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式:卸步打虎势
拔左脚后撤,同时左转体,卸一步成马步,右掌由下向上挑打, 变拳至头顶上方,屈右臂;左掌自胸前,由上向下拔打置于左膝上 方,目视左前方向(如图H0)o
第二十一式:踢腿担子势 (靠背势)
右脚向左前弹踢,同时左后 转体,两手收于腰际;右脚踢出 后落地成马步,右拳自上于怀 里、向右打出,左拳向左上打 出,两拳同出(如图111),目平 视正前方,余光扫视右拳。
第二十二式:献肘双跃膀
左拳自后屈肘于肩,置左拳于左耳门,向前打出,右拳自前向 上向后劈打,成右十字步(如图112),目视左拳方向;收右脚,左 拳收于胸前,右拳收于右腰眼,成右虚步(如图113);迈右步,打 左拳,右拳屈肘于右耳门,成右十字步(如图114),目随出拳方 向;上左步,左拳由上向后劈打,右拳献肘,由怀里打出,成左十 字步(如图115),目视右拳方向;收左脚,右拳收于胸前,左拳收 于左腰眼,成左虚步(如图116),跨左脚,打右拳,左拳曲肘于耳 门,成左十字步(如图117),目随出拳方向。
图112 图113
第二十三式:收步托枪势
收左脚成左丁虚步,左肘右拳置于左腰眼(如图118),目视左 前方向。
第二十四式:顺步捶
跨左步成马步,打左拳,右肘后击,右拳置于胸前(如图119), 目视左拳方向。
第二十五式:拾势冲天捶
垫左步,提右膝,两拳变掌,右掌顾于右膝前,左掌置于胸前 (如图120),目视右前方向;迈右步,左脚前跟,成蹲势,目视右 下方(如图121);右掌里拉,左掌外推(如图122);左腿站直,提 右膝,左拳扫裆而近于左侧,右拳打出击眉心(如图123),目视右 拳方向。
图120 图121
第二十六式:挡势(狸猫上树)
跨右步,提左膝,践步跳起,落成右弓步,左拳自左耳门,向 前打出,右拳由前向下、向后扫过,右拳屈肘拳头经耳门外挂,成 右十字步(如图124),目视左拳方向;右拳向前打出之同时,左拳 由前向下、向后扫裆而过成马步(如图125),目视左拳方向。
第二十七式:守腰势
提右腿,收左脚,成 左虚步,左肘顶左腰眼, 右拳置于右腰眼(如图
126) ,目视左前方。
第二十八式:强二起 (旱地拔葱)
跨左步,两拳分别向 左右打开成马步(如图
127) ;两脚同起,身体于
空中左转180。,右手拍击右脚面(如图128、图129侧面);落地 成左弓步,右斜侧式,左拳置于左肩前,右拳置于右腿上侧(如图 130)o ,
图127 图128
第二十九式:一步三捶(奔步捶)
提右腿,出左拳,落右步反臂劈打右拳(如图131);提左腿上 前转体180。打左拳(如图132),目随出拳方向;垫右步,出右拳、
左拳里盘肘,落左脚成左虚步,收托枪势(如图133),目视左拳方
向。
第三十一式:跃跨顺步捶(野马分鬃)
跨左步,打左拳;屈右臂肘用力后撞,成马步(如图134),目 视右拳方向。
第三十式:顺步捶
献右肘,右拳打出,左拳由前向上、向后劈打,同时,成左十 字步(如图135、图136),目视右拳方向;收左脚成左虚步,右肘 置于右腰眼,右拳在胸前,左拳置于左腰眼(如图137);跨左步, 打右拳,左拳抽于耳门(如图138);收左步,右拳收于左腰眼前, 左拳收回胸前,再跨左脚成马步,左拳打出,右臂屈肘后撞(如图 139),目视左拳方向。
图139 图140
第三十二式:剪捶
垫左步,提右膝右拳盘肘置于右膝前,左拳置于左侧上方(如 图140),目视右前方;落右脚,提左腿,右拳向右侧打出,左拳在 收右拳之同时,经腰部向正前方打出(如图141),目随出拳方向; 右拳置于右腰眼,落左脚成左弓步,左拳自前向上、向后劈打,右 拳从怀中打出成拗步十字势(如图142),目视右拳方向。
第三十三式:败势
左拳由后经耳门变掌,向前顺身劈按,置于左腿上,右拳变掌 后抽,顾面门而成右仆步(如图143),目视左前方向。
