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拳诀要录

拳法上言:轻对轻,全落空。必须以我之重击敌之轻,以我之 轻避敌之重。拳法上劲力变化万千,但大别只有三股劲,即轻、重、 空。用重不如用轻、用轻不如用空。拳诀中言道,双重行不通,单 重则成功。双重是力与力争,我欲去,你欲来,结果是大力制小力; 单重却是以我之小力,击敌无力之处,那便能一发成功。要使敌人 的大力处处落空,己力虽小,却能制胜,此来是四两拨千斤也,弱 能胜强之理。拳诀又言道:何谓打,何谓顾?打即顾,顾即打,发 手便是。何谓闪,何谓进?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所谓闪进, 即守中有攻,攻中有守,又所谓逢闪必进,逢进必闪。又言:彼之 力方碍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穿,左重则 左虚而右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去。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如不 相随处,身便散乱,其病于腰腿求之。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 己已动。劲似宽而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又言道:与人搏 击,三分技击,七分谋略。

(六) 十二必要

练武之道,交手应敌之时,则脑要明、心要狠、意要奸、眼要 毒、口要震、气要均、力要巧、势要快、手要妙、脚要轻、身要活、 进退要灵。十二必要实为习武人交手应敌之根本也。从来拳势通兵 法,不识兵法莫演拳。

凡与人交手,务要先定自心。不可失之忙迫。盖定而后能静, 任敌人手舞足蹈,我惟以静待之,蹈其隙以乘之。兵法所谓:以静 制动也。

凡与人交手,务要先壮起胆来。盖胆者心之辅,胆壮心亮手脚 自不忙乱,此兵法所谓:将有谋而士卒从令也。

凡与人交手,不可掉以轻心。如敌弱于我,亦要小心翼翼不可 欺弱,稍微大意。兵法云:骄兵必败也。

凡与人交手要去贪心。我微有不便即不可冒险图功,必蹈其隙 而后乘之,此兵法所谓:观隙而动也。 .

凡与人交手不可太老实。必谁骗、引诱、虚诈,使敌人入我圈 套,兵法所谓:兵不厌诈也。

凡与人交手不可专恃勇力。如敌强我弱,来势刚强,我手不能 遮架,当用以柔克刚之法,或滑手以进之,或借彼力以取之,兵法 云:逢强智取所之谓也。

凡与人交手不恃遮拦于巧,而恃有攻取之方。拳经云:双手逼 他单手。即兵法所谓:制人而不制于人者也。

凡与人交手不可枉费气力。如彼来势勇猛,我只可坦然承接, 彼气竭,我力方盈,我盈敌竭未不有胜。兵法云:以逸待劳也。

凡与人交手要善用谁骗。如我欲打其上,先向其下取之。彼防 其下,则我转而向上。欲取其左,先向右以诱之,使彼防右,则我 转而向左。兵法所谓:兵行诡道而人莫测者也。

凡与人交手宜知乘虚。如彼手向上则下虚,彼手向左则右虚, 我乘其势以攻之。兵法所谓:兵避实而击虚也。

凡与人交手要善卖破绽,诱之使入,我可乘间取之,使其不可 及防,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者是也。

凡与人交手要后人发,先人至,手疾眼快,防不及防。此兵法 所谓:兵贵神速,迅雷不及掩耳也。

 

凡与人交手妙在静乱分清。如敌静以待我,我先用虚手以晃, 使彼眼乱,眼乱则心乱,然后从而乘之,此兵所谓:虚张声势,以 惑敌心者也。

凡与人交手欲以柔克刚,莫妙手顺人之势,借人之力,此兵法 所谓:因其势而利导之者也。

凡与人交手不可备式,今人交手备式,不知此最吃亏。如备式, 我从旁审视可知其先出何手。如彼之备式,并意我使某手打他,他 先备此式,以备我,我若不然,则彼来手无策也。师云:凡与人交 手不可备式,恐敌窥我虚实也。

