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练功要有明确的目的
心明才能眼亮,才不会走弯路,走斜路,走迷路。.心明应该理解 为有明确的目的,有明确的方向。我们学习武功也应如此,若没有明 确的学习目的,只图一时的兴趣、一时的心血来潮或是抱有某种幻想 来练功,当然不行。练功是艰苦的,甚至是痛苦的,是一种自我身心 磨炼的过程。它需要吃大苦、流大汗、花大力才能将功夫练到身上。 当然,抱有某些不良动机、不良思想、图谋不轨的人练功,更不会练 出好的结果了。这种人即便练出点功夫,也会由于目的不纯、心术不 正而去惹是生非,以致出现不良的练功后果,甚至给社会造成负面影 响。
武术中的各门各派都非常重视练功者的品德,对练功者提出很多 规章和要求,譬如梅花粧拳派中就有这么一条规定:“好练之家可传 也,不好练之家好好收藏也,不可传给匪人也。”这里所指的匪人即 图谋不轨、为非作歹之人。今天我们练功,一是为了继承发扬我国的 传统武文化;二是陶冶自己的情操;三是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四是学 到自卫防身的本领。我们有了明确的练功目的,练功才能持之以恒, 才能不怕挫折,才能虚心求教,才能越练越觉得有兴趣,才能真正练 到艺上身。
(二) 练功时要专心
我们这里指的心,即指人体思想和意识的中心,而不是指心脏。
《性命圭旨》中说:“身无外心,心外无道”,若离幵人的身体去找 意念和思想是不可能的,脱离开人的意念和思想去练功也是不可行的。 所以,我们在练功时要排除各种杂念。我们这里指的杂念包括畏难恐
惧、惧难求易、杂事缠身、心情不定、好高骛远……
练功时随时做到“三运”、“三到”,即以心运意、以意运气、 以气运神,以求心到、意到、气到。我们在练功之时把头脑中的各种 杂念通通消除掉,只留浩然正气、坦荡无私的胸怀、全神贯注坚忍不 拔的精神,在这种意境中练功,必然会记忆增强,功力增长。
(三) 要把握练功的时间、节奏
前辈老师们常说:“练功紧了崩,慢了松,不紧不慢才成功。” 因此,习武者想要收到好的练功效果,就必须牢牢掌握好练功的时间 和练功的节奏。
那什么样的练功时间最佳呢?我们又如何选择它呢?这是练功者 必须掌握的知识。
春、夏、秋、冬四季,又分为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 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气候变化不同,人之气血运行也随之有不 同的变化。春天和夏天,人身气血活跃,这时练功运动量应该逐渐加 大。秋天和冬天,气血收藏之时,练功者也应随之保持原状。遇到节 气交接时期,如果感觉身体过度疲劳,练功的运动量应该减少。但是, 如果我们长久练功而拳艺进展缓慢,这种现象称为“艺疲”,这时加 大练功的运动量,可使功夫进一步提高。科学地把握自己的身体情况, 注意顺应四时加减,合理地安排练功的时间及运动量,依照循序渐进 的原则,知其真谛,善其应用,这样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真正 练到艺上身。
(四) 练功要懂得“三节九段”和“六合”
前人讲:“脚去手不去,必是偷来艺”“上步需要先上身,脚手 齐到才为真……”由此看来,擒拿搏击中手法、腿法、身法的配合是 何等的重要。一动全身倶动,一处不合,交手必不勇猛,欲求快、猛, 起身落点一定要整。搏击中要想达到快、猛的程度,必须懂得“三节 九段”和六合。人身体立正站好,两手向上伸直,分为上、中、下三 节,手至肩为上节,头至臀为中节,胯至足为下节,这是人们常讲的 三节。九段是由三节中细分而产生的。上节,手腕以上为上节之稍段, 肘为上节之中段,肩为上节之根段:头至主心骨为中节之上段,主心 骨至脐为中节之中段,脐至臀为中节之下段:胯为下节之上段,两膝 为下节之中段,两脚为下节之下段。
那么什么是“六合”呢?“六合”包括外三合和内三合,外三合 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 气与力合。
我们懂了“三节九段”和“六合”的道理,在平时练功和擒拿搏 击中,注意全身的协调配合,协调用力,以达到形、气、神的完美统 一,必然会收到好的擒拿搏击效果。
(五)练功要扎扎实实,持之以恒
