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伤

皮肤受到粗糙地面或防护用具的磨擦而表层破损,伤面有小出 血点及擦痕。常见的擦伤部位是鼻、口、眼角等。

二、 挫伤

肌体某部受钝性外力作用,引起该处及其深部组织的闭合性损 伤,称为挫伤。运动中,拳打、脚踢、互摔、击撞等动作都可能发生挫 伤。常见的挫伤部位是头、胸、腹、大腿、小腿和睾丸。挫伤一般又分 为外表层挫伤和深层部位挫伤两种,外表挫伤一般比较轻,伤处疼痛 呈红肿或青紫色。深部挫伤由于受力过大,作用于深部,累及肌肉、 骨骼和关节,症状较严重,疼痛剧烈,发生肌纤维破裂及深部血肿,活 动受限,局部有淤血,手摸可触及肿物,亦可并发内部脏腑损伤,造成 内伤或伴有休克。

三、 扭伤

由于散手运动的相搏、相持、击打、互摔、扭转等动作,使关节的 联合部位因关节活动受到过度外力作用,超过了其正常活动范围,造 成肌肉、肌健、韧带等软组织、软骨及周围神经等损伤。临床上可归 纳为软组织撕裂与断裂。如膝、踝韧带扭伤,腕关节扭伤,肘关节损 伤滑囊炎,肩肘损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等。此类损伤常伴有微血管 破裂出血、局部肿胀、皮下淤斑、功能丧失等症状,如韧带、肌腱以及 软骨周围神经断裂,治疗原则均以手术修补为主。

四、 骨伤

因踢、打、摔等勇猛快速的格斗动作,尤其是运动员摔打倒地的 可能性很大,使骨骼的完整性受到破坏,造成骨折、骨裂或使组成关 节各骨的关节面推动相互之间的正常位置,造成脱位。如肩、肘关节 脱位,腕部舟骨骨折、前臂骨折,小腿胫、腓骨骨折或腰椎骨析等。此 外在双方摔打同时或先后倒地时,砸、压的结果还会引起锁骨骨折、 旅骨骨膜挫伤或骨折。

五、 慢性损伤

散打运动中,拳法、腿法的使用大都是属屈伸性的。在长期的训 练和比赛中,包括空击、打沙包,拳脚直接作用于人体,发出多大的力 就会有多大的反作用力,肌肉不断地受到牵拉、碰撞因而引起膝、踝、 腕关节的慢性损伤。

六、 内伤

中医谓之“内损”,由于打击,伤于内部经络脏腑,致使血气闭塞 不通,恶血留内,形成气滞血淤。在下额、鼻梁、颗颅部位,颈侧、腹腔 神经丛部位以及两侧肋骨下缘受打击时,常可发生昏厥,产生休克。 胸部受伤伴有肋骨骨折的伤员,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浅快呼吸音 减弱或消失,胸部X线透视有液平面肺脏受压,多为胸膜腔内出血 量较大。季肋受伤,面色苍白,脉速细弱,是由于内脏器官内部感受 到剌激及疼痛引起的症状。如伴有腹膜刺激症和移动性浊音,多为 肝脾破裂。当腹腔神经丝(心窝下)部位受击时,以反射的方式引起 心脏活动大为减慢,会出现心慌、口渴、面色苍白、表情淡漠、呼吸表 浅快速、脉搏细弱(每分钟90次以上)、血压下降等机体机能的急剧 变化,以至失去知觉。总之内伤可按其受伤部位不同划分为头部内 伤、胸肋部内伤、腹部内伤,其中脑部内伤如脑挫伤、脑震荡较为严 重。

七、 其他损伤

由于散手比赛,互以对方身体作为攻击目标,对抗性强,有时会 出现一些其他损伤,如眉弓部撕裂伤、鼻骨骨折、耳壳挫伤、牙齿脱落 或断裂、眼部挫伤、额骨骨折、胫骨创伤性骨膜炎等。

第三节散手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为了有效地预防运动创伤,首要的是要了解运动创伤发生的原 因,防患于未然。

一、 由于人体某些部位的生理解剖结构薄弱

例如,踝关节的距腓前韧带,部分纤维参与组成关节囊,力量较 差,故踝关节易扭伤,距腓前韧带损伤亦可合并关节囊及其关节骨膜 的损伤。膝关节的内侧副韧带,上下两端附着于股骨及胫骨的内骤, 力距长,其中段与内侧半月板相连,且为关节囊的组成部分,力量差, 加上关节周围缺乏骨肉保护,因而膝关节易受伤,尤其是当膝关节在 半屈曲位时,侧副韧带松驰,关节不稳定,更易受伤。