凡与人交手站立宜如平时,不可稍带形迹,使彼不知我虚实。 此兵法所谓:出其不意者也。

凡与人交手要带一番儒雅气象,使敌人视我文弱无能心懈力怠, 不知格外防备,我可乘其怠而攻之,兵法所谓以羸师诱敌此也。

凡与人交手先用眼注彼膀尖,不可旁视,膀动则手出,我可以 防之,兵法所谓:以静观动也。

凡与人交手要识破为哪一家。如彼上身,我亦上身,棋逢对手 固无不可。如我为上身,彼善用腿,我则当用硬攻直进,挨身靠打, 使彼不能离开,则腿不能使上,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者是 也。

凡与人交手两手要放中间,救护攻取方能得力,此兵法所谓, 依山傍水,势据险要也。

凡与人交手务要将家看住,如右手即出,则左手看家,左后一 出,则右手看家。不然一手既出,而一手恍如无事,敌必然乘虚而 入矣。兵法云:有攻取者必有护守是也。

凡与人交手两手务要抱住,慎勿散乱,如行兵与纪律。兵法云: 纪律不乱,敌不敢攻,此之谓也。

凡与人交手前腿要向里合,以防腿固。兵法所谓:行阵严整, 不畏敌攻者也。

凡与人交手,如让我先打,我则虚打一手,着则更好,不着即 疾速将手撒回,作为引手。彼如用手来破我手,其出手之时即我下 手之时,此兵法所谓,及其阵未定而荡之者也。

凡与人交手,如用虚手务要虚中藏实,彼如能破我手则虚,彼 不能破我手则实也,此兵法所谓:虚则实之者也。

凡与人交手,敌疑我强,必先小败,以骄其志。盖志骄则欺敌 然后乘其疏而取之。此兵法所谓:骄其志而攻其怠也。

凡与人交手莫妙于善于诈语。如我欲取上先招手向彼下路使其 全神贯注在下部,则上路破绽全卖出矣。此兵法所谓:声东击西者 也。

凡与人交手敌或败走,我不可逐追,当审其真伪,即或追之亦 要处处留心,勿乱手脚。此兵法所谓:步步为营者也。

凡与人交手我一人,敌亦一人,固宜逢强智取,逢弱力擒,为 己所长,不可怯弱无往而不可。

凡与人交手,我只一人,敌四五人或数十人。若于城邑院落之 内,固宜先占地利,或据隧巷,或据窄口;若在平原则宜以纵跳为 主,不必冒险入重围,相其空闲之处即我托足之所。彼众赶来转身 即走,频频回顾,逼近者即乘势打之,着不着撤身又走,出险即息, 罢之使赶,又复如前,则一可敌百矣。

二、三晃膀功法谱诀

(演示/胡光锋)

(-)大洪拳风格特点

结构严谨,协调整齐。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内练精、气、神, 外练筋、骨、皮。发拳有穿山洞石之情,’阳起阴落,朴实无华,刚 劲有力;落步有入地生根之意。多晃膀和连环掌,劈崩裹践,两臂 如鞭,技法灵活,虚实不定。三晃膀起横落顺,阴阳合璧,出没无 阵,变化多端。套路短,路线直来直往且拳打一条线;空间小,可 拳打卧牛之地。故演练此拳法不受场地限制。每个姿势和动作必须 做到:手、眼、身、法、步,步、眼、身、法、合。要求一动全身 动,讲究寸劲和力量,技击性强,风格独特。

(-)大洪拳步架根基

无极太极,太极无极,平头正面,头正顶悬,站顶天立地,寂 然不动,肝而随通,意发之中天下大本也。提神能得地德广运,练 气皇天威灵,点精豪气直达,定玄者能知天门是非。

踞陛步五行合体,风展翅阴阳分明,合肩独风戳天,盘肘太娥 藏袖,提膝全权益善,叠足地极扎天,出没无阵,万象罗列,羲之 祖人,紫竹林风,威威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艮其背不获其身, 行其庭不见其人,此乃为神勇,为大武。