如果想真正掌握擒拿搏击技法,要注意学与习的关系,要出大力、 流大汗,扎扎实实地下一番苦功,千万不要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就 好像我们读外语:教师教你读单词,讲语法,我们虽说掌握了语句、 语法理论的运用,但在实际与外国人交谈中还是用不上,或者感到非 常吃力。由此看来,仅仅掌握了理论知识是不行的。记在心里,印在 脑中,真正融会贯通还要有个天长地久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时 间,需要勤学苦练,需要坚持,需要扎实功底,这就是功夫。擒敌技 法看起来很简单,学起来比较容易,但真正做到运用自如,真正在擒 拿搏击中用得上,还得经过一番艰苦的练习和实践。冰冻三尺百日之 寒,炉火万锻闪青焰,知识越学越精深,手脚越动越灵便。常言道: “学艺容易练艺难;练艺容易守艺难;守艺容易懂艺难”,守艺就是 坚持锻炼,终身不懈。需要练功者有恒心,有毅力,功夫来不得半点 虚假。只要我们练功时扎扎实实,不怕流汗,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将功夫真正养在身上,你所掌握的擒拿搏击技法才能真正得以体现。
(六)练功需要名师指点
关于学艺找名师的古训,前人为我们留下不少,比如,“拜师如 投胎”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尊”“学必求良师友”,等等。意思 是说,拜好老师十分重要,它与成才与否关系重大。那么,学武须经 什么样的名师指点?什么样的老师才能算得上名师呢?先辈老师讲, 名师必须具备“三明”。
一为眼明,所谓眼明是说双眼应眸明目清,能双瞳剪水。而实质 上是指能够洞察为明,洞烛其奸,引人入正途,从而严气正性,报效 为国。
二为手明,即教亦多术,技高艺卓,能够春风化雨为众人之师表。
三为知明,即尽得真传,知其理、懂其艺、悟其道。梅花粧拳一 代宗师韩其昌老先生就常说:“言不明,艺不精,学艺需学理,理不 明,艺不通。”各代名师除品德高尚、武艺卓绝、顶天立地外,还能 达到发蒙启蔽、金针度人,“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的育人招贤 之目的。名师的定于一尊、独树一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典范作用非 常重要。有了名师,再加上习武者自己昧旦晨兴,闻鸡起舞,何愁功 夫不上身?
二、人体知识在擒拿搏击中的应用
习擒拿者,要想尽快掌握擒拿技术,就要学其法,明其理。擒拿 的对象是人,所以首先应该了解人,了解人体、人体活动规律、人的 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人体的结构、人体的要害薄弱部位等。只有掌 握了上述规律,才能正确地理解擒拿技术,掌握正确的发力和用力顺 序,把握动作要领。
(一)人体生理结构
1.人体骨骼知识
人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肌肉三部分组成,三者密切联系。 骨是运动的杠杆,骨连接起枢纽作用,骨骼肌则是运动的动力部分。 正常成人的骨共有206块,多数是成对的,只有少数骨不成对,青少 年在骨化完成以前,骨的数目多于成人。人体骨骼分为中轴骨和附肢 骨两大部分。运动系统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于使躯体在空间移 动及使身体各部分相互关系发生变动,并能维持人身体各部分以及整 体的姿势、位置,除此还有支持体重构成人体基本外形,保护脑髓和 内脏,协助内脏进行活动等。
人体骨有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四类。骨的内部构造又分 骨膜、骨质和骨髓。骨的化学成分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骨的有 机物使骨具有弹性,无机物使骨具有坚固性。从力学角度分析骨的结 构有以下几个特点:骨小梁是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部分骨小梁 与压力方向一致,组成压力曲线。骨小梁的这种分布,使骨以最小的 材料便可达到最大坚固性。据研究:新鲜的骨能承受15公斤每平方 毫米的压力,并且具有几乎相等的抗张力。骨受到压缩负荷时,是通 过两端传递压力的。根据运动生物力学的分析测定,骨的压缩负荷、 拉张负荷、弯曲负荷都较强,而他的扭转负荷较弱,也就是说骨的扭 转强度较小。

浏览88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