,不给对手以喘 息或反击之机。

(2)伏手痒拳:由戒备势开始(图398),当对手以前手冲技击要领:右手拦截敌手要恰到好处,以免因幅度过大而 暴露自身空当;左手伏手阻截则要巧妙,此为本招法成功的关 键所在。右手反击则要迅速、准确、有力。拳攻来时,可速用右膀手予 以拦截(图399);接着,李小 龙又用左伏手挡住了对手攻 向自己中盘的右手冲拳(图 400),这样就会逼使对手自 己的右臂反而压住自己的左 臂(图401);此即为李小龙 所不外传的“一伏二”技击秘 诀,最后可再挥右拳攻向坐以待毙的对手(图402)。

(3)内门冲拳:由戒备势开始(图403),对手发左冲拳攻 来时,可用右伏手予以迅速消截(图404),紧接着,又用左膀 手格开了对手连续击来的右手冲拳(图405);此时,李小龙可 抓住战机,速用一记具有毁灭性力量的右直拳去重创对手面 部(图406),将其击昏或击倒在地。

技击要领:右手伏手要迅速,如能有效地消截对手的首发 攻势,可令其以后的攻击的速度和力量大打折扣;左手格挡亦 要快速、及时,以便将对手的攻击消解于无形之中;右拳攻击 则要连贯、有力,从而“一着必中,中而必杀七

(4)滚手冲尊:由戒备势开始(图407),对手发左冲拳攻 来时,可速用左伏手予以拦截(图408);却不料对手此招为 假,即故意将李小龙的左手引出,而予以锁制(图409),此时, 李小龙将计就计,将右手从对手双臂的空当位置穿过,一举击 中了对手的下题要害(图410),从而攻其以出奇不意,反败为技击要领:右手反击之际,反应一定要快,此即改变“眼看 ——脑想——手做”为“眼看——手做”的反应。如果一个拳手 真能靠着手部感觉而与敌人作自由搏击的话,那么他在功力 上的修养已有相当成就了。据李小龙自己所说:“以我个人见 解,此时这.位拳手已达到'随意成招'的境界。那时候,我认为 这位拳手羌论攻也好,守也好,只须随意一拳,简单一脚,即含 有攻中带守、守中有攻之势,而且再也无须如何使用什么其它 招势去对付敌人。这在旁人看来,可能以为其人不识武术,因 为这时已无“招势”的形象可寻。其实,这才是真正达到了'臻 至化境、随心所欲'的高深境界;

图片2 图片3

截拳道自创立以来,便以劲、疾的身手,随意发挥的独特 风格,著称于世。其中简炼、直接而深具实际效果南拳腿组合 打击法,便是截拳道的动作特征。截拳道一代大师李小龙就是 通过各种打击形式淋漓尽致地向世人展开了截拳道至简、至 灵、至猛的技击威力。李小龙站在哲学的角度,把技击术从传 统武术中脱离了出来,并以正确的武术哲学思想为指导,以科 学的创新精神,挣脱了观念上的枷锁,在自我省察和实践基础 上形成一整套发展观念。所以李小龙的这种开放性和发挥武 术真理认识无限性的截拳道精神,同传统的一成不变的保守 思想相对比,其先进性和进步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李小龙 说过广学习功夫必须要从练习与体验的积累中去逐一发现事 实,集其大成,使自己的武艺超出流传与形式,以达到表现自 我的境地:事实上,在搏斗中,大多数武术家运用或依靠脚踢作为进攻的首要武器是很自然的,因为腿比较粗壮且较长,因 此如有效地运用腿法,不但会使对手丧失主动攻击的勇气,还 可将其拒于一定的距离之外。

据李小龙解释,在截拳道的训练中,教练应根据拳手各人 的不同特点和区别作出合乎本人情况的分析和指导,并在帮 助每个拳手突出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尽展其所长的同时,使每 个拳手朝着自己成功的方向无所限制的迈进。这实质上正是 截拳道“绝非强调整体之某一面的发展"的技击整体目标的实 现。在实战中,手虽然被认为是技击中的重要武器,但在真实 的搏击中,脚才是具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例如一个不懂得防御 腿法的拳手,其头部、胸部、腹部、膝盖等要害部位就容易遭受 攻击。而且,尽管腿法是一种人们所喜爱的技法,但是如果时 机掌握不好或使用不当,是很有可能被对手格开或抓住的,这 是因为腿法并不能象手法那样以灵活的假动作去欺骗对手, 但是可以事先机智地依靠佯攻或诱敌来完成。据李小龙所说, 一个做得好的假动作,应该是用手去引开对手的防卫,然后再 施以腿法攻击。在这里,佯攻动作须做得十分逼真,方能使对 手做出错误的反应,而且为了确保佯攻或假动作的有效,必须 限制做假动作的次数,因为连续使用相同的假动作,就会使假 动作失败而达不到目的,原因就是因为对手会利用这种技术 进行反击。

