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坐地起火
此示即钻拳也,然与形大成拳钻拳根本不同,盖二者力之作 用点不同,形大成拳之钻拳,其力作用于对方心窝之下颌软点; 大成拳之钻拳其力作用于对方心窝之软点且所发之拳之鸡心指 拳,并带旋力,故较形大成拳为厉害。实与西洋拳之闷捶颇相近 似也。此种打法,轻则能使对方休克,重则能使对方致命。学者 宜慎用之。
设对方起右手欲击我之胸腹部,当其手已来未至之际,我出 左足,同时我双手并去,我之右手横截裹坠其右手臂,引进敌身 至我身前,迫使对方失重前俯,我之右手成鸡心指拳自我之左手 臂之上,以旋力挺进击对方之心窝,上体上兜,下体下坐,上下 对拉拔长,周身均整之力贯于四梢,敌必被拧出。此项打法之关 键在于进击右手之旋力与腰脊拧摆之旋力,借助于上兜下坐之拉 力,而卦发为炸力。炸力点虽为对方之心窝,而力之延伸方向却 是直指天空,意在上钻。故此项打法,实即利用“力生有两,两 则能一"之法则,借上兜下坐之对拉拔长,而求力之均整也。
习时,两手足须前后左右灵活互换。腰脊须有拧摆横摇之 力,而上体与下肢又有对拉拔长之势,上兜寓于下坐,整体觉如 大螺旋,旋拧不已,假想己身实有钻天欲飞之势,起火不点不 燃,我之钻拳不借力不发,盖因其射程短,故也。上兜下坐意冲 天,引到身旁发钻拳,由己则滞从人活,心狠手黑打法奸。
查阅国内外之谍报工作者与反谍报工作者,皆精于此项打 法,于此亦可见此项打法之实用价值。故习时,与其说培蓄均整 之力,勿宁说训练心狠手黑之心理也。学者不可不明。
(4)伴窗观横雨
此项打法即形意之裹拳也。
设对方起右手,不论其意欲击我何处,当其已起未落之际, 我即以左手横截抱揽其所来之手臂,彼若抗劲有执,我之左手臂 即以吞吐之力裹拧对方之右前胸,我无执令彼亦无执。引进其力 使之落空,与我左手去之同时,我之左足出,与我裹拧彼之右前 胸之同时,我之左足利用地面反作用之弹力,俯而抽身收势,而 力已递至彼身矣,此即裹拧之法也,此法能使对方失重倒地而无 伤,此为技击手善之法。若欲加强力之直射强度,于左手裹拧之 际可以右手加于我左手臂以助力,如是则对方即有伤内咯血之危 矣。
习时,两手须左右互换,两足须进退互演。此法之关键在沾 身纵力,抽身劲发,不论进退,虚足一点地,借助地面反作用之 弹力而发力,此法乃是利用蓄发互相为根之来回劲。我出左手,
以横截抱揽之力断其所来之手。进其力使之丧失作用点。此即是 吞,即是来劲也,待对方有执抗劲,我随势以左手臂之前锋,用 均整之力撞对方之右前胸,撞中带裹,裹中带拧,此即是吐,即 回劲也。此法即是竖撞之法,然却是横中寓竖,由发而蓄,因蓄 而发,蓄发如海水之翻浪。己身不具备波浪弹力,则难得此法之 妙用。故习时炸力通过腰轴拧摆横摇所生之离心力而推动整体, 贯注于四肢,两手左右互换,抱中有撑,撑中有抱,于撑抱互为 之际体认波浪弹力之微妙。三角蓄劲直线发力,竖撞发力之际须 假借夜深人静雨横疯狂,雨气昏千嶂,江声撼万象,云翻一天 墨,浪蹴半空花,而我欲推窗观望,窗开而狂风横雨劈头盖脸而 来。我本能地抽身避之,此种本能抽身避害之反应,模拟之,即 为此项打法也。
(5)惊蛇迂回
此项打法即横拳也。
设对方起右手欲击我之胸腹部位,当其已起未落之际,我出 左足,同时我之左手以横截滚错之力,引进敌力使之落空。敌身 有拔根前俯之势,顺势我将左手臂猛然向上一翻,翻时带扬,以 左手掌内面与左手臂底部为锋面,用均整之力,向对方右胸部横 击,彼必翻出。亦可用右手助力,以加强炸力之直射速度。
此项打法仍是来回劲,利用波浪弹力,与上法所不同处,在 于上法裹拧之力,其方向是自敌身往下裹拧,而本法翻扬之力, 其方向是自敌身往上翻扬,两法皆是先吞后吐,因发而蓄,引进 落空,力拨千斤也。
习时,须两手左右互换,进退皆须发力适当。借腰脊拧摆横 摇之势,练出波浪锋棱,须于三角之中求直线,直中寓横,三角 化打,直线横走,想己身犹如惊蛇之横走竖撞,迂回敌之两侧 也。其要在于使己之重力位能转化为重力动能也。
操练此法,须以来回劲所形成之波浪力为主,己身能有此种 浪力,则不难得此法之妙。
(6)勒马听风
此大成拳之栽捶也。
设对方出右手欲击我之胸腹,当其来手已实,我两手同去, 左足随出,我之左手掌心向下,横截对方右手臂,一接触我之左 掌即刻向内一滚,以揽坠撑裹之,必将其手臂引进,使之丧失作 用点,此际,我之整体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做一弧形旋转,同时我 之右臂握拳曲肘,以腰脊之弧形旋转为动力亦向右上撑提,在我 腰脊旋转所生之离心力的推动下,我之左手所引进者不只是对方 之右手臂,而是敌之整体,彼不但拔根提气,而是向前栽俯,我 即刻顺势将整体往回旋转,在腰脊回旋之带动下我之向右上撑提 之手以拳往下落,击敌之胸腹部。
