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收缩产生了力量,而这种力量是由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 得以实现的。化学能就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如ATD、CP、ADP 等,肌肉储能越多,其收缩力就越大。站桩,可加强高能物质的 产生和利用。在桩功的位静式特殊运动中,肌肉能较长时间处在 微动收缩与刺激状态之中,此时体内生化物质易于以脱氢方式氧 化,能量逐步释放,并且以ATP、CP的形式储存起来。在内家 拳法中,常有培养“内气”、聚集能量的说法,实际上就是能量 物质的产生和储备的过程。
站桩之所以能产生技击方面的力量,就是因为桩功下的间架 结构能适合肌肉的收缩原理。例如,站桩对肢体角度的要求,是以 钝角为主的,这正是符合肌肉的等张收缩(向心收缩)原理(图1)。
当肘关节屈曲时,相关肌群收缩产生的张力,在关节角度为 120度时最大,对下肢而言,则甑与膝伸的力量随角度的增大而 增加。比如,技击桩的矛盾桩,前臂屈肘约120 - 135度,后臂 屈肘约95度,下肢的甑屈与膝屈角度大约为150 - 170度。其它 桩式虽不同矛盾桩,但其屈臂、屈髓、屈膝的角度都是以钝角支 撑的,对下肢而言,当屈髓、屈膝在80度左右时肌力较小,为 了弥补这一不足,常通过高级矛盾桩与裹跨步以强化。
图1

第一节技击桩
大成拳技击桩是以站桩形式训练技击功法的基础功。研习大 成拳技击功法者必须首先练养生桩,在养生桩具有一定基础的条 件下,才能练技击桩。技击桩虽是训练技击的基础功法,但所有 技击桩均有养生桩的健身作用,只是以技击内含为主而已。技击 桩的练用过程,仍遵循由静到松、由松到整、松中求紧、错综为 用的桩功原则。
技击桩的种类很多,如浑圆桩、三才桩、浮云桩、平推桩、 撑按桩、托婴桩(托宝贝桩)、小天星桩、托天桩、子午桩、金 鸡独立桩、鹰形桩、伏虎桩、降龙桩、金刚大力桩等等。不同的 桩式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不同的练功阶段,应选择相应的技击 桩。下面我们重点介绍抓球桩、虎抱头桩、大步桩、伏虎桩、降 龙桩、矛盾桩,读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练。
一、抓球桩
在矛盾桩基础上,两手内旋,变掌心向下,手指弯曲,胯部 松沉,微向后拉,两手如抓起两个大铁球(图2)。这是左式的 练法,右式与此相同,惟方向相反。
图2 ,

此桩既能产生大成拳的整体力,又能获得大成拳中的抓、 拉、拿、捋、拧、带等手上功夫。
【意感活动】设想两手各抓一个大铁球,每个指缝间又夹一 个小铁球,大小铁球一会儿合成一体,一会儿又分开。我稍用 意,则可把铁球向左或向右甩得很远。也可设想我双手扶按在远 处的一座高山上,稍有意念,可把此山按入地下,或将其推倒。
二、虎抱头桩
下肢与矛盾桩相同,腹部微收,两臂抬起,手握空拳,左拳 在前,与眼同高,距头部约一尺二寸,右拳在后,位于鼻子稍下 方,两眼目视前方(图3)。
以上是左式练法,右式练法与此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图3

此桩易锻炼炮拳的进击能力和防守能力,对培养临战意识及 周身扑打能力也有积极作用。
【意感活动】设想远处有一大树,意欲把大树一拳击倒;或 可设想有一壮汉向我击来;我则以虎抱头桩式进行挡、拨、拦的 假想,同时寻机向其进攻,一拳将其击毙。
三、大步桩
