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
女子的血量、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都较男子少,心脏的重量、 容积、心肌收缩力也均比男子小,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比男子差。因 此,女子心跳较快,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输出量较男子少,女子心功 能的各项指标也较男子差。
(2)呼吸系统。
女子以胸式呼吸为主。女子的胸廓较小,呼吸肌较弱,呼吸频率 较快,呼吸深度较浅,呼吸差较小。所以,女子的肺活量、最大通气 量、最大摄氧量、最大氧债均较男子低,肺通气量仅为男子的70% ~ 80%o由于女子心肺系统的特点,致使女子血液输氧能力较差,呼吸、 循环机能水平、基础代谢率较低,这限制了女子吸氧量、最大摄氧量 及氧的利用能力。因此,女子在无氧耐力素质上比男子尤为显得薄 弱。从糖代谢的特点看,成年女子糖酵解中某些酶的活性略低于成 年男子,而有氧代谢酶活性较成年男子高。因此,女子糖酵解能力低 于男子,而糖的有氧代谢能力比男子高。据研究,在持续长时间的运 动后,女子血糖水平从未发现降到基础水平之下,却往往高于运动前 的水平。而男子在长时间运动后,血糖常明显地降低。这是由于女 子运动时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所引起的代谢反应。因此,女子局部 肌肉耐力和有氧代谢能力与男子无明显不同,这使女子在承受负荷 量上具有较好的能力。
⑶体脂与体温。
女子身体内脂肪含量较多,体脂占体重的比例较大,男子为 10% ~ 14%,女子为20% ~ 25%。脂肪不仅具有充填和固定内脏器 官的作用,而且是长时间耐力运动时的重要供能物质。研究表明:女子利用脂肪酸供能能力高于男子。在长时间低于55%-60%最大 摄氧量的耐力运动时,女子运用脂肪供能的比例明显高于男子。在 长时间的耐力运动时,随着时间的延长,肌肉利用脂肪供能的比例也 随之增加。在两小时以上的中或小强度训练中,女子在有氧耐力上 显得比男子优越。在两小时以内的强度运动中,由于脂肪不易作为 能源物质,往往又是运动中的_种负担,脂肪多也是导致女子身体灵 活性差的原因之一。根据这一特点,一方面加强一定时间范围内中、 小强度的有氧耐力训练和通过饮食等措施减少脂肪,为灵敏素质发 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则应充分利用有氧耐力的优势,通过 延长训练课时间磨炼基本技术和改进基础战术配合。女子体温调节能力比男子好。男子在体温升高时排汗多,女子 在体温升高时排汗量与降低体温的需求较适应。另外,女子由于雌 性激素促使血管扩张的特性,运动时皮肤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较多, 通过皮肤散热也可使体温下降。
(4)月经周期。
月经周期是成年女子的正常生理现象。月经周期的长短因人而 异,一般为28 ~ 30天。在经期时部分女子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生理反 应,如有轻度不舒适的感觉、下腹部和乳房发胀、腰部发酸。少数人 会出现全身性异常反应,如食欲不振、疲倦嗜睡、情绪激动、感到头痛 等。在经期,运动员能力的一般趋势相对较低,随后逐渐升高,在月 经期一周后(增生期末和分泌期初)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保持一段后 又逐渐下降,到下一个月经期又落入较低水平。
二、女子心理特点与散手训练
- 竞争欲和胆量
竞争是竞技体育固有的属性。竞争的心理和竞争欲是指人渴望 通过竞争取胜来显示自己能力、维护自尊的一种心理趋势。研究表 明:女子运动员的竞争欲和竞争取胜的渴望程度并不亚于男子运动 员,但胆量和冒险精神不如男子。女子在训练与比赛中往往表现出 怕冒险和畏首畏尾的倾向。这种差异主要与男性荷尔蒙有关。因 此,有意识地激发运动员的竞争动机,可以提高她们的竞争欲和胆 量。
女子运动员自信心较男子运动员差,多数女子运动员因感到自 身身体素质薄弱,对承受大负荷训练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在训练中对 掌握难度较大的技、战术动作以及在激烈比赛中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较高的心理倾向。这一倾向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女子散手运动员向 更高竞技水平的发展。因此,教练员在训练中应根据女子运动员的 心理特点,通过设置各种对抗的环境,采用各种有助于提高竞争欲望 和锻炼勇气的训练手段,提高女子散手运动员的竞争欲望和胆量。
- 思维力和创造性
