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建立月经卡片等方法,详细记录并了解运动员月经期的身 心反应和运动能力,以便及时调整经期的运动训练负荷。

一般短时间的月经来潮紊乱,可看做是运动员对经期训练不适应或过度疲劳的症状。可通过逐步适应或运动负荷的调整,使月经 逐步恢复正常。但对长期月经间隔短于20天或长于60天,甚至闭 经或出血不止的队员,则要进行妇科检查。如确认为生殖系统有病 变的运动员,应暂时停止参加经期训练和比赛,及时接受治疗。


  • 经期训练应尽量减少增大腹压的练习和承受大重量并带有 憋气的动作。


因为月经期盆腔脏器充血,子宫绵软,在做使腹内压增加的练习 时,可能会造成月经血量过多,时间长还可能引起子宫及附件移位, 影响生殖机能。

经期训练应注意卫生,以防阴道感染。

⑸女运动员经期常会出现心理和精神上的紧张和烦躁,对比赛 失去信心和兴趣。

因此,除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外,还应向运动员讲清女子经期 的生理特点,解除思想顾虑。另外,还须进行必要的心理训练和调 控,解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

四、女子散手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选材特点


女子散手运动员竞技的能力不如男子的主要原因是体能的先天 差异,所以,首先应注重队员的体能选材,选择那些在形态、力量、速 度、动作频率等方面具有男子特色的强健者。这有利于在掌握和运 用各种技、战术动作方面占据优势,节省在体能训练方面的大量时 间,提高训练效益。

  1. 混合比赛


女子训练“男子化”是现代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因此,学习和 借鉴男子散手的先进经验,掌握男子运动员的技、战术,按男子运动 员的要求发展运动素质,由男选手陪练和一起比赛,有助于培养女子 散手运动员勇猛顽强的比赛作风和全面发展竞技的能力。一般来 说,青春发育期在一起比赛是无条件的,但对于青春发育期后的男子 来说,则必须谨慎行事。因丸双方的力量、速度、身体条件等方面的不等性,常易引起运动损伤。

  • 饮食


运动员合理的饮食和营养应根据生理特点和运动训练需要安 排。数量应满足消耗的需要,质量应保证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能量 供给和消耗应保持平衡。少吃脂类含量大的食物,以免造成体内含 脂过多,降低运动能力。由于女子散手运动员的生理持点,在青春发 育期前,与男子每日的铁质需求量基本一致。在月经期,由于血流失 量较大,而铁质对血的再生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青春发育期后女 子应有更多的铁质补充。

  1. 损伤


由于散手运动的特点和女子运动员解剖的生理特征,女子散手 运动员膝关节和踝关节比较容易损伤,因此,在女子散手训练中应加 强腿部力量的训练。另外,在训练和比赛前要切实做好准备活动。

第八节散手运动员控制体重的方法

由于散手是直接的对抗性竞技项目,因此规则规定了按不同体 重级别进行比赛的方式。运动员为了加入有利于自己获得优异成绩 的级别,往往需要减轻体重。合理的减重应当以不影响运动能力为 原则,不适当的减重不仅会损害健康,还会使运动能力下降。因此, 降体重的限额为多少,该采用哪种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这里 提供一些依据和方法,仅供参考。

一、减轻体量的运动医学原理

体重由“体脂重”和“去脂体重”(主要是肌肉、骨骼等)两部分所 组成,一般情况下,控制或减轻体重主要是针对脂肪而言的。因此, 要做到正确的控制或减轻体重,首先要了解体重的组成成分,即体脂 百分比,然后与标准的体脂百分比作比较,以确定需要减少多少脂 肪,才能达到理想的体重。

 

  1. 体脂的评价方法


目前一般采用Brogek的公式:

体脂百分比=(4.570%身体密度)-4.142

因为身体密度与体脂含量密切相关,体脂总量的一半又存在皮 下,故身体密度与皮褶厚度有相关关系。利用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 就可以建立以身体密度为变量,以皮褶厚度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来 间接推算身体密度,见表4-lo

»4-1由皮褐密度推测体密度的回归方程衰(日本)

通过测定和推算人体成分,将个体的体脂百分比与该项目运动 员应有的体脂百分比作比较,对可能允许的减重量做出大约的估计。 如我国摔跤运动员的体脂约为8% ~9%,体脂超过此百分比的才有 减重的必要或可能。

  • 热量代谢负平衡要合理。


根据消耗1kg体脂约相当于800kcal热量进行推算,并借助热量 代谢负平衡的关系设计减重方案,适当减少热量的摄入,同时增加热 量消耗,以此达到减去多余体脂的目的。

  • 适度控制饮水量。


每天饮水量可限制在500 - 600ml范围内(正常饮水量约为 1300ml/d),不能过少;同时可将食盐摄入量减至5 ~ 6g(正常为10g/ d)o

这种方法可使体重每周减至不超过1kg,被认为是相对安全和 合理的。减重期间要注意体脂百分比的检测。

  1. 减体重期间的注意事项


⑴控制饮食饮水,要在比赛前一周开始。

⑵避免吃零食。若有饥饿感,可临时提供lOOkcal热量的食物, 晚上睡觉前加水果。

  • 强调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 保证充足的睡眠。

  • 重竞技运动员体脂在8%以下者,不宜减体重。


二、常用减体重的方式、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1. 减体重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⑴快速减重。