站成右式大丁八步,两脚距离约三足,臀部后坐,两腿下 蹲,两手抬起,略高于胸。手心斜向前,右手在前,与右脚掌相 齐,左手在后,前后相距约一手,横向距离约一头,肩松肘横, 两手如推一物(图4)。左式练法与右式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此桩功对于锻炼大成拳的发放力、斜面力、横力、弹力有较 好的作用。
图4

【意感活动】设想自己如捕鼠之猫,将窜而未动,欲捕而待 机;也可设想我面对强敌,扑之即倒;或可做各种自卫反击的准 备,以不变应万变,与敌作生死周旋。
四、伏虎桩
站成左式大丁八步,两脚距离约四足,两腿下蹲,腰往后 拉,头正项竖,上身挺直略向前倾,两手前伸,左手在前,右手 在后,相距约有一手,两肘外撑,两掌内斜相对,两手十指斜向 下方,手指微屈,如掐虎颈,自身如坐虎背之上(图5)。以上 是左式练法,右式练法与此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此桩对增长下肢力量见效快,有助于培养大成拳的磁力、惰 性力、定中力、惊力等。
图5
【意感活动】设想两手如挂空中,两腿两足好似把地球撕裂, 同时又不要使之分裂,正是欲合不能,欲开也不能;或设想两腿 如插入虎身,虎狂吼不已,亦无能为力。
五、降龙桩
两脚前后尽量大步分开,成左弓步,前脚掌向外转,脚跟向 里,后腿伸直,脚跟不要离开地面,右手横掌向前推,略高于 头,掌心向外,左手置于胯部左上侧,掌心向后,双肘略弯曲, 上身前伏,腰及颈项向右后扭转,两眼怒视后方(图6)。
右式练法与此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此桩对增强大成拳的内气、内劲、力度、四肢力量、磁力、 鞭力等有特殊作用。
图6

【意感活动】设想我两臂有擎天托地之势,而心静如同止水, 周身如同坐禅一般。
六、高级矛盾桩
在初级矛盾桩的基础上,前脚稍向前移动三寸距离,两腿尽 量弯曲,身体重心为前三后七,两手可调至为以下3种情况的任 何一种:(1)前手不变,后手掌心向下;(2)后手不变,前手掌 心向下;(3)两掌心均向下。两脚跟离地,仅以两脚掌着地进行 练功,若有不适之感后,可使全脚掌着地(图7)。
以上是右式练法,左式练法与右式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图7
【意感活动】在站桩过程中两眼凝视前方,眼光要毒,如冷 视仇敌。要■体会周身的松沉浑厚之存在,尤其是上肢的内劲存在 与变化,可假想我周围有巨蛇猛兽向我袭来,我欲与之对搏;也 可假想我如上弦之箭,发之即出。
对于站桩的中、高级练法,必须在有相当功力的基础后方可 进行,否则将适得其反。尤其是对初练站桩与体质较弱的人来 说,更不可试行。正是由于这两种练法不易掌握,所以对大多数 人来说,一切都处于初级阶段。
第二节浑无力
所谓浑元力,实质上也是争力,它是一个六面争力,简称六 面力,也可把它叫振荡力。发浑元力时,要求几乎在瞬间的时间 差内作出六个方向的力。
浑元力的训练是一个特殊的功法训练,它的意义在于:
- 掌握了浑元力之后,再进行惊抖力、本能力、弹簧力发 放,可以说是得心应手;
- 浑元力具有一些独到的作用。由于训练浑元力具有一定 的难度,所以练习者必需具有较深的桩功基础,以及发放二争力 的能力。
一、训练浑元力的桩法
训练浑元力的桩法为抱树桩。以左式为例:在矛盾桩基础上 前脚稍向前向外开,身体重心为前四后六,上身立身中正,两臂 略降低,使两手与肩同高,两肘略呈下坠之势(图8)。
图8

在进行抱树桩的训练时,周身务必保持松、沉、整。开始站 桩时,身体会有不适或疲惫之感,这是由于新姿势的变化,会使 一些相关的肌群产生新的刺激与耗能变化。这个过程因人而异, 通常情况下,只要能一次站桩保持40分钟以上仍然没有不适感, 就完成了抱树桩的姿势适应阶段。
