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节"基本手开与步开

 

一、掌形

❶锁掌

五指自然分开,指掌向外翻压, 掌心斜向上,在翻掌时必须坐腕,使 手腕有力。(图1-1)

其用法为,与敌交手,翻掌锁住 敌方之手。彼欲攻我,必须改变方向, 彼变我随之而变,可起封闭作用,变 化也极为灵活。

❷箭掌

四指伸直并拢,拇指屈叠掌心, 使指力聚而不散。(图1-2)

其用法以伤敌方双眼、咽喉等要 害部位为主要目的。

 

 

 

 

 

 

 

 

 

 

 

 

 

 

 

图片1 图片2
食指向手背方向外绷,拇指向 掌内下按,合谷穴绷紧,中指与拇指 相对,犹如鸦鹊之喙,欲捕细微。 (图 1一4)
❹含机掌

 

图片3 图片4
其用法为,出拳时五指虚握,在 发力的一瞬间,出阴落阳(拳心向上 为阴,拳背向上为阳),此即骤然一发 的螺旋爆发力。
五指屈握成拳,拇指叠压于食、 中指第一、第二节骨之间,拇指第一 节骨与食指第二节骨交叉成人字形, 故名“人字拳”。此拳要求拳背与前臂 平,拳腕内扣。(图1-5)
❶人字拳(平拳)二、拳形

切勿紧握拳头打出,因握紧拳 头,其力便陷在自己的肩头上,落在 敌人身上的力就小得多了。

 

❸凤眼捶

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紧,食指 弯曲,第二关节成尖锤状,向前突出, 拇指指尖紧扣食指第一关节,点穴时 用。(图1-7)

三、步形

❶屈膝八字步

两脚左右分开,相距约80厘米 (宽度根据本人两腿的长短而定,不 可拘泥),成八字形;屈膝,膝与胯成 水平,胯不可低于膝,收臀竖脊,头正 顶平。(图1-8)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❷前弓后箭步

两脚前后分开,两脚尖内扣; 前膝与胯成水平,但胯不能低于 膝,膝对脚尖成垂直线,弯曲前弓; 后膝挺直如箭,后胯下蹋,腰脊竖 直。(图1-9)

❸前箭后弓步

前膝挺直如箭,胯下蹋;后膝 弯曲如弓,膝对脚尖成垂直线,膝 与胯成水平;两脚尖内扣,腰脊竖 直。(图 1-10)

 

❺丁八步(又名含机步)

前膝微屈,前脚尖微向内扣,吞 前胯,上体微向前倾;后脚横,后膝 屈,重心偏坐后腿(左右动作相同)。 两脚似丁非丁,似八非八,故名“丁八 步”。(图 1-12)

 

图 1-12

 

 

 

 

 

 

 

 

 

 

 

图片8 图片9

 

 

 

 

 

 

 

 

❻屈膝丁字步

两膝微屈,重心偏坐后腿;前脚 横,脚尖内扣;后脚尖对前脚弓(脚掌 内侧弯),成丁字形(左右动作相同)。

(图 1-13)

 

 

 

 

 

 

 

图片10 图片11

 

 

 

图 1-13

松 溪 派 技 击 基 础

 

 

 

 

 

 

 

 

 

 

 

 

 

 

 

 

 

 

 

一、手法

所谓手法,实际上是指上肢在武 术中的攻防技法,包括拳、掌、指、勾、 爪、肘以及臂等上肢动作,它是习武 者防身自卫、克敌制胜的重要武器和 方法。由于拳种流派的不同,手法相 对而言也就有所区别。

松溪派属内家短打拳系,极为重 视手法的训练,而且手法种类及变化 甚多;在应敌时,多采取乘势借力、避 实击虚的战术,最忌硬招硬架。

在这一节里,将会对松溪派的基 本手法与变化进行全面介绍,以便读 者学习参考。

(一)反臂擒拿


  1. 用右手握住敌方右手,拇指扣 紧其合谷穴。(图1-14)

  2. 然后用力翻转敌方右手,左手 紧扣其少海穴。(图1-15、图1-16)


 

 

 

 

 

 

 

 

 

 

 

 

 

 

 

 

 

图片12 图片13

 

(二)扣内关手

右手四指紧扣敌方内关穴,拇指 抵住敌方手腕下侧。(图1-17)

(三)扣内美少海手

L用右手背贴住敌方右前臂。

(图 1-18)

 

 

 

 

 

 

 

