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唐手道的历史'
何为“唐手道”,按字意解析便是:唐是指中国的意思;手, 指技击动作;道,指方法或者说是一种艺术。综上所述,唐手道 就是受中国武术的影响而发展起来一种搏击技术。而且经朝 鲜民族的需要和发展,唐手道才有了基本的形态,如今已成为 朝鲜的国术。在朝鲜历史的记录中,可常看见关于脚戏、手搏 戏记载,但却无人去深入的研究它,着实可惜,就像把韩国的 跆拳道和唐手道混同在一起说明一样,这实在是很大的错误。 但不管如何,在民族的变迁和经过无数历史战乱的摧残下,唐 手道仍被认为是一种固有的武艺。众所周知,西洋文化是属于石造文化,虽然经过数千年来 的文化和战火的洗涤,仍残存到今日,但是,属于木造文化的 东方文化,却被无情的战火烧成了灰烬。在这种情形下,在坟 墓的石室中所发现的唐手道的遗品,是相当难得的一个事实。古朝鲜高句丽的始祖朱蒙,及东明王从北扶余南下,到了 忽本便定都而居。当时唐手道在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地位,而 且到处可见壁上画有唐手道的图像,由此可证明当时早已相当盛行唐手道了。换句话说,在当时把唐手道的姿势画上墙壁 或坟壁,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习惯,可能那时的唐手道早已是当 时的一种国技。不过,由于当时局势不定,连年战祸,武士们似 乎把唐手道当作是一门必修的课目,而从事严格的训练。由此可以看出,唐手道的原形屡见于壁画上的事实,可知 晓在古老年代以前的高丽人民早已有了唐手道运动。同时我 们也可推测到唐手道的思想源流,已在那时的人们心中深深 的植根了。据唐手道元老李全哲说遍手道是把人类生存的意识,用 肉体有力的表现出来,同时更把精神的欲求具体化,所以唐手 道是一种高尚的体育活动。唐手道的所有动作,是以自己的防 卫本能作为基础,渐渐地为了必要性,便把它当成是一种信 念,并从消极的动作发展至积极的形态,最后达到绝对的行为 阶段,同时还必须克服自己,使自己的心态达到无暇境地的哲 学,而成为唐手道的中心。换言之,唐手道就是由于全身的运 动,让人体所有的器官发生作用,并产生精力,以锻炼身体,刺 激脑部,发达四肢,强力的开发和实行意欲。而且,人类并不仅 以活着为满足,而是为了更多更强的需求,为了达到此目的, 便要把知和理当作活动力的综合体。唐手道可算是完成这种 意欲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唐手道对社会的活动是有很大的 助益的。实际上,唐手道的肉体运动可区分为瞄力的和轻快的两 种。强力的肉体运动可培养人的斗志和勇气,增加自己的胆量 和自信;而柔软且轻快的运动,则会使循环器官健全和圆滑。 有了被认为是斗技的唐手道,不仅可以培养出一个强有力的 人,还能养成拳手勇往直前的精神,以使自己成为有统率力的领导者,同时,统率力跟胆量又会使人产生自信心,而自信心 更可产生心理的安定感。如此,不论面对任何困难,也不易动 摇其信念,从而使自己在困难面前战无不胜。唐手道与中国的技击、泰国的泰拳,韩国的跆拳道有许多 相同之处,是当今世界格斗术中的有效手段,具有很强的打击 力,但在民间推广主要是为了健身防身并作为一项体育运动 来开展,只有在必要时才作为护身的手段,而不能随意使用。唐手道不需要专门的训练场地,也不需要复杂的器械器 材,而且男女老幼不受年龄限制,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无论 何时何地都能进行练习,这也是唐手道能很快风靡世界的主 要原因。