对于右式的练法与左式基本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在每一次 站桩时,左右式都要锻炼。
【意感活动】当桩式完全适应后,就可以进行抱树的意感训
练,具体操作为:意感身前有一棵大树,我两臂将其抱住,在进 行抱树训练时,要体会两腿、两膝顶着大树,周身紧贴树干,两 手要有扣抓大树之意。
在进行以上抱树训练时,需要注意的是意念不要太具体,不 要太死,要保持似有似无、若即若离的状态。只有这样,输入大 脑的才是弱信号,才能符合心理学的训练原理,才能达到输入弱 信号获得强刺激的效果。如果意念过重,势必造成执著。正确的 做法是:输入大脑的信号,必须是浑浑沌沌、模模糊糊、不太清 晰的概念。
在站桩过程中,每次体会抱树的感觉不可太长,一般2~3 分钟即可,其它时间以保持放松为宜。具体操作为:当我感觉身 体放松而处于较佳状态时,就可体会抱树2~ 3分钟,然后再放 松一下身体。
二、挂六面力的训练
经过抱树桩的抱树训练后,能感到自身的骨骼、肌肉、筋腱 会有明显的变化与感觉,由此可带来周身的整体感、沉实感,两 臂的粗壮充实感,到了此阶段,周身稳固性得以强化,两臂的搠 撑感大大加强,此时只要一站桩,身前确实有“物”,好似自身 与树干能融为一体,内在确实有“东西”,这种“东西”也就是 内整的具体表现。当获有这些效果后,就可进行挂六面力练习。
1.挂前后力
在抱树的前提下,意感把树向后抱拉,然后再向前将其送至 原位。
【意感】后抱——前送。刚训练时是无形的,然后逐渐把无 形变为有形;开始时动作可慢一些,按由后至前的模式连续训练 3次。继之,可把频率加快,做后、前的快速挂力共3次。最后 是高频率发放,像二争力那样瞬间挂出两个力,它与争力不同的 是二争力主要是整体催动,两臂二争,而此时训练则整体挂力, 两者不论是形式上还是内涵上都是有区别的。
- 上下挂力
当前后锻炼有一定基础后,就可进行上下的训练,在我抱树 的前提下,意感把树干搂按于地下,然后再向上拔起。
【意感】下按——上提。开始是无形的练习,继之,频率适 当加快,按下、上的顺序连续3次;最后,再进行高频率的挂力 练习,即在瞬间做出两个力量。
- 挂开合力
在两臂夹抱树身的前提下,意感两手扣按于树身,并慢慢将 树干向外撕拉为两半,然后,再慢慢向内使树干向内合拢为一 体。
【意感】外开——内合。开始时,这种练习仍然是无形的, 然后把无形变为有形,先进行慢动作的开——合练习,共3次。 最后,适当加快练习,乃至进行高频率的挂力练习。
- 挂后前、下上四面力
在抱树的前提下,意感同时把树干向后、向下拉按,然后同 时把树干向前、向上送提。开始时,是无形的练习,意感向后向 下,向前向上,体认3次;之后可进行有形的训练,先进行后下 ——前上的慢速练习,共3次;继之可加快速度练习,顺序为后 下、前上,如此操作3次。最后,可进行瞬间的高频率练习。
- 挂后开、前合的四面力
站好抱树桩后,在有抱树感的前提下,意感把树后拉的同时 又使之撕开。然后,意感把树前送的同时又使之合拢,继之可进 行微动的练习,即:向后的同时又向外开,向前的同时又合拢, 一般训练以3次为准。
练习时的速度要由慢至快,最后再进行高频率的挂四种力练
习。
- 挂下开、上合四面力
这种练法与上两种练法的原理基本相同,开始先进行向下、 外开的练习。之后,再进行向上内合的练习,即先把树下按的同 时再撕开,把树上提的同时又内合,先进行意感诱导,再进行微 动至慢速的训练,每种训练一般进行3次。最后进行高频率的挂 四面力训练。
- 挂六面力
这是一种由二到四再到六的综合练习,其操作方法为先挂向 下、向后、向外的三种力量,再挂向上、向前、向内三种力量。 开始时,先进行无形的意感练习,然后再进行有形的练习。