 

 

 

 

 

 

 

 

 

 

图片14 图片15

 

 

 

 

 

 

 

 

 

 

 

 

 

 

 

 

 

 

 

  1. 按箭头所示方向下滑,滑到敌 少海穴时,左手四指紧扣此穴,拇指 用力抵住敌方肘关节。(图1-20)


 

 

 

 

 

 

 

 

 

 

 

 

 

 

 

图片16

 

 

 

 

 

(四)扣拿内关曲池手

双手先握住敌方前臂。右手下 滑翻转,用四指扣住敌方内关穴;左 手同时沿其前臂上滑,扣住敌方曲 池穴。(图1-21)

 

 

 

 

 

 

 

 

 

 

 

 

松 溪 派 技 击 基 础

 

 

 

 

 

 

 

 

 

 

 

 

 

 

 

图片19 图片20

 

 

 

 

(五)四平变手

1.上为含机掌,下为含机步。(图 1-22)

图 1-22

2.右掌回收翻转,掌心向下;左 掌前伸翻转,掌心向上;同时,左脚向 前迈出成含机步。(图1-23)

图 1-23

 

 

 

 

 

 

 

 

 

 

 

 

图片21 图片22

 

 

 

 

 

 

 

 

 

 

 

 

 

 

 

 

 

 

 

 

 

 

 

 

3.左脚跟着地,右脚迈出成含机 步;左掌回收翻转,掌心向下;右掌前 伸翻转,掌心向上。(图1-24)

  1. 含机步不动,双掌按图1-17方 法转动。(图1-25)


 

 

 

 

图片24

 

 

 

 

 

 

 

 

图片23

 

 

 

 

 

 

 

 

 

 

 

 

 

 

 

 

 

 

 

 

 

 

 

  1. 右脚跟落地,左脚向前迈出 成含机步;右掌五指弯曲成勾。 (图 1-26)


 

 

 

 

 

 

 

 

 

 

 

 

 

 

图片26 图片27

 

 

 

(六)六步散手

 

这里介绍的六步散手,不是包括 含机步、弓步、屈膝丁字步、马步、倒 叉步等整套的“六步拳”,而是“六步 拳”中的几个重要动作。

身体直立。左掌握拳置于嘴前; 右掌握拳置于后腰间。(图1-27)

 

 

 

 

 

 

 

 

 

 

 

 

 

 

 

 

图片28 图片29

 

 

 

 

 

 

 

 

 

 

 

 

 

 

❷下势

1.右脚向右方跨出,腰胯和内气 转动,左拳下伸对准右膝。(图1-28)

2.转腰转胯,转动内气,形成左 脚在前,右脚在后;换手,右拳下伸, 左拳对准右肘。(图1-29)

 

 

 

 

 

 

 

 

 

 

 

 

 

 

 

 

 

 

图片30

 

 

 

 

 

 

 

 

 

 

 

右掌回收翻掌,掌心向下;左掌 前伸翻掌,掌心向上;同时,转腰转 胯,转动内气,变为右脚在前、左脚在 后的弓字步。(图1—31)

❹曲池跌

图片31 图片32

❺卧牛手转中宫指头

❻中宫指头

 

 

收势成四平手,右脚跨出;同时, 左掌变拳由上而击下,右掌变拳随即 同样击下。右拳迅疾翻转按下,左拳 向前击出。(图1-32)

转腰转胯,转动内气,形成左脚在 前,左拳向左撑,右拳击出。(图1-33)

 

 

 

 

图片33 图片34

 

 

 

 

 

 

❼碰肘起势之一

 

右脚向前跨出;右拳成掌翻转, 掌心向前;左拳变掌上托。(图1-34)

左脚上步成含机步,腰胯和内气 向左转动,两掌前推。(图1-35)

 

 

图片35 图片36

左脚踏地成屈膝丁字步

 

 

 

 

 

。反关碰肘(左)

左脚回收成含机步;左掌四指拿 关;右掌下压,右肘用力弯曲向下压。 (图 1-39)

能反关碰肘(右)

动作如上,仅左右相反。

 

 

 

图片26 图片25

 

 

 

 

 

 

 

 

 

 

 

 

 

 

 

 

 

 

 

 

 

 

 

 

 

(七)内外翻捶

1.含胸,左侧身,左腕向左下方 转切;上左步踩敌方右脚;右手握拳 待发。(图1-41)