注:(1)文中所述是大洪拳的两个基本功法,即站桩静气功 (如图60)和技击桩功(如图61、图62)。

 
图片33图片31图片32



  • “无极太极,太极无极”是指吸气拔顶提肛,引下沉丹田 气(即脐下区气海穴)到中丹田(膻中穴),呼气徐然,均匀细长, 从膻中穴下沉到气海穴,要求:心静气沉入丹田,无极太极气混元。

  • “提膝全权益善”。提膝是指提皇腿,即一腿微曲,五趾 抓地,支撑身体,另一腿屈膝上提并向内扣护腹裆,脚面绷直,脚 尖向下。

  • “唯尧则之”。尧指尧帝,泛指心术正,有才德的人。

  •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是指“艮背止念”、 “行庭忘形”的两种气功法,艮背止念是说,初练功者常用意太强, 使心火上升生烦躁而难以入静,此时用意念导引心火入肾水,水火 交养,自然虑不得生,功法要求身正顶悬,尾闾中正,全身重心落 于两脚连线上,立身似倒非倒;行庭忘形是说,气行周身,忘掉了 呼吸和自我的存在,进入了无思无往,一切皆空的境界,此两种气 功法的修炼,重在意会而难以再具体言传,学者当慎取、自悟。


(三)三晃膀基本功法

  1. 晃桩论


以白虎相争之势,导引之术,兵家搏斗之技乃兵法为据,融天 地转、无始无止、深藏莫测、万物归一、天然聚合之理,采阴跷, 丹田纵横提吸,吸阴补阳,阳起阴生,阴阳合璧,提顶挑肩,膀转 身摇,拧裆活膝,立身旋滚发变,内含吸、转、护、封、化、让一 体之击法,旨在激发搏斗技击中的神觉神能。

初先培育高度完整一致的亢灵神气力,警觉灵变的神、气、力 合一状态;进而锤炼阴阳二神与丹田纵、横、提、吸以达立体变身, 旋滚发变,神速自然,玄妙圆滑如连绵之波浪。吸、转、护、封、 化、让,势中含势,拳打阴阳两面防,为顾打合一之一体之技击法。

注:(1)三晃膀动作分为先天式和后天式,先天式:不见其 形,只见其力,手到劲发,天地交合,阴阳之变,随使日月无光。

 

三十六势后天式,有形生在无形之中,顺其自然,伸手就打(对 方)、回手就打、抬手就打,伸手没有回手有,利用胳膊周身变化, 摆挂、旋转,千变万化,无穷无尽,集中全身之力开合击打目标。 三晃膀不止三晃,可上、下、左、右,作纵、横、反侧的变化,故 又称“多晃膀”,练成者,顺其自然而行之,用时可随需要作360。 浑元式,目标即是中门。三晃膀连环掌法有:穿云波回掌、荷叶掌、 穿臂掌、滚龙掌、五手快掌。

  • 晃桩,是三晃膀的技击动桩功,可谓三晃膀功法的老母。 它包含了五种基本功法,即,:吸阴补阳行功过气法、蔽身埋膀临敌 应急法、宽窄老嫩救活法、'奔步捶法和擒拿控制定身法。实战功法 各师各传,各有高妙,但都大同小异,万变不离其宗,学者可结合 谱诀自去意会体悟,有志者能推本而求之。

  • “以白虎相争之势”是支撑八面,两手对拉拔长的对称劲, 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有上必有下,有利于发力和稳定重心。

  • “采阴跷,丹田纵横提吸,吸阴补阳”是指采阴跷脉(会 阴部),吸气时会阴上提,丹田脉通,元气下沉;呼气时丹田鼓荡, 元气上升,它的旋转滚动,阴阳互补,带动身体四肢的运动,也就 是行功过气法。