在攻击中,紧接假动作之后的敏捷腿法可以做出最有效 的踢击。但它必须抢在对手未来得及防卫和避开之前,便起脚 攻击。同时还要使对手无法利用你进攻中所暴露出来的破绽 进行反击,并要努力通过猛烈地踢打来痛击对手,以给他造成 心理上的影响,而且在手与脚的组合打击法中,拳法又总是一 贯地先于脚法而行。在拳击和某些东方武术中,手是攻击与防 守的最基本而又几乎是唯一的武器。但在其它武术中,踢击也 起着重要作用。遗憾的是,许多武术流派过于强调脚的动作的 重要性,而忽视了手的技能。

下面先从低侧踹腿开始介绍截拳道的拳腿组合打击法。

・(一)截拳道低侧踹腿攻击法

在截拳道中,李小龙对对手的胫骨或膝关节所发起的进 攻,可谓是首要的,因这两个目标离你既近,又暴露在外。此 外,你若站在适当的距离上踢击,则能使对手致残,而且这一 脚即使不甚厉害,也会使对手丧失主动攻击的勇气,并能将其 拒于一定的距离之外。现将李小龙在实战中最常用两例拳法 与低踹腿相结合的打击法介绍如下。

1.直拳接低踹腿

运用方法:可由戒备势开始(图411),当李小龙先发起攻 击时,可先用前手直拳去分散对手的注意力(图412);紧接 着,可大吼一声并迅速接近对手,并对准其膝盖狠狠地踢击一 脚(图413、图414)。令其膝关节脱臼或瞑骨碎裂。

动作要领:根据李小龙的运用,本招法可运用于对手开始 发进攻的一瞬间,而且这种攻击战术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 间接的。特别是在对手向前逼近并出拳或出脚时,或做假动作 及处于复杂的复合进攻的运动前的瞬间,都是运用本招法的 绝佳机会。而且在你要接近对手时,两眼要盯紧对手面部,而 不是要看踢击的目标,这样才可能隐蔽攻击的企图,并使对手 捉摸不定,同时提高打击的命中率和有效率。

2-低侧践接直拳连击

运用方法、可由戒备势开始(图415),当李小龙先发起攻 击时,可在前手虚晃一拳的同时,迅速抬起前脚以一记低侧踹 腿去重创对手的膝关节(图416、图417),使其措手不及;接着,可在落稳右脚的同时,将右拳猛力击向对手心窝(图 418),然后再连击左拳(图419);最后可再用一记右直拳猛力 击向对手面部(图420),将其击昏或击倒在地。

图片4动作要领:据李小龙解释,对于本招法拳手应在格斗中利 用一切机会运用它。它不仅可以使你有力地击中对手,而且还 能使对手露出破绽,除此之外,还能迅速瓦解那些自信心和攻 击力很强的对手的士气。成功与否也将取决于能否正确地估 计、选择时机和准确地进行打击.另外,在训练或实战中,还要 注意起脚、落脚和恢复戒备势,还要学会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控 制身体平衡的本领。这样方可使拳手在前进或后退等各种运 动中,自如地从各个角度踢出强劲有力的低踹腿和打出凶猛、 连贯、准确的组合拳法来,制敌于死地。

截拳道高侧踹腿攻击法

在截拳道中,侧踹腿的威力最大,它往往能使对手即使采 用了阻挡措施也不能避免被踢中或踢伤。而且由于前腿离对 手最近,因此8。%的攻击均靠它来完成。如果这种腿法从较 远的地方冲过去,还要利用冲击的惯性来增加腿击力量。因此有效的一脚,完全可以将对手踢倒在地。另外,如果你喜欢踢 打坚硬的东西,可以击打树木或混凝土墙,以强化攻击力量, 但须估计好到墙的距离,以至刚好能踢到它,而且只要你的脚 平稳地触墙,就不会受伤。况且有力的踢击,将会使身体反弹 回来,这一切其实大家都在电影中见李小龙示范过,不过最好 是能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

李小龙在实战中常用的拳法与高侧踹腿相结合的组合打 击法有:

1-直拳接倒躅攻击中盘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图421),当李小龙先发起攻击 时,可在中等距离之外先用前手直拳佯攻对手面部(图422), 以充分吸引其注意力并引诱其露出胸部空当3接着可在左脚 迅速前滑的同时,迅速提起前膝(图423);然后呼气发力将右 脚由屈到伸去猛力攻击对手的中盘要害(图424),眼视攻击 目标,两臂要用以协助维持身体平衡,并将对手踢伤或踢倒在 地。

