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南拳的健身作用
(1)有助于机体内脏器官及各系统机能的提高。经有关专 家测试,运动员演练一套南拳之后,即刻脉搏每分钟可达200 次以上,其强度之大可与100米赛跑相比,而且演练的时间按 竞赛要求不得少于1分20秒,这对机体内脏器官刺激很大, 对呼吸及心血管系统等功能要求较高,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 身体素质。实践证明,通过南拳练习,利关节,强筋骨,壮体 魄;理脏腑,通经脉,调养气血,提高人体机能。
(2)有助于肢体力量的增长。“劲力充实”是南拳的重要 特点之一。劲力的大小,除掌握正确的发劲方法外,还必须有 赖于肌肉的绝对收缩力量,所以,进行南拳训练时,需要采用 各种方法提高肢体的力量,如快速左右冲拳、左右挂盖拳、左 右蹬腿、马步和弓步站桩以及各种步法练习等,都是提高上下 肢力量的有效手段。
(3)有助于灵活性、协调性的改善。南拳具有起伏转折、 内展腾挪、左顾右盼的技术特点,演练时要求步到手到、手到 眼到、眼到神到、神到气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协调完 整。南拳动作包含着屈伸、回环、跳跃、平衡、跌扑等,需要 全身都参与运动。系统地进行南拳训练,对改善躯体的灵活 性、柔靭性、协调性是非常有利的。
(4)有助于意志品质的培养。练习南拳和武术其他项目一 样,对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多方面的。练习基本功,首先要过枯 燥乏味关,克服好高骛远的想法,树立对基础练习的正确态 度。身体素质训练,要过肌肉酸痛关,不过这一关,就练不出 速度、力量和柔韧。套路练习,要经过“冬练三九、夏练三 伏”的磨炼,需要常年有恒、坚持不懈。参加比赛,可以锻炼 勇敢坚强的战斗意志。总之,经过长期的锻炼,可以培养人们 勤奋、刻苦、勇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 意志品德。
南拳的特点
a)稳马硬桥。南拳的步型、步法从其外型而言,虽有咼 桩与矮桩、大架与小架之分,但其共同特点都要求稳固、沉 实,坚不可摧,做到高而不浮,低而不板,进退闪转灵活。马 步和弓步是南拳中的主要桩步,不论什么形式的桩步,都要求 做到稳马,即五趾抓地、“落地生根”,强调“稳如铁塔坐如 山”。腿部沉实,步势方能稳扎,运动才有章法。桥,是指臂 的运行,称为“桥手”。南拳的桥手,要求两臂刚硬,内蓄劲 力,“练得硬桥硬马,方能稳扎稳打”。练习南拳的步型、步法 时,一般要求“沉气、坐跨、踝脚”,其目的是为了使人体重 心下降,加大人体支撑的垂直力量,体现“稳”的特点,步法 的移动幅度相对较大,既流畅又沉稳,体现了 “沉重有力”的 特点。练习南拳的手法时(如单指手等),常鼓劲而使肌肉隆 起,以提高硬桥的练习效果。
(2)手法丰富独特。南拳的上肢手法较其他拳种丰富,包 括有拳法、掌法、勾手,还有爪法、指法、肘法和桥法,尤其 是桥法更是区别于其他拳种的显著特点之一。南拳练习通常在 步型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完成若干次上肢动作,故有“一势多 手,一步几变手”的说法。如南拳竞赛套路中的第11至16 动,马步没变,而上肢却变换了6次方法。南拳多短拳,擅标 手,跳跃、腿法动作少。其腿法也大多采用踢、钉、踹、踩、 弹等屈伸性腿法和少部分扫转性腿法,起腿一般要求高不过腰。跳跃动作多以跃步、跨步和其他小跳步为主。故武术谚语 中有“南拳北腿”之说。
(3)沉气实腹,力发于腰。南拳极为讲究气沉丹田,强调 沉气实腹,使腹肌加紧收缩,臀部内敛,做到与脱肩团胛、直 项圆胸以及五趾抓地,浑然一体,以求上下完整一体,周身劲 力一致。南拳的发劲,要通过腿、腰、背、肩以及全身的协调 一致,贯穿顺达。拳家说:“力,其根在脚,发于腿,宰于腰, 形于手。”如一个弓步冲拳,一般由半马步过渡,通过蹬足、 扣膝、挣跨、转腰、顺肩的过程,使力顺达于梢(手),出拳 带钻劲。发劲的技巧讲究先蓄后发、先收后放,蓄劲如张弓, 发劲如放箭,使劲力表现得既有速度(爆发劲)又有深度(发 劲的作用时间长)。
(4)脱肩团胛。南拳的身法讲究脱肩团胛。脱肩,是指两 肩有意识地向下沉坠;团胛,是使肩脚骨向前微合,形成团 状。脱肩下沉,有助于臂、肘的劲力;团胛前合,使背部收 紧,有助于发劲前的含蓄。
