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并步抱拳
(1)步不动,腰微右转,同时两掌变拳随屈肘收至胸前, 拳心朝下,目视两拳(图7. 111)。
(2)两脚微蹬地跳起成并步,两臂外旋,两拳经上向前反 臂挂抱于腰间,拳心朝上,目视前方(图7. 112)。
要点:两拳先动,当反臂挂至腹前时,双脚轻轻蹬地跳 起,并步与抱拳一致,显示出灵巧自如的特点。
攻防含义:两拳反臂向前挂击意在攻击对方的头面部。 易犯错误:手、眼、步配合不完整一致。
纠正方法:按两拍的节奏进行分解练习,强调配合。
10.左蹬脚
(1)两腿屈膝,右脚向前上步,脚尖外展,左脚跟离地成 拐,同时腰微右转,目视左侧(图7. 113)。
(2)右腿直立支撑,左腿屈膝抬起,以脚跟为力点向前 蹬,高与腰齐,挺膝勾脚,冃视前方(图7. 114)。
要点:两腿屈膝重心下降时,眼向右环视,右脚上步时脚 尖外展向前横踩,蹬脚时先屈后伸,发力快脆。
攻防含义:右脚上步意为下踩对方的脚背,继而以左蹬脚 攻击对方的腹部。
易犯错误:左蹬脚屈伸不明显,发力僵硬。
纠正方法:专门练习蹬脚,降低蹬脚的高度,强调先屈后 伸,动作放松,逐步提高质量。
11.独立步推指
左腿屈膝,左脚向档下回收,绷脚,同时左拳变单指手向 左腿内侧推出,食指翘起,掌心斜朝下,目视左指 (图 7. 115)。
要点:屈腿、推指与目视要一致。
攻防含义:假设对方以腿法向我裆部进攻,即以左推指进行防守。
易犯错误:手、眼与屈腿不一致。
纠正方法:放慢动作练习,反复体会手眼步的配合。
图片274

图片275

图片276

图片277
(1)左脚向前落步,右拳变双指手直线向前标出,手心朝 下,臂与肩平,左指变掌按至右上臂下方,手指朝右,目视右 指(图 7. 116)。
(2)动作不停,左脚用力蹬地,右腿向前上摆起使身体腾 空,同时右指变拳直臂经下向后上摆起,左掌直推至体前,目 视前方(图7_ 117)。
(3)左、右脚前后落步,双腿屈膝下蹲成跪步,同时右拳 经上向前直臂盖至体前,拳心斜朝里,左掌回收至右肩前,手 心朝右,目视右拳(图7. 118)。
要点:动作连贯。身体尽量向前跨跃,跪步时右腿微外 展,含胸拔背。
攻防含义:假设向前追击对方,并以右盖拳攻击其后背。 易犯错误:跪步不稳,右拳抡盖时屈臂下冲。
纠正方法:跪步时强调右腿膝关节外展,两脚左右保持一定距离以加大支撑面,有利于稳定,原地练习右盖拳,强调直 臂抡盖。
13.右弓步架桥
(1)右脚向右前上步,脚尖朝右,双腿屈膝,重心偏于左 侧成半马步,同时腰微左转,右拳变掌与左掌收至左腰侧,右 上左下,掌心均朝上,B视右掌(图7. 119)。
(2)左脚蹬地,左腿内转挺膝伸直成右弓步,同时腰微右 转,两臂经上分架于头的斜上方,掌心朝上,臂呈弧形,目视 前方(图7.120)。
要点:右脚向右前踏步,沉实而稳固,闭气蓄劲,架桥时 发力于左腿的蹬转。
攻防含义:假设对手以拳法由上向下劈打我头部,我即以 双架桥防守之。
易犯错误:两臂(桥)上架时向两侧分开太宽。
纠正方法:请同伴帮助纠正两臂的距离,或配合攻防练习 纠正错误。
14•回身挂盖拳
(1)左腿屈膝,脚尖外撇,同时腰微左转,两掌变拳,两 臂由上落至右侧,目视右拳(图7.121)。
(2)右脚向右前移动半步,脚尖内扣,右腿挺膝伸直成左 弓步,同时腰微左转,左拳随转体经上反臂挂至左后侧,臂伸 直,拳心朝下,右拳经上扣盖至体前,臂伸直,拳心斜朝里, 目视右拳(图7. 122)。
要点:右脚移步转体约180°飞挂盖拳。幅度宜大,以腰带 臂,发力于腰。
攻防含义:左拳下挂为防守对方的拳法进攻,以右盖拳反 击其头部或背部。
易犯错误:盖拳时没有以腰带臂,腰背发劲不明显。
纠正方法:反复练习挂盖,强调两肩要放松,以腰背发力为主。
图片278