动作要镇:据李小龙解释,运用本招法时,正确地选择时 机和保持适当的位置,是实施成功的关键。而且当双方间距较 大时,对手一般是要想一下如何进攻的,这时你应果断地向对 手发起攻击•而且对于前手的突然佯攻,即使是一个有多年搏 斗经验的老手,也难免被这种假象所迷惑。所以前手攻击运用 得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假动作和攻击动作是否看起来相同无 异,另外,踢击中的爆发力,是由踢击之前猛地扭腰调胯所产 生的。且踢击前不可有后移的迹象,以免妨碍攻击的势头。对 于此招法,李小龙还要求拳手要天天练习,直到掌握了其中的 诀窍,即在攻击时能毫不犹豫地形成了一个优雅、快速、准确、 敏捷、平稳而流畅、连贯的整体动作,如此方可制敌于瞬间。


  1. 直拳接侧曙攻击上盘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图425),当李小龙先发起攻击 时,可仍用前手虚晃一招(图426),去引诱对手做出错误的反 应;当对手向后退却时,李小龙为了不使时机丧失,便毫不犹 豫地向对手扑了过去(图427),并以比对手更快的速度追上 他;接着迅速抬起前脚,以一记迅猛的右侧瑞腿去重创对手的 头面部(图428、图429),攻其以出其不意,并将其踢翻在地。

动作要领:李小龙生前对此类招法极为推崇,因为此类招 法有着很大的诱骗性、威胁性和破坏性。但须使动作快速、连 贯,才可收制敌之效,而且假动作要逼真,真正的攻击动作亦 要快,要在对手的反应之前就抢先击中他。另外,由于李小龙 在运用此招法时充分借助了身体前冲的惯性,因此使攻击的 力量大为增强。同时这种迅速变换距离的训练方式还可增强 两人之间的距离感和对时间选择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上身 要适当后倾以利于进行高位踢击和强化攻击力。而且尽管踢 击速度和攻击时机是互相弥补的,但是如果掌握不好时机,即 便是快速的攻击也是无力的。并由于时机和距离掌握得不好, 所以攻击也就没效力。

  1. 直拳连击接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图430),当李小龙先发起攻击 时,可先用右、左直拳去连击对手的上盘要害(图431、图 432),以充分吸引对手的注意力并将其防线打穿。紧接着,可 在左脚I迅速滑进以接近对手的同时,迅速提起前膝(图433)然后将右腿由屈到伸去攻击对手的中盘要害处(图434),将 其踢伤或踢倒在地。

动作要领,据李小龙解释,运用本招法时,假动作攻击要 快,要有威胁力,且多变而又准确,运用右、左直拳连击的好处 是,从一开始就可用假动作向前猛冲突进来缩短了距离,所以 紧接其后的侧踹腿攻击能令对手防不胜防,而最终中招倒弛。 在这个技巧中,速度和观察力是成功的关键。另外,假动作的 配合运用,还必须练习到成为下意识的动作才行。而且你亦不 必以快速(指无目的)或颠波的动作去移动,因为拳手常常可 从静止状态来做一个平稳的、毫不犹豫的动作,而又不露出明 显的准备攻击的迹象便可击中目标。况且这样的攻击又将是 出其不意的•据李小龙所说,所谓假动作打击之后的腿法攻击 的时机之掌握,就是指在行动中发现和捕捉良机的能力,比 如,当对手准备或打算移动时;当对手处于运动之中;当对手 正处于紧张布署时;或者当对手的精神不集中的时候,等等。

  1. 直拳连击接进步侧践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图435),当李小龙捕捉住时机 并先发起攻击时,可先用右左直拳连击去攻对手上盘(图 , 414 436、图437),以充分吸引对手的注意力;接着,不待对手退 避、闪躲、反击或喘息;李小龙早已又在左脚迅速跟进的同时 (图438),迅速提起了前膝(图439);然后,呼气发力将右腿由 屈到伸去重创对手的中盘致命要害处(图440),将其踢伤或 踢倒在地。

动作要领:据李小龙解释,在运用本招法时,有一个容易 出现的毛病就是,在出拳时身体向前探出得太远,这样的出拳 姿势笨拙而无效。因为在身体失去平衡的情况下出拳,是无法 发挥出足够的力量进行攻击的。而且在对垒中,李小龙还要求 拳手必须要有耐心,即需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再向对手出拳或 踢脚。而且你千万不要踢空目标,因为一击未中目标,往往会 失去身体平衡,而且容易遭受对手的反击。特别是对于一个发 起进攻的拳手来说,要用闪电般的速度进攻,并用假动作引诱 对手露出空当,那样对手就会失误,就会变成一个活动着的拳 靶。

据李小龙所说,在练习本招法时,还应该和步法结合在一 起进行。而且无论手法和腿法怎样简单,都应在前进和后退中 协调一致。这种训练最终将能练就准确判断距离的本领,而且 动作优雅、协调、强劲、有力。

 

浏览77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