并且只要认真、专心持久的练习,就能掌握好这门技 击运动,调动身体内的巨大潜力,达到防身健身的目的。凡练习唐手道的人,都以练腿为本,脚站稳则身稳。练武 必须练腿,如不练腿侧“出势不疾,进退不灵,运用筋骨不易气 因此,腿法的练习是掌握唐手道技击的基础。在唐手道的搏击 中,用腿法要比拳法占优势,原因是腿比臂长,力量又较强大。 况且,腿上可踢头、踢胸,中可踢腰踢肋踢腹,下可踢腿踢膝。 另外,腿踢法既可作为进攻的方法,也可以作为防守的武器。 在唐手道中腿常作为先锋,不但能先发制人,还能阻止或化僻 对手的攻击,而后发制人。
第二节唐手道的科学
(一)力量的科学与合理的使用法
唐手技术娴熟的拳手,不仅能很随便地做出握拳击打、侧身踢腿等动作,而且还能留给人们力与美的印象。实际上,唐 手就是利用身体各个部位进行进攻和防守的运动,并合理地 掌握身体各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发挥出如同武器一般 的威力。
在训练中,为了提高唐手道的技术,必须先知道力的科学 和合理的使用方法。迄今为止,唐手道的修炼,依旧被认为是 以无条件的锻炼主义及凶猛训练主义为基本,来改变人类的 惰性,因此缺乏科学合理的研究,这是很可惜的。因此,有必要 通过对力的效果和技的使用法研究,来了解力到底如何生成, 如何发挥才能得到最大的效果,把这些疑问用科学的原理加 以说明,就可得到答案。在自然界里,有重力、弹性力、摩擦力及惯性力等现象。牛 顿为这些现象定义时,是随着运动的质量和速度的变化,而算 出来的公式。这种公式。对于唐手道也是一样,但它需要考虑 到人类的体重和质量,因此只要使身体、脚、拳产生加速度,则 体重和动作的速度也会跟着加快。换言之“力"是由质量和加 速度所决定的原理,这可以揭示唐手道的攻击力、防御力以及 破坏力。在训练中,要想把唐手道必要的力以科学方法使用, 首先必须考虑拳手的稳定度支持面、重心、弹性力、敏捷性等 等。同时,若想将质量及加速度有效使用的话,就需要考虑精 神、神经及呼吸调节等要素。
(二)唐手道的动作反应
经常练习唐手道,可以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去掉多余的 脂肪,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增强骨质的坚固性和 柔韧性,使身体得到发展。但唐手道与其它技击术相比,其绝巧之处在于它的实战动作反应的变化上。在实战中,根据不同 的环境和双方的条件,唐手道的技击动作的反应可分为内动、 外动及打动3种运用方法。
所谓内动,就是指拳手在技击中要做好思想准备,攻击前 要认真观察对方的身形高低,所处的位置、角度,及功力的优 劣,相对距离等,并及时思考技击方案,以争取主动,攻其弱 点。而且搏击时要沉着冷静,不论发生什么变化,或者一时处 于极其被动的位置,也不要惊慌失措,而要想方设法变不利为 有利,从而达到败中取胜,转危为安的目的;至于外动反应,即 在进攻或防守中身体四肢经内动反应而做出的动作反应,即 为外动反应。根据实战的需要,外动反应又可分为先动及后动 两种:先动即拳手先发制人,一鼓作气击垮对方后动,即后发 制人,也就是等对手的体力已消耗殆尽时,再乘机猛烈地进击 对手,并直至摧垮为止;所谓打动反应,就是拳手要乘对手在 技击运动中重心难以控制时,再给它一个作用力,使之按自己 的意图去运动,从而为我所制。值得注意的是,唐手道的3种运动反应之间须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而且内动反应在搏击中的具体反映为战略运用,而 外动和打动反应则具体反映战术运用。内动反应、外动反应和 打动反应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唐手道战略战术的结晶和具体体 现。