- 无形的意感练习,即在抱树感的前提下,把树干下按、 后拉、撕开、再把树身上提、前送、合拢,依次做下后开——上 前合的体认,共3次;
- 按下后开——上前合的模式慢速训练,共3次;
- 加快频率练习下后开——上前合,共3次;
- 发浑元力,即把速度快至极点,在瞬间发出六个方位的 力量。
第三节大成奉的内劲场
一、内劲场之概述
自然力是大成拳内在功力的一种体现,是各种劲力的概称, 是大成拳内劲之根本。只要能做到自然发力,对于具体运用采取 的种种发挥形式,或弹或抖或崩或放或摔或钻,自能明了。
以功力情况而论,大成拳的自然力有小乘、中乘、大乘三种 术同的层次,它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转化、逐步提高的过 程。作为真正的大成拳门人,身上所具有的内在劲力是类同的, 都具有自然、本能之特性,区别之处只是威力有强弱之分,换言 之,就是存在一个层次问题。低层次的力比较单纯,自身本能难 以得到最大的发挥。高层次的力量不再是孤立的力,而是以一个 劲力体系出现,即内劲场的形式出现。如此,方可千变万化,凭 借自我敏感之触觉,应变出不同形式的劲力来。
要达到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转化,必须经过科学的、系统的 锻炼,尤其要注意身法调配和心法调配。所谓身法调配包括两个 含义:一是在不同的阶段要采取不同的桩功或试力锻炼;二是指 无论以何种姿势练功,都要把身体各部配合得当,运用得法。所 谓心法调配,就是精神意感方面的训练。不同的身法和心法调 配,自我力感意识是不同的。
练功初期,可以把矛盾桩、钩铿试力和摩擦步作为主要的功 法练习。随着站桩和试力的步步深入,大约要经过五个阶段的练 功过程。
- 第一阶段
不论站桩和试力,身体各部可能有不适应的感觉,如肌肉的 酸痛,此阶段主要是消除肌肉紧张,培养练功之适应性,在此基 础上达到“肌松力搠”,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以求得王芸 斋先生称之的“意中力”。
- 第二阶段
站桩时极为舒适自然,感到胸部坦荡,腰部充实,并有温热 之感,试力时能做到“用意不用力”,不论推出去还是拉回来, 有物体感应,比如推时,象推着一条船,并随意向前移动。
- 第三阶段
站桩时,身体有膨胀感和重力感,自身力若千钧,稳如泰 山,试力时,可配合“力意相逆”活动,手部有沉重感和实物 感,又似推之不动,拉之不开,又有欲止又欲动,欲动又欲止之 意,此时已能感知到“内劲”的存在,初步具有大成拳的“自然
力”。
- 第四阶段
站桩时,“内劲”加强,整个胳膊有外撑胀大的感觉,由此 可加深对“力”的实质性理解,这种“力”的存在,站桩时有, 平时也有,好象大脑里存在着这种“力”的成像;试力时,可采 取“力意相逆”的方法,此时则感到“内劲”通过肩臂向手部移 动,即使在站桩时,也有“内劲”向肢体移动的感觉,此感觉尤 以做蛇缠手试力时最为显著。
- 第五阶段
不论站桩和试力,精神饱满,整体空灵,正如王萝斋先生 《大成拳论》中描述的“满身空灵意,不容粘毫羽,有形似流水, 无形如大气”。如有一羽向我飘来,只能在我身空洞之处落下, 如此肌肉若失,只感到有一种特殊的力存在。此时已不是某种单 一的孤立的力,而是以一种具有高层次、高效能、多变性的 “场”的形式出现,此即为大成拳的内劲场。
二、内劲场之剖析
大成拳的内劲场其基点是初级的自然力,它不仅限于重力感 和加速度的发挥,更主要的是多了高一层的内在东西,如果不懂 得这一点,就会把大成拳中各种劲力截然分开。事实上,这些不 同的劲力,实质源一。在获取“内劲场”后其各种形式的力,只 要稍加练习和体会即可掌握,诸如金、木、水、火、土五行之 力,又如整体力、浑元力、二争力、鞭力、磁力、杠杆力、缠绵 力、螺旋力、弹力等,一经指明,即可获得。