图片279

图片280

图片281

图片282

图片283

图片284

图片285

图片286

图片287
15退步格打
(1)身体重心微向后移,上体稍后仰,同时右拳以肘关节 为轴由内经上向外挂挑至右肩前,拳心朝里与脸同髙,目视右 拳(图 7. 123)。
(2)左脚向后撤步,脚前掌着地•,同时左拳屈肘由后经下 向里挂挑至左肩前,拳心朝里与脸同高,右拳收至腰间,拳心 朝上,目视左拳(图7. 124)。
(3)右脚向后撤步,右腿挺膝伸直成左弓步,同时右拳直 线向前平冲,拳心朝下,左拳收至腰间,拳心朝上,目视前方
要点:左脚退步时完成右、左拳的挂挑,退右脚时与右冲 拳一致,以加大右冲拳的力度。
攻防含义:假设对手以连续左、右冲拳攻击我头部,即以 右、左挂挑格挡防守,以右冲拳反击其胸部或头部。
易犯错误:两拳挂挑动作幅度太大;手、脚配合不协调。 纠正方法:请同伴帮助结合左右冲拳练习挂挑的格挡防守,改正动作幅度,按照2拍做分解练习,注重手脚配合的
技巧。
16.右弓步侧冲拳
左脚尖内扣,左腿内转挺膝伸直成右弓步,同时腰向右转 约180°,右拳收回腰间,拳心朝上,左拳随体转向左侧平冲, 拳眼朝上与肩同高,目视左拳(图7. 126)。
要点:左腿内转与左冲拳一致,力起于左脚的蹬转。
攻防含义:继上动作退步格打,假设对方站位于我的右 侧,即以转身左冲拳攻击其肋部。
易犯错误:先转体后冲拳,没有突出左腿的蹬转。
纠正方法:重点练习由左弓步右冲拳转右弓步左冲拳,强 调边蹬转边冲拳,发力由下至上,逐步掌握发力的要点。
第二段
17.勒手左踩腿
(1)两拳变鹰爪,左爪经腰间与右爪一起摆伸至体前下 方,两手心斜朝里,目视两爪(图7. 127〜图7.129)。
(2)右腿直立支撑;左腿屈膝抬起,脚尖外展,以脚弓内 侧为力点向前下方踩出,同时两鹰爪随屈肘拉至左腰侧,右前
图 7.127 图 7.128 图 7.129
要点:两鹰爪向体前伸出时速度较缓,踩腿与勒手回拉要 一致,动作脆快,屈伸明显。
攻防含义:假设对方以拳法或掌法向我正面击来,我即以 两鹰爪抓握其前臂并回拉,同时以左踩腿攻其腔骨。
易犯错误:踩腿屈伸不明显,手、脚用力不一致。
纠正方法:专门练习左踩腿,要求先屈后伸,先柔后刚, 手脚配合完整练习,由慢变快,反复练习。
18.骑龙步双推掌
左脚向后落步,脚前掌着地,左膝跪沉成骑龙步,同时两 鹰爪变掌向体前平推,左肘下沉,左掌心朝上,右肘弯曲外 撑,右掌心朝下,目视两掌(图7. 132、图7. 133)。
要点:左肘下沉、右肘外撑,使两掌小指侧成一横线。
攻防含义:继上动作勒手左踩腿,再以双推掌攻击对方的 胸部。
易犯错误:两臂太直,两掌一前一后,力点不准。
纠正方法:按动作要点反复做静止性的推掌姿势,尽快形 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19.单蝶步劈桥
(1)左腿屈膝略回收(不着地),同时右掌变拳,两臂向 两侧摆起,手心均朝下,目视右侧(图7.134)。
(2)左腿再向左斜后跨摆,右脚蹬地并向左斜后方滑步, 左腿屈膝全蹲,右腿屈膝并以小腿内侧贴地成单蝶步。同时右 臂外旋,以尺骨侧为力点经上向体前斜劈,拳心朝上,屈肘下 沉,左掌经外向上、向里弧形绕摆至右上臂内侧,掌心朝右, 目视右拳(图7. 135)。
要点:摆臂跨跳幅度宜大,向左斜后方落步,劈桥时右臂尽量外旋,由斜上向斜下劈,屈肘下沉。
攻防含义:假设对方以腿法攻击我下盘,即以下劈桥 防之。
易犯错误:右脚蹬地向斜后滑步不协调,甚至做成左脚蹬 地,右劈桥时做成由上向下砸肘。
纠正方法:①按照2拍的分解动作放慢速度练习,强调右 脚蹬地、左腿摆动,逐渐提高协调性。②劈桥时强调右臂 (桥)边外旋边由斜上向斜下、由外向里运行,首先熟练上肢 动作,再上下配合练习。
图片288

