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站生之理浑圆内功(又名意拳桩功),是王安平先生在继承王 芗斋先生拳学功法的基础上,刻苦修炼意拳,并根据自 己多年临床实践(他曾任河南省意拳桩功领导小组副组 长),增添了新的内容,补充了新的血液而创编的。浑圆内功的特点第一,浑圆内功的练功法分为静功和动功。静功包 括站粧(浑圆桩和技击桩)、坐粧和卧粧,但修炼以站粧 为主(桩功又以浑圆桩为主);动功则为虎形、熊形、猴 形、蛇形、鹤形,简称为“五形动法”(五形动法是浑 圆内功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武功的试力方式,又是 治病健身的良好辅助功法,起到了动静相兼的作用)D再 就是五种操拳试力,即炮拳、圈拳、钻拳、栽拳、崩拳; 以及五种步法,即滑行步、鸡行步、鸭行步、鹤行步、 槐虫步。第二,浑圆内功将原意拳(大成拳)的“七妙法门” (即站桩、试力、走摩擦步、发力、试声、推手、散手) 的训练内容,浓缩精简为“四步练功法”,即站粧(力的 产生)、试力(力的试验)、发力(力的发出)、推手、散 手(力的运用)。发力又分为:整体力、整体爆发力、浑 圆爆炸力。第三,在治病健身方面,浑圆内功独具特色的意念 “麻、热、胀”法,是迅速产生气感并且较快出现功效的 捷径;其“气通三层”的确切模式(即气通皮下肌肉层, 气通五脏六腑层,气通骨骼骨髓层),在内功理论上阐述 出了清晰可辨的练功层次,便于习练者一层又一层地深 人体会。而浑圆内功的“十四触”(即麻触、热触、胀 触、动触、轻触、响触、大触、雾触、光触、欣触、电 触、色触、圆触、无触),则是习练本功法后,达到中、 高层次的不同反应和不同功能的具体表现。第四,浑圆内功明确地提出了内功意念分为“内视” 与“假借”(意念朝内为内视,意念朝外为假借。内视 分为内看、内想、内感、内听、内吸,简称为“五内修 炼法”),并提出了“内视”与“假借”的正确运用以及 如何达到两者的统一。总之,浑圆内功由于简便易学,安全可靠,不出偏 差,得气快,功效高,而受到海内外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和注重。
笔者师从王安平先生多年,现结合自己的练功体会, 将浑圆内功的修炼法介绍给广大读者在具体介绍练功方法之前,笔者想先谈一谈站与坐 之理。“站如松,坐如钟”,这是我国古代养生家们所提倡的保健方法。经现代医学成果证实:人在直立时,腰椎 间盘的负荷为最小。由此可见,人体的直立是最佳姿势人站着的时候,血液循环会比坐着时快30%,因此 精神比较振奋。课堂上只见过坐着打瞌睡的学生,却没 见站着打瞌睡的老师。故而,有一些中外作家从健康原 因出发,一改坐着写作的习惯(坐着写作,在时间上由 于久而不觉,于人体脊椎及腿部尤其不利),从站着寻找 到了书写的快感(如法国作家雨果,美国作家海明威, 我国台湾女散文家陈幸蕙等)。实践证明,站着写作头脑 比较清醒,思维反应速度会加快,写作的效率就更高。就是书法练习,也以站着为妙。北宋书法家米芾在 《群玉堂帖》中有一句话:“入学之理,在先写壁。作字 必悬手。”人常说,书法之难难在悬手。而对着墙贴纸写 字,只能站着悬手运笔。据言,此关一过,以后便顺利 得多。写作练字是如此,吃饭也是一样。据美国医学家研 究后认为,在吃饭姿势中,站立最科学,坐式次之,而 下蹲式为最不科学(下蹲使腿部和腹部受压,血流受阻, 进而影响胃的血液供给,吃饭正是胃壁最需要新鲜血液 之时,因而某些胃病与下蹲式吃饭有关)。
还要看到,凡以坐为职业者,大多易患冠心病、心 肌梗死、神经衰弱、风湿、肥胖、痔疮、子宫移位等症。 所以说,坐着虽然减少了消耗,但久坐却使人体的多种 器官和组织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进而影响了机能的新陈 代谢,使循环血液减少,易形成血栓(血凝块),并出现 氧和能量的相对供应不足,因而加速了人体衰老(久坐 不动的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患者,往往有胖死的危险,故千万不能长时间坐而不动。2002年3 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报告,每年有 200多万人死于“久坐”。这项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 世界将有70%的疾病是由坐得太久,缺乏运动而引发 的)。抗衰老首先要防腿老。心脏病专家认为,腿部肌肉 结实的人必然也有一颗强壮的心脏。人老之后,也许头 发会白,皮肤松弛,但只要腿脚结实,行走灵便,$是 健康长寿的重要标志。而粧功是促使腿脚结实的最i方 法之一‘。相传正是因为当年达摩在少林寺见到僧人们久坐患 病,才传出了 “易筋洗髓内功”之导引术,以疗疾疴。