  • “阳起阴生,阴阳合璧”是指三晃膀“阴阳回环牵缘手”, 周身一家,左右两臂要相吸相系,起势为阳,合势为阴,如影相随。



  1. 筑基功力训练法



  • 晃桩功单操法


两脚开立,站与膀宽,头正顶悬,两臂下垂于小腹前成风头拳。 起势虚领顶劲,挑右肩,右臂由下经前、向上环臂,此为一晃(如 图63);同时,左臂自然后摆,由后经下向前环臂,此为二晃(如 图64);右臂继续向后、向下、向前环臂,同时左臂继续向上、向 后环臂,此为三晃(如图65)。如此前后方向环臂,两脚站立不动, 须膀转身摇,拧裆活膝,如风轮旋转滚走不停,此称为大晃膀。环

 

 

图片34 图片35

 

臂力量和速度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以立足稳为度,以后逐步加快至 呼呼生风。两臂左右方向环臂,旋滚发变道理相同,根据两臂环圈 的大小,左右环臂可称为小晃膀。三晃膀包含了吸、转、护、封、 化、让一体攻防之技击法,环臂由大圈逐步变小,功力上身,再由 小逐步变无,由有形逐步变为无形,无形之形方为晃桩之真形,故 有“学会三晃膀,打人不见掌”之说。昔前辈先师夜间练功,功房 内置一圈油灯于壁台,运气行功,呼呼生风,一阵风闪过油灯全熄。 据说张监先师,登房捉鸡,展动身手,鸡不能逃,功力显见。

  • 马步桩


功理:主要是气沉丹田是练气的方法。气沉丹田方能根基稳固。

功法:站好马步桩,要五指抓地,涌泉穴虚,两膝盖外撑,挺 胸,坐胯,收腹。两手臂前平举或左右平举(如图66、图67),自 然伸直,掌心向下。站高桩或低桩以自身基础而定,一般初学先站 高桩,有了一定功力后,可逐步降低。功架低,得气快,爆发力强。 但最低大腿与小腿的夹角不能少于90。o站功时间的长短,可依自 己身体素质而定,以两腿久站而不疼为度。如此日复月继,日久天
长,气觉沉入丹田,其功夫也自长。在站桩中,可配合身体的上下 伸缩,这有利于腰肾坚强,起落敏捷,日后在练习拳法时,无腰疼 腿抖之情形,是传统体能训练的好方法。

图66

  • 站桩功


功理:以放松为主,自然而然。人体气血,虚则行,实则滞,

自然放松,则气血可充填周身,滋养 骨质和五脏六腑。

功法:我自然站立,两脚尖内 扣,稍曲膝下蹲,两手臂自然前伸平 举,手腕放松(如图68),气从鼻孔 出入,气力日久可增长。练功中要入 静,眼睛可微闭。身动气不入神,应 凝神忘形;心动神不入气,神散则气 喘,应默然养心。日久形神合一,血 气之行动,可随呼吸贯注,则功力可

不练自练,不养自养。

 

(4)手臂功

功理:主要是运丹田气贯 手梢,功成手臂力大增,功夫 上手。

功法:在桩功基础上(如 图69),运气以长呼短吸为运 使方法,以运用腋力为起始, 令其气由肩窝腋下运至手指 (以中指为限),而后才能使全 身之力贯入手。用力久而久 之,手足两心相应,至此功夫 便可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四)拳谱歌诀

 