2.左手虎口向上抓托敌方右肘, 右脚向右进步,运腰胯之功,发右拳 闪击敌方胸腹要穴。(图1-42)

 

 

 

 

 

 

 

图片27 图片28

 

 

 

 

3.右拳变掌格截背后偷袭之拳; 同时,略收右脚,向左后方收转身 躯,以避让袭击并顺势作反击准备。 (图 1-43)

4.右手反拿来袭之敌的右手肘 部;同时,趁势以右脚为支点,左脚向 右转圈至敌背后踏定,劲自左脚崩 发,借旋腰转胯之力,发左拳突击敌 之背后易损要穴。(图1-44)

 

 

 

 

 

 

图片29 图片30

 

 

 

 

 

 

 

 

 

 

 

 

 

 

 

 

 

(八)四平八法

在松溪派的基本练技法中,若 论地位的轻重,重要的当首推四平 手。它是诸法中的三大法,被尊崇为 练技的“根本大法”。

对于四平手而言,所谓“法”,即 八法。四平八法的练技法则,缘起于 易理,“易”是讲究矛盾、讲究相对的。

四平之意出身“元亨利贞”四字。 表示天之四时——春夏秋冬;地之四 方——东南西北。前为元,后为利,左 为亨,右为贞。“八法”乃是正偶八个 方位的转换变化之法。正位有四:乾 卦与坤卦相对,是谓天与地相对;坎 卦与离卦相对,是谓水与火相对。偶 位亦有四:巽卦与震卦相对,是谓风 与雷相对;兑卦与艮卦相对,是谓山 与泽相对。如此四正四偶,就构成了 八个不同的方位。

"四平八法”的技击原则便是在 阴阳相合中追求正偶转化,在顺背相 对中争取得气得势,这是松溪派拳术 有关技击法则的核心思想。

浅显地说,四平八法也可用四平 八稳的概念来体现,以自身为中心, 以周围为圆形,四面八方皆可进退得 势,攻守得机,转化得气。

四平手的基本步法是走圆圈。以 圆圈面论,它没有起点,亦无终点,它 没有固定的前后,也没有不变的左 右,它只有不停顿地转动。八个方位 把360。的圆周分出了各不相等的角 度。角度谓之“方”,拳理说:“圆要形 成方。”意思就是说“走化宜圆,打击 要方”。方者,刚也,合适的角度就能 充分发挥“刚”的打击威力。

八卦以圆为形,阴阳之分为八卦 之精,角度便由阴阳相合而生,大可 无限,小亦可无尽。变化之法,盖孕于 无限无尽之中。

拳理又说:“由正转偶,由偶转 正。”这是指八法的方位转换,可由上 转为下,由下转为上,亦可由左转至 右,由右转至左,又可由前转到后,由 后转到前。总之,无论如何转化,都是 为了在技击对抗中转背为顺,避实就 虚,进而扬己之长,攻敌之短,从而达 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练法】

身、手、脚形是含机桩势的基本 架子。

上为含机手,下为含机步,手法 在转腕、扣穴、抱球的连续动作中进 行左右手交错,步法遵循“阳开于 外,阴守于内”的原则,在左右虚实 脚法交替中循圆周走步。(图1-45~ 图1-48)

同时,也可参考前面的“四平双 手”练法动作。

 

【要领】

❶意动

意动就是通过内意的锻炼后, 在意识中能不断地制造假想故。内 意就是意识活动。以内意求外形,造 外形达内意。因此,就拳术锻炼的法 则来说,千动万动,概起于意动;千 变万化,皆根于意变。以本门拳理而 论,内意运动为先,这是内家拳术锻 炼的关键所在。

在练四平手时,必须在意识中 不断制造假想敌。起势出手,转身动 步,要假想四面对敌,要尽力设想在 “猛虎扑于前,泰山崩于后”的险恶 处境中力求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克 敌制胜。

世间中的任何矛盾对立,从来没 有绝对不变的强弱之分。武术对抗中 的胜负之别,也只是相对的。因此,在 各种相对、可能的基础上争取矛盾向 利己不利敌的方向转化,乃是意动的 根本目的。

要进行有效的内意运动锻炼,先 决条件就是思想意识必须高度集中, 集中到与假想敌在攻防变化争斗上 来。长期日积月累的意识锻炼,就可以 自然而然地形成高度灵敏的条件反 射。这种境界就是我们通俗所说的“熟 能生巧”的境界,在松溪派拳术理论 中,成为“手比心灵”,须以意动为本。

