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规律的科学,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 科。在研究武术搏击的心理活动中,我们可以由此发现人的特 定心理规律,使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此即为李小 龙极力推崇心理训练的原因所在。
截拳道是一项技术结构简捷、实用,对抗变化莫测的竞技 运动。在这项运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同样是极为复杂的,如果 我们不能有意识地根据技击的特性来调节自身的心理活动, 我们就无法适应这一竞技运动。而技击心理的研究,就是研究 这种特殊状态下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
倘若拳手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没有对截拳道技击术较 为深刻的认识,他就不知如何进行有效的实战训练;如果对截 拳道的实战特性没有一定的发自内心的情感激发,他就不可 能具有一丝不苟的训练态度和积极主动的竞技意识;如果没 有良好的意志品质,那么无论是训练,还是实战搏击,他都无 法克服客观、主观的障碍,而表现出一种奋发的行为特征。因 此,截拳道技击心理的训练与研究,对培养一个现代的优秀拳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已经看出,在截拳道的各个环节 中,心理活动均是与之共存的。象李小龙这样的一流高手几乎 无一例外地将心理训练纳入自己的训练计划之中,并通过心 理学的科学知识来取得非凡效益。
据李小龙解释,截拳道的实战,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因为 双方既要相互制约,又要相互利用,这时的心理活动,除了对 抗者自身对自己的心理影响外;同时,对抗中的双方依然有心 理上的交锋。这就是技击运动心理学的独到之处。而且,象李 小龙这样的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对抗者,不但可以在对抗中 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战术水平,同时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心理优 势去影响和控制对手,这就是技击心理学的现实意力。另外, 针对截拳道实战训练和竞技对抗中存在的心理素质问题,我 们可以从现代武术对抗中个人使用技术的方式,及对实战搏 击的适应能力,情绪稳定的程度,技术水平的发挥,突发情况 的应变能力等现象,来分析和判断一个拳手的心理素质如何。 并以此来讨论和认识自我心理状态,并根据对主要心理问题 内容的分析,来构成一个认识技击术心理步骤的模式。
截拳道心理训练的内容包括:截拳道心理活动的分析、身 体素质训练中的心理学基础、截拳道实战技术中的心理学基 础、截拳道战术训练中的心理学基础、自我心理状态的认识与 截拳道心理素质的训练等。现分别介绍如下。
雷拳道心理活动的分析
在运动心理学中,气质是指人的较为稳定的个性特点,这 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稳定以及动作的灵 敏或迟钝等方面。该气质在技击实战中,表现为情绪积极沉 着,对全局有控制欲望;还能够适时地以自己为中心,不受对 方的情绪所影响;而且善于制造攻击机会,被动时亦能冷静处 理而不失控;对技术的使用条理亦须清晰,并于稳中求胜。这 都属于截拳道对抗心理的评判依据。
前面我们已经对心理活动的类型做了简宴的分析,下面 我们将讨论截拳道中在心理活动所支配下发出的不同行为的 方式,使我们对实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类型有一个总体了解, 从而为我们临场实战提供参照依据。在李小龙以下的论述中, 我们要求拳手需能随着对各类型心理活动的分析,在自己的 头脑中做一些自我解析,使自己能够更快地进入一种实战对 抗的心理领域,以便得到快速理解与运用的效果。在截拳道的 心理类型中,主要有进攻型、防守反击型和力量速度型等几 种。现详细介绍如下。
截拳道的进攻型心理