第三十四式:外撇莲(乌鸦蹬枝)
身体前挺,提右脚弹出,两掌从怀里翻出,拍扫右脚面(如图 144), PI随运动方向,落地为马步,右掌变拳打顺势顺风捶,左掌 变拳由里外旋后拽,拳心向外(如图145正面),目视右拳方向。
右拳经头顶向后,拧身护裆双跃肩,且两肘同时沉下(如图 146),目视左拳方向。
第三十五式:双沉肘
第三十六式:赶扎(双凤夺窝)
垫右步震脚,上左步,左拳拗势劈打,右肘向后撞助力,大臂 与小臂略成90。角,右拳置于右胸前成马步(如图147),目视左拳 方向;收左脚,两拳变掌收于两肋(掌心向上),凝神定气,两手随 后自然下垂成立正姿势,目平视前方(如图75)。
阅读说明:本解要部分,文字说明与“三晃膀套路图解”说明 相同。运动方向主要标注了 “我方”的运动方向,虚线、实线也与 “三晃膀套路图解”说明相同;“敌方”的运动方向,仅标注了其倒 地的方向,用虚线表示。
三晃膀实用法解要
一、搏击要领
(演示/于天成、陈德昱)
(-)怎样出手
引敌出手诀曰:“出手引手,见手使手,不见手不使手,见手 必使手,见手不使手,必然要失手。”当与敌交手时,要敌不动我不 动,敌微动我先动,不着不发,一着即发。秘诀曰:善用刚者如蜻 蜓点水,一落即起。使掌要喷掌而出,使脚时亦如从口中出,喷脚 而出,蹬踩敌大腿内侧,彼则失其还力。故搏击诀曰:远用踢打, 近用摔拿;远了使上手,近了使用肘;远了用脚踢,近了使用膝; 能要一时进,莫要一时存,能意莫带形,带形必难赢。
示例:甲(着警服为我,下同)、乙(着便服为敌,下同)对 立,甲出右手奔乙面门(或双目)(如图148),意即调动乙出手还 击,此时乙出手还击,则甲右手为虚手,速挪转左步转换左手击乙 (如图149、图150、图151正面);如乙始终未动,或反应迟缓,则
甲右手为实手可使用外扒肩(如图152、图153、图154、图155)、 抹脖或抹眉制敌,用法多多,用者可因敌制化。
技法旨要:甲出右手为引手,要轻快自然,不要显露出手打的 意图,使敌虚实难辨。一般打敌双目,人的本能必然要抬手防护, 敌一动就达到了我调动敌手的目的,我应抓紧时机立即出拳用脚进 行抓拿摔打,使敌难以防护。
图148 图149
另觅打法,不至于迟而又生变,此法乃开寸离尺之巧,即罩住他膀 根开一寸则手梢已离我一尺。或遇捷手,退晃打我,我不换手,不 屈臂摧二气打之。或我击他右,他退左进右,我不回手,挪打他右 膀根。总之,我在圈内他在圈外,他以劳我以逸,任他滑快无不奇 中,此前手击而前手打之秘诀。间亦有继后手者,我则用所当用, 不必强施,若用之不当,动必横身,每见用此而败,而迎人冲打者 未见有此失也。
未交手即气聚神凝,气擎不散,两手交搁胸前,看他那脚在前, 即粘近身,一边注意他的膀根,制住他的膀,此即闪门之法,以.待 他的动静。我先出手罩住他的膀根,一伸手便是头手,要得不俟二 手。若他先出手,我也罩住他膀根,一伸手即不得,亦必顾住他手,
(-)怎样还手
注:此文论述了还手中的几种常用打法。交手不拦不架,应闪 过敌手,上步靠近敌身,且以一手制住敌之臂膀,此为闪门之法, 多在头手二手中用;因我手已制住敌膀根,自有开寸离尺之巧,此 时他动我亦动,即可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截气捣虚之法;所谓头手法, 是指我使手击敌的头手,并不包括开始的“引手”或“破门之手”, 头手即出,二手、三手也紧跟而至,连绵不断,一气呵成;技击中, 我上步出手,不论是否已击中敌身,我并不回手,只变换步法、方 向以二气摧之,仍以前手打人,此即以逸待劳的“前手法”,前手击 敌迅速,出手快常猝不及防,是单手连击,但威力不如后手;前手 过后,再动步上手,以另一支手击敌,即用后手打,称“后手法”。 后手击敌是左右转换,其截力较大,但必须动步迅速,迟则不能得 门而入,此法多在迎人冲 打时用之。