图片289

图片290

图片291

图片292

图片293

图片294

图片295

图片296

图片297
20.右弓步架打
(1)身体起立,右脚向右前上步,脚尖朝右,双腿屈膝成 半马步,同时腰微左转,左掌变拳与右拳一起收至左腰侧,右 上左下,两拳心均朝上,目视右拳(图7. 136)。
(2)左脚蹬地,左腿内转挺膝伸直成右弓步;同时右拳上 架于头前上方,左拳向前平冲,拳眼朝上,目视左拳 (图 7. 137)。图 7. 136
要点:右脚上步,腰微左转,半马步闭气蓄劲,架打时发 力于左脚的蹬转。
攻防含义:假设对方以拳由上向我头部劈打,即以右拳架
防,左冲拳反击其胸部。
易犯错误:没有经过半马步的闭气蓄劲过程而直接成弓步 架打。
纠正方法:按两拍的分节动作练习,强调半马步的过程和 要点,逐步形成规范。
21.弓步左右抛拳
(1)左脚向左前上步,屈膝,右腿内转并略向左脚滑动, 挺膝伸直成左弓步,同时腰微左转,左臂经下摆至左后侧成平 举,拳心朝下,右拳随转腰下落直臂向右上方弧形抛起,拳眼 朝后,目视右前方(图7. 138)。
(2)右脚向右前上步,屈膝,左腿内转并略向右脚滑动, 挺膝伸直成右弓步,同时腰微右转,右拳直臂下落摆至右后侧 成平举,拳心朝下,左拳随转腰直臂向左上方弧形抛起,拳眼 朝后,目视左前方(图7. 139)。
要点:左、右脚尽量向横线上步,臂的抡摆幅度宜大,以 腰带臂,前踩后蹬对称用力。
攻防含义:抛拳是一种防守性方法。假设对方以拳或掌攻 击我头部或胸部,我则向左或右躲闪。同时以前臂(桥手)由 下向斜上抛挑。
易犯错误:抛拳时两臂远离身体,没能起到防守的作用; 屈肘,前臂后甩。
纠正方法:面对镜子检查抛拳路线是否正确,也可请同伴 做进攻动作,体会防守效果。强调臂要外旋,肘关节不能
放松。
22.左弓步侧冲拳
右脚内扣,右腿挺膝伸直成左弓步,同时腰向左转约 180°,右拳由后经腰间向右侧平冲,拳眼朝上,左拳由上收至 腰间。拳心朝上,目视右拳(图7.140)。
要点:右脚跟蹬地外转使力由下至上发出贯于拳面,冲拳 时肘微屈下沉,发短劲。
攻防含义:继上动,即以右冲拳反击对方的肋部。
易犯错误:先移重心再转弓步,由下至上的发力特点不
突出。
纠正方法:反复练习由右弓步转左弓步冲拳,强调右脚先 蹬地后转体,体会发力顺序。
23.虚步鹤嘴手
(1)左脚稍向前活步,同时右拳变掌以腕为轴沿逆时针方 向绕一圈后变鹤嘴手,指尖朝外,目视右手(图7.141)。
(2)右脚向前上半步,脚尖点地成右虚步,同时腰微右 转,左拳变鹤嘴手从腰间略经外向右前方弧形啄击,指尖斜向 右,右鹤嘴手随屈肘拉至右胸前,指尖斜朝外,目视左手 (图 7.142)。
(3)右脚踏实,左脚向前上半步,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 时腰微左转,右鹤嘴手略经外弧形向左前方啄击,指尖斜向 左,左鹤嘴手随屈肘拉至左胸前,指尖斜朝外,目视右手 (图 7.143)。
要点:鹤嘴手琢击时应行弧线,幅度宜小,以腰带臂左右 转动,指尖斜朝外。
攻防含义:假设对方以贯拳攻击我头部左、右侧,我以 右、左手穿绕刁拿(防守),即以左或右鹤嘴手攻击其面部或 头侧面。
易犯错误:身体上下不协调,攻防方法不清楚,鹤嘴手 屈腕。