场上技、战术行动的正确选择,都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思维判 断能力和创造性。研究表明:女子运动员具体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尤 其在形象记忆和视觉记忆方面强于男子。但女子思维在综合抽象推 理等方面弱于男子。女子思维易墨守成规,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因 此,女子运动员战术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差,反应慢,战术意识也 不如男子运动员强。据此特点,女子散手的运动员应加强战术理论的学习。在训练 中鼓励运动员机动灵活地、创造性地选择战术,帮助她们分析战例, 提高对战术的理解能力,从而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切不可用 过多的条条框框束缚运动员的手脚。在训练中应发挥她们形象记忆 和视觉记忆较强的特点,多提供一些具体、形象、复杂的比赛方案和 实战情景,注重在训练和比赛中积累大量的形象经验,以弥补她们在 实战中灵活性和创造性不足的弱点。
- 牲格特征
女子运动员较男子运动员自制能力强,责任心强,自觉性好,守 纪律,好管理,愿意接受增加训练时间,对单调乏味工作的耐受性好。 这对于保证训练质量、加强队伍的管理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 女子心胸相对较为狭窄,容易神经过敏,一点小事处理不当,往往会 互相埋怨,影响团结。为了避免女子运动员性格特征的消极因素对训练和比赛的不良影响,教练员应注意言行举止,并观察和分析她们 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做好思想工作,保证训练和比赛有良好的战斗 力。
4.精感特征
女子情感特征明显表现为丰富、细致、感情脆弱、讲究情面。训 练和比赛中往往情感体验深刻,易受外界干扰,情绪起伏比较大,容 易产生焦虑状态,导致思维与行为的失调,使竞技能力和思维能力受 到干扰,影响训练和比赛。因此,教练员应格外注意工作方法,对她 们在训练和生活中出现的错误,要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避免简 单粗暴或在公开场合下对她们进行严厉的批评,从而挫伤她们的自 尊心。对于在比赛中出现的焦虑状态,教练员应引导运动员正确对 待比赛胜负,提高运动员在挫折和不利情况下的耐受力,提高自信 心。女子情感特征的另一点是闭锁性和延续性高于男子。女子情感 闭锁性强,容易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教练员要细心观察和及时引 导,情感延续性强又容易导致某一不良情绪状态难以缓解,教练员要 及时调整她们的思想情绪。
三、月经期训练
- 月经期训练负荷安排
⑴一般安排。
根据女子月经周期运动能力变化的一般生理规律,月经期参加 适当的体育运动是有益无害的。运动能改善人体机能状态,改善盆 腔内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运动时腹肌、骨盘肌收缩与舒张交替进 行,对子宫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有利于经血的排出,促进血液循环。 月经期运动负荷安排的一般规律:从月经来潮的前一周开始,运动负 荷逐渐减少,直到月经期内维持相对较小的运动负荷。月经后期运 动负荷逐渐增大,月经后一周达到相对最大负荷,维持一段时间后, 在下次月经的前一周又逐渐减小。依此类推,循环往复。
(2)个体安排。
月经周期运动能力的波动具有个体差异。一般安排很难与每名 运动员月经周期运动能力的变化规律相一致。为了提高科学训练的 严谨性,必须掌握运动员月经周期运动能力变化的规律,作好个体安 排。
- 月经期训练注意事项
现代竞技体育领域中,女运动员月经期训练和比赛的问题已引 起广泛的重视。许多女运动员月经期中参加奥运会、亚运会、全国性 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事实证明:在经期可正常参加训练和比赛。 尽管经期对女子运动员机体机能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根据运动 员适应性原理,通过长期系统的训练会产生良好的适应性,使经期对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逐步降低。研究表明,大多数运动员经期反 应是随着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而好转的,对训练优秀运动员来说,经 期参加大负荷训练和比赛是可以的,不会产生过大影响。但对训练 水平较低的运动员则应重视个体差异性,不宜过多参加大负荷训练 和比赛,要循序渐进,逐步适应。为了保证训练效果和运动员的身体 健康,教练员在安排经期训练时必须注意:
- 经期和经期后一周出现成绩高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超量恢 复的规律。
一般在经期前往往安排大负荷训练,经期开始后进行调整。在 经期的后期和经期后一周就会出现机体机能的超量恢复效益。依此 规律可使经期训练变被动为主动。
- 经期训练必须坚持运动负荷缓慢增大、逐步适应的原则,即 运动员对某一量度的负荷适应后再加大负荷。
由于经期训练适应包含生理、心理两方面,所以对运动员传授必 要的经期卫生、心理知识,有助于排除运动员的心理顾虑。
浏览48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