(三)唐手道的身法
在唐手道中,身法即身型变化的方法,是指拳手在攻防中 的攻击、闪躲、俯仰、屈伸等各种复杂动作的完成及全身的统 一配合,又是以躯干为主宰,做到上动下随,贯通上下肢体的枢纽。
在唐手道的搏斗中,如果身法运用不当,会导致动作僵硬 或不协调,以至反应迟钝,劲力不足,更不可能达到唐手道 “快”、“狠气“稳”、“固”技击效果。特别是在唐手道的腿击法 中,各种腿法的变化均依赖于身法相助。例如,腿向前踢出时, 身体则需后仰或跟进;腿向后回收,身体则需后坐或调转;如 果腿横击或旋踢,身体则需横动或扭转闪摆,以助其力,以乘 其势。因此,腿法的变化,需要身法的变化来带动,这样才能使 腿脚自然伸长,且劲顺力猛。所以,优秀的唐手道选手踢腿时 均要求扭腰展胯,出拳时要求扭腰送肩,以强化攻击力和延长 打击距离。
另外,腰是人体躯干上活动范围最大的部位,它对全身的 运动变化,以及将劲力推送到全身各部位,都起着极为重要的 作用。如腰力运用得当,既有助于保持全身的平衡,也有助于 劲力运转的充足。在唐手道中,也往往是通过腰的拧转,屈伸 来带动四肢的运动。这样就可以放长击远,增大打击力量,从 而获得“一寸长,一寸强”的技击效果。故此,唐手道技击特别 重视腰的灵活拧转和屈伸,并把它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认识 和练习。即每练一拳一脚都要把腰连贯起来,使力从足起,由 腰而集,再传肩过肘,最后达于手,这样才能使劲力入里透内, 如腰、身不灵活,则上下不通,劲力不达,身心自会散乱,就更 不能击敌制胜。因此,练习搏击首先要提高身、腰的柔韧性、灵 活性以及协调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动作快速、敏捷、有力 且准确。
唐手道大师闵南玄说,腰部技术是唐手产生爆发力的重 要因素。因为拳手通过腰部的扭转,把动力传给了背部,再由背部传到肩部,最后传到胳膊。可见,上身的运动要依靠腰部 的拧转。实际上,这种来自腰部的爆发力对于任何一种体育运 动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唐手道的呼吸
练习唐手道,要充分认识呼吸的重要性。唐手道的呼吸法 一般有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种,其中,胸式呼吸是在吸气时 胸部挺起,腹部凹陷,而腹式呼吸则正好相反,即吸气时胸部 保持正常状态,腹部鼓起来。但唐手道以使用腹式呼吸为主, 这是因为采用胸式呼吸时,肩部会随之上下移动,使身体前后 移动,造成重心的不稳,其结果是不容易充分地发挥技术。与 此相反,采用腹式呼吸,腰部只有轻微的移动,而胸部和肩部 则不动。另外,拳手采用腹式呼吸,横隔膜下降,使腹部的肌肉 紧张,更便于力量在丹田集中,从而使拳脚发出强有力的攻 击。
但不论采用哪种呼吸方法,吸气时,舌头都要顶住上牙 床,并用鼻腔吸气;呼气时,要用口腔呼气。根据呼与吸的不同 情况,及实战的需要,可总结出以下3种最常用的呼吸方法: 即长吸短呼、短吸长呼与短吸短呼。其中,长吸短呼可用于发 出猛烈的攻击;短吸长呼可用于蓄势运劲,而短吸短呼则适用 于进行剧烈搏击。但不论以上3种呼吸的哪一种,吸气时要吸 足,呼气时要全部把气吐净,如果呼吸做得不彻底,身体就会 因供氧不足而变得虚弱,就会影响技术动作的完成。
