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时间是指感受外界刺激与自身反应动作之间的瞬间。很快 的反应速度,就是能够很快地产生适宜的反应动作。在散手中,一旦 对手位置发生了变化,自己不相应地变动位置就不会有最佳距离。 为了保持最佳距离,就必须在短暂的时间内,作出最佳判断,如确定 最佳攻击方向、最佳攻击位置,等等,并迅速变动动作来适应那瞬息 万变的情况,反应速度快,应变动作才会及时,不会迟缓,或不准确。

临场反应速度与以下情况有关:(1)情绪状态下不佳,这会由于 不同情况而引起。因此,实战时,树立必胜信念很重要。既要小心谨 慎,不盲目轻敌,也要充满自信,抖擞精神。2)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看 对手已有动作的信号上,而不是即将发生变动上。即准确进行预测 不够。3)疲劳过度或身体没有活动开。

对方反应速度变慢可利用的几种情况:1)对方在动作完成的瞬 间。2)对方所受的外在刺激较复杂时。3)对方在吸气时。4)当 对方收手时。5)当对方注意力与眼神分散时。6)当对方心理与身 体失去平衡时O

对方一旦出现以上各种情况,应即刻抓住时机,毫不犹豫地予以 攻击。因为在这些短暂的瞬间,对方都是难以及时回击或防御的。

另外,在交手时,还可以用自己的动作来迫使对方发生犹疑不 决,减慢反应速度。一般可采用的方法有:阻碍对方,破坏其韵律感; 控制对方,以虚招诱骗其做无谓的反应动作;用阻击法破坏对方的攻 势。

三、 动作本身的快慢

即使发现对方的意图再快,不及时迅速地做出相应动作改变自 己的位置,仍会使距离发生不利的变化,就不可能迅速准确地攻击对 方。

动作本身的快慢与下列因素有关:1)动作准确与否。2)起动 的快慢。3)身体感觉性的强弱。

四、 牵制住对方的行动意图

虽然目测距离准,也能迅速做出相应的动作,但还不一定就能很 好地控制住“变化距离”。这是因为倘若处于被动地位时,则易受对 方意志的支配而转移。所以,在实战中,必须努力掌握主动,牵制住 对方的行动意图,让他只顾得及随自己的意志而动,自己却不受他的 调遣。

一般影响牵制对方行动的原因有:1)摸不准对方行动意图、击 打方向、时间、规律等。⑵受假动作欺骗。3)不是先发制人等。

 

第三章散手教学

散手教学主要涉及教学原则、教学阶段及步聚、教学方法等内 容,本章将分别阐述。

第一节散手教学原则

散手教学的原则基本上遵循体育教学的原则,它是教学过程中 客观规律的反映,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由于散手是 对抗性项目,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散手的基本动作和技术,而且还要学 会如何运用动作进行实践。所以在散手教学时,它也有其本身的教 学特点。

一、 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通过运动员的听 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使运动员建立动作的表象,获得感性 认识,从而正确掌握技术和战术,提高认识能力

散手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直观手段,包括语言、示范、教学录像、比 赛录像、观摩学习等。教练员要根据具体的条件和可能,在散手教学 的不同阶段和内容上选择有效的直观手段,使学生迅速建立起动作 技术的表象,同时分辨出动作技术的正确和错误,以及不同战术下技 术打法的优点与缺点,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断地自我完善。

二、 系统的不间断原则

系统的不间断原则,是指在开始学习到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直到 保持运动成绩,都应按照一定的顺序,持续地学习和训练。

散手的教学,无论从拳法、腿法到步法的配合练习,还是从拳法、 腿法的直线性进攻到对直线性进攻的防守练习,都应做到由易到难、

29 由简到繁、由浅人深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地教学,可使运动员有机 体所产生的一系列良好的适应性变化能够获得长期的积累,为逐步 达到最高成绩创造条件。因此要根据散手运动的内在规律以一定的 顺序安排教学,使运动员循序渐进地去掌握,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 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抱腿前顶摔之前,应该先掌握后倒地动作,掌 握了倒地自我保护后再学摔法,学生不易受伤,同时也可在对练中复 习倒地动作,从而建立信心。