纠正方法:①原地体会左、右鹤嘴手的型和法,也可请同 伴做攻防练习。②放慢速度练习,重点体会身体上、下的配 合,提高协调性。
24.分掌弹踢
(1)‘左脚向前活步,身体重心向前移动,同时腰向前转 正,两鹤嘴手变掌,左掌经外弧形摆至体前与右掌交叠,左掌 在前,掌心斜朝前,目视两掌(图7. 144)。
(2)左腿直立支撑,右腿屈膝抬起后再以脚尖为力点向前 弹踢,绷脚挺膝,同时两掌分别向左右侧横摆,掌心均朝下, 指尖略内扣,目视右脚(图7. 145)。
要点:分掌与弹踢动作一致,发力快脆,收腹收跨。
攻防含义:假设对手以手法攻击我胸部,即以分掌化解 (防守),以弹踢反击其腹部或裆部。
易犯错误:右腿屈伸不明显,甚至做成撩踢。
纠正方法:降低弹踢高度,反复练习低弹踢,强调先屈后 伸、先柔后刚,逐步提高弹踢的速度和连贯性。
25.马步撑掌
(1)右脚落地,双膝微屈,同时左掌由左侧经上弧形按至 体前,臂内旋,指尖朝右,右掌收至腰间,掌心朝上,目视左 掌(图 7,146)。
(2)右脚跟外转,双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腰向左转 90°,右掌随体转向右侧撑切,力达小指侧,指尖朝内高与腰
齐,左掌屈收至右肩内侧,掌心朝右,目视右掌(图7. 147)。 要点:右脚落地,沉重有力,马步撑掌发力于腰。
攻防含义:继上动作分掌弹踢,假设对手以手法或腿法向 我攻击,即以左手下按防守,以右撑掌攻其肋部。
易犯错误:撑掌与转腰脱节,未能发力于腰。
纠正方法:放慢速度反复练习由第一拍转第二拍的动作, 重点体会转腰与撑掌的完整性和以腰发力的技巧。
26.骑龙步双推掌
①右脚向右后活步,两腿屈膝半蹲,重心偏于左腿成半马步; 同时腰微左转,两掌收于左侧成蝴蝶掌,目视右掌(图7.148)。
②左腿内旋并向右脚稍跟进,屈膝跪沉成骑龙步,同时腰 微右转,两掌向前平挂,左肘下沉,左掌心朝上,右臂呈弧 形,右掌心朝下,目视两掌(图7. 149)。
要点:右脚尽量向右侧横向活步,全脚掌踏地,沉实稳 重,推掌时借助左腿内旋和转腰的力量,发劲短促。
攻防含义:假设对手从右后以拳法攻击我背部,即向右后 转并以双推掌反击其腹部。
易犯错误:两掌一前一后,两小指侧不在一条横线上。
纠正方法:按照双推掌的规格做静止的定势动作,强化体 会正确姿势。
27.麒麟步左弓步蝶掌
(1)左脚经右脚前上步,脚尖外展,两腿屈膝交叉成拐 步,同时腰微左转,两掌收于左侧成蝴蝶掌,目视左侧 (图 7. 150)。
(2)右脚由后弧形向左前方上步,脚尖外展,两腿屈膝交 叉成拐步,同时腰微右转,两掌由左经上弧形盘绕至右侧成蝴 蝶掌,目视右侧(图7. 151)。
(3)左脚向左侧上步,脚尖朝左,两腿屈膝半蹲,重心偏 于右侧成半马步,目视左侧(图7. 152)。
(4)右脚蹬地并内转,右腿伸直成左弓步,同时腰微左 转,两掌左上右下向前推出,两掌心朝前,左掌指朝上,右掌 指朝下,两掌根相距约加20厘米〜30厘米,目视两掌
(图 7. 153)。
要点:左右上步为麒麟步,两腿交叉,前脚尖外展,后脚 跟离地,重心下沉平稳,两掌以肘关节为轴盘绕,幅度宜小, 推掌时发力于腿。
攻防含义:假设以麒麟步蝶掌追击对手的胸腹部。