示例:设甲以分手苗 待乙(如图156),敌上右 步出右拳击我,我速上右 步,出右拳罩住敌臂(头 手),令敌背势(如图 157),此时我不回手,挪 左步摧二气击敌喉门(如
图 158、图 159)。 图 156
技法旨要:敌进手,我出 手时要先罩住敌的臂或膀根此 为一手,此时的关键是调整好 步点,进步跟身催二气以打之, 进势要疾不容迟缓,缓则难以 凑效。
(三)怎样找门
拳之摧人必近其身方能使
图159 敌跌出,如物藏室,不得其门,
纵有神拳亦无由登堂直入,探 而取之。拳之门何在?拳之门在手,而手之门有三,手腕一也,此 为大门;肘心二也,此进一层二门;膀根三也,此更进一层为三门。 进此三门已进内院,可以登堂入室。故交手只在手腕者,则屈伸往 来,任意变幻,无穷无尽,手捷者先得,手慢者吃亏,终不能摧人 一点即倒。注意肘心者虽进一层门,未即近身,尚有变化,亦不能 操必胜之权。惟一眼注定他之膀根,不论他先出手或我先出手,只
在此处留心邀住他手粘连不离,随我变化任意指挥,无不如意,他 自不能逃我范围。师云:先学理,后学艺,言不明艺不精,理不明 艺不通。
注:文中强调了交手时不要只在大门,二门外周旋,要得门而 入,登堂入室,只有靠近敌身,才能使敌跌出。其中“得门而入” 之入指使手逼近敌身,“登堂入室”之入,指靠近敌身的肩胯胸腹。 怎样得门呢?师曰:要知敌出拳用力的方向,“门”就在敌手运动 方向的背后,以及其露出破绽的胸腹腰肋和两腿内侧,也是要害之 处。击打此处才能真正威胁和牵动敌人,才算是“入室”。打的部位 如是手脚臀背,敌心不惊,则神不散,就不能有效地破敌顾法而取 胜。故交手时一般不要拦截架打,而是闪化为上,且闪化即打,使 敌摸不清我手力量的大小和方向,见门即入,直摧敌身,这要比捣 虚之法更胜一筹,此法每出一手都能使敌感到很大的威胁。
示例:设敌左侧势出左拳击我(如图160),我不拦截架打,而 左闪身进右步,以右手击敌右肋部,合肩臂之力靠打击敌(如图 161、图 162、图 163)。
技法旨要:敌出手我不在大门,二门外与其周旋,而要迅速闪 化直奔敌中门,此亦是三晃膀一晃之用法。
图162 图163
(四)怎样破门
破门即破敌顾法。当敌内功不如我时,可用大破硬进,重捶轰 击,如入无人之境,此即“大破硬进无遮拦”之势,破门而入,直 接使手击敌;当敌身无门,我需破门而入。主动使手击敌的要决是: 顺势上步,击敌头部,敌若招架,其门即破;敌若闪化打我,我也 闪化打他,千万不要招架,一着不中,二手即发,进步靠身,穷追 猛打。有时拗势掌明知无用,但却能引敌仰身招手,因这是人之本 能,愈是不能抗打的要害部位,在受到打击或遇到攻击时,就越想 救护,这种本能不论艺高艺低人皆有之,这就是许多使手动作中要 击打敌头部的原因之一。敌顾法已破,一招连一招,一招紧一招, 使敌心惊神乱,继而乘机制敌一败涂地。破门之法中,还有一般的 抓腕或抓臂,只要两手臂稍一接触,我立即翻手抓住敌腕或手臂, 而且一抓就要用力,使敌被抓时感到有一股力量,敌必向相反方向 抽缩、挣扎,这是人的本能,我就借敌本能反应,破门而入,出手 击敌;也可以一只手抓敌,借敌反抗之力带动我身步,松手即打; 还可不管敌反抗力量的大小,只借敌被抓时不能防护的一瞬间,用 另一只手击敌。
注:顺势出拳动作最简单,有“貌不惊人”之态,使敌感到平 淡无奇,容易对付,然变化却灵活方便。诀曰:“单鞭(顺势)伸 开似扁担,四面应敌随势变”,因此它的应变能力也最强。破门之法 中的翻手抓拿,要一碰就抓,一抓就狠,借本能挣扎、抽缩,破门 而入。大势变化曰:“见劲使劲,借他劲”,也是两种破门之法:一 是敌招架我手时,用力,我可故意加力对抗,敌误为较力而加大力 量,但我却一接就松开,并迅打有门之处。“拳打眨眼之功”这种 打法不论轻重,敌必心慌意乱,破敌顾法,诀曰:“见劲使劲,使 劲松手,松手就打”。二是借他劲,也就是借劲使劲,我使手,敌只 要一招架我手,我就可借敌招架劲,顺势一领、一带、一拔、一推 等,就在这瞬间,敌必不能回力,运转不灵,我另一只手可趋势击 敌,也可同只手击敌。