在截拳道的训练中,属于进攻型心理或者说是进攻型气 质的拳手,通常会表现出快速、猛烈、强劲的攻击意识,他亦会 企图在短时间内压制对方,进而取胜。其优势在于能较充分地 发挥自身对抗心理素质的优势,并在技术上敢于使用自己的 技术特长,但需对技术特长的发挥具有自信心。其缺点或不足 之处是,求胜心切的心理冲动容易造成技术实际使用的粗糙; 另外,对全局的考虑亦缺乏整体观念,使体力分配缺乏计划 性。根据李小龙的解释,进攻型心理的运动行为,是一种快速 参与,而、容易忽略对手优势的主体心理亢奋的行为,在实战 中,这种心理是可取的,但一定要避免盲目无效果的攻击,以免被对手利用。
: 在截拳道中,进攻型的心理往往能使拳手在赛前精神饱 满,欢悦乐观,充满自信,并渴望在比赛或对抗中取得优异成 绩,故其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且愈战愈勇,不知后退;也 就是富有竞争^识,以图力争超过对手,打出好成绩,夺取好 名次,这与拳挈的直接动机是紧密相连的,而动机正是愿望的 基础。
截拳道的防御及击型心理
在实战中,这种类型的拳手,能较为冷静地应付场上发生 的情况,其心理素质稳定性较好,对技术的实施首先考虑效果 的优劣性,然后才是择机付诸于实际行动。在截拳道的对抗 中,这种拳手的优势在于能较好地以己之长克彼之短,在技术 对抗时,侧重于防守后的进攻,但不一味地凭借防守制彼。其 不利因素往往表现在保守或消极现象时有发生,而缺乏控制 全局并发展节奏的心理冲动。据李小龙解释,在实战中,防守 反击型的心理素质是一种较好的心理素质,运用这种心理的 拳手,往往技术运用灵活多变,即以多变的技术来造成对方防 守技术的失误,实所上就是遏制对方的攻击,因为这样就克制 了对手的技术特侵。在具体运用时,防守反击型心理素质的拳 手还要善于创造使对手露出破绽的机会,不断地使对手降低 或抬高他的双手,或引诱使他在姿势上露出一个容易挨打的. 破绽。然后再击出你的爆炸似的一击。相反,你也应该经常提 防着对手所给予你的致命的一击。而且当你的对手已经负伤 或精疲力竭时,这时不论你打出多么漂亮的拳法也不能引以 为荣。因为李小龙认为,最有价值和最富有诗意的一击,是通 过技艺和计谋而击倒对手的一击。另外,还有一个计谋也是可 以考虑的:如果你是一个善于防守的拳手,你则应设法使你的 对手作毫无意义的消耗。并需预料到对手每次拼斗的高潮,以 逸待劳到最后,然后再给予他如你所希望那样的沉重打击。
截拳道的力量与速度型心理
在实战中,这种心理类型的拳手,总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将 对方完全制服,故表现出了力量、速度型的心理活动倾向。但 这种类型通常表现出耐力不足,灵敏性较差和容易急躁不安 等。该类型的对手在对抗时,应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抓住机 会实施攻击。而且在实战中不易使自己的心理情绪受对手影 响,并能合理分配自己的体力。但还应加强自身的耐力训练。' 针对这种对手,李小龙认为切勿急于求成,要灵活运用技术, 破坏对手发挥力量、速度的条件。
在实际运用时,作为一个力量、速度型的拳手,你的任何 一拳都可能击倒对手,但是你必须合理的分配力量,要保持首 尾一致的体力和击打的准确性。因为击倒对手的一拳,只需要 适当的力量和准确性就能取得这一局的胜利。你甚至可以用 你有力的打击去突破对手防守带上的“摺缝而且在搏斗中, 你必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为这是面对面的战斗,如果你在 最初的几个回合中确实观察和摸清了对手的底细,那么你才 可能控制住战局,并且你也可以设法诱使对手产生这样一种 错觉,使他认为他已经摸清了你的底细,而其实是你故意装出 的,使他误入圈套,亦即出其不意的制造一种假象,诱惑对手 失去常态和放松防守,然后击出你有效的、足以致命的一击。 这就是李小龙的秘密武器。
截拳道的智慧型心理
' 在截拳道中,有关智慧型心理素质的拳手,总的来说,就 是在恰当的时候击出拾当的拳,这是一种计谋,一种智慧。同 时还要善于研究和观察对手的步法和反应,要摸清他的规律、 速度和节奏,不要怕挨打,要勇于接近,要灵活的阻挡和闪躲 对手的打击,并予以准确的还击。当然这种准确的打击是离不 开长期的刻苦训练和实战练习的。即利用对手的失控予以打 击。而且不论何时,当你出拳之际,应是对手失去平衡和极易 挨打的时候。此时应立刻抓住战机予以还击,而且这纯粹是一 种反应,一种强烈的进攻意识,因此你要变得象一台发拳的机 器一样,见空就打(李小龙语)。
李小龙还告诫拳手,不论你多么强壮,都不要和对手使用 蛮劲,一俟时机来到,即刻打出你全部力量的重拳。这是因为 你的对手已经和你的力量与拍节和了拍。他对你这突如其来 将他击倒的重拳或重脚简直摸不清头脑。绝不要因为对手击 中了你一拳,你就还他一拳,这种毫无策略的报复是没有价值 的。而且象李小龙那样的不动声色的表情,还将会挫败对手的 锐气。对手不声用多重的拳击中了你,你都要忍住疼痛,毫无 痛苦表情,装出什么也没有发生的样子。功夫之王李小龙在擂 台上或绳圈内就总是保持着那么一副类似史泰龙般的毫无表 情的面孔,并且从未超越过这个范围。他努力压制住自己的情 绪。将痛楚置之度外,这就是他无敌于天下的秘诀。他就是依 靠这种内在的力量,成功地制服一个又一个对手。