易犯错误:步幅太小,步法轻飘,没能体现沉实稳固的
特点。
纠正方法:按麒麟步的要点,以较慢速度反复练习,以提 高动作质量为重点,逐步处理好动作节奏。
28.歇步下冲拳
(1)步不动,右掌以腕为轴沿顺时针方向刁缠一圈后变拳 心朝上,左掌变拳收至腰间,拳心朝上,目视右手 (图 7. 154)。
(2)右脚向前上步,脚尖外展,两腿全蹲成歇步,同时左 拳向前下冲出,拳心朝下,右拳收至腰间,拳心朝上,目视左
拳(图 7. 155)。
攻防含义:假设右手腕部被对方抓握,即以右手刁缠反抓 握其腕,再以左冲拳反击其面部(对手为俯身姿势)。
易犯错误:左拳没有经过腰间而直接向前冲出,歇步不
平稳。
纠正方法:按二拍动作进行分解练习,严格动作规格,同 时强调歇步时右脚尽量外展,加大支撑面,提高稳定性。
29.马步双挂拳
(1)身体起立,腰向右转,右拳伸至腹前,拳心朝下,左 拳摆至右前臂上交叉,拳心朝下,目视右侧(图7. 156)。
(2)左脚向左侧上步,脚尖内扣,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 同时两拳交叉后经上向两侧分挂,微屈肘下沉,两拳心斜朝上 与肩平,目视左拳心(图7. 157)。
要点:身体起立并同时右转约90°,马步与挂拳及目视左 拳一致。
攻防含义:假设以双挂拳扣击两名对手的头部或面部。 易犯错误:双臂太直,动作不完整。
纠正方法:面对镜子或请同伴帮助检查双臂的外型要求, 反复强化动作规格,放慢速度练习,逐步提高手、眼、步的完
整配合。
30.跪步双虎爪
(1)身体稍起立,重心偏于左腿,同时两拳变虎爪,两臂 内旋下摆至左跨侧,手心朝下,目视左爪(图7. 158)。
(2)左腿支撑,右腿屈膝抬起,同时腰微右转,两虎爪继 续由下经上摆起,目视前方(图7. 159)。
(3)左脚蹬地跳起提膝,右脚落地支撑,同时腰向右转约 180°,两虎爪继续由上摆至右跨侧,手心斜朝下,目视右手 (图 7.160),
(4)左脚向前跨一大步,右脚随之跟进,两腿屈膝全蹲成 跪步,同时腰微左转,两虎爪向前平推,臂与肩平,略宽于 肩,两手心朝前,目视前方,同时发声“呜”(图7. 161)。
要点:几个分解动作要连贯不停,左脚尽量向前跨大步, 右脚跟进,跪步时含胸拔背,双臂用力,坐腕翘指。
攻防含义:双臂抡摆意为左右防守(挂、拨)对手的手法 进攻,继而以双虎爪追击其胸腹部。
易犯错误:手法不清楚,换跳步笨重。
纠正方法:先练习手法,体会动作的攻防含义,专门练习 换跳步,充分体现出轻巧、灵活的特点。
31.虚步冲拳推掌
(1)右脚向前上一大步,脚尖朝右,膝微屈,同时腰微右 转,右虎爪变拳收至腰间,拳心朝上,左虎爪变掌经上弧形摆 按至右胸前,掌心朝右,掌指朝上,目视左掌(图7. 162)。
(2)左脚向左前上步,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腰微左 转,右拳左掌随体转向正前方冲拳推掌,两臂与肩同高、同宽,右拳心朝下,左掌指朝上,目视前方(图7. 163)。
要点:虚实分明,手法干脆,眼随手动。 攻防含义:以冲拳推掌攻击对手的胸部。
易犯错误:两臂不成水平,或突臀。
纠正方法:面对镜子做虚步冲拳推掌,检查动作规格,注 意收腹敛臀。
图片298

