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为练足、练腿、练桩、练胆之法,但必须持之以久, 勤而不辍方可腿脚稳固,自然有力,行拳走势,气不上浮, 拳不紊乱,苟能如此熟练,定能强若不倒之翁,而后所学一 切拳法、打法、击法等等,均可疾速收到惊人罕见之奇效也° 入手站立马步,可于每日凌晨黎明之际,选以空旷清幽 之地,面向日出之东方,尽力吐出胸中之秽气,再用力吸纳 新鲜之空气。初则吸纳七度或十四度,渐次增加至四十九度, 或八十一度为限。吸后游息一二刻,再习坐马桩,直至腿疲 足痿,骨软筋麻,股疼胯酸时,渐停息片刻,再如前站习, 久则腿力渐强,痿楚大减,至精熟则站一二时亦不觉其苦者, 为功之大成矣。此即所谓“未习打,先站桩"之妙理要义, 亦即学拳入门,不可缺少之第一要步也。

(二)学拳次第

习拳虽次于桩步,但亦有次第之分。少林拳术,内容丰 富,奁路繁衍,不可胜数。初学入门,如临大海,似投云雾, 迷向失航,茫茫莫知,先学那套,后学那路"必须有次第之 分。


  1. 先学洪拳


洪拳者,有大小之分也。小洪拳为十八拳之母。所谓母 者,十八拳由之而生者也。大洪拳为诸拳之使,所谓使者, 受令发号,兼有军中差役之劳,亦即旁助于主拳,更好发挥 效能之为也。总之,大小洪拳是少林拳派的基拳、母拳、祖 拳。所谓基拳、母拳、祖拳者,为初学入门开端之拳术也。 亦即介于大小洪拳以后所有拳术宗仰之拳也。

  1. 次学通背


通背拳(即猴拳。包括大小通背七星)。为诸拳之勇,所 谓勇者,膂力、胆力过人,敢而无惧,进而无退,坚而无摧 之为也。通背拳是在小洪拳、大洪拳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拳 术。它以灵敏多变、猛攻退速为策,以利失定法,以攻退果 取胜为着眼,以消灭敌人为本之拳术也。

  1. 再学六合拳


六合拳也叫对打拳,对打六合拳,是验证大小洪拳和大 小通背拳在实战中的应用效果。充分表现出刚健有力,刚中 透柔,刚柔相济和利则攻,失则退、虚则实,实则虚、虚虚 实实、实实虚虚、灵敏如猿,变化异常,来去神速,运用自 如,临机实战,验证效果之拳术也。

  1. 继学炮拳


炮拳是嵩山少林拳的典型套路之一。这路拳是少林派 正宗吴鼓轮大师留传下来的。吴鼓轮大师用尽毕生精力研练 此拳,极精极美,功深莫及,可以说市井上是见不到的,就 其缩形单足擎身虚轧之步伐,变色变脸之神容,以及吐气发 声,放把发劲之威力,看了之后,真叫人肃然起敬,赞声不 绝,实可谓美妙至极矣。

所言炮拳,意谓之炮者,爆也,爆者、爆炸也。炮拳者, 拳如炮爆炸之拳术也。

少林炮拳,性烈刚猛,快捷轻灵,一切招势,如爆似炮。 故而谱曰:“青龙献爪,追风炮;猛虎扑食,飞门炮;狮子 张口,开路炮;白鸽亮翅,连环炮;金托滚背,翻身炮;猿 猴献桃,括边炮;梅鹿卧枕,转身炮;豹子翻山,当头炮;

 

白蛇吐信,地雷炮;鸿雁斜翅,冲天炮"。所以,历代少林和 尚交手打擂,有十五合里外横炮和二十四炮打法之称。

少林炮拳,既有钻翻上挑冲天之能,又有劈压下砸截把 之功,还有独占中央,横来竖打,竖来横打,纵横相制,打四方之灵。其歌曰严起如炮,落如风,火机一响物必落, 磨颈意去响连声,上下四方任意打,蘑绕脐转定能赢气

少林炮拳,威力极大。只要投明师,肯下苦功,诚心研 练,悟其奥妙,与人交手打擂,抗爆自卫,临敌致用,定能 获胜。

其歌曰:

少林炮拳,动势刚猛。

滑利捷快,善变拳灵。

撅步虚势,行如活龙。

交手打擂,形神贯通。

以气催力,真坚真勇。

丹田吐气,命意腰茎。

.风格独特,一条线行。

起横落顺,崩炸爆二猛。

进无遮拦,硬打猛攻。 炮拳套把,上中下冲。 霸道如炮,威退万兵。

5・续学“心意通背”合参

心意者,虎捶也。虎,身大力强,动恃爪牙之威,遇物 则直扑直上,而无所畏惧,故势疏而身大。

通背者,猴拳也。猴,身小力微,常防吞噬之患,遇物 则左移右闪,而时时顾虑,故势束而身小。

合参者,心意、通背两拳和合相参,交修互练之为也。

为何心意、通背和合交修、互练参就呢?这就是因为少 林拳之本身,在行拳动作中,要求其“大身子很大,小身子 很小''之缘故。拉大架,就象铺天盖地而来的风魔和云雾, 遮住天地与日月之光。缩小形,犹如寒光洞中之神仙,来去 无踪,忽而飘然而来,忽而猝然而去,致使对方捉摸不定。 所以,’在少林拳中,一缩身,就象机灵多变的猴子,周身无 缝隙可寻可乘。一张身,犹如张牙舞爪的老虎,通身皆似有 手,那里也摸它不得。这样一大一小,一强一弱,一虎一猴, 一心意,一通背,互相参就,大小无定,变化异常,交替修 练,学以致用之法也。

