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十六本
一寸、二践、三瓒、四就、五夹、六合、七疾、八正、九 惊、十劲、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 静、十六虚实。
一寸:寸是步也。凡前进后跟之步,不超尺为之寸步,前足 在前仍出前足,超过尺亦为寸步。二剪:剪是腿也。
'三瓒:晚是体也。凡练习各势,及站定时,头肩臂手腰臀股 足皆须合于法度。如头宜上顶,肩宜下沉,肘宜下垂,身宜中正 等,俱瓒法也。四就:就,束身之谓也,顺他人之势也。
五夹:夹如剪之夹也。
六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谓之内三合。内三 合即心动意到气随,力亦生矣。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 合,谓之外三合。外三合,两足后跟均向外扣可不外露,肘不离 肋,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谓手与足合。两肘下垂不可显 露,两膝紧并起落不开,谓肘与膝合。两肩松开均向内齐抽劲, 两胯裹根亦均齐向内抽劲,谓肩与胯合也。
七疾:疾是毒也。凡击拳出步不疾则不足以制敌。人比我疾 则人胜,我比人疾则我胜。
八正:正是直也。看正却是斜,看斜却是正。九胫:胫,下为摩胫,上为摸劲。拳谱曰:“胫者手摩内五 行。又摩胫摸劲咦呵连声。”
十惊:惊为惊起四梢也。惊起者若火机发射,物必落下也。 四梢者血梢、肉梢、筋梢、骨梢,谓之四梢。心一动,四梢已 备,常态悴变,应敌也。此四梢,发与毫毛为血梢,血梢者怒气 填胸,竖发冲冠,血速转胆不寒。舌为肉梢,舌卷气降,虽山亦 撼,内坚似铁,心神勇敢。指甲为筋梢,虎威鹰猛,以爪为峰,
手捋足踩,气力兼雄。牙为骨梢,有勇在骨,切齿则敌肉可食; 忌齿裂突目。总之以四梢之配合,则全身合为一块。又人之四梢 之荣枯则知其躯之荣枯。
十一起落:起是去也,落是打也;起亦打,落亦打,起打落 打犹如水之翻浪。起落者,起如蛰龙升天,落如霹雷震地;起如 挑担,落如水中按瓢;起如钢叉,落如钩阻,未起摘之,未落坠 之。三意不相连,必定技艺浅。
十二进退:进是前进,退是后退;进步宜提,退步宜倒,进 退皆须见机而行。谱云:“进退不明枉学艺。”学者宜三复斯言。
十三阴阳:出手为阳,收手为阴;动者为阳,静者为阴;开 展为阳,敛束为阴。诸如此类指不胜曲,无须练用皆阴阳合节, 始能胜敌。又天地阴阳相合能下雨,拳上阴阳相合能成其一块。 总之无论何种动作,皆为阴阳之理也。
十四五行:内五行者,心肝脾肺肾是也。五行拳者,横劈崩 勰炮是也。内五行动,外五行要随。
十五动静:变易物体之位置为之动,保存或维持物体谓之 静。常静以观其目,常动以观其肩。又动静,拳法以静为本实, 以动为作用。若言其静,未露其机;若言其动,未见其迹。三和 明则机不露,内外一贯则迹不见。心中泰然抱无守一未尝不静, 意常驰涨,唤起百骸一动具动。存静意于静中求动,存动意与动 中求静。寓动机一动一静,互为根谓之动静。
十六虚实:虚是灵,实是精,运动之时使神气精灵贯注全 身,进而示以退,退而示以进,上却下之,下却上之,令敌不可 捉摸,则虚实之妙得矣。精灵皆有成其虚实也。
第九节十六劲
踩,斩,挎,截,顶,裹,扑,挑,按,肘,撞,拨,裁, 靠,云。
第十节九子连环扣
九子连环扣:格抓追,撑押推,裹顶催。格、抓、追:起手 格捋,换手抓刁,搭手楔追。撑、押、推:起手钻撑,落手押 挤,翻手拍推。裹、顶、催:起手拧裹,返月寸颠顶,换手捧催。
第一节八一式拳法
练细节。八十一式基本拳法练细节,共分九节,有两种练 法。