(5)直项圆胸。南拳的身法还讲究直项圆胸。直项是指下 颏里收,使颈部伸直;圆胸是指胸要微含,稍呈圆形。颈直有 助于胸、背、肩、肘的劲力合一,圆胸则有助于沉气实腹。
(6)“五合” “三催”。“五合”,即手与眼合,眼与心合, 肩与腰合,身与步合,上与下合。大凡开步出拳,要身随步 转,拳随腰发,收腹蓄劲,先蓄后发。在运动时要求“手到、 眼到、身到、步到”,目随手动,传神于目,示意于手。要求 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配合协调。“三催”, 即步催、身催、手催。如做一个弓步冲拳时,力之根在脚,要 以步催身,以身催手,发力由下至上;一个马步冲拳时,要借 助转腰顺肩的转动力,力之根在腰,以身催手。
(7)快慢相间。南拳发劲有长劲、短劲、飘打劲、连绵劲与撞抖劲等劲力之分。演练中注重长短结合、快慢相间。如短 劲和撞抖劲,.要求发力短、劲力快,富有爆发感;而发连绵劲 时要求体刚劲粗,缓慢持久。
(8)发声呼喝。南拳讲究发声,这与其他拳种不同。打练 时以气催力,根据各种不同的劲力,发出各种不同的呼喝声 音,顿时觉得拳势威猛,气势逼人。南拳的发声,一般有 “嘻”“喝”“哗”“嗨”“咿”“嗌”六音。此外,还有一些是模 仿动物的发声特点,如福建的鹤形拳就是模仿鹤的发声。南拳 的发声,一般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结合动作发力而发声,做到 力、气合一;二是模仿象形动作因势发声,做到形、意合一。 发声呼喝的作用是:助拳势、助劲力、助形象。还有助于排除 体内余气,促进氧化供能。
3南拳的种类介绍
3.1福建南拳
福建南拳在中国南拳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这 么说:福建南拳再加上两广南拳,已占了中国南拳内容的绝大 多数了。福建南拳除有少部分外来拳种外,大部分都是在少林 拳系的基础上,融合当地地方拳种,并有所创新而形成的。形 成历史也不是很长,基本上都在清代中晚期,至今二三百年的 历史,但是它对中国武坛,乃至世界武坛的影响是极其深远 的:它属于中国南拳主力军不说,对我国台湾武术也功不可 没,目前中国台湾流行的南拳类大部分就是福建南拳。据考, 日本的“上地流空手道”就是日本冲绳人上地宽文于1897年 远渡重洋,来到福州拜福州虎形拳一代宗师周子和,苦练十三 载,回国后融合日本地方拳所创建的。
福建南拳除具有南拳的一般性特点外,还具有短小精干、 淳朴实用、技击性强、象形特征浓等主要特点。其拳种、流派 较多而杂,目前流行于福建、周边省份以及东南亚一带的主要 有:五祖拳、鹤拳、达尊拳、连城拳、虎形拳、虎拳、地术犬 法、罗汉拳、梅花拳、五行拳、儒拳、龙尊拳、安海拳、南佛 拳、鸡拳、牛拳、鱼法、螋法等。其中五祖拳、鹤拳最具代
表性。
3. 1. 1五祖奉
亦称五祖鹤阳拳,主要流行于福州、厦门、晋江、泉州、 漳州一带,海外多在菲律宾、新加坡流行。关于其来源传说
有二:
一说为清代咸丰年间福建省晋江安海镇邦尾村蔡玉鸣所 传。据传当时福建闽南一带盛行太祖拳、罗汉拳、达尊拳、猴 拳和白鹤拳,蔡精通此五种拳法,后其又从河南拳师鹤阳师 (一说山东和阳师)研习技艺,与五拳融会贯通进一步发展而 创五祖拳。根据《太祖拳谱》记载“一太祖、二罗汉、三达 尊、四行者、五白鹤”,五拳即为五祖,故五祖拳有“白鹤手, 齐天指,太祖足,达尊身,罗汉步”之说。蔡玉鸣主要门徒有 三支:一支是永春林九如;二支是南安沈阳德;三支是厦门杨 捷玉。
二说“五祖”是指清代泉州少林寺清草和尚蔡德宗(忠)、 清芳和尚方大洪、清色和尚马超兴、清如和尚胡德帝、清生和 尚李释(式)开创。其所传的泉州少林拳法,后人即称为少林 五祖拳(五祖拳)。
五祖拳多短打,门户紧,拳势烈,腿法中平,步形高;步 法沉稳,落地重;手法讲究吞吐、浮沉,发拳先松后紧,欲发 先收,以静制动;发劲时先柔后刚,以气催力。其有别于其他 拳的重要动作叫“摇身抖甲”,即在做“双抖手”时急速摇身 晃膀,使腰部、肩胛部乃至全身发出一股弹劲,其势甚猛,有 时还配以提气撼声,运转丹田之气。五祖拳流行的套路约有 70余种,其中拳术套路主要有三战、二十四‘拳、天地人间、 大套三战、平马战、左战、五虎战、挑卡、打角、双绥、三战 十字、中管、对壮、千字打、连环等40余种;器械套路有金鸡独立单刀、玄女单剑、四门打角(棍)、太祖槌(棍)、柳公 拐、金花枪、方天画戟、开山夭斧、猛虎出林钯等数十种。

浏览3,56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