要求在赛前1~ 3天内达到减重目的。主要是通过发汗、利尿减 去体内水分,时时还配合限制饮食、饮水。研究表明,快速减重可使 体重减去原体重的3% -10%,甚至达20% (一周时间)。

由于快速减重主要丢失的是体液,所以容易出现脱水现象,影响 体内正常的物质代谢;使心输出量和耗氧量减少;肌组织的水分和营 养供应减少;肾血流量减少而使钾排出量增加;快速饥饿更会加重体 内无机盐和维生素的减少,并使体蛋白丢失。

脱水会使运动员口干舌燥,眼窝塌陷,疲惫无力,容易激动。虽 然体重快速减轻了,但耐力也下降了。严重脱水必然影响运动能力 的发挥。

(2)长期控制饮食减重。

采用长期低热能膳食的减重方式,使体重保持在较低的标准。 这样,由于营养缺乏的缘故,长期过度的控制饮食会使运动员生长发 育延缓,严重的还可能对运动员形成精神负担,甚至会发展成“神经 性厌食症”,对健康极为有害。

  1. 带用减重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⑴匀速法。

2 ~ 3周内,运动员大约每夭降低的体重相对一致,计算持续 时间时,应使运动员在比赛前一天,多余体重不超过1kg为宜。

(2)集中一分散法。

采用这一方法,在开始的5-6天,降低多余体重的一半,然后到 赛前,使体重降至标准的要求。

⑶间歇法。

2 ~ 3次快速使体重下降,每次后的间歇尽量保持降后的体 重,然后在2~3天内,重复使用快速降法,使体重降低。

⑷起伏法。

这一方法允许运动员体重的下降发生_定程度的起伏波动。

研究证明:匀速法和集中一分散法,对所有生理指标都有副作 用,但匀速法的副作用则相对少一些,因而可以使技术在比赛活动中 得到有效的发挥。另外采用匀速法,不会发生水盐代谢破坏的情况, 因而在赛前训练中,负荷量可以大幅度变化。

采用集中一分散法若使体重降低7%以上,运动员会出现主动 性行为降低而保护性行为增高;若体重降低超过11%,运动员攻防 的准确性会明显下降,特别是反应速度严重下降,运动员对所出现的

 

情况不能及时作出反应,反应迟钝。所以,大量降体重对于散手运动 员来说弊多利少。

利用蒸气浴集中降低体重可在赛前1 ~ 2天的下午进行。蒸气 浴时间15分钟,每次间歇15分钟,可蒸3 ~ 5次。这种方法对于少 数运动员及无力型运动员可能温度过高,因而应减少淋浴时间,延长 间歇时间。

另外,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降体重,赛后的恢复过程都会有所减 慢。

经研究表明:集中降体重,在7 ~ 10天内,每天限制饮食290kcal, 限制饮水500 ~ 600ml,这种使体重逐渐降低的方法是合理的。降体 重时,饮食物内必须增加动物蛋白质及果酱,去掉配菜和面食品。蜂 蜜、新鲜水果、青菜、核桃等多种维生素食品特别有益,应限制食盐用 量。大强度训练出汗过多或淋浴后,应在果酱中加入食盐,其量因人 而异。

注意,比赛后忌暴食暴饮,以防弓I起身体水肿。

第九节散手训练计划的制定

训练计划是对未来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凡事预则 立,不预则废”。计划就是“预”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运动训练过程中 的一个重要环节。训练计划按照时间跨度的大小,可分为多年训练 计划、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及课训练计划5种。

一、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

尽管不同类型的训练计划在内容上有所不同,并各有其自身特 定的要求,但不同时间跨度的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 因此不同类型的运动训练计划也有着许多共同点。在训练计划的内 容上一般包括以下8个要点:

  1. 目的任务


包括总体训练的目的任务,各阶段训练的目的、任务以及具体的

 

素质、技术、实战、比赛的目的任务等。

  1. 运动员的现实状态和梢况分析


包括运动员的年龄、身高、学历、训练基础、身体素质、有无伤病、 思想状况等。通过对运动员个人及全队情况的综合分析,为制定计 划提供依据。

  1. 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


包括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一年训练的阶段划分、一个周期训练 的阶段划分等。

  1. 训练指标和要求


包括身体素质上的指标和要求、技术量化的指标和要求、实战训 练的指标和要求。

  1. 阶段划分及运动负荷的安排


包括各阶段的时间、训练的主要任务及内容、负荷量的强度的安 排、素质与技术、实战的比例等。

  1. 选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包括重复训练、间歇训练等,以及为了完成训练目的而采取的各 种手段。

  1. 比赛的系列安排


包括练兵时的小型比赛、检查训练成果的_般性比赛、完成训练 目的任务的多次锦标赛等,有轻有重,逐步安排。

  1. 具体措施


包括完成教育任务的措施、训练方面的措施、安全方面的措施 等。

二、多年的训练计划

多年训练计划涉及的时间跨度一般为两年至十几年。根据训练 计划的时间跨度与运动员整个运动生涯的相互关系,可分为全过程 的与区间性的两种不同的多年训练计划。

  1. 全过程多年训练计划


全过程多年训练计划,是指运动员从开始训练到获得最高运动

 

技术水平,直至运动生涯的终结这一全过程的整体规划。依据散手 训练的特点、发展规律以及各地进行训练的实际经验,科学、系统地 对运动员的训练计划进行制定。

浏览69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