肃立静站擎天柱, 上下翻腾阴阳掌, 凤凰展翅三晃膀, 太娥藏袖足扎地, 想望闪过绝妙势, 独虎吸水单盘肘, 气随捶走对心去, 十字披红穿林莽, 此势须要拔步卸, 侧身闪过盘肘用, 急忙提腿肘上招, 目视歪肘疾掌快, 拱手按腿千斤坠, 此势须要偷借力, 提神定精练功夫。 练得气功内中藏。 五行之中分阴阳。 出没万势不用想。 老君封门不用忙。 上下进攻都能防。 佛如猛虎下山岗。 操手进腿堵肘上。 反手一拳对胸膛。 上前一步使前趟。 跳出圈外无攻防。 走马怀携下撩裆。 手顶千斤用后趟。 猛虎扑食往前上。 前托泰山后携婴, 铁臂拉弓弓开口, 老君封门最严密, 出手直奔天门去, 金猴摘桃向下拉, 提步撩阴向后退, 金鸡独立封二目, 勒马听风挡架势, 其要急用盘肘破, 抽梁换柱震四海, 前托泰山后携婴, 蛟龙出海海水怒, 猛虎扫尾向后坐, 追风赶月阴阳变, 牵羊堵肘想取胜, 两大两小虚实定, 武松打虎折梢棍, 二郎担山神鬼惊, 想破此势用堵肘, 操手进步千斤坠, 玉莽翻身腾空起, 猛虎下山大步跨, 左推右拉含挡势, 流星赶月紧三步, 对方如要使堵肘, 审机审时单开肩, 虚步含裆收腰势, 抄手得把前趟用, 挺胸收腹握金枪。 吓得鬼神无处藏。 想要进势先得晃。 回手如镰不要忘。 势急搂手戳耳上。 千万防备使前趟。 打上防下甚为妙。 饿狼掏心对心扎。 白鹤亮翅使掌打。 单手比双能破他。 犹如银枪抱胸中。 搅得龙王倒栽葱。 击心盘肘实在中。 仙人摘茄不要慢。 江水回头实在难。 阴阳变手古人传。 浪子踢球实对阴。 二龙戏珠左右分。 两手不动膝对心。 提腿进肘顶千斤。 落地一脚是对阴。 海底捞月十九拿。 金鸡长鸣独立架。 前托后拉挡势拉。 捶扫耳门对心下。 鲤鱼扣腮背后拿。 二郎担山一齐发。 提步沉肘对肋打。

 

曲肘变直往前伸,致命捶中第一下。 旱地拔葱腾空起,鹦子翻身向下拉。 提步挽肘神三捶,双手擒单也难拿。 身弱战强要借力,近身沉肘对胸发。 如是拳腿一齐用,此势神妙最为佳。 野马分鬃两边使,不定虚实不能拿。 临敌百万无所惧,金盒送宝实可夸。 上下左右进退防,要会此法皆不怕。 先打右边再打前,打了前边向后拉。 仙人脱靴着下阴,骑马蹲裆两膝分。 钢拳铁臂实在快,轻轻一点命归阴。 山崩地裂无所惧,双沉双肘挡万军。 要破此势不能拿,金猴摘桃向后拉。 双风夺窝进步上,上步赶扎神鬼怕。

三、势法变化论

(演示/胡光锋)

(-)五势变化论

五势者:大、顺、拗、小、败是也,合于鸡、凤、蛇、虎、鹤 五形。五势之变化则本阴阳之理,太极之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一气贯穿,刚柔相济,按之有阴阳,行之似 波浪,其变化无穷。五势变化合于五行,五行相生相克顺乎自然, 合乎阴阳,亦合于人体之变化。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内属五脏,外属五官。如心属火,心动勇气生,肝属木,肝动火焰 冲;脾属土,脾动大力功;肺属金,肺动沉雷声;肾属水,肾动快 如风。此是五行存在于体内。目通肝,鼻通肺,耳通肾,口舌通心, 人中通脾,此是五行现于体外诀曰:五行真如五道关,无人把守自 遮揽。此真论也。再如手心通于心属火,鼻通肺属金,火到金化, 此自然之理,余则类推也。天地交合云蔽日月,武艺相争先闭五行。 自己可比为天,他人可比为地,眼为日月手为云。要先闭住自己五 行,然后再克他人五行。

解曰:天地交合:即自己与他人交手。云蔽日月:即用手击打 他人眼睛。

 

五行:金一■木一*水—火-♦土一■金

五官:鼻目耳喉人中鼻

五脏:肺肝肾心脾 肺

诀曰:肺动沉雷声,通鼻;肝动火焰冲,通目;肾动快如风,

通耳;心动勇气生,通口舌;脾动大力功,通人中。

  1. 大势变化


大势又叫正势(如图70),属金,须含胸拔背,气敛丹田,静以

 