四平手的锻炼既以八法为本,当 以方位角度为治武之要。意识锻炼应 能在任何复杂的对抗中不乱方位,在 瞬息万变的剧烈相持中抢得先机。这 种境界,源于长期的、锲而不舍的有 意识和有目的地艰苦锻炼。“若要功 夫深,铁杵磨成针。”如在四平手的锻 炼中不以移动为先,那只能流于徒有 其形、不精其里的低级水平,在技击 对抗中必然沦至后人而动、处处被动 的窘困境地。

❷气转

气转是指气转黄庭(黄庭位于 肾前脐后的中央,即丹田,也就是腰 腹部这个位置)。松溪派拳理认为, 任何外动皆源于黄庭气机之转,这 是根本之点。任何发力攻防之点,便 是黄庭内气机转动之向。在四平手 的锻炼中必须十分讲究气转黄庭, 只有气转黄庭才能把全身的气机主 要集中到黄庭,气机在黄庭内的转 动方向与身手步法的运动方向是一 致的,八个方位间的任何角度都可 以成为黄庭气机的转动方向。拳理 说:“用劲之机应于发时。”气转黄庭 犹如军事战争中的集结优势兵力打 击空虚薄弱之点,发则以雷霆万钧 之势,攻敌之所不防。

❸脚转

脚转是指脚腕转动的基本脚法。 阳开于外,阴守于内,这是四平手、含 机步的基本脚法。动步出脚以脚尖内 扣为要,这是松溪派拳术中主要脚法 不可违背的原则。

四平手脚法以落点成三为原则 (即丁字步),撑点为三才稳,这是力 学的道理。四平步法严禁裹裆,即前 后两脚不能站在一条线上,两大腿不 能并拢。一旦裹裆,落点便成一线,这 样就违反了力学原理,犯了拳家大
忌,一旦交手对阵,便会不击自倒,为 害很大。出脚成丁字步时,前膝内扣, 形成扣裆,既保持落点成三,又起护 裆作用。

从松溪派武功的步法来说,动步 出脚均以踩脚封裆为要,四平步法即 是松溪派的基本脚法,当以脚转内 扣、双脚之撑成三点之势为必须严守 的锻炼的法则。

脚腕之转是选取方位、角度的关 键。无论是由正转偶,由偶转正,或是 转45。、90。还是270°,都取决于脚腕 转动的幅度。

❹腰胯转

四平手锻炼法的方位角度是由 旋转产生的。腰胯的转动在其中起了 相当重要的作用。拳理说:“人即一个 小天地。”地球的旋转是由于地轴的 作用才能形成有规则的转动;拳法也 是如此,腰胯的转动主要是由于带脉 的作用,所以,腰胯运动的锻炼也正 是着眼于锻炼带脉运动的能力。

通过四平八法的锻炼,腰胯转动 若能达到精熟自如的程度,在实用技 击对抗中便有显见的两点功效。

  1. 微动:腰胯微动具有相当的隐 蔽性,对手往往不易觉察。在表面上 不露外动的情况下,却使方位角度 起了变化,在隐蔽中完成了攻守方 向的转换,无形中取得了理想的发 力角度。

  2. 大动:腰胯大动在进攻上具有 相当大的威胁性。腰胯转动的幅度越 大,攻击爆发劲的威力就越大。同样 的道理,退守转化的突然性就越神速 莫测。


❺手转

手转是一个广义的拳法概念, 除手腕转动外,还包括肘转、肩转和 扇骨转。

四平手锻炼法中的手法之练,看 似简单,实际是相当复杂。含机手就 包含着手法的各种可能的攻防变化 之机。单是手腕之转,就有转腕、翻 腕、叼腕等。转腕又可以分成上转下、 左转右、右转左、外转里、里转外等。 这些众多变化的手法要求,必须在实 际练习中具体体现,力求以细微处见 真形,于精熟中得三味。

肘、肩、扇骨之转,也必须十分讲 究,转动力求自然,一气呵成,努力达 到这几个部位的连接关节圆活,韧带 坚柔。长久依法而练,可使手臂的内 力充盈,暗劲聚积,就可避免僵滞,在 实战对抗中就可在八法之间的任何 方位处处得机占先。

总而言之,四平手的身、手、步法 是综合性的全身锻炼,意气务须紧密 相连,胸、背、腹、肩、胯、膝、肘、脚腕、 手腕的动作必须贯串协调,动则一动 百动,静则一静百静。