心意拳,不侧重一招一式之变化,不注重一形一意之邪 端,强调心俱万化,万化各俱所能,诚能远取诸物,观察万 物之能,近取诸身,显发一心之智,而人之心能灵于万物。 这种心为意之体,意为心之用的拳术,正是岳武穆的“运用 之妙,存乎于心”的战略再现的军事思想也。

通背拳,属猴拳。猴的主要特征是左移右闪。所谓左移 右闪者,就是将身子移于一旁,闪其猛来之势也。故拳谱曰: “盖交手之际,彼来若缓,接法易见,彼来若猛,来势将直 冲像,必恍惚难以提防,故见扑身而来,即将我身移于一旁, 闪其势、懈其力,而乘机以取之也” 0所以昔人云产移闪之 法最为出奇,战斗中之妙技,计谋中之先着也,然亦贵乎善 用焉"0故拳谱又曰:“彼未来而先移,则失于早,早则见我 移而不来,或变势而来。彼已动而慢移,则失于晚,晚则我 欲移而不得,必要身受其害"。所以,用此术者,须将眼位 讲明,身法辨明,步法分明,手法说明,提赘术熟,呼吸气

 

连,迎其风而闪之,乘其间而取之,一存J尽,一动一静, 而通背之功捷矣。

心意拳歌诀:

一拳撩地迎面撒,

刃手抢手鹤翻身,

一脚扫过头来望,

起来一脚进拐肘,

撩阴冲拳收分手,

后蹬钻林单踢腿,

五花坐山收住势.

通背拳把诀:

通背妙术在移闪,

来来去去需随便,

心意通背合参诀:

通背名移闪,

一气通天地,

密云蔽日月,

6.进学“五虎拳"

少林拳式,以五拳为之最著。五拳者:一曰龙拳,二曰 虎拳,三曰豹拳,四曰鹤拳」五曰蛇拳。此五拳者,各有其 妙用。龙拳练精,蛇拳练气,虎拳练力,豹拳练骨,鹤拳练 神。精而习之,不惟有龙行虎奔之效,而且,获却病延年之 益。更能临机以致用也。综五拳之手法,共一百七十三手。 依少林技击术功夫次第,须于一切普通运气使力及各种套路 步法手法等,俱习之娴熟,而后始可练习五拳。至于五拳之 次第,以虎豹为先,蛇次之,鹤又次之,龙拳则最后。盖以 龙拳之使运,全用气功为主。周身夭矫如游龙之行空。所谓 骨节通灵,身心手足,均一气贯串,上下相印,然此非几十 年功夫,不易到此境界之域矣。故白氏曰:“精力气骨神,五 者必须交修互练,始可臻上乘神化之境,否则,不足以精技 神功之说也

7.后学罗汉拳

何曰罗汉拳欲知罗汉拳,必先知罗汉。所谓罗汉者, 即断尽烦恼,堪受世间供义之圣,如来十号之一,生死已尽, 修行得到比丘,地位仅次于已经觉悟了的、业能救济他人的 菩萨。

罗汉之名,源于佛门。按佛学之言,颂经修练功深者, 可修正罗汉之位也。根据佛教传说,罗汉不但有降龙伏虎之 法力,而且,又有历劫不坏之金身。所以,历代少林武僧, 皆愿演练罗汉拳之拳法c对于武功超群,冠列武林,魁梧刚 健之武僧,誉为铁罗汉或金罗汉。少林妙兴大师,就被誉为 金罗汉美名之称。

所谓罗汉拳者,即通过断尽烦恼,明晓生死,洞察虚幻, 悟激真假,澄洁心志,断绝情欲,力戒暴怒,拼除诸魔,整 齐思虑,神志专一,坚守揉练筋骨和洗髓之志,把拳法习练 成具有降龙伏虎之罗汉那样本领之拳法也。在套路中,通过各 种造型,特别通过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内外一气连, 跳跃转折腾等法的精心研练,象征性地塑造刻化出急罗汉、 慢罗汉、喜罗汉、怒罗汉、醒罗汉、醉罗汉等众多罗汉的脱 衣、睡觉、打坐、采连、拜佛、听经、填海、移山、降龙、 伏虎、背剑、擎天等诸多形象,以期通过勤修苦练,也能够 达到世人罕见的金身不坏之体,

浏览1,74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