示例:设我上左步出左拳击敌,敌左闪身以小臂格挡(如图 164),趁敌格挡之势,我左转身成拗势以后掌(右)击敌上臂,敌 顾法已破,我顺势起右脚蹬踩敌左大腿,将敌踩倒(如图165、图 166、图 167)O
图164 图165
技法旨要:一般我出左拳为虚招,意即调动敌招架,敌一招架 正中我意,此时我趁势击敌破其顾法,顾法一破我可乘势而上击敌 于瞬间,此亦是顺步捶、拗势掌的连环用法。
(五)怎样诱打
盖诱打,诱敌深入,反手打也。敌出手打我时,不要过早地闪 化(也叫不露形),使敌误认为我尚无准备而继续打进来(知宽窄), 当敌手脚已接触我身,而尚未着力时(知老嫩),我忽然闪化并随手 击敌,此时敌使手用招的形态已暴露,不能立即回手救护,且打势 已成,力量亦发,身步转换已不灵便,只有受打。引诱多采用闪化, 故意把敌拳脚放进来,使敌手脚放长,姿势做老,打敌措手不及。 引进的方法比较特殊,要顺敌手的力量和敌习惯的变化方式,自然 而然地将敌手领进,而不易被敌察觉,当敌发觉被擒拿时,木已成 舟,为时已晚。
示例:设我大开中门,宽身而立(如图168),待敌出右拳击我 时速左手格挡,同时右闪身上左步以右捶或掌击敌心胸,此谓之截 横捶(如图169、图170、图171)。
(六)怎样闪打
技法旨要:大开中门时闪身不要过早,早则敌有预见而我难以 击中,要在敌拳已出之际迅速闪化进击,此时敌想回手变招为时已 晚。常有内外皆修,真元充足,抗打能力强,而又变转灵活的高手, 时常故意横身而立,露出胸腹,大开中门,诱敌正面冲击。“不怕 打,却又不让打”,忽然闪化猝然出击,使敌措手不及。
盖闪打,闪化即打也。交手中,闪化不能只避实,同时还要击 其虚。兵贵神速,快中抓战机。闪化主要靠步法的闪化,其次才是 身法,至于手法只能是防护性的动作,不能去招架。在步法和身法 闪化的同时,能不能打击敌人,这主要是看步法变化。一般说来, 步法主要是向前迈步、挪步、疾步或跳步等,以便迫近敌人出手击 打。但有时也用抽撤转换身形即抽身换势,特殊情况下才后撤步、 挪步、疾步或跳步。敌攻来,闪化是上策。拳家言:“任其勇猛气 总偏,此有彼无是天然。”敌打来其气与力只能偏着一面,不能面面 俱到。如:败势的闪化是一种抽撤,退让的拳势,其变化诀中包含 着打,主要用腿,以快为先。孙子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 势也;莺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 短。”又“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 谋。”败势法达到无形无声的程度,顺其自然,败中取胜,此乃闪化 中之妙招。正如孙子曰:“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 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示例:设我出右拳击 敌,敌以左手格挡走我偏 门,上右步以推姬子上床 势冲打我(如图172、图 173),此时我顺敌来势双 手抓握敌右手臂,我猛向 右转体以斜侧势劲甩把敌 跌出(如图174、图175正 面、图176),或在敌冲打 我刚进身动作将展未展立 足未稳时,我以左撑拨腿敌一出手称为一气,此时我不回手,摧二气以打之,敌再出手, 我仍不回手,摧三气以打之,此即一气摧二,二摧三,出敌不意之 法也,亦叫埋伏法。其特点以逸待劳,以静制动,乘敌之气而摧之, 就是说在第一手打法中,就已准备了对敌第二手或三手的打法。