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成拳断手概述
何谓断手?
断者,断开、截断、堵截之意。宗师王罗斋先生指出:从形 迹上来讲,是截击对方所来之手;若从劲力来讲,是断对方所发 之力。在截断对方来势的情况下,就可有效地达到防守与进攻的 目的,此即“善守即善攻也”。
断手又称“实作”,即实战、搏击、格斗、技击。对于推手 而言,则需要单臂或双臂的接搭对抗,其目的在于控制与反控 制、发放与反发放;对于格斗而言,则是指双方在肢体断开前提 下的格斗状态,其目的主要是无招法、无禁击部位限制的打击对 方。从武术技术的角度而言,断手(实作)是大成拳的宗旨功 法。
断手又分绝对断手和相对断手。绝对断手是真拼实搏,是真 实意义的技击和实作,是应敌状态;相对断手又称对手,是技艺 交流,擂台比赛就是特殊的相对断手,现代体育把这种比赛叫作 散手。绝对断手可能会危及生命;相对断手可能会伤及肢体,但 一般无性命之虞。
大成拳断手与其它拳术实战搏击有着本质的区别,其特点主 要有:
- 无固定招法,在无招中见真招,根据触觉感受应变出无 穷的打法。
- 攻防统一,顾打结合。在防守的同时打击对方,在打击 对方的同时又不失防守之意。
- 硬打硬要。由于习大成拳者大多具有一定的抗击性和较 强的肢体搠撑作用,所以,实作时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之神 威如入无人之地,此即为大成拳的“打实”之说。
- 身如轮轴,化力为乌有。大成拳除了可硬打硬要,还可 通过触点的变化,化解来势,使对方有力无处使而陷于被动。与 此同时,我以相应的技法进击之。
一、大成拳断手的理论基础
大成拳断手以兵法中的奇正理论为基础。
所谓奇者,是指出奇制胜的意思。在与对方交手时,要做到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在这一静一动之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 势,闪展腾挪的身法,在一瞬之间,飘忽而至敌前,出奇不意地 攻击对方,使对方处于被动地位,防不胜防。
所谓正者,是指自身功力笃实雄厚,精神饱满,浩气放纵, 神态逼人,气势袭人,强攻硬搏,即形意拳中“硬打硬要无遮 拦”的做法。
至于具体用法,或用头撞,或用足踢,或用肘顶,或用手 击,或用擒拿,或用摔法,或用放法,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习 惯。但必须做到得机得势,处处有法,方能克敌制胜。此技击之 法,练得日久功深,即能做到在交手时奇中有正,正中有奇,奇 正互变。到此境界,就达到了大成拳技击中的初级阶段。到此阶 段之后,在技击时就能很好地掌握动作中的时间性、空间性和有 机性。也就是说在技击时,不论自己出手时的早晚,但触敌发力 之时,总在敌先,而能够做到先发制人。正如王萝斋先生所说 “彼不动,己微动;彼微动,己慢动;彼慢动,己快动;彼快动, 己先到;彼先到,己先发”的实作原则。
在大成拳断手的训练中,要做到头直、目正、神庄、气静。 在做每个动作中,都必须具有一定的实战意义,切忌无的放矢, 盲目而动。并且在动作时,要做到周身上下协调一致,形成一动 无处不动的整体运动。这就是《大成拳论》中所说的“上动下自 随,下动上自领,上下动中间攻,中间攻上下合”的全身齐动的 作拳要领。而且在动作时,身体的各个部位,还需做到“紧而不 僵,松而不懈,形曲意直,神圆力方”。要使自身四肢百骸,处 处皆有虚实,处处皆有松紧,处处皆有争力,从而触敌发力之 时,浑元一争,形成整体发力。
在技击时,当与对方欲接未触之际,要有善于判断对方“企 图”何在的能力。致于用何方法以应敌,用何方法而进攻,或双 手齐出,或单手独进,或指上而打下,或佯用拳而实用腿,或双 手配合而攻,或手脚并用而进,或进步而攻,或退步而守,或步 步前进,使对方措手不及,无有还手之时机,或步步后退,使对 方招招落空,以退为进而发拳,或顾与打相结合,或闪与进相统 一。但总的来讲,在交手时不但要配备以上所说的“精神暗示” 或“手法暗示”的各种用法,还必须做到“神不外溢,意不露 形,形不破体,力不出尖”等要领。