四平八法的步法运动线路是走 圆圈。有原地走、走小圈、走大圈三 种。三种走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要 点,便是松溪派拳理中的一条法则 “大身法、小手法”。身法宜大,劲力必 猛;手法宜小,招术易变。

拳理说:“欲左先击右,避其实, 顺其虚。”意思是说欲攻其左先虚其 右,反之亦然。如敌狡诡,左右皆防, 我即或取其上,或攻其下,变化之功, 全在虚实闪转之间。四平手就是根据

此理,腰胯不停地旋转,脚的位置不 断地变化,手的阴阳连续交替,在旋 转、变化、交替的协调运动中,于正偶 八个方位间的任何攻防角度占尽地 利。正偶变换的方位角度的选择乃是 诸要中之主要。方位角度的正确取法 的标准是:一定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 攻防发劲。若是取法偏差,往往会造 成得机之时却是背势之始,非但不能 制敌,反倒自祸其身,且发劲愈烈,其 害愈厉。
(九)交替八法“四平八法”为松溪派武功中的 攻防招数的源,变化过渡的本,源涌 流则长,本壮枝则繁,四平手的功夫 精熟与否,直接决定其他技击招数、 攻防能力的高低强弱。

交替八法,简称“交替法”,是松 溪派武功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技击法 则,主要着重于手法的运用。松溪派 武功动作中有“阴阳五行八卦太极 手”。总的概念是,以右手攻击,有阴 必有阳,有下按必有上接,有左趋必 有右封,有侧剃必有正弹,有外拨必 有内插,有上提必有下栽,有左撩必 有右铲,有圈左击右必有圈右击左 以左手攻击也相同O这个概念体现了 交替八法的手法变化。所以,交替八 法的手法变化是:阴与阳为一法,按 与接为二法,避与封为三法,剃与弹 为四法,拨与插为五法,提与栽为六 法,撩与铲为七法,圈与击为八法。

❶阴与阳

1.阴:右脚向前迈出一步,成弓 步;右手臂上抬,屈肘与右膝相对,右 掌心向后,五指伸直;左手臂弯曲,五 指伸直,食指尖对准右肘。(图1-49)

 

2.阳:右手旋转,使掌心向前。

(图 1-50

❷按与接

1.下按:上体左转成左弓步;同 时,右掌随转体向左前下方弧形按 下,掌高与腹平,肘臂微屈,掌尖向 上,掌心斜向前下方;左掌屈肘,食指 对准右肘内侧,掌心向下。(图1-51)

 

 

屈肘竖臂,右掌与眉屈 肘,食指对准右肘内侧,掌心向下。 (图 1-52)

 

 

 

 

❸避与封

1.左封:上体左转成左弓步;同

时,右掌及前臂向内裹劲成封手,右 掌高与鼻平;左掌附于右胸前侧,掌 心向下。(图1-53)

 

 

 

 

3.中手:重心左移于左腿,屈膝 半蹲,右脚内收一步成含机步;同时, 右掌略内旋成掌心向上,掌尖斜向前 上方,高与眉平。目视右掌。(图1-56)

腰胯继续转动,马步变为右弓 步;同时,右掌向外旋转,掌心向右前 方,掌尖向上,高与眉平;左掌在右肘 内侧随右掌转动而转成掌心向上。目 视右掌。(图1-55)

❹剃与弹

  1. 剃:含机步不变。右掌向里转 动,屈指成半握拳,拳心对准鼻尖为 正;左掌转成掌心向下。目视右拳。 (图 1-57)


 

 

 

 

 

 

 

 

 

 

 

 

 

图片33 图片34

 

 

2.弹:上体左转,左脚上步成左 弓步;同时,右手向前弹出,拳心向 上,高与鼻平。目视右拳。(图1-58)

图 1-58

❺拨与插

1.拨:向右转动腰胯,右脚回收, 变成右脚在前的含机步;同时,右拳 下落,手腕转动,成拳心向下,高与肋 平;左掌附于右前臂下侧,掌背贴臂, 掌心向下。目视右拳。(图1-59)

 

 

 

 

 

 

 

 

 

 

 

 

 

 

 

 

 

 

2.插:右脚向前迈出一步成弓步; 右手成凤眼捶用力前插,拳心向下。 (图 1-60)

图 1-61

❻提与栽

1.提:右脚回收成含机步。右拳 向内一收即往上提起,屈肘竖臂屈 腕,拳心向下,高与眉平。目视前方。 (图 1—61、图 1-62)