图片299

图片300

图片301

图片302

图片303

图片304

图片305

图片306

图片307
32.并步抱拳
(1)左脚向左后撤步,同时腰微右转,左掌变拳与右拳一 起摆至右胸前,拳面相对,目视两拳(图7. 164)。
(2)右脚向右侧开步,两膝微屈,同时腰微左转,两臂外 旋。两拳经上摆至体前,两拳心朝上,目视两拳(图7. 165)。
(3)左脚向右脚并拢直立,同时两拳收抱于腰间,拳心朝 上,目视正前方(图7.166)。
要点:两脚向左右横开步,眼随手动,并步时夹腿、紧 臀、收腹,提神降气。
攻防含义:假设边退步闪躲边以反臂挂拳击打对方头部。 易犯错误:反臂挂拳摆动幅度过大。
纠正方法:面对镜子练习反臂挂收,强调正确的幅度。
收势
两拳变掌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图7. 167)。
图片308

图片309

图片310

图片311

图片312

图片313
南拳常见损伤的防治
8.1损伤的原因
各类竞技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是避免不了的,武术作 为一项竞技体育运动也不例外。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造成学 生在南拳运动中损伤的原因有:
(1)南拳运动本身的技术特点;
(2)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负荷过大,运动量安排不 合理;
(3)场地设备上存在缺点;
(4)运动员思想过于放松,精力不集中,运动员动作规格 不标准或错误;
(5)运动员本身身体素质差;
(6)教学训练中组织方法上存在错误。
在这些运动损伤的原因中,除了南拳运动本身的技术特点 以外,其他因素造成的运动损伤都可以避免或减少。
8.2损伤的预防
在竞技体育运动中,我们要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 损伤的工作,降低运动损伤。损伤的预防措施有如下几点:
(1)熟悉南拳运动本身的技术特点。
每一项体育运动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南拳的运动特点是: 手法多变,腿法较少,动作紧削,刚健有力,伴有发声呼喝。 没有武术基础、训练水平不高、进行专项训练时间较短的练习 者,在武术运动技术和意识上存在着缺点和不足,甚至是错 误,由此造成训练和比赛时的运动损伤。例如初学旋风脚时, 由于摆腿力量不够,高度不够,导致旋转时上体后仰,落地时 失去平衡,而造成踝关节扭伤。又如,在练习腾空外摆莲时, 外摆腿高度不够,以致髋关节处于不合理的旋转角度,往往造 成髋关节靭带和股内侧肌肉拉伤。由此可见,在进行专项练习 时,一定要弄清技术动作的特点,不能一知半解,只有熟练地 掌握了技术,才能避免一些运动损伤的发生。
(2)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尤其是专项准备活动。
据国内调查统计资料表明,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 分,甚至不正确,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又一重要因素。练习武术 不做准备活动是很少见的,但缺少专项准备活动这种情况在练 习者中却是普遍存在的,武术专业学生尤其应该注意。因为武 术运动具有自身的运动特点,所以准备活动也有别于其他的运 动项目。
许多武术学习者将慢跑、打篮球、踢足球当做准备活动, 这是不够的。慢跑、打篮球、踢足球等活动只在某种意义上提 高了机体工作能力(表现在呼吸加深加快,心脏每搏输出量增
多,运氧能力加强,肌肉活性增大等),但由于武术自身的运 动特点,以上所说的几种形式的准备活动不能使运动中负担较 重的部位的功能充分改善。肌肉韧带的力量和伸展性都不够, 专项协调性没提高,因而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由于 武术项目是一种非周期性运动项目,运动过程中所关系到的肌 肉、韧带特别多,所以做好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3)改善场地设备条件。