总之,以奇正理论为技击基础,以上面的各种要领为技击原 则,在实际应用中再加上身法和步法上的变化,身体重心的转 移,配备合理的间架,掌握好力量的虚实和松紧,加之各种基本 技术的具体用法,而形成大成拳断手的技击全貌。
二、大成拳断手要素
决定格斗类(如散打、拳击、摔跤、柔道、跆拳道、空手 道、截拳道等)竞技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体能、技能和战术、心 理和智能等。 ■
体 能:体能包括力量、速度、灵敏和耐力等素质,要想在
格斗竞技中获胜,身体必须全面发展,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和 触觉感受,并且内脏器官还要具备抗震、抗击打能力。
如果单纯从力的角度来讲,力由站桩而得, 由试力而知,由发力而用,由推手而懂,由实作而知变化,由试 声而固元气。
技能和战术:技术和战术是格斗类的主导因素。技术具有主 动性、全面性、重要性、连续性和实用性等特征,其内容有进 攻、防守和反攻三个方面,在战术上可采用因人而异、先发制 人、真假结合、诱导和借力、消耗战和游击战等。
心理和智能特征:良好的心理和智能特征,是制胜的必要条 件。心理特征包括:临阵的敢斗性、坚毅性和心态的稳定性;智 能特征指的是:较佳的记忆力和分析判断力。
大成拳断手与格斗类的竞技既有共性的要求,又有独到之 处。对于格斗类竞技而言,它要求运动员的体能特征在形态方面 有一定的选择性,而大成拳则提倡人人可行,讲究充分发挥人的 本能。格斗类竞技的训练途径为:借助现代器械训练力量,通过 单项技能训练获得技术,经过跑步取得耐力、速度,模拟性对练 可具有灵敏性,并由此可积累经验。此外,还可进行适当的心理 素质训练。大成拳的断手理论为:通过站桩,可获取力量、灵敏 性,在站桩状态下可进行适度的心理训练,通过试力可强化力 量,并能获取一定的速度性能,再由推手、单操手、实作训练可 具有技术能力。当然,如果你有参加比赛的愿望,也要进行跑步 训练。大体而论,大成拳断手的主要因素包括内劲素质、技术素 质和胆量素质。
- 内劲要素
许多体育运动,包括格斗类的竞技,力量是其重要的素质之 一,在内家拳法中,通常把力量素质称为“功力”,大成拳称之 为“内劲”。要使断手发挥很好的作用,必须具有一定的功力作 后盾,如果力量微弱,要想在断手中获胜是根本不可能的。一个 孩童即使其招法学的再好,若想打败一个壮汉,简直是天方夜 谭。
- 技术要素
大成拳的断手有大法与小法之分。大法就是无法,小法就是 有法,大法是技击的原则,小法是具体的操作之法。无法是指在 真拼实搏的瞬间变化中,不可能用具体的方法去套用,而是以自 身的劲力为前提,随机而发。当然对于初习者来说,一开始就想 具有无法之法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初学者必须要进行具体的 的小法练习,这也是王萝斋先生设立拳型、技击十二形、断手五 式二十一法的缘由。我们可通过单式的训练与模拟,使之逐渐熟 练化,然后再把劲力的应用渗透到技击的动作中,进而由熟生 巧,由巧生慧,最终达到不拘泥于任何形式的具体之法,这就是 大法。对于实作由初级到高级的训练,我们将在相关的内容中详 述,这些内容就是属于断手的技术素质。
- 胆量要素
胆量素质在断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王萝斋先生指出:“敌 前先自怯,怯敌必败。”功夫练得好,与友人交流时或许获胜, 但搏击时,如果缺乏胆量,则未必获胜。
无胆量者大多是“怕”字当先,怕的原因有两个:主要是, 万一打不过人家,岂不吃亏;其次,万一把人家打坏,岂不吃官 司,要赔偿医药费。由此二怕,缩手不前,犹豫不决,则早已挨 打至身。
习武之人要首重武德,恃强凌弱是习武大忌,但属于自卫范 畴的,该打就打。习武之人要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这不但是习武之人应尽的职责,也是整个社会所提倡的,因此为 了正义,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些都必须具有足够的胆量和勇气。
浏览1,06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