设对方两手同来,打法与上述亦略同,我之向上撑提之右 手,于撑提之前须以叼钩之力向斜上撑提其左手,叼钩须用拳腕 所生旋提之力。其它动作与上法同。
习时,须体认力之运用。此法之关键在于腰脊来回旋转时所 产生之离心力与向心力之相争也。亦是来回劲,即争力也。离向 本0®,陡顿离向分,源动在腰脊,蹬地定乾坤,习时须左右互 换,进退发力,发力不适当,须寻求于腰脊,腰脊外旋之来劲将 敌身引进,使之落空,腰脊内旋之回劲复将引进敌身击出去,外 手变内旋全靠腰脊之突然一顿,而腰脊突然一顿之妙又生于所出 于虚足之利用地面反作用力。此种用力之法,即为吞吐也。故习 时于腰足陡顿登地之际犹如骑马临深渊,狂风袭面来,勒马听狂 风,撒手落悬崖。发力之际须有性命攸关之感,力力笃实。
此项打法甚是厉害,不至性命干连之际,不可轻用。习时既 须求力之笃实,更须培植肯忍狠之心理,否则难致实用之效。
(7)猛虎搜山
此法即反身旋打也。
设有敌自我背后袭来,我不知对方击我何处亦不知其所来之 手是单是双,此际即须用顾我不顾敌之法,设敌方袭我时,我之 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我双足原地不动,以两足尖为轴,整体旋转 一百八十度,原前足变后足,原后足变前足,我之整体自我左前 向我右后起旋之际,我之双手并起,两臂皆屈肘作三角形,掌心 皆向外,右掌不过眉,左掌之四指皆靠近右肘之外侧,要紧如焊 接,须有九牛拉不开之势,如是,我之两臂即如一张竖起之大弓 背,借我整体旋转之势,此一大弓背即产生一种旋中带横之力, 对方所来之手竖劲,而我则是直线横走之力,敌之手臂与我之手 臂相遇,其力必被化走。当我手臂一感知触觉,即刻双臂化屈为 直,向我之前下方发力,触敌何处击何处,此即三角蓄劲断敌 手,直线发力夺敌身也。此法之妙,与其说在眼神之视觉,不如 说在两耳之听觉与皮肤之触觉也。察觉有敌袭我背后,靠听觉、 两臂触感一实即发力。非操练有素,具备毛发势如戟之功,则不 能发力均整适当。
此法之关键在于翎肩焊肘,两手臂不论遇到何种手法,皆须 捶之不开,击之不散,如是才能将我之顶门至小腹这一范围护 住。故习时,切记不许假想假设敌采何种方法,我又如何应付。 我只练腰脊如轴肩肘自焊接,旋力灵活而已。听到身有敌声,我 即如此动,只顾我不顾彼,虽非混击蛮打,却也无招无术,虽回 无招无术,却也训练有素。习时须左右互换,虚实分明,听力两 耳闲,触觉要敏感,旋转身稳健,发力不靠眼。且习时须思己身 如被激怒之猛虎,有出林搜山欲崩之势。平日如此练习,遇敌时 自有不可思议之妙。
(8)陆地行舟
此大成拳崩打竖撞之法也。可用于主动发力,亦可用于接发 力,用于主动发力更为适合。
设对方向我而立,其右足在前,我则出左足至其斜前方,随 即上右足至其两足间,手并去,右手臂曲蓄斜竖,拳背向敌,左 手放在右手臂之内侧以助力,以均整惊炸之力向敌胸部撞去,敌 必翻出,在我出右足进右足之际,我走一三角形,此际借腰脊之 拧摆横摇,整体生成一种旋力,待此种旋力触及敌体时,即已炸 力形式爆发。此法迅猛异常。
此法用于退步接发力犹为得力,设对方起手击我胸腹,其所 起之手不论单双,如彼右足在前,窥取我之中央,我则退左足, 同时我之双手臂以三角蓄劲,提弓捉弧之势,用沉滚推错之力, 此际敌身必失重前俯,我随势将双手臂斜竖起,拳皆向敌,以 搠弹之劲,向敌击去,可落于其面部,可落于胸前,可落于肩 头,何处利于我,我即于何处发力进击。此法之关键在于后退之 虚足。须巧妙地利用虚足着地时地面之反作用力。此法若能运用 恰当,敌必被挪出数步之远。
习时需左右互换进退交替发力。双足擦拉。两手提弓捉弧。 整体借腰脊拧摆横摇之势,进退手舞须挟浪,纵横起落带锋棱, 我无预见听敌力,好似游水泛空身。习时须体认力之运用,此法 仍以腰脊之旋力为原动力,务使力达于四肢,贯于手足,实足不 许全然站煞,须令支撑全体重心之能事。虚足不许全然无力,须 充分利用地面反作用之弹力,两手臂既要无定型,又要有所处。 心目之中既无欲击何处之成见,又须有寻踪追迹以发力之意向, 惟感己身如不系之舟,泛于游水,惟风力是应,遇坎则止,顺畅 则流,意不停,力不断,神不散,形浑噩。习时,若有旁观者, 须给彼以一种神形意力皆是"希里糊涂”之感觉,方为妙也。如 是习之恒久,自会感到奇趣横生,遇敌时自得力也。
浏览65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