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技术的力点,是构成技术方法的重要特征,必须准确,力点 不准,不但是方法的错误,也易造成伤害。如横踢腿,技术要求绷脚 面,力点在脚背弓外或小腿胫骨下端,若把力点放在腿背的趾端,则 大大地减轻了动作的力度,有时还会踢伤脚趾。
造成力点不准的原因一是动作外型上的错误,如该绷脚的却放 松,该勾脚的却伸直。二是腕、踝等关节部位在用力的一瞬间紧张不 够。三是动作运行路线的错误,如横踢腿做成斜上撩踢,力点偏至脚 弓内侧。四是距离判断错误,如勾踢腿时对手较远,着力点落在脚的 拇指上。如此种种的错误,必须在平时训练一丝不苟地抓好动作规 格,多打移动靶和固定靶。体会动作的准确性,在实战中提高判断和 运用的能力。
- 预兆小
所谓预兆,是指动作前预先暴露了进攻意图,动作有预兆,这是 散手运动员普遍容易出现的错误。在比赛中,由于动作有预兆,对手 一旦抓住规律,进攻不但不能实现,反而会给对手创造了反击的时 机,导致比赛的失败。
动作预兆有多种表现形式:动作前有的习惯眨眼、皱眉、咧嘴,有的身体先往下一松再击打,有的手、脚明显先回收再出击,有的打拳 先动步,有的起腿前先倒换重心、上体后仰等。克服动作预兆,首先 要求练习者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每学一个方法都要严格要求,最初应 在教师或同伴的指导与监督下练习,有条件的可面对镜子练习,使动 作正确,进而巩固定型。
5.方法巧
顺其力而破之为巧,逆其力而破之为拙。
拳谚说:“四两拔千斤",这就是用法之妙所在。散手比赛靠力量 取胜固然需要,但以巧取胜则技高一筹。方法的巧妙,必须与攻击对 手的时机、掌握对手的重心、控制动作的力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 收到最佳的效果。例如,甲以垫步左踹腿进攻乙,乙若趁甲垫步,重 心向上时,迅速用左蹬腿阻击其腹部以上部位,甲必因受击而后倒。 再如,丙以左损拳击打丁头部右侧,丁左闪身以左冲拳直线反击丙的 头部很有可能将其击倒,或者在丙重心落在左脚的同时使用右勾踢 腿反击,也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四、防守技术
准确、巧妙的防守,一则能保护自己,二则能为更好的进攻创造 条件。拳经说:“攻中能守手不丢,守中善攻练家愁,严守只为攻必 进,能攻才能好防守。”防守是积极主动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 攻。
防守技术大体分为两类:一是非接触防守,即通过身体姿势的或 是位置的移动达到防守的目的。例如,防对手撞拳时,身体往下一沉 躲过对手的拳。另一类是接触防守,即通过肢体的拦截达到防守目 的。如对手以左蹬腿进攻,我以左手拍压防守等。两类防守技术有 不同的特点,非接触防守能充分发挥四肢的攻击作用;接触防守有较 大的保险性,与前者相比较容易做到。在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和 目的,运用不同的防守技术,或者根据个人的擅长,侧重掌握不同的 防守方法。
防守技术总的要求是对对手的进攻时间、运行路线、攻击方法和部位都要反应敏捷、判断准确,达到自动化程度。但两类不同的防守 法,其技术要求是有区别的。
- 非接触性防守要求时机恰当,位移准确,整体协调
时机恰当,是要求防守的时间与进攻时间要恰到好处,不早不 晚。闪躲过早,对手则转移进攻,晚了则有被击中的可能。故要求练 习者须具备较好的反应能力
O位移准确,是指躲闪对方的进攻时,身体姿势的改变或距离的移 动要有高度的准确性。初学者,往往都会出现闪躲幅度过大或距离 移动过长,而贻误战机。
整体协调,是对身体协调性的要求,不论是前避后撤,还是左右 躲闪,都必须注意整体性、一致性,如向下躲闪对方的冲拳或损拳,应 由踝关节开始,膝、胯、腰、颈、头等关节都要同时弯屈收缩,协调如 一,才能收到好的防守效果。再如后闪,有的练习者只是一仰头,躯 干和腿都不动,形成了躲头不躲身、不躲腿的错误。