打 敌什么部位?只要是门都可以,用拳打还是脚踢,随手就近,抓、 拿、摔、打可随意使用,出敌不意,敌必难防护。如:闪化即打是 最简单的埋伏法,打法简单,速度较快,且多连续进行,但有时威 力不大,只能起调动敌手脚,转移敌注意力的作用,所以常用来破 敌顾法。敌一出手任其多么勇猛,气总偏着一面,不能面面俱到, 这就是此有彼无是天然的规律,如出直劲者,必无横力,我应击其 横;出横劲者无直力,我应截其直,此即为攻敌无备之法,亦叫捣 虚之法。其特点是迂回截击,避实击虚,因此辩敌虚实,则最为重 要。打法因是截击敌之力,有时也是一些抓、拿、摔、打方法的破 法。实战中,敌出手上步时,我必须也要上步出手,不能有丝毫的 迟钝,否则,迟易生变,贻误战机。此处步法至为重要,不论何种 手法和身法,如没有步法的配合,常会成为空招、废招,造成失误。 步法变化是各种打法的灵源和精髓,亦是战而能胜的关键,谚云: 能胜在于进步占势,不败在于退步避锋。步法一活,纵敌有千斤之 力奈我何?孙子曰:“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 其所不戒也。”在打击中,千变万化快为先,机不可失,此谓“拳打 眨眼之功”。摔、打、抓、拿,击敌措手不及,关键要出其不意,攻 其不备。也就是有利我出击的时间,只有眨眼的一刹那,若能充分 利用战机,则可任意发挥,无不如意,三拳两脚敌顾法可破,我可
(七)怎样出敌不意,攻敌不备
技法旨要:在具体交手 中,各种打法,随手拈来,交 错穿插,要灵活使用,孙子 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 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 地,不竭如江河。”总之,平 日交手练习中,只要对方击打 的不是我身的要害,如头部、心窝,腿内侧和裆部等,都不要闪化, 而让对方击打,这样可练抗打及闪化的时机,从而在感觉运动中, 把握战机,克敌制胜。摆挂敌前腿制敌倾跌(如图 177) □
操必胜之权。
示例:设敌出右拳直击我,我右手向外横格挡上右步闪进的同 时,反手以手背或肘击敌(如图178、图179、图180);设敌出右 摆拳惯击我,我速起左手以腕部向上崩打,即而进左步跟身以双推 掌击敌(如图181、图182、图183)。
技法旨要:三晃膀防多截法,直截横,横截直。实战中我不要 穷于周旋,劳神伤气,空耗体力,而要把握战机,“战机”就在敌 动之时。只要“敌动、我亦动”,就能抓住这个时机。“敌动”不论 敌动的是手脚,还是步法,或二者都动,“我亦动”则主要是动步 法,只要步法一动,则全身可动,敌我之态势也完全改变了,击敌 姿势也更为主动。攻敌无备,指要攻敌防守不严的部位,这种部位 任何技击过程中都必然存在,这是自然规律。也就是说,任何打法 都有其破法,没有破法的所谓“绝招”是不存在的。在各种打法中, 敌无防备部位分部规律一般是在使劲、用劲的侧面和根部,如:蹬 踩两腿内侧,则无力反抗,可使敌摔倒;推动敌之肩部,可使敌出 拳无力;推动敌之膀根,可使敌臂改变方向;若敌之肩、肘、腕、 指关节向反向扭转或摆动就可以使用擒拿控制法;敌向前的力量受 到侧面的截击,横力受到纵力的截击就会失效等等。争场之上,瞬 息万变,此又不可不知也。
(八)怎样打浑元连环式