据李小龙说,在心理上给予对手施加压力的最佳策略是, 当打过几个回合双方均竭尽其力感到疲倦时,下一个回合的预备铃声一响,对手还坐在凳子上时,你就应该立刻跳起身来 准备战斗。这样能使对手在心理上感到你是精力充沛的,而他 已经疲乏不堪了。李小龙还有一种惯用的方法是:在临近一场 比赛前练习的时候,应趁体育记者应邀前来采记之际,故意在 记者面前装出体力不济和技术平平的假象,让他把这些假象 都记下来,并发表在报上,使你的对手深信不疑地认为你是一 名寿拳手,而在比赛中掉以轻心,最后吃大亏。
截拳道素质训练中的心理基础
在截拳道的教学与训练中,技击技术学习的快慢,训练水 平的高低,比赛时发挥的好坏,心理因素将是一个重要的甚至 是决定性的变就因此,拳手掌握和了解技击心理学的基本知 识并将其运用到实战训练或对抗比赛中去是十分重要的。因 为,它可帮助拳手从心理角度去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计划,并 且做到系统性、针对性,又能为拳手提供解决赛前的心理困难 和情绪障碍的方法,并提高他们的临场的心理应变能力。
现将关于截拳道技击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知识介绍 如下,供拳手参考和学习。
力量素质训练中的心理基础
截拳道素质练习中的力量训练,首先是技击爆发力的锻 炼,其次是力量耐力。根据李小龙对力量训练的原则及其生理 机制的要求,无论哪一种力量练习都要采用疲劳前重复最大 重量的负荷手段来完成,这样才可能有针对性地使爆发力、力 量耐力得到相应发展。但要想多次重复自己的最大负荷,先决条件是心理上的努力。它是指拳手为克服困难而自觉地使自 己的身心处于紧张状态.但在力量练习的心理基础中,仅有意 志是不全面的,还必须有坚定的信心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我 们知道,一个人潜在的力量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发挥出来的。 据李小龙解释,要想使潜在力量变成现实的动力,还主要取决 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改善。因为信心的增加和注意力的集中, 可促使中枢神经对运动神经发放更多的神经冲动,而动员更 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久之就能超量恢复,从而增加力量。
李小龙认为,在意志努力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发展顽强 性等意志品质。因为拳手在力量练习时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 确定将要完成的负荷重量,由此可以引发更大的力量。而坚定 顽强的品质则是保证完成任务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当完成极 限或次极限负荷练习来发展最大强度的力'量素质时更是如 此。当一个拳手有了明确的目的,并有为达到目的而坚持不懈 地克服任何困难的精神时,那么他就能自觉地吃苦耐劳地去 完成任务。当然,力量训练需要这些意志品质,而这些意志品 质又是在训练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另外,当进行每组的最后 一、二个或最后一组的练习时都得咬牙坚持,这时拳手的脸上 甚至会出现痛苦的表情(须尽量克服),但这正是克服肌肉的 酸胀、疼痛而表现出来的意志努力。
速度素质训练的心理基础
在截拳道技战术训练或实战中,均需要拳手有良好的速 度素质。而且速度快是技击训练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截拳 道技击运动的速度心理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对拳手运动速度 的感知;另一个是自身运动速度和对它的知觉。首先是感知的精确性,研究表明:人们往往习惯于用时间作为估量运动速度 的参数,因为它比空间的要准确。因此拳手须学会善于精确区 分微小的时间间隔,并学会在意识中感知每拳之间的时间间 隔。这不仅是关系到防御对手的进攻以便反击,还是提高自身 动作最大频率的心理前提。除上述因素对自身速度及知觉有 影响外,还有动觉的发展,即对本体动作速度的知觉能力。这 对发展速度素质是很重要的。