观动,借劲使劲,或曰顺人之力借人之 势也。其变化诀曰:气练丹田站当中, 提神定精观敌形;南来顺他上北往,东 来顺他向西行;见劲使劲借他劲,顺势

打势莫逆行。

注:大势是一脚实,一脚半虚半实 的预备姿势,这时主要是察敌人之来势, 审敌人之短长,因敌之动而动,见手使 手,借劲使劲,后发先至,后发制人。

  1. 顺势变化


顺势又叫直出势(如图71),属水,其变化诀曰:单鞭伸开似 扁担,四面应敌随势变;一变掖手挂裹掌,二变十字披红捶;三变 手眼身法步,四变趟法活膝腿。

注:顺势是顺身顺步,两脚俱实的击敌之势,它的变化很灵活, 能四面出手上步,不单只攻一路。

  1. 拗势变化


图片36

拗势又叫十字势(如图72),属木,静势则斜身拗步,动势则 横走竖撞,迎风掌,斜身拗步等又为此势中得意之手。其变化诀曰:

 

 

拗势伸开似蛟龙,合肩扣步晃膀行;横走竖撞迎风掌,蛟龙翻身令 人惊;仙人指路反摆腿,肘捶相连不留情。

注:拗势之特点是拗步斜身,能横走竖撞,出手迅速而又威力 强大,使各种腿法应用方便,任意变化,故有五势变化得意手之称。

  1. 小势变化


小势又叫丁脚势(如图73),属 火,站开其稳如钉,其变化尤多, 刁拿锁带,踢拔缩,勾挂踩踏,摧 腿截腿尤为其所长,其变化诀曰: 小势站稳如虎踞,截撞踢踏似虎形; 刁拿锁带靠身肘,拧裆活膝步法清; 摧腿截腿猴弹腿,提膝变转站上风。

注:小势为一脚实一脚虚之击 敌姿势,多在小踢小打小捉小拿时 使用,其变化迅速,出腿方便,如 猛虎扫尾一样灵活。

  1. 败势变化


败势又叫斜侧势(如图74),属 ±,千变万化,以快为其母,败中 取胜是其妙技,其变化诀曰:败势 伸开回头看,风摆荷叶随势变;前 盘后沉单鞭势,犀牛望月把敌蹦; 前朗后挑上下翻,乌龙绞尾活双肩。

注:观败势之形态有抽撤、闪 化之象,拳法技击诀要认为:“抽 撤即攻,闪化即打”,此武功可使敌 惨败于他最得意的一刹那间,此败 势之妙用。

总注:五势之变化虽为练法,但却包藏了技击精华,即“绝手 乱拳皆包藏于其中”的道理。若说五势之基本变化为立,那么五势 变化的口诀就是破,是使架子打破基本套路的框框,而上升到无形 无态的高级阶段的方法和规律。

(-)步法变化论

步法概而言之,有小三步、大三步之分,小三步即桩步以五势 为本,大三步即行步以三法为宗。步法变化须知宽窄老嫩,随势闪 战腾挪。五势者:大、顺、拗、小、败也,三法者:摆法、撤法、 扎法也。五势与金、水、木、火、土五行相合。大势属金能生水, 所以能变顺势;顺势属水,水能生木,所以能变拗势;拗势属木, 木能生火,所以能变小势;小势属火,火能生土,所以能变败势; 败势属土,土能生金,所以又能变大势。五行相生者顺,相克者逆。 三法者,摆法(闪法)为行步之首,忽左忽右,忽进忽退,忽上忽 下,行东就西,妙在活步;撤法在于抽撤之速;扎法在于进攻之疾。 初学者务必求真为要。摆法是横向运动(闪动);扎法是纵向(进 法);撤法是在拳场中斜线上的运动(退法)。