谚云: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此乃培养内丹,追求真形, 内外兼修互练,达神气合一,形气合一之要义所在。“内丹未有不 借外丹而成者”,练功与技击中各种拳势的内气,阴阳是最基本的。 气有沉浮之别,劲有明暗(阴阳)之分,法有沾闪之异。技击之际, 气沉者胜,气浮者败。收拳时吸气为佳,发拳时吐气为妙。运之则 奔行于周身,蓄之则汇拢于一处。击之不能伤,推之不能去;提之 则来,放之则散;若离若合,能聚能分。苟无气行筋络之间,则拳 击之处必无劲。虽见其有隙可乘,敢于发手进攻,而气不能蓄,误 其时机,实为可惜。从古至今拳家首重练气,则能发能攻,用之不 尽,修炼持久,可从容应付,免气喘上浮之弊。武功气化,动贵气 擎不散,则自有食气之法辟谷之能,有夜战马超之精力,虽不得食 由于真元充足,内气调动,愈战愈勇,能勇增百倍而无饥饿疲之现 象。此即浑元一气,一身之势法也。
动静乃拳法之基本要素,练形练势不外动静。动贵气擎不散, 静如山岳难摇,方能来去无失招,每见俗学俱不稳妥,皆在未究三 尖之照与不照。三尖照则无东歪西斜之患,三尖不照则此牵彼扯, 必有摇晃之失。如十字势左脚前右手前者,右手正照左脚尖,头照 右手,则上中下一线不歪不斜必稳,侧身右脚前顺势者,头照右手, 右手照脚必稳,余类同。故动静互根,温养有法,即练形、气、神 的身心又练方法,它能使形气合一,神气合一而达内外一体。此即 浑元之态,有“结胎还原之妙”。所谓“结胎”即内丹养成,中气常 团聚中宫(膻中穴)。“还原”即还本来面目,动则无阻无碍,无牵 无挂,流畅自然的浑元之势。人身之内气发于命门,此气元源,注 于四梢即手足。动则气擎不散,静如山岳难摇,方有动静互根之效, 此即由外丹练内丹练之方法。但要气擎不散,必须百脉畅通,道路 滑利,行气如风轮旋转,滚走不停,动之如流星赶月,粘连沾随, 形影不离。此须练之于平日,气聚精凝结胎于中宫,早成根蒂,方 能用之当前无不坚实,不然如炮中无硝磺,驾弓无弦箭,满腔空洞 无物可发,欲求猛勇疾快,如龙吟虎啸之形,排山倒海之势必不能 也,此为浑元连环式最吃紧者。明此理还宜通其义知其用,盖上气
在下欲入上莫牵其下;下气在上欲入下莫滞其上;前气在后顺其后 而前自入;后气在前理其前而后自去;左气在右留意于右;右气在 左留意于左。如直撞手入气于前,不勒后手撑后肘,气不得不自背 而入。上冲手,手不下插,肩不下脱,气不得自肋而升。分摆者胸 不开则气不得入于后,合抱者背不开则气不裹于前,直起者须勾其 脚,直落者须缩其颈,左手气在右脚,右手气在左脚,俯势、栽势、 前探势宜掀其后脚之跟。坠势当坐其臀,举势宜颠其足,栽磕莫骄 足,恐其上顶,踢、趟莫伸脚,虑其下扯,扩而充之势势皆然。
示例:设敌出右拳击我,我出左拳由下向上崩防(如图184), 继而后手(右)由上向下盖击敌前手臂(如图185),盖打一落即 起,进左步跟身以左直撞手击敌心胸(如图186、图187);或敌出 右拳击我时,我左侧身闪进,以右掌拦截敌进击手臂(如图188), 继而后手(左)由后经上向前劈击敌右臂,趁敌背势之际我速出右 掌向前下盖击敌后颈部(或后脑),重手法可击敌栽倒于地(如图 189、图 190)。
技法旨要:气之落归著一处,气之来不自一处,唯疏其源,通 其流,无牵扯之患,方能气之流利中无间断,一有间断则必别起炉
灶,是以求快而反迟,求利而反 钝。明乎此,转关有一定之势, 接落有一定之气,无悖谬无牵 扯,方能顺其自然,阴转阳,阳 变阴,转结承递无有止息,此谓 浑元一势连,亦谓之浑元连环 势,用之神明,势法相连未有不 克之敌。
二、实用法拆讲
(演示/王凯、陆幸)
三晃膀三十六势,常言讲:“一势破三势,能解一百零八势。” “三势”之说并非只三种用法,“三”古泛指为多,意为一个势法根 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因势因人而异,可以有多种用法,关键 是要把握套路中母势的本质含义,运用中不求形似,但求神肖,现 择其中九个动作略述用法一、二,旨在抛砖引玉,供同行参考。
(-)三晃膀顺步捶
技法旨要:打凤凰展翅,大开大合,利用胳膊周身变化,摆挂、 旋转,集中全身之力开合击打目标。