一般情况下,进行唐手道的防守时要吸气,而在冲、踢等 进攻时则要呼气.另外,摆开格斗架势时,应平静地呼吸,双方 一交手而相互攻击时,呼吸就要变得急促了。这样,一旦习惯了,一口气就能完成几个连续的攻击动作。也就是说,从平静 地呼吸到屏住呼吸,直至到应付紧急场合的呼吸等各种各样 的呼吸变化都应该进行练习和掌握。而且在真正搏斗关头,运 用好呼吸往往能控制胜负,即一边采取站立或准备姿势,一边 平静地呼吸,在深深地吸入气后,也就是在刚刚呼出一点气的 同时便可迅速出击,就能发挥自己的最大力量。
(五)唐手道的神经
在唐手道中,神经是一条连接肌肉纤维的物质,在体内数 千万条的神经连成知觉,所以当拳手的神经接受外来的刺激 时,会分别地送达到肌肉纤维里面的任何部位,如此连接神经 的束就叫做运动单位。而且,在肌肉中这种单位会有很多个, 但各单位若同时都不动,则人体就产生不了多大的力量,那 么,攻击也就没有什么威力,因为这些单位必须集中精力,才 会产生效果,这一点对于一个高水平的拳手或即将参赛的选 手来说尤为重要。
而且,人体内的神经和肌肉的收缩都是自动的。本来刺激 经过神经传到肌肉时,肌肉应立即产生反应,但如果没有这种 运动神经连接的话,就完全无法产生攻击力和实战技术,这就 是神经细胞所起的作用,而肌肉内的精感觉也扮演着重要的 功能。这些都会靠唐手道的训练,来开发它的潜在技能。
第三节唐手道的实战技法
在唐手道中,虽然拳法被认为是实战中的重要武器,但在 搏斗时,腿才是具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例如,与一个优秀的拳击手对垒,你若经常运用两腿,那么将会占有绝对优势,而一 个不懂得防御腿法的攻击手,则其头部、胸部、腹部、膝盖等要 害部位就容易遭受攻击。所以,大多数唐手道专家运用和依靠 脚踢作为进攻的首要武器是很自然的。唐手道训练中,还要求进攻要有意念,出腿要迅速有力, 刚劲短脆,直取要害;收腿要灵活、敏捷,但不能影响自身的重 心与平衡,除佯攻外,踢腿攻击时要把腿全部伸展开,也就是 用腰腿的力量出击。另外,踢腿时还要注意身体各部位需和技 击术密切配合,即要把踢的预备式,踢的时机,踢的目标,踢的 角度、踢的距离、踢的重心、踢的自身防护以及踢时所用的脚 的部位等相互配合一致,才能取得制敌之效。
唐手道的腿击法归纳起来可分为三大类,即:低腿攻击 法、高腿攻击法和防御反击法。其中以侧弹腿(即扫踢腿)为最 常用。要想熟练掌握唐手道的实战腿击法,首先要有坚实的腿 功基础,较好的弹跳力,出色的攻击速度,良好的腹肌和柔韧 性、协调性,更要准确地把握住技击重心及对手的心理状态, 还有技击距离和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与临危不惧的制敌精 神,只有这样,才能使本门腿法在进攻、防御、应变、反击上各 得其益,各尽其妙。如果拳手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以上条件, 则最好切勿滥用腿法,以免引火烧身,反受敌制。
一、唐手道的低扫腿攻击法
在唐手道中,低扫腿和低勾腿这些下盘攻击法,在近几年 来被严重忽视,令人感到遗憾。其实扫腿在比赛中的成功效果 是相当显著的。忽视低扫腿技术的主要原因在于,唐手道训练这种技术比较艰苦。在训练中,拳手为了掌握这种击法,必须 在训练中用腿多次碰撞,因此在训练初期,脚和踝关节会常常 受到撞伤和扭伤,苦不堪言•然而,一旦你能熟练地运用它时, 这一腿法可能会成为对付老练对手的最佳武器。
在唐手道的搏击中,经常用到的低腿攻击法如下。
(一)前扫腿攻击前腿
浏览1,40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