第一种练法:起势,蹲猴势。六合式,柳手摸眉,安头势 (柳手摸眉的柳手指起手犹如垂柳。安头势,谓母亲怀胎先有头, 故而起手安头势)。横拳,挑顶,鹰捉,斩手炮,车行如风霹雳 手,裹践手,舟行浪头,江水排岸。蛰龙升天(左右),虎扑, 鸥入林,云摩膀,蛇行拨草,猿猴献桃,马起蹄,阴牵手,缠压 手。卧虎势,寸剪打丹,一马三箭,置结合演。人字膀,熊出 洞,燕抄水,坡摞膀,游蜂摘蕊,金鸡争斗三跟步,狸猫上树, 风摆荷叶,喜鹊登枝,双风灌耳,乌牛摆头。摩挤摸押,催胸贯 节,蜻蜓点水,云中拨月,里拳。挂画,托塔,叶底偷桃,白鹤 亮翅,射球势,探海锤,乳把。金蝉回食,螳螂手(左右),撕 棉手(左右),摩胫摸劲(左右)。缠丝掌,阴阳把,按瓢势,掘 地炮,穿押摩膀,追风炮,摆来鼓手,连珠炮,捉边炮, 摸边炮,连环四腿。背角走林,裹风膀,冲天炮,中节炮,掇腮 穿心掌,插肋撩阴掌。赛箭封喉掌,阳牵手,黑虎掏心,鲸吞鱼 抖鳞。
第二种练法:蹲猴势
鸥入双调双挟,拔寒鸡步,金鸡独立,犁行膀。
走鸡步,鸡腿,鸡蹬,追风赶月三拖步、三赶步,同时体 现鸡嘴、鸡肘、鸡胸脯。
狸猫上树快起腿,狸猫使爪前后地盘倒返身。
蛇行拨草,蛇钉,蛇盘,中节,掌手,连珠把。
猫团伏势中三路,挟含抱裹叠曲收,中三路,猫把爪,上 三路,连环抓。
连环手,狮吞手,斗手,拖手,发机手,束机手,敌球 手,撕棉手,螳螂手,挑拦手,快窜步,云中拨月,怀中抱月又 取物,掇肘吸手,燕劈翅手。
喜鹊登枝,鹳入林,左右转身,回旋,螳螂单捕捉物,游 蜂摘蕊。蜻蜓点水,螳螂架底锤,丢,搂,掏,乳把,飘把,双 把。
叠手,搅梢子,劈胸掌,摩摸掌,开胸掌,托塔掌,单穿掌。
水中漂瓦,燕子操水,燕劈翅,乌牛摆头,鹿形肘,猿猴 献桃一打三。
第十二节十字法
练合一。束钻抖擞刹,踩扑舒裹诀(绝),十字组成。
这十字是内外齐动的要法,是从实战中体悟出来的。此十字 须一一磨炼,缺一字难显本拳要义,更难体现出拳打三节不见形 的高层次要求。
束:束是束身,束就钻,束谓三捆三放之首,是起势的规 矩,爆发的前提动作。又束如地,浊气出地变为清气上升,谓地 天之合。练鹤性不争,含而不露。练时松守定慧,内提心沉;夕卜 束背弓,腰沓,胸吞,臂屈,腿屈,肘夹,腿并,先并肢体身 躯,中正,练内站,调气上行;练外束,上肢贴身,下肢摩胫。
钻:钻是进身为上法。钻时先进臀,进臀足蹬,足蹬身进步 抢行,寸践窜°足落还须踩中门,腿进剪子固,身进口占阴,头 进便贴腮,贴腮意中含,如直足踩中门裆里钻,如斜扑两肩钻一 孔,携全身穷身齐进。此谓头有钻意,身有进意,足有追意。钻
是身法变化的开始,也是贴身靠打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全部动作的 前提,并须一气呵成。
抖擞:抖擞是身一抖手便擞,抖擞同时爆发。抖是顺摇为身 动,擞是横摇为手动。抖擞虽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劲节,可是此 法视同阴阳不可分割。抖擞一法谓十字劲,抖是顺劲横用,擞是 横劲直击。抖擞可体现于身躯的每个部位。抖擞内含四梢皆惊和 突然爆发的劲节劲道。按拳谱的讲义为架梁闪析不在重,称小打 起千百钧。《内功经》的讲义为“井池双穴,发劲汹汹疽
刹:刹是阻也,也是住。内外皆停,内刹谓塞,外刹谓钉, 并含搓钉停撞之意。刹是人在运动中产生一定惯性后,忽然停住 叫做刹,例如人跑时双脚忽然停住,犹如板上钉钉,牢固不动, 也叫做刹。此意为当惯性所产生的力道改变轨迹并作用到对方的 某个部位,是刹劲的运用。
踩:踩的劲节是踩尺寸,踩的劲道是踩毒物。踩时用梢节拳 踩梢节步,中节拳踩中节步,根节拳踩根节步。踩时知近知远, 知老知嫩,知宽知窄。还须含踩破砖石踩塌地的意念,或踩不留 痕的轻灵动作,及挪也踩,闪也踩,进也踩,退也踩,总之凡动 必踩叫做踩。踩要在头领臀攻中完成。踩谓调节尺寸。
扑:扑是击敌的总则。此意为奋不顾身,全身进取,似箭离 弦。此法如饿虎扑食,狸猫扑鼠,猛虎扑兔。扑时要疾速勇猛 准,不胆寒。用虎践马奔鹰捉鸥入的法则朝前一直而去为之扑。 不留后路,破釜沉舟。总之在束钻时将以上之法全部携带,体现 于束钻直进的刹那间叫做扑。