- 接触性防守要求防守面大,动作幅度小,还原转换快
防守面要大,在实战姿势中已谈到,实战过程中也要立足于防一 片,不要防一点,尽力量提高防守的成功率。例如,左手拍挡对方的 冲拳时,大小臂的夹角要小,前臂近垂直,使从头到腹都处在保护之 下,对手的冲拳高一点或低一点都能防守到。若把肘尖向外一翻,前 臂呈水平,防守就小多了,而且也容易防守落空,再如以右格档防守 对手的左攒拳,肘尖应尽量下垂,五指伸开,躯干右侧也相应侧屈,从 头至右肋防护一“片”。
动作幅度小,这是防守技术中不容易做到的,特别是缺乏实践经 验的运动员,由于紧张与恐惧心理的影响。加之正确动作未定型,一 遇对手尤其是强手的进攻,就手足无策,只想迎挡对手而出现动作幅 度过大,结果影响了防守的准确性,或者对手转移进攻。防守动作幅 度要小,应以防守的效果和是否有利于反击为准,不能只因幅度小而 失去防守和反击的作用。
还原转换快,是指防守后转为进攻的时间间隔要短。如防左转防右、防上转防下,或者由进攻转防守等的变换过程,动作间的转换 如何才能做得快,这与动作幅度与结构有关,幅度大转换慢,结构不 合理也影响转换的速度。合理的攻防动作结构应该是:打上防下、打 下防上、击左护右、击右护左。既便于攻防的转换,也能给对手一种 攻之有法、防之严密的畏惧感。
五、防守反击
防守反击是一种复合技术,即它是由防守与进攻技术组合而成 的。反击技术运用得成攻与否,除正确、熟练地掌握防守与进攻技 术,使其达到自动化程度外,还需把握防守反击的时机和培养防守反 击的意识。
防守反击的时机:一是在对手将要进攻或已暴露迹象但未出击 动作之前,如甲以垫步左踹腿进攻,乙在其倒换重心或提膝时迅速以 左蹬腿反击。二是在对手进攻落空尚未转入防守的瞬间,如甲以左 横踢腿进攻,乙后退躲闪,在甲左脚落地的一刹间迅速上步,以右脚 勾踢其左踝关节。
防守反击的意识,关健是要克服心理上的不利因素,有的运动员 在实战时缺乏自信心,使用方法犹豫不决,往往错过了反击的时机。 也有的由于胆怯,畏惧对手的进攻,一味退闪,消极逃脱,等等。这些 都必须在训练中加以克服。
防守反击的形式有三种:一是防守后反击,如对手以左踹腿进 攻,拍压防守后再抢步进身反击,“后发制人”。二是防守的同时施以 反击,“防中寓攻”。三是以攻代防。如对手以右攒拳进攻,我以左冲 拳还击对手胸部或头部,“以直破横,后发先至”。
第二节影响实战距离的几个因素
一、对空间位置的视觉判断
视觉对于空间位置的判断起着重大的作用,它能较迅速、准确 地判定在任何方向及距离(如远、中、近)上,对手所处的位置与运动
状况,以及这种位置与运动同对手的竞技态势的关系,从而使自己能 采取正确的对策和准确的动作。因此,散手中要求有准确的视觉判 断,以免因视觉判断误差,造成攻防动作过头或不足。
判定自己与对手之间的距离时,深度视觉有着特别的意义。一 般遇到以下情况会影响视觉判断,不利于保持最佳距离:
(1)外界环境变化,会引起目测距离的变化。如光线的强弱,室 内外环境的变化。
(2)周围物体位置变化的影响。人的视野愈广阔, 视力愈敏锐,每一瞬间所看到的空间也愈大,相对地说,可以更快地 发现对方的空档之所在,以及一切不利于我的外界情况。
(3)对方的 高低的影响。把两条实际长度相等的垂直线与水平线作比较,往往 会产生把垂直线看长,而把水平线看短的错觉。
(4)深度视觉发生紊 乱。一般发生在身体不适,精神过于紧张的情况下。这时,人的判断 能力变得迟钝,如可能由于紧张、疑惧,而将实际离你还较远的对手 看得较近,将并不很紧逼的攻击看成燃眉之急,而作出过大的闪避动 作,结果给对方造成可乘之机。反过来,自己也会因判断的失误,当 对方已误入你的有利攻击范围内,而你却把一些原可一跃而上,即能 制敌的攻击距离看得较远,犹豫不定,坐失良机。
浏览70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