用法:1、设敌(着黑衣,下同)上左步出右拳击我(着训练 服,下同)(如图191),我左闪身上右步以右手臂向外格挡顺势挡 抓拧拉(如图192),左手推按敌大臂部,同时起左腿蹬踩敌左腿胫 骨部或膝部,敌受创必倒(如图193、图194);
用法:2、设敌上左步出右拳击 向我打来时,我左闪身上右步以右手 臂格挡外缠(如图195),同时挪左 步,左手由右小臂里侧向外崩缠敌右 臂,右掌或拳撞击敌胸部(如图 196),敌被挫败(如图197)。
技法旨要:招法虎背熊腰,鸟腿三星势,要求低搂平冲,抓打 擒拿,虚实吞吐,袖底藏金,开合沉崩阴阳之变。向前可打十字披
(-)掖手
回首犀牛望月。
用法:设敌上左步出右 拳击我,我左闪身上左步, 成右抽撤势双手挥拦敌右 臂,左掌挥打按压于敌右肘 部(如图198、图199),继 而折身成左弓步,左手猛下 拉敌右臂使敌前倾,右手趁 势砍击敌后颈或贴我身近 时,以右肘砸击敌后颈或后 背,敌被击趴地(如图200、 图 201、图 202)。
技法旨要:此为腾打之势,上击头下撞裆,撤步反臂顾后,侧 身顾左右,可因敌做前、后、左、右周圈变化。
(三)通天锤
用法:设敌上左步出右拳击我,我稍左闪身上左步,左手以八
字掌(虎口向己)由外向内 挥拦按压敌右小臂,同时发 我右拳击敌头面部(如图 203、图204);趁敌被击一 楞的瞬间,我右手由敌右耳 侧向下搂敌后颈,势急时亦 可直接搂敌右耳,同时提我 右膝撞敌腹部(如图205), 撞敌腹后我右腿后撤,两手 随右撤步向后牵带敌脖颈, 迫敌俯冲趴地(如图206、 图 207)o
(四)搂蛇势
图206
技法旨要:此势譬之若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 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实战中,捷手者无需二 气变化可瞬间制敌败绩。
用法:1、设敌来势凶猛上右步出左拳击我,我撤右步右后闪
身,同时右手由下向上搂带敌进攻之手臂(如图208),继而上右步, 右脚落于敌右脚跟处,以我右肩臂为力点撞敌左肋部(如图209、图
210) ,如敌稍撤身闪化,我可乘机以右肘击打,敌难以脱逃(如图
211)
用法:2、设敌起左腿 向我踢来,我右挪步闪身 (如图212),同时左勾手 搂挂敌左脚跟(或抓带裤 脚),上右步(脚落于敌支 撑腿外侧),以右肩臂践撞 敌臀股部,左手向我怀内 牵带,敌受挫而倒(如图 213、图 214)。
(五)白鹤亮翅
技法旨要:此招应敌可因敌制化,打开大合打出胳膊周身三 节变化。
用法:设敌上左步出右拳击我,我左闪身上右步出右手由外向 下翻掌挂挡(如图215),同时起左膝撞敌右大腿外侧,左掌由后经 敌右大臂上以窝心掌向心窝击下(如图216、图217正面),上击下 撞之合力将敌击倒(如图218)。
(六)四步撑
技法旨要:此势又名仙人摘茄,上步展翅,一大一小,一伸一 曲,大开大合,因敌可作对心掌变化。
用法:设敌上左步出右拳击我,我左闪身上右步出右手挂打敌
右小臂,同时左手以撞掌击敌右 肋部(如图219),趁敌被击缩身 之机,我跟进左步,以左肘向外 挑击敌右腋部,右手向外推按敌 右臂(如图220),继而我紧贴敌 右侧,上左手搬敌右肩,下抓提 敌裆,敌被拿而倒地(如图221、 图 222、图 223)。
技法旨要:此为典型的截横招 法,腾打拳法滚进滚出,重手法击敌 后脑可一招制敌。
(七)卸步打虎势
用法:设敌上右步出左拳击我, 我右闪身上左步出左手挂打敌左臂 (如图224),继而上右步以右拳贯击 敌后颈部或太阳穴(如图225),敌被 贯击必前倾,我左手顺势牵直敌小 臂,左膝顶敌左肘弯部,右手臂控制 敌肩臂,以反关节制敌(如图226) o
浏览2,08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