“内劲场”的作用在于它具有更为广泛的实用性。王萝斋先 生肢体弹人的功夫,实际是高级“内劲场”作用的结果。我从学 于王选杰先生后,先生曾多次为我示范过多种力。有一次先生轻 轻在我胸前一放,顿时感到犹如重锤砸过一样。又有一次先生为
我作二争力,只见先生周身微微一抖,我整个身体象被弹飞一 样,撞在身后2米开外的墙上,这是一种更自由化的“内劲场” 的作用。
按训练自然力的方法进行站桩和试力时,会逐渐感到有“内 劲”产生,当然它还不是“内劲场”,此时,在胸部、背部、肩 部等有明显的膨胀感,此即为“内劲”的初步表现形式。当然, 仅用胀感来描述“内劲”是不够的。如此,“内劲”在体内逐渐 扩充、深化,直至通达肢梢。
有时感到这种“内劲”似有“紧”的感觉。而且越放松,此 感应越明显,然又并非肌肉紧张,实为体内充实之表征,用手触 之,肌肉仍处相对的松之状态,“内劲”深化后,身体的抗击性 也会相应增强,向我学拳的学生,练至三、五个月后,身上很多 部位均可经受一般人的拳打脚踢,这就是“内劲效应”,这种 “内劲”是在体内深层或肌肉与骨骼之间形成的。
“内劲场”可以概括为单一的“自然力”与“内劲”的互相 作用、互相渗透的加合。如果仅有“自然力”而无“内劲”,就 难于表现出更大的威力性,若仅有“内劲”而无“自然力”,则 这种“内劲”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站桩重在培养“内劲”, 而试力就是要使这种“内劲”进一步向空间延伸,使其具有实用 性,如果仅仅进行站桩训练,得到的“内劲”也只能是一种“死 劲”,很难用于技击,只能益于健身。王罗斋先生明确指出:“站 桩有相当基础后,则一切良能之发展,当日益增强,应继续学试 力功夫,体认各种力量及神情,以期真实效用,此项练习,为拳 中之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进行试力时,除能使“内劲” 有延伸作用外,亦有使之强化之效能,如此“其本能之自然力由 内向外,自不难渐渐发达。”
要获得大成拳的“内劲场”,必须经过全面的功法训练,其 中某些桩法具有特殊的效果。在整个练功过程中,可以一种桩法 为主,再配合其它桩法或功法练习,否则很难达到上乘之境界。
通过矛盾桩的练习可获取基本的力感;站托宝贝桩可振奋精 神,增强意感;练鸟难飞桩时,手部不规则地运动,可使“内 劲”更有效地发挥出来。其它桩法如伏虎桩、降龙桩、子午桩、 金鸡独立桩等则对下肢功力很见成效。实作时,要想稳固重心, 具有较高的重力感,进而达到有效地放人,或把人弹出,没有雄 厚的下肢作后盾是不行的。下面特将抓球桩、伏虎桩、降龙桩的 功感效应予以分述,作为有相当功底者的提高练习,以求全面地 掌握大成拳之精髓。
- 抓球桩
象站矛盾桩一样,开始练功仍有疲惫反应,“内劲”有所消 耗,“内劲场”随之削弱。此后,胳膊则有温流感、麻胀感、深 重感,手部有增厚感,“内劲”日益回升,且能均匀发展全身, “内劲场”又有新的充实,功后身体盈快,两腿轻松,这对技击 时的步法、身法的灵活性非常有益。
- 伏虎桩
这是一个大步丁八桩,消耗体力较大,可作必要的身法调 整,先练小丁八步。此桩易于较好地进行静力性功力锻炼,有助 于整体发力。站桩时两手臂要有空悬吊挂之意,两腿两足大有把 地球撕裂之势,而又不使之分裂,正是欲合不能,欲开也不能; 或两手有卡住虎颈之势,两腿要有骑住虎背之意,虎则拼命挣 扎,我亦随之做必要的肢体微动,以控制之;或两足两腿如插虎 身,两手如掐虎头,虎则狂吼不已,亦无能为力。此桩从形体上 看是站桩,但又不似站桩,因为此时的意感仍处于“动”之状
- 降龙桩
桩式适应后,体内意感、劲感均会发生质的变化,胀感、麻 感、充实感一直深入骨髓或筋肉深层,手部除有热力感外,尚似