 

 

 

 

 

 

 

 

 

 

 

  1. 栽:右脚向前迈出成右弓步; 右手略一收即向前栽出,拳心向 下,高与鼻平。目视右拳。(图1-63、 图1-64)


 

 

 

 

 

 

 

 

 

❼撩与铲

1.撩:左转身成左弓步;同时,右 拳随转身向下弧形翻转成拳心向上, 臂部伸直;左掌护于右前臂内侧。目 视右拳。(图1-65)

2.铲:向右转动腰胯,右腿屈膝 成马步;右拳及前臂随右转向右侧铲 劲,右拳翻转成拳心向下。(图1-66)

 

 

 

 

2.圈左击右:左脚前跨一步成弓 步,两手动作同上,仅方向相反。

1.圈右击左:向右转动腰胯成右 弓步;右拳伸指成掌上抬,掌心对面 部时,即向右圈成圆弧,掌心转向右 侧,掌尖向上,高与鼻平;左掌边前伸 (不要伸直),边圈成圆弧,停于左胸 前,掌心向右,掌尖向上。(图1-67、 图1一68)
❽圈与击

以上八法集虚实、攻防于手法之 中,平时锻炼中就要有临阵对敌的明 确概念。“拳练万遍,自然会变”。在实 际技击中如何具体灵活运用,就要心 领神会了。

形象地说,交替八法是一株大 树,交替是根,八法是枝叶。养其根, 固其本,才能壮其枝,丰其叶。

从技术上说,交替是原则,八法 是手段。在制敌中,运用交替八法要 达到出神人化的地步,八法交替要灵 活到出其不意的程度。

(十)桩架变势

❶擒拿背桩

此势必着重训练两掌的粘擒及 腰身的拧裹扛击之劲。

 

  1. 左脚跟猛然外展,腰身右拧成 右弓步;同时,右掌随旋转之势经体 前向右侧屈肘回拉至右腰侧,左肩随 转体之势向扛击。(图1-71)


然后,又如前势以左掌向右前方 探击,随即腰身左转向左扛击。左右 交替练习。

 

 

 

 

 

❷迎送手

迎送手是二人配合练习的技法, 其目的是为增强练功者的吞吐拧裹 及黏化反击能力。

1.双方以前臂或腕关节内侧互 靠。乙方(光头为乙方)重心前移成左 弓步;同时,翻掌向甲方胸部推击。此 时,甲方顺势回坐成右弓步,左前臂 外旋成掌心向上,将乙方推击之手向 右外格化。(图1-72)

 

 

 

 

 

 

 

 

 

 

 

图片36

 

 

 

 

 

 

2.甲方速将重心前移成左弓步; 同时,左前臂内旋成掌心向下,向乙 方胸部推击。乙方顺势回坐成右弓 步,并以左前臂将甲方推击之手向右 外侧格化。(图1一73)

如此你来我往,反复推化,左右 交替练习。

 

 

 

 

 

 

 

 

 

 

 

 

❸单推手

单推手的目的是为增强练功者 的黏化及进击能力,提高下盘的稳固 性和人体的平衡能力。

1.二人均持左势。前脚掌内侧 相靠;左臂前伸,以掌腕背相靠。 (图 1-74)

 

 

 

 

 

 

 

 

 

 

 

 

 

 

 

 

 

 

3.动作不停,乙方继续前推,甲 按之手向左后侧引化。(图1-76)

方则以腰为轴向左侧拧裹,将乙方推

 

 

 

 

 

 

 

 

4.待乙方势尽欲回时,甲方则趁 势向前跟进,以左掌推按乙方胸部。 此时,乙方将身回坐,并以左腕绷住 甲方推击之手,将其向左外侧引化。 (图 1-77)

如此你推我化,反复往来,左右 交替练习。

二、肘法

松溪派是一种乘势借力、近身 搏击的短打拳种,尤其注重近身摔 跌,所以其肘法的运用乃重中之重。 这里介绍其常用的六种肘法,以供 参考O

 

 

 

 

 

 

 

 

(一)坠肘

1.我方手腕被敌抓擒时,应顺势

屈臂坠肘;同时,顺其回扭之势以肘 尖向前顶击敌胸部。此为左势示例。 (图 1-78)

 

 

(二)裹我方被敌方用左手抓住胸襟, 我方则用左手按其手背;同时,用右 前臂内拧裹劲靠击敌方的左肘关节。

(图 1-80)