二、 训练水平不够

从训练学的角度来看,训练水平至少包括四部分内容:即一般身 体训练、专项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如果不注重全面的、 科学的训练,非但出不了成绩,还容易导致损伤的发生和加重。运动 生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种训练内容和手段,任何一个技术动作都是 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所谓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本身也是“复杂 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条件反射”。如果专项训练不够,已经建立 起来的“动力定型”不好,或者动作技能的条件反射定型还不巩固,就 容易发生损伤。例如,“腾空侧踹”动作,如果掌握不好落地动作,就 会出现踝关节挫伤。还有倒地动作,如果训练不够,也会出现直臂撑 地造成腕舟骨及前臂骨骨折的危险。

一般身体训练不够,也是发生运动创伤的重要原因,其中力量、 速度、耐力、柔韧任一方面缺乏训练,都会引发运动损伤。如散手运 动员的腕、踝关节最易受伤,其主要原因是这些部位的肌肉力量不 足,因此加强肌肉训练,会使关节更稳定,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耐 力是散手运动的主要素质,只有技术没有体力也是枉然。当力不从 心时,往往由于不能正确地完成动作而发生损伤。一个人的协调性差,运用动作时便容易出现僵劲硬力,从而诱发损伤。心理训练是培养运动员勇敢、顽强、坚毅果断、自制镇静和必胜 信念等意志品质的有效手段。良好的心理训练能加强中枢神经系统 工作的稳定性,消除无益的神经冲劲,集中注意力,使兴奋与抑制的 转换能力提高O反之,紧张失控、急躁蛮干,不但胜利得不到保证,伤 害事故也会随之而来。

三、比赛训练组织不好


  1. 媒乏医务监督


在训练或比赛时,缺乏必要的医务监督,或教练、运动员不重视 医生的意见,运动员伤病未愈或过度疲劳尚未消除,就参加比赛和训 练等等常常使伤病加重或造成新的损伤。

  1. 不遵守训练原则


散手训练的重要原则是系统性、循序渐进和区别对待。训练中 如果不是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加大运动量和运动负荷,往 往会引起伤害。应首先在思想上认识到“功到自然成”的道理,在进 行散手实战训练以前,必须先练好拳脚基本功,再练好拳脚组合动 作,并进行必要的排打与摔法基础训练。逐步过渡到实战训练,这是 散手系统训练及避免伤害事故的正确途径。同时还应注意训练周期 的安排也要合理、科学,不宜随便更改,更不能临时性地随意增加赛 事,以免打乱正常的训练程序,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循序渐进原则还 应体现在一次训练课或一次比赛中,首先要做好准备活动,通过肌肉 活动使血液循环加快,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弹性,减少血液的粘滞性。 同时也使内脏器官预先动员起来以便能够在运动时尽快进入“工作 状态“,适应比赛和训练的需要,免于伤害。

对于不同年龄、素质、基础的运动员还要贯彻区别对待原则,防 止“一刀切”的训练方法。同时更要改变“单打一”的片面训练方法。 如在一次课中只练拳法,不练腿法,或只练摔法,不练倒地的自我保 护方法都会引起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局部劳损现象。运动员也会因 此而感到训练单调乏味,大脑皮质产生抑制而引起动作变型,发生伤 130

害。

  1. 场地器材、服装、护具不符合要求


正式比赛,场地必须符合规定和要求,尤其要注意场地四周必备 软垫保护,护具要严格检查,禁止不戴护具进行实战练习。比赛中, 裁判员也要随时注意运动员的护具是否安全可靠,一旦发现问题及 时更换和处理。

  1. 技、戏术愚珠,不合理地降体重等


四、 运动员生理机能状态不隹

训练中疲劳得不到及时的消除,久之,会出现过度疲劳。实践证 明:运动员在疲劳状态下,或在病后恢复阶段往往表现出力量不足, 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饨,甚至技术改变等现象,这成为产生运动创伤 的因素之一。为此,要科学制定训练计划与比赛日程,调整好竞赛期 的机能状态,这在预防运动创伤上有很重要的作用。

五、 不良气候的因素

气温过高或过低,光线不足等都可引起创伤,尤其是寒冷,室温 低,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韧带的弹性、活动能力都会降低。因此训 练中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如进行不同气 候特征的适应性训练,以减少创伤事故的发生。

浏览1,41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