另外,李小龙还要求拳手需随时集中注意力,这样可以加 速技术模式的形成,并熟练而果断地运用许多已掌握的技巧 去解决面临的问成。
截拳道技术训练中的心理基础
在截拳道中,拳手在长期专项训练和运动实践中会形成 与发展成的一种精细的主体运动知觉,叫专门化知觉。它能对 场地、运动媒介及时空特性等客体,作出高度敏锐和精细分化 的识别,并具有专项特点。它不仅包括对拳手自身与对手间距 离的判断、识别,还有对本身动作之间及活动范围的认识。我 们知道,防守时,避开对方攻击锋芒的距离越短越好。例如,象 专小龙这样达炉火纯青的技击高手,往往避开拳锋只有几毫 、之距,这时对手的空当便暴露无遗,即可由迅猛的攻击者在 瞬间变为被动的挨打者。可以说,这时的反击成功率极高。在 拳手主动进攻时,要求拳手在变换步法、拳法、身法、腿法等每 一刹那间保持与对手的最佳距离,做到进则能攻,退则能守。 这种运动距离,即能保证拳手进攻时能够贯彻战术意图,达到 击中对方时力量最大;又能保证躲开对手的反击,而进行第二 次打击。可见精细和敏锐的距离感觉是截拳道技术、战术中最 :重要的心理基础之一。
在拳手进行初期训练时,可以加强对视觉的主导作用。如 对镜子练习或看教练示范等,使他有意识加强对自己技术动 作的控制。另外,语言的提示,也可以帮助拳手对运动的感觉、 距离感和运动反应的区别。在正常的技击训练中,视觉总是处 于支配地位,但在大脑皮层中则是外部感觉起主导作用。因 此,视觉便感知不到肌肉活动,那么也就缺乏意识控制,而导 致动作之间互相干扰,随之产生的细小错误动作本人亦很难 察觉。对此,我们在进行截拳道的技击训练时,可暂时排除视 「觉作用,使内部运动分析器的活动上升为主导地位,即由动觉 ,代替视觉执行调控任务,这样可加快运动知觉的形成并改正 错误的技术部分。待有了正确的空间定向和运动知觉后,再和 •陪练一起进行单个技术动作的练习,直至进行实战攻防练习。 当然在限制视觉练习时,可采用李小龙所惯用的看与不看的 方法交替进行训练,并不断检查反馈,加速正确动作的形成。
另外,李小龙在教学中还经常运用的一种进行实战心理 训练的方法是,让拳手在完成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头 脑中知觉形象的完整和清晰,并通过对动作的知觉预测来校 正自己的技术动作,而且这种知觉的预测是在思维的帮助下 进行的。这样,拳手在一出手、一进步时便可立即感到其效果 如何,而且一旦根据预测感到节奏不对或距离不当,以及受对 手假动作欺骗时,可立即加以调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调整 是以对动作和成败关系正确反映为依据的,是在知觉和思维 基础上进行意识监督的结果。而且通过这种途径形成的运动 技能、实战技巧均可受到人的意识控制。这样,拳手便可借此提高和发展运动时空知觉和距离感速度。同时拳手在训练中 对自己每一次防守、进攻的结果之优劣与否的预测就越来越 准确,那么他对自己与对方的距离和判断对手的每一细小动 作,以及自己出击的力量、速度、节奏和动作幅度的知觉也越 来越精确。
在截拳道的技战术训练和比赛中,均需要拳手有良好的 心理品质。因为截拳道是一对一的对抗项目,它对注意的范围 要求比较狭窄,但这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那么拳手在紧张激 烈的打斗中就不会为场上热烈情景所分心,不为自己内部念 头或情绪所动摇,而能专心致志地注意对手的一举一动,并适 时做出相应的技击动作。在双方对峙时,如注意的中心在对手 身上,那么拳手就应用边缘部分来监控自己的移动步法,并始 终保持高度警惕。不过据李小龙说,在激烈的搏斗中,欲将注 意力分配给内部心理活动比较困难。而这些内部心理活动叉 恰恰就是调控自身运动、活动的执行者。如果有时拳手在急 躁、愤怒、恐惧等消极情绪的支配下,而表现出鲁莽和发挥不 出自己应有的技战术水平时,是因为拳手没有注意随时调节 自己的情绪、意志等心理活动至一个适宜水平,而让自己整个 身心都处于不良情绪控制之下,而且拳手本人可能还未意识 到。由此可见拳手缺乏各种对对象的注意的合理分配,这样也 就会给训练、比赛带来不利影响。
在三局(或五局)制的比赛中,如拳手的注意力始终高度 集中,而不能有丝毫松懈,这就容易产生精神上的疲劳,或者 有时刚刚遭到打击,注意力还在疼痛部位,而且头脑中还有刚 才遭到打击的印象,这些都可能引起实战意识的下降,甚至分 心等,以至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但有经验的拳手会从对手的眼神中看出这一点,从而把握住攻击对方的最好时机。’
截拳道实战技术训练中的心理素质可通过下述训练来得 到发展。
浏览45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