 

 

 

 

 

 

 

 

 

(三)凭肘

此肘又名“背桩”,是松溪派重要 的反关节肘法。

1.敌方用右拳击打我方面部,我 方略向左侧斜闪进身;同时,用右手 粘擒敌腕,并顺其来势将其向右后方 牵拽。(图1-82)

 

 

 

 

 

 

 

 

 

 

 

 

 

  1. 动作不停,我方腰身迅速向右 拧转,以左臂扛击敌方右肘关节。


略向右斜闪;同时,用左手粘擒敌腕, 并顺其来势将其向左后侧牵带,右臂 则由右向左靠击敌肘关节。(图1-84)

 

(五)顶肘

我方用凭肘法扛击敌臂敌若回

挣,我则趁势挨进,乘机用左肘尖撞 击敌方胸部或肋部。(图1-85)

 

 

 

 

 

 

 

 

 

 

(六)提肘

敌方用右摆拳向我方头部左侧 击来。我方迅速提左肘上格,右拳护 住面部。(图1-86)

 

 

 

 

 

 

 

 

 

 

 

 

 

 

三、步法

灵活多变的步法,既可使敌方凶 猛的攻势化为乌有,又可出奇制胜, 转危为安。松溪派对步法的要求是 “步下基础,虚实两投,活泼稳健,随 波逐流”。故而,该派步法多为闪展腾 挪的活步,最忌死站稳守。

(―)斜闪步

斜闪步为躲闪进击的步法。

  1. 侧身站立,两脚自然开立与肩 同宽;右手半握拳护于左肩侧;左臂 屈肘成直角,手成半握拳,与鼻同高, 拳心向右,沉肩坠肘。目视左侧方。 (图 1-87)

  2. 左脚擦地向左斜方闪 挪约半 步。(图 1-88)

  3. 腰身略向右拧转,与此同时,右 脚随拧腰之势向左侧挪动。(图1-89)


【要领】
步子挪动不宜过大,特别是后脚 的摆动要与腰肩的拧转同时进行。

 

 

(二)赶粘步

赶粘步为直进单管之步法,因其 速度极快,故名“梭步”(即像织梭一 样迅如闪电)。此步法常与粘擒手配 合,多用于进身管腿。

 

2.动作不停,右脚迅疾向前跟 进;同时,用左掌向左外侧格压敌腕。

 

 

 

 

 

 

 

 

 

图 1一92

(三)包桩步

包桩步为直进双管步法,多用于 进身封腿。

敌如用左拳击打我方,我可趁势 粘擒其腕,迅疾拧腰进身,用右脚由 敌身后封住敌双腿。(图1-94)

接下来,我方即可重心猛然前 移,用右后臂将

 

 

 

 

 

 

(四)串步(又名连珠步)

串步为进击、解化的步法,进能 跌敌,退能闪避。此步可以直走,也可 斜行,因其步势轻快连贯,故又名“连 珠步”。

❶前串步

由左势侧身开始。右脚经左脚向 前迈步。(图1-95)

随即,左脚再向前上步,如此连 续不断。

❷后串步

由左势侧身开始。左脚由体前经 右脚向后插步。(图1-96)
随即,右脚再向后挪步,如此连 续不断。

(五)边步

边步为闪让进击之步法,可打 可跌。

2.右脚向右侧闪挪,左掌由前向 右下方撩挂。(图1-98)

 

1.由左侧含机桩开势。(图1-97)

 

 

 

 

 

 

 

 

3.动作不停,左脚经右脚绕弧向 探击。(图1-99)

前方上步,左掌随上步之势向左前方

 

 

 

 

 

续闪击。此步如得法,可长距闪撤。

1.由左侧势开始。(图1-101)

 

此步为连消带打之法,可左右连

 

 

 

 

 

 

 

 

 

 

 

 

 

 

 

 

 

 

 

2.上体突然向左拧转,左脚随转 体之势挪步;两掌交叉于胸前。

 

 

 

 

 

 

 

 

 

 

 

 

 

 

 

3.动作不停,右脚迅速向左脚击 步,两脚趁击步之势擦地后滑;同 时,两掌向左右分击。目视右前方。 (图 1-103)

(七)圈缠步

此为迂回攻守之步法,多用作闪 躲斜进或诱敌。

2.左脚向左侧方挪步;同时, 两臂在体前顺势正方向绕孤。(图 1-105)1.左侧势开始。(图1-104)