三、 区别对待原则

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选择 不同的方法手段,因人施教。

在散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特征等方 面均不相同,教练员应对这些情况深入了解并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地 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教学。如在初学时,个别学生由于髓部柔韧性未 达到要求,可以先学习正蹬腿,随着身体训练水平的提高,再学习踹 腿,更好地掌握动作。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可单独进行讲解、示 范,必要时手把手地教。在实战练习时,有些学生由于个性原因喜欢 打防守反击,可以给学生分析散手比赛的特点及一个运动员要取得 良好的成绩,除了具备个人独特的打法外,还应具备全面的技战术。 以此引导,并在实践中严格要求,做到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四、 技战术配合打法原则

技战术配合打法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所学的技 术动作是在基本战术前提下进行的不同打法,从而建立技战术配合 的意识。

散手既有单一的进攻,也有组合的进攻,每一种进攻又有不同的 方法,都是在战术指导下形成的不同打法。为了使这些打法能在实 战中合理运用,除了建立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外,还要建立针对不同 对手应用不同打法的主导思想和临场应变能力。这就要求运动员不 仅要掌握全面的技术动作,同时还要有机地与战术相结合,从而做到 智勇双全。因此,只有在教学中把技战术结合起来,深入贯彻,才能 30

 

保证运动员在散手实质性阶段——实战中有较好的发挥和发展。

五、周期性原则

周期性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以循环往复、周而复绐的方式进行, 每一个循环往复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前一个循环的基础上,有 计划地提高教学上的要求。

在散手训练过程中,由于教学阶段的不同,内容有所偏重,过去 已掌握的技战术有可能生疏,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和动力定型有可能 退化,这就需要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上遵守周期性的原则,使运动 员的战术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

第二节散手的教学阶段和教学步聚

一、散手的教学阶段

根据散手的教学原则及散手内在的特点,我们把散手的教学分 为以下3个阶段。


  1. 学习和掌握基本动作阶段



  • 主要教学内容。


A、 步法:进步、退步、前疾步、后疾步、上步、撤步、滑步、垫步、跳 换步、弹跳步、环绕步。

B、 拳法:直拳、撞拳、抄拳、鞭拳。

C、 腿法:蹬腿、踹腿、里合腿、转身外摆腿、勾踢腿、后扫腿、侧弹 腿。

D、 跌法:前滚翻、后滚翻、鱼跃前滚翻、鱼跃左右滚翻、前倒、后 倒、前扑。

E、 摔法:抱腿前顶、抱腿旋压、抱腿别腿、抱腿打腿、抱腿过胸、 夹颈过背、插肩过背、抱腿过背、抱腿涮、抱腿上托、抱腿甩、抱腿勾 踢、抄腿勾踢。

F、 其他:观看散手教学录相。

  • 教学任务。


学会动作,反复练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教学目的。

做单个动作时要规范,发力顺达,达到动力定型;做组合动作时 要连贯、协调,明确组合动作的主次之分,以及节奏的处理。

这一阶段教学可以将单一内容与组合内容交叉安排,主要根据 学生掌握动作的具体情况而定。

  1. 学习和掌握羞■本技术阶段



  • 主要教学内容。


A、 防守技术:拍挡、挂挡、拍压、掩肘、外抄、内抄、外挂、内挂、下 潜摇身、提膝。

B、 进攻技术。

C、 防守反击技术。

D、 阻击技术。

E、 其他:观看散手教学录相;学习散手比赛规则。

⑵教学任务。

在完成第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基础上,学习掌握单一组合的进攻 打法、防守反击打法和阻击打法,培养思维能力。根据散手运动的力 学规律及学生本人的特点编排和组合练习动作。

(3)教学目的。

通过各种技术练习,建立动作条件反射,以及时间感和空间感, 把握好技术运用的时机。

浏览44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