有的练习者在水泥场地上进行练习。南拳里有许多的腾空 跳跃、跌、扑、滚、翻等动作,如果地太硬,落地时得不到足 够缓冲,势必造成足跟、踝、膝、腰部等关节的损伤,其原因 是由于落地时场地太硬或不平,但动作又要求稳(不能拖泥带 水),不允许膝踝过分缓冲,从而导致足跟局部负担过重,造 成足脂肪垫压伤。武术运动场地一般要求比较柔软,且富有弹 性而能有足够缓冲,这是由武术运动的特点决定的。南拳也是 如此,如跌扑、滚翻,许多动作在水泥场地上完成是十分危险 的,容易造成骨折或挫伤。由于地毯质量差,没有弹性,或弹 性不够,及大部分采用两块拼在一起,中间留有缝隙,这样使 得在跑和跳跃中,脚踩在缝隙中,整个脚受力不均而导致踝关 节扭伤。
(4)端正思想。
练习者在学习和训练中,思想上麻痹大意,无所谓的态 度,注意力不集中,盲目或冒失地进行训练;或情绪急躁,急 于求成,忽视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或是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因 畏难、恐惧、害羞(女生较多)而产生犹豫不决、过分紧张以 及情绪低沉,这些都会造成损伤。有的练习者由于天生柔靭性 差,许多动作如踢腿、坐盘完成不了,所以思想上就产生急躁 情绪,拼命压腿、撕腿,而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造成大腿后 部屈肌过度牵伸而导致被动拉伤。
(5)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协调性、柔初性和力量素质差也是造成损伤很重要的因素。 比如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力量差时,起跳中股四头肌无力将 会造成膝关节侧副靭带拉伤,或使半月板损伤。或由于小腿三 头肌无力和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差时将会使踝关节扭伤,特别 是外侧副韧带。
(6)科学安排教学和训练。
教学与训练进度的制定应合乎科学原则。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首先应认真制定教学进度表,课前充 分备课,对于在教学训练中哪些技术动作不易掌握,哪些技术 动作容易导致损伤要心中有数,事先制定预防措施。其次要科 学安排运动量,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运动量和伤后教学训练问 题。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单打一”的训练方法, 防止局部负担过重而损伤。另外,还要考虑安全教育,特另II在 分开练习时应指定在固定地点练习。在对练教学中,应先放慢 教学,提醒点到为止,以免手持器械造成他人损伤。
(7)培养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监督能力。
自我保护是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比如,做侧空翻等 动作时,在落地后重心不稳快摔倒的一瞬间,应立刻低头、屈 肘、团身、以肩背着地顺势滚翻,切忌直臂手撑地以防手腕或 前臂造成骨折、脱位等损伤。又如,培养如何在腾空跳跃落地 后的自我保护方法等。教师应随时观察并培养学生注意本人在 运动后的身体反应,如运动过程出现头晕、无力、排汗量不正 常、脸色苍白、厌烦训练等情况,或是运动后睡眠不好,醒后 仍感疲乏状者,不宜加大运动量或学习难度较大的动作。培养 学生自我监督,对预防运动损伤具有一定的帮助。
8.3常见损伤的治疗
(1)腰部损伤。
腰部损伤中最为常见、多发的是“急性腰扭伤”、“腰背筋 膜炎”、“椎间盘损伤”等,这几种损伤发生机会较高的主要原 因与脊柱的特殊结构有关。脊柱是一条由26块椎骨通过23块 椎间盘、若干个椎间关节、长短韧带(前后纵韧带、棘间韧 带、棘上韧带等)连结而成的链状结构。该结构可以做各个方 向的运动,其运动幅度又以腰段最大。参加脊柱运动的肌肉很 多,分为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前者如腹直肌,腹内、外斜 肌,竖脊肌等,后者如多裂肌、脊肌等。无论是肌肉还是韧 带,因起止点、长短及发达程度均不相同,其结构的张力、伸 展性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故在运动中所能承受的负荷也会各不 相同。椎间盘连于椎体之间,起着吸收振荡,增加脊柱运动幅 度的重要作用,但由于该结构主要是纤维软骨,在受力不均等 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破裂。连结脊柱的关节很多,运动上属于联 合运动,故无论脊柱那一段运动,每个关节都将参与活动,损 伤发生的机会相应增加。腰背筋膜位于脊柱腰段背侧,属于致 密结缔组织,该筋膜分层包裹竖脊肌、腰方肌等多块肌肉,也 是腹内、外斜肌等肌肉的附着点,其纤维还穿插深入到腰背部 深层的肌肉和腰椎,鉴于腰部肌肉和筋膜的结构关系密切,无 论是肌肉还是筋膜损伤,其炎症还可能相互迁移。