3.动作不停,重心左移,右脚 经左侧向右前方绕孤上步;右掌继 续经左下绕弧向右侧方探击;左掌 由左侧经面前绕弧后附于右肩前。 (图 1-106)

 

 

 

拳谚有曰:“起腿三分险。”那是 因为起腿后单腿支撑,位置固定,既 不稳固又难闪挪,很易为人所乘,相 比之下,矮腿使用起来就安全灵便多 了,故而,松溪派的腿法大都高不过 腰,以矮腿为重。

(一)铲腿

此腿是以脚掌内侧铲击敌方前 腿前胫骨部位。铲腿的攻击力很强, 再与上肢配合使用,低而快,命中率 高,敌很难察觉,防不胜防。
敌我对峙时,我方先以前手佯攻 诱敌,敌必招架,我速乘机以右脚铲 击敌左小腿前胫。(图1-107)
此腿是以脚掌外侧攻击敌方小 腿前胫或膝关节,此腿高不盈尺,故 名“五寸腿”。
(二)五寸腿

敌方左进步以左拳击打我方面 部。我略以前手(左手)格挡;同时, 用左脚掌外侧踹击敌左小腿前胫。 (图 1-108)

 

(三)勾弹腿

此腿为挂打结合的连环性腿法, 多用于贴身跌打。

 

2.动作不停,左腿迅速再顺势前 伸踹击敌左膝内侧。(图1-110)

 

 

 

 

 

3.我方随即落步进身,右鞭拳反 扫击敌下颌部。(图1-111)

 

 

 

 

 

 

 

 

 

(四)撩阴腿

此腿为连守带攻的反击性腿法。

敌方用右腿向我上盘踹击来。我 顺势避让,同时用左脚跟反撩敌裆 部。(图 1-112)

 

 

 

 

 

 

第三-节 跌法白勺基本技

松溪派的跌法,是一种乘势借 力、进身挤跌的技击方法,不是与敌 拼劲斗狠,而是顺其来势,利用杠杆 原理或反关节动作将敌跌倒。其基本 跌法技术较为突出的有17种,这17种 方法可单用,但更需要的是相互间的 配合,灵活运用则可化生出千招万 法,达到“犯者即仆”的上乘境界。

一、左粘擒势

【练法】

左侧势开始。左脚向左侧方横。摆 跨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掌向左屈 臂架于左头侧上方,掌心向上,掌尖 向右;右掌向前方托起,掌心向上,掌 尖向右前方,略高于肩。目视右掌。 (图 1-113)

 

【用法】

敌用左拳击打我方面部。我用 左手由下经右往上向左(逆时针方 向)绕孤,在面前粘擒敌方左腕;同 时,右手配合抓托敌之左肘,腰身向 左拧转,将敌向我左侧后方牵拉。 (图 1-114)

粘擒之手动作宜小,不可过分用 力,制住敌腕即可;粘擒、转体、牵拉 必须同时进行,要准而快。

 

左后侧外展,臂伸直,掌尖向上,掌心 向后;左掌随右旋体屈臂向右拧裹, 掌尖向上,掌心对面部。目视左前方。

二、右粘擒势

【练法】

右侧势开始。右脚向右侧方摆退 一步,成右屈膝丁字步;同时,右掌向

【用法】

敌用右拳击打我方面部。我方上 体略右转后倾;同时,右手顺时针方

向绕一小弧,在面前速粘擒敌右腕, 并向体右侧牵拉;左掌配合推按敌右 肘。(图 1-116)

采腕要快,拧转要猛。

三、裹肘势

【练法】

左侧势开始。右掌向前一划即 收回右腰间;右脚上步,重心左坐, 两腿屈膝成右丁字步;同时,左前臂 外旋,随右拳回拉之势向右竖臂拧 裹,左拳心对面,拳面向上。目视左 拳。(图 1-117)

【用法】

敌左拳击打我方面部。我方起左 手采制敌腕向左后牵带,右前臂向内 拧裹,靠击敌方左肘关节或后臂外后 侧,致敌向前跌仆。(图1-118)

采腕宜松快,靠击要猛,腰身要 向左拧转。

四、滚肘势

【练法】

左侧势开始。左脚向后撤退一步,身体左坐旋身,上体左转成左弓 步;同时,上体前倾,右臂外旋,由上 向左下滚压至腹前,右拳心向下;左 掌护于右腕。(图1-119)

 

浏览3,46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