一个人的站立,仅仅是以一双脚掌与大地接触,作 最小限度的依赖,在“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态势下, 让体内的气血无碍无阻地充分运行,这才能“站立不动 姿如树,周身放松内气足,练至骨节通灵处,遍体气血 任横流,浑圆力从足心涌,拳掌似锤可称雄。”当然,站 立就意味着人体有部分骨骼、肌肉必须保持紧张度,否 则一旦完全松弛下来,失去必要的支撑,人也就会慵懒 地躺下了,什么也干不成了人类从地上爬行到直立起来站和走,与猿相揖别, 乃是惊天动地的最大进步(美国一位科学家认为,人之 所以有语言能力,关键不在于头脑而是双腿,原因是人 要到能够直立走路,呼吸可以控制自如才能开始说话)。 人类要生活,站和走是最起码的条件。一个人如果站不 起来也走不动,那就连生活自理的能力都丧失了,何谈 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因此说,坐务虚,站务实;坐以 论道,站而行事。
2000年3月1日的〈认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九 华山肉身不腐的和尚明净法师,生前修行异常精进,曾 站立3年,打坐3年,闭关3年◦圆寂6年后开缸,身 体完好无损,颜面如生。历史上道教“全真七子”之一 的王玉阳,面对大海站粧九年,人称“铁脚先生”。然 而,比起印度修士马兰来,这位“铁脚先生”应自叹不 如。因为马兰自1969年幵始,双脚长站,从未坐下过, 更没有躺下休息(睡觉时便站着靠墙而眠)一站就是18 年,破了另一位修士的长站17年的纪录一个人如果像参天大树一样稳稳而立,无畏地承接 着八面来风,往往给人一种挺拔有力,精神十足的英雄 气概,无形中会亮出“不可侵犯”的威严神态。故凡习 武者,没有过硬的粧功作厚实的基础,其境界难达高妙有些气功师以寺院中佛、菩萨、罗汉的姿势为例, 说明最高层次的佛是坐与静;下一等的菩萨则稍动了一 下;而罗汉则不但胳膊腿动,连面部也带表情,而且还 站了起来,此为第三等。然而,著名佛学大师南怀瑾先 生另有高见,他说:“动也是定,静也是定〇要体会这 道理。你看!阿弥陀佛的塑像,很少坐着,都是站着的。 站也在定中。在定中,化身百千万亿;在定中,起般若 智慧心,普度众生。阿弥陀佛的像是站着的,永远站着你看!我们面对的这一位老人家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他也是站着的。……所以,站着也在定,只不过换 个姿势而已。”总之,“动也定,静也定,等一下吃过午 饭睡午觉,睡也定!” (见南环瑾著《习禅录影》一 书)南怀瑾先生不仅是佛、道、儒三家知识渊博的学者,而且是一位勤于实践的修炼家。他幼习拳剑,以后举凡 历史、文学、书法、医药、易经、天文等都曾参研,对 道家功法、禅宗、密宗等功法都有切身的体会,造诣不 凡,称得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饱学之士。
意拳宗师王芗斋先生曾言:“东汉以前,很多文人 武士都会静养,行住坐卧皆可用功,成为一种普通的健 身术。……宋代之后,多变为禅坐等法,也是门户迭出, 互有异同,而且坐法多有不够自然,也不够具体,舍精 华而取糟粕,大好学术,无形销毁,殊为可惜。”(宋代 大儒朱熹,就曾“半日读书,半日静坐”)芗斋先生上述之言,大有深意。以盘坐为例,由于 坐的时间一长,下肢经络和气血不通畅,因而往往会感 到腿痛、脚麻、周身发冷,有高血压者更会危及生命 (儒家鼻祖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习盘坐最为高深,然而却 31岁去世,所以后人见不到儒家的静坐专著;日本近代 静坐大师冈田虎次郎由于52岁即去世,彳也所倡导的静坐 协会也随之瓦解)。由于盘腿时间长了会腿痛、脚麻、身 冷,于是往往要站起来,不停地行走,为的是舒经活血, 待浑身发热后又去继续盘坐这种盘坐法,因为压迫气血上行,故可激发出潜能。 笔者一位师妹的气功启蒙老师,修炼坐禅功十多年,收 益自然是有的,然下肢经络却始终难以疏通。后慕名拜 访安平老师,他边谈边站,连续站桩三个小时,致使下 肢经络疏通,气血上下平衡运行。他深感不虚此行,故 以后便将站粧与盘坐结合起来修炼,说是自有妙不可言 之感。意拳前辈王玉芳和李见宇之弟子、山西气功师王 瑛峙、徐翠兰夫妇,就是将习禅打坐与直立站粧融为一休,性命双修,出现了潜能。王、徐二人认为:站桩与 打坐各有特点和独到之处,二者合为一体,实乃锦上添 花。海外著名武学家徐纪则认为;运动是一个内外兼修 的过程,不可偏废。古时候的和尚在静坐之前,要挑水 劈柴充分活动,这才是运动的正确做法。现在有许多参 加静坐的人,筋骨没有稍微活动,就开始静坐,是有偏 差的。1999年第1期的《武当》杂志,刊登了田理阳道 长的文章——《武当武术进藏记》,文章披露:“在西藏, 我发现有很多喇嘛由于长期的修炼打坐,在不同程度上 患有关节炎、类风湿等疾病。对此,我想,如果在藏区 普及太极拳运动,将会使很多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得到改 善。……我将这一想法告诉法王白马格桑。”法王听后非 常高兴,便吩咐弟子说:“如有愿意学习武当拳术者, 这是个好机会,田道长为大家送福来了,
浏览1,8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