南拳运动十分强调腰部在全身动作中的主宰作用,练拳不 练腰,终究艺不高,在手、眼、身法、步法四个要素中,腰部 灵活运动能较为集中地反映身法技巧。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优秀 运动员每天都要完成各种腰部的柔韧性和力量性练习,如俯 腰、甩腰、涮腰和下腰等。如果准备活动不充分,训练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腰部肌肉、韧带、筋膜拉伤,椎间盘破裂,椎 间关节错位等。长期的腰部训练,积劳成疾,也可以引发该部 位结构的慢性劳损。在腰部的损伤中,椎间盘损伤尤其应引起 高度重视,因为该结构与脊髓、脊神经等神经结构相邻,椎间 盘的纤维环破裂造成髓核组织膨出,压迫神经根等,不仅会引 起腰部疼痛,还将出现该神经节段支配区域的一些症状。
(2)上肢和下肢损伤。
上肢运动的特点为动作转换灵活,发力刚柔相济,运动幅 度大小多变,如抡、劈动作幅度大,为短促爆发性用力,即寸 劲,而过渡动作往往运劲如抽丝,十分柔和。下肢运动主要是 各种半蹲式的步型、步法,如马步站桩、虚步亮掌等,还有很 多要求柔韧性、弹跳性很高的腿法以及跳跃动作,如正踢腿、 腾空外摆莲等。下肢运动的特点是负荷大,柔韧性要求高,爆 发力好,要达到动作规格要求,练习者必须具有很强的腿部力 量和柔韧性。故运动中,上肢和下肢的肌肉、肌腱、关节及其 周围的结构是损伤的好发部位。
(3)肘关节内、外上髁炎。
肘关节的内、外上髁是肌肉和韧带的共同附着部位,肘关 节的韧带主要为三条:尺侧副韧带、桡侧副韧带和桡骨环韧 ^ 带,它们的附着点在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上,具有加固、连结肘关节的作用;运动肘关节的肌肉前群浅层主要附着于内上髁,而后群浅层主要附着于外上髁。持器械运动较多容易引起
内、外上髁的慢性劳损性炎症,如果关节处于某种突然的暴力 状态下(如空翻失败手着地),还可能造成肌肉、韧带附着部 的急性拉伤,严重者甚至会造成该部位撕脱性骨折。
(4)膝关节辅助结构损伤。
膝关节是下肢中承上启下的大关节,既要承受与传递力 量,又要完成走、跑、跳的运动,功能上要求关节既灵活又稳
定。该关节囊中的两组关节“股胫关节”和“股髌关节”均具 有关节头大、关节窝浅、关节腔宽大、关节囊前后松薄等特 点,从而在结构上保证了关节的灵活性,以适应功能的需要。 但是,关节结构灵活性大,稳定性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又不 能很好满足承受与传递力量的需要,故在膝关节的发育过程 中,关节中演化出了一系列辅助结构。各类关节韧带(包括前 后交叉韧带,胫腓侧副韧带等)加固关节;半月板增加关节窝 的深度,稳定关节和缓冲骨间冲撞的作用;滑膜皱襞和脂肪垫 填充关节腔,增加稳定性等。这些结构在膝关节长期大强度、 大幅度的运动状态下,或关节处于某些特殊位置,如屈曲状态 下旋转时,容易发生急、慢性损伤,如关节韧带拉伤、半月板 撕裂、脂肪垫和翼状籾带损伤等。
(5)跟腱腱围炎。
跟腱是人体最大的一条肌腱,其近端是腓肠肌及比目鱼肌 的肌腹,远端止于跟骨结节中部。在肌腱的周围不是腱鞘,而 是分层排列的结缔组织“腱围”,该腱围约4〜5层,各层之间 可以相互滑动,以适应关节的运动。跟腱的主要功能是在走、 跑、跳动作时提踵,且所受拉力很大(一次有力的踏跳,可达 780Kg),故容易发生运动性损伤。跟腱的损伤又会造成腱围 组织充血肥厚,呈纤维变、玻璃样变等,并与跟腱粘连,发生 炎症。
(6)踝关节韧带损伤。
踝关节的韧带十分复杂,界限较为清晰的有内侧三角钿 带,外侧成发散排列的距腓前、后韧带及跟腓韧带等,其中距 腓前韧带较长而相对较细。在运动中,由于某种原因身体失去 平衡,或跳起落地时脚踩在物体上,都可能使踝关节过度内外 翻运动,造成钿带的损伤,尤其是踝关节在屈曲状态下,结构 不稳,更容易损伤外侧的钿带。

浏览3,84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