注:步随身换,脚随手出,上步需要先上身,脚手齐到才为真。 此步法变法要义之所在。五势是诸拳势的五个基本要素,特点是可 以变化,其规律与五行相生相克之理相合。行步三法为诸般行步之 基础,其中摆法最为难练,为行步之首,忽东西,忽进退,活步之 妙,常出敌之意料,使敌处处受阻,走投无路。撤法,扎法在于迅 猛,可进退,可长短,迂回包抄,诱敌、埋伏截击皆在其中。

 

三晃膀套路图解

(演示/张茂强)

三晃膀套路共三十六势,素有大洪拳“母拳”之称,是大洪拳 之拳法根基。其拳路特点是拳打一条线,大开大合,动作朴实,结 构严谨,舒展大方,善攻善守,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刚柔相济, 动作连贯,架势刚劲有力,多崩炮,拗势劈打,马步架打等中上盘 动作,下盘马步稳扎。手法曲而非曲,直而非直,滚出滚入;眼法 以目注目,以审敌势;身法起横落顺,重心稳定;步法进步低退步 高,根基轻灵稳固。本攻势拳套,是大洪拳三晃膀拳术入门必修拳 套,本部分详实地介绍了拳术的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其主要技战 法详列于实用法的解要部分,便于读者系统地学习和自学自练。

图文说明:

  • 文字说明:文中出现“同时”两字时,不论是先写或后写 某一部分动作,都要求一起活动,同时到位,不要分先后去做,文 中凡出现“继而”,即表示动作与动作的连贯性,中间不做停顿。

  • 运动方向:插图中的运动方向,是以图中人的身体和该动 作所处的位置为准,以面对的方向为前,背后的方向为后,身体左 侧为左,身体右侧为右。

  • 运动路线:文中插图用虚线和实线表示该部位下一动运动 的路线;箭尾为起点,箭头为止点;实线表示图中右手、右脚的运 动路线;虚线表示图中左手、左脚的运动路线。

  • 图像位置:插图中动作与人物的朝向,其结构均成直线往
    返进行。


预备姿势

两脚开立,站与肩宽,挺胸拔背,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 腿外侧,头正顶悬,下颌微内收,眼平视前方(如图75、图76)。



图片38
图片39

 

 

第一式:三晃膀顺 步捶

掌心向上,两掌上 提,提至两乳,随之吸 气(如图77);再翻掌向 下,气沉丹田;将上述 动作重复一遍,变捶作 下冲拳,目视前方(如 图78);左拳提起至左乳 前,右拳由下向前、向 上、向右后方翻转,至 右前方屈小臂,左拳随

 

之向下、向左后并屈臂于左后方,两捶尖向上。同时,提左膝,或 左脚尖点地成虚步(如图79);迈左步,过右步;右脚弹踢同时,右 拳由下经上向后转臂,左拳由后经下向前转臂,要膀转身摇,落右 步发右捶,拳心由上转下,左拳外旋拳心向外,屈于左胸前,左大 臂与小臂略成90。角,落步成马步,目视右拳方向(如图80)。



图片40
图片41

 

 

第二式:掖手

右拳从胸前由下向上举 于头顶右上方,提右腿向后 坐虎势。同时,左手变掌屈 臂收于左肋一侧;左脚收势 成丁虚步,左手梢略与肩 平,右拳由头顶与左手梢成 一条斜线。目视左掌方向 伽图81)。

 

第三式:弓步单鞭势

提左膝,跨左腿,贴 右胯,成左弓步;盘双 肘,两拳抱于两肋,先冲 右拳,再冲左拳,两拳打 开呈左单鞭式,目视左前 方向(如图82),目视左 前方向。

第四式:十字捶(十 字披红)

右垫步震脚,成左虚

步,里合两臂,收两拳,右拳置右乳下,左肘顶左腰眼成托枪式 (如图83);跨左腿成左弓步,左拳自前向上向后劈打,右拳由乳下 打出,目视右拳方向(如图84)。

4 IT

图84

第五式:回马捶

拔左步于右腿后,再提右膝。同时,左拳由后向上向下回怀护
裆;右拳打冲天捶(如图85), 目随右拳方向;落右脚后撤步, 身体右转,拐右肘,成右弓步, 两拳在头上下,势若抱月(如图 86),目视右前方;右拳打出,拳 心由上转下;左拳后抽,拳眼向 下;左大臂与小臂略成90。角, 置于左胸前成马步(如图87), 目视右拳方向。图片42