风吹一样,,,呼呼,,有声,关节部位“叭叭”作响。自我力度效 应是:身体特别放松,不是一般的松,而是真正的放松。放松的 程度好象身体各骨骼之间既有联系,而又脱节,身体的局部或整 体有轻松的沉重感,两手、两臂乃至全身有与外界空气发生摩 擦、自身之气与宇宙之气相合的感觉。
三、内劲场劲力之形式
就总体特征而言,大成拳的内劲有金、木、水、火、土五行 之力。恩师王选杰先生在《大成拳功法与实作》一书中解释说: 周身筋骨强实而富有弹力名为金力;周身具多面的力而无片面的 力名为木力;周身肌肉如“盘内之珠”游走不定的力名为水力; 发手如炸弹之爆烈迅猛异常名为火力;周身敦厚沉实,有似泰山 之重名为土力。
- 从给对方造成的效果划分
其效果在于将对方放倒或弹出,而对方毫无疼痛感觉,一经 交手,对方尚不知是怎么回事,已被扔出。实作时,意要放远。 例如,香港泰拳名家刘生与王选杰先生较技时,王先生在控制刘 生后,突然双手向前一抖,刘生虽摔出两丈开外,却未受到任何 损伤。
其效果在于将对方造成重伤。击打时,对方身形位置可以不 变或微变,而劲力则向其身体内部穿透。比如打在前胸,而对方 则感到痛及后背、振动内脏。实作时,我拳我臂意欲从对方后背 穿出。
其效果在于放倒对方的同时,又能伤及对方内脏,发放性和 穿透性合二为一。
- 根据内劲的表现形式划分
蓄而待发之力。骨藏棱,筋伸力,力蓄于锋棱,无点不弹 簧,一经接触,立即爆发。
“内劲”充盈,上下齐动,周身气血同时鼓荡而产生一种整 体劲力。
在整体力基础上的一种多方面的力,要求全身力量平衡均 整,操作时力不出尖,在瞬间把自身的多方面争力作用于对方身 上。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将反作用力加以利用的力。如向前发力 时,则欲前先后,在向后作力时,必然存在一个向前的反弹力, 我顺势向前,这样的力比单纯向前的力效果好得多,此力尚有勾 挂和吞吐之意义,其它方位的二争力与此类同,做二争力时要求 几乎同时完成。
自身松柔,象鞭子一样抽打或击中对方,此力灵活性好,穿 透力强,在横击、下劈、腋掌等手法中均可应用。实作时,两腿 两足与地面之间似一鞭杆,整个身体象鞭子一样由身至臂至手抽 打过去。
训练时,要提高自身弹性,王芸斋先生形象比喻为:“遍体 弹簧似,触敌之际,犹如弹簧,由蓄而发,将敌弹出。”
如果把金属从磁铁上拿开时,它们之间存在引力,磁体越 大,磁性越强,引力越大,经过练功,身体重心与地心产生“引
力”,其类似磁力。高度的放松,会使“磁力”具有柔和性,而 纯厚的“内劲”具有引力性,与人推手时,对方会感到你身上存 在一种回复原位的力,即磁力。
与太极拳的柔化之力类似,全身轻柔至极,如蚕吐丝,缠绵不 断,无始无终,纵使敌手如何变化,亦无从进击,欲逃亦不能。
《大成拳论》云:“动则如怒虎出林搜山欲捕之状,全身若灵 蛇惊变之态,亦犹似火烧身之急,更有蛰龙横摆直飞之神气,尤 感筋肉之激荡,力如火药,拳如弹,神机微动雀难飞。”实作时, 如火烧身,快似闪电,惊中有抖,抖中有惊。
全身大小关节,都有支撑力,所有部位形成钝角,力欲膨胀 又欲收敛,全身均起螺旋作用,使人碰上就被甩出很远。
另外还有开合力、轮轴力、滑车力、重速力、定中力、撑抱 力、惰性力、三角力、杠杆力、斜面力、吞吐力等多种。根据功 力进展情况,各种形式的力均可先后出现。
第西节随意状态下的作力
在已经介绍的各种发力中,基本都是在定势或定态状况下完 成的。但在实际的推手或断手中,双方所处的势态千变万化,这 时,我们不可能以一个即定的模式去发力,这就要求肢体能在各 种非定态的情况下发力,即随意状态下的作力,这种发力是最实 用、最根本的发力。其特征为:
- 具有本能性,即凭本能、凭触觉而发,但又与通常所说 本能力有所不同。
- 以多种劲力作后盾。
大、成拳断芝技 .