第六式:掖手

提左脚上左步,左掌前劈,右掌由后经上向前劈下,左掌自然 后摆(如图88),目视右手方向;右脚垫半步震脚,左掌前劈,右 掌收于右肋部(如图89),目视左掌方向;右腿提腿后坐成坐虎势, 右手从胸前由下向上至头顶右上方成五虎拳,左掌从怀里由上向下 屈肘收于左侧,同时收左脚成丁虚步,目视左前方(如图90)。

 

 

第七式:单鞭
图片43 图片44 图片45 图片46

提左膝,跨左步,成左弓箭步,盘双肘,先打右拳,再打左拳, 两拳心向下,出拳均为起阴(拳心向上)合阳(拳心向下)(如图 91),目视右拳方向。

 

第八式:收步托枪势(坐虎势)

右脚拔步,成后坐步,收左腿成左虚步,收两拳,左肘顶在腰 眼,右拳置于左腰眼前(如图92),目视左前方。

第九式:顺步捶

跨左步,打左拳,右肘尖后撞,右大臂与小臂略成90°角,右 拳置于右胸前,成马步,目视左前方(如图93)。



图片47
图片48

 

第十式:分手苗

提左腿向后坐步,成左 丁虚步;同时,右拳变掌, 从胸前由下向左向上抄手自 左胸前,左拳变掌,向上经 胸前向下绕自左侧(如图 94),目视左掌方向;左掌里 翻置于右肋,右掌由胸前向 左前方打出置于头左上方; 同时,提左膝于胸前,左脚
尖竖直向下(如图95),目视左前方;跨左步,右掌从左上方绕至 右侧,盘肘打右拳,再打左拳(如图96),目视左前方。

 

第十一式:通天捶

右膝提起,右手向前上冲拳,左拳下垂护裆(如图97),目视右 拳方向。

第十二式:弓步冲拳

右脚由前上向后蹬出,右拳经胸前随之后摆,扫裆打出,左拳 从怀里打出,成左弓步(如图98),目视左拳方向。

 

第十三式:搂蛇势

收左脚,右手前搂,左手后撩成左虚步,左拳变勾手,下拉后 撩,右拳变勾手,由上至右胸前搂,缩两肩(如图99),目视右手方 向。

 

第十四式:白鹤亮翅

提左脚,跳步成左弓 十字步,两勾手急出变掌 上挑(如图100);震右 脚垫步,提左膝,右转体 成右足独立势,目视右掌 方向,同时左手掌向前下 劈打,右手由前向后搂 出,两掌外翻撑开(如图 101),目视左前方。

第十五式:十字捶

屈右腿下蹲,两手盘肘 变拳置于腰间,跨左步劈拗 势十字捶,左拳由前向上、 向后劈打,右拳向前冲拳(如 图102),目视右拳方向。

第十六式:托枪势

收左脚,成左丁虚步, 同时,左拳从后经上向下砸, 右拳回收,左肘、右拳置于 左腰眼(如图103),目视左 前方向。

第十七式:顺步捶

跨左步,打左拳,右肘后拉,右大臂与小臂略成90。,右拳置 于右胸前(如图104),目视左拳方向。

第十八式:撑势

垫左步,提右膝,两拳变掌,并屈两臂,左掌在左上方,右掌 在右膝前,目视右前方(如图105)。

第十九式:四步撑(仙人摘茄)

跨右步,弓膝步击右掌(如图106);迈左脚,提左膝垫右步, 两掌变勾手(如图107);上左步,提右膝,践步跳起,右掌从前向

 

上、向后绕于右腰眼,左掌由后向前,屈肘于左胸前(如图108); 跨左步,左掌向后劈打,右掌自怀里由下向前上方托打 o

浏览5,67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