(3)必须进行多种非定态的试发练习。
要想具有良好的随意整发力,一般要经过如下几个过程:
一、内整训练
对于外整性的力量,短期内即可实现,而对于内整性的力量 则需要长期的训练。通常的整体力主要表现在外形的变化,而内 整则可以是无形的,也可以是有形的。在内整的前提下,自身的 肌肉可随意表现为有意的或无意的挂力效应,而这种挂力则是以 上肢与躯干部位、乃至胯部为一体的肌肉收缩作用。
在进行内整训练时,所用桩式可以是某一常规的定势(如矛 盾桩等),也可是任一非常规的姿势(图9)。因为,此阶段的站 桩淡化了外形的规范性,它更注意的是对桩功内涵的追求。就一 般情况而言,经过一定的桩功训练后,肌体可出现多部位的自动 收缩作用,但这些常常是无序化、无关联的。此时的表现为,只 要稍一站桩,可在胳膊、腰部或背部产生紧实或收缩之感,但它 又不是单纯的肌肉紧张,而且越让身体放松,反而这种收缩越明 显,欲使这种多部位的收缩通连,仍有一个过程。
图9

为此,在站桩时,可使两掌略呈弯曲状,而中指则有微向外 突出之意,整体则以松沉为主。这种练习每次最多进行2~ 3分 钟。就要进行随意性调整,当身体达到有效的松适后,就可再进 行第二次的体认练习。
内整训练一定阶段后,肩部特别放松,而背部、腰部却非常 紧实,若用手触摸,可感到腰背部比原来结实得多。此后,将以 腰背肌群为中轴,上挂肩臂,下贯胯部,形成了由胯部——腰部 ——背部——肩部——臂腕部位的大鞭体,如此,才能使更多的 肌群若一的参与收缩。
二、挂力训练
人体四肢结构类似鞭子,它们近端环节质量大,末端环节质 量小,在做鞭打动作时,鞭根先行制动,并将其动量向鞭梢传 递,由于鞭梢质量极小,因此可获得极大的速度,产生极大的力 量。在大成拳中,所要形成的是以胯部为鞭根,腰背为鞭身,手 为鞭梢的大鞭体。大成拳有肩胯打人之说,就是因为肩胯在运动 中起主导作用。上肢由肩支配,下肢由胯支配,当肩胯运行时, 也就带动了整体。内整的训练,可使自身有效的形成大鞭体。此 时,再进行鞭梢的挂力训练,可使大鞭体的动力更好的在鞭梢得 以发挥。
具体做法为:在矛盾桩的前提下,把身体重心调整为前四后 六,上身无后靠之意,要形成挺拔之势,前脚跟提起程度略大于 矛盾桩,当有了特别好的桩功基础后,也可使后脚微微提起。前 手略向上提,后手微向下落,两肘稍有下垂之意,两手之状则有 向前下方砸挂之势。此种桩式是矛盾桩的另一高级形式(图 10) □
图10
- 挂力练习的方法
按此桩站好后,先做整体的放松调整,然后当出现大鞭体的 微动收缩后,可进行以下练习:
- 配合大鞭体的收缩,使两腕至大拇指部位向上做撑挂练 习。开始时,可意想有一巨臂向我击来,我两掌则呈由下往上的 撑挂之势,在撑挂的同时,可使两掌做微动的收缩练习。如此训 练有相当基础后,可做快速有形的撑挂训练(图11、12)。
- 配合大鞭体的收缩,使两腕至小鱼际部位向前下方做砸 挂练习。可设想有一壮汉用拳或掌向我击来,我迅速使两掌向下 做砸挂的微微收缩体认。当感到胯、腰、背、肩、臂及腕部能有 效的形成一体收缩后,即可做实际的砸挂训练(图13、14)o
图11
图12
- 在大鞭体内整的前提下,意感有拳向我击来,我以腕 部为触点向上做撑挂相迎,以阻截对方来势,然后再迅速向前下 方做砸挂动作。开始时,只做微动的收缩训练,继之,可做实际 的撑力与挂力训练。按照类似的方法,也可先做砸挂动作,然后 再做向前上方的反弹动作。
- 挂力练习时应用
为了检验挂力的效果,可找一拳友进行应用性练习。
- 对方用拳向我击来,我以两腕相迎,使前手腕能有效的 撑住对方来势手臂。练习的速度可由慢至快,对方手臂被阻挡 时,要确实能做到我之手腕有很大的湖撑之力。
浏览1,2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