舒:舒指舒服,舒有导引和柔顺的含义。练时先舒气血肉, 后舒筋骨皮。还须舒其力,舒其经,舒其意,舒其势,舒其身, 达全身无一抽扯悖戾之处,并用有意却无意,有手则无手,有力 则无力的法则去练,最终体现出极尽刚柔之表述。练出无中生空 意,才为舒字的真正含意。此舒一法凡是在练势用功中处处含 舒,就可将有意练为无意,只要练到无意,在练用中就不会生反 气,无反气就不会生反力。拳谱曰:有手生拙,无手生随。有力 滞僵,无力气顺。气顺劲达,姿势安然。内不逆悖,外不抽扯叫 做舒。
裹:裹是包裹不漏。裹内含借、顺、贴、粘、旋。上裹为撑 诀,下裹为里押。缠为横裹,斜为绕裹,高为挑裹,低为压裹, 外为挎裹,里为旋裹,直为抖裹等。裹法有迫使对方中心走偏的 功效,也可用裹来打破对方平衡。此法皆为破解来势拳法。拳谱 曰:“裹为柔化,拧旋挤压,用裹必加搓,好似抱包裹。”练时 自裹要紧,用时裹人要横。本法练时两裹一搓,搓时每搓必裹叫 做裹,用时一裹一搓为之裹。
决(绝):决指水决堤溃坝夺口而出之势不遗余力。用决必
绝,内决不留气与力,外决不见展与束。决在此处指抖绝,抖指 颠抖,绝指什么都不留,谱称之为“决者无所不绝,绝不绝硬崩
摘豆角。”此意为豆角干后正要炸裂,复用手去摘,此豆角不炸 则已,一炸则不遗余力,有多大劲释放多大劲,有多大势展放多 大势。拳谱曰:“踩亦绝,扑亦绝,裹亦绝。”总之十字皆绝, 势完劲止,返回无极谓之绝。
也讲举手不留情,接手绝情义。游艺引盘根中的真是九秋鹰 得势,擒定狡兔便超升,也谓之绝。
第十三节黑点点穴歌诀
练闭窍找穴位。黑点穴,意中妙,练家细心把穴找。只能知 不能用,交技角斗要谨慎。人身三十六死穴,十二时钟内包括。 上点天突下点阴,点了两肋点中心。点两则有径章,额头两边是 太阳。上点眉心天目穴,下点眼鼻人中穴。崩拳起手点心募,胜 似黑虎掏了心。头上晕张嘴呕,跌跌撞撞把命休。分秒必争将手 伸,劈拳落下即能醒。前属阴后属阳,奇径八脉内中藏。身后点 了命门穴,身子瘫痪行步难。两太阴在脑后,掌功击出把命丢。 脐下丹田连海底,内聚阴阳二真气。膝顶指点气不通,丹田一破 全身空。
第十四节注意事项
拳谱曰:“一艺求精百倍功,功到云路自然通。”这句话是 针对猴势而言,此意是指练猴势一要克服势单式简的思想,初学 时要有信心,先不为单调而辍学,后不为难练而退却。
练时选一个养静的地方进行静养,此意为以避干扰。忌大怒 大喜酒过量。身体过累时不练又初练时不主张调息。
练功反应:在练猴势的过程中,如出现小腹汩汩作响,并伴有肠鸣 和虚恭频生,原先有过外伤性的部位虽然早已完好如初,有的人 也还会出现疼痛难忍的感觉,另外还会出现凉、热、麻、痒、 轻、重、高、小等反应。小腹汩汩作响有肠鸣和出虚恭,是内天 地翻时,人为地对小腹部产生了压迫和拥挤,导致了肠胃蠕动加快所出现的生理反应,也是驱逐邪气的现象。
(2)旧伤部位复疼。这是真气通脉过络遇到病灶受阻时,真 气铲除病灶的反应。 (3)凉。凉是任督二脉已通,九真齐现,心火降下,肾水上
f 调,坎以填离,出现肾阴充足的正常反应。但不要害怕,只要有
意识地把运行的气内收,略停,凉的感觉就会消失。凉的感觉随 着功力的增长也会自然消失。
(4)热。热是真气充裕,真气在三心及丹田处过度活跃的征
兆。
(5) 麻。麻是真气在各窍位跳动、滚动、流动,刺激窍位的 感觉,真气通丹道后自然消失。
(6) 痒。背部痒,头皮痒,会阴痒,肛门痒。痒是真气打通 经络到达皮肤最浅层,皮肤受到刺激的一种正常反应。这种反应 在练功当中出现两到三次,待经络打通后便可自然消失。出现这 种反应忌抓打,实在痒的难受可轻轻抚摸。
(7) 轻。轻指练功中出现身体轻高,伴有上升感,双腿有无
负重感,足有前窜感,且身体有置身于水中的感觉,这是本拳大 周天已通的症状。
重。指练功时出现的身体重小,脚有踩进地的感觉,特
别是在下蹲时,自感重量下沉,体积缩小,身体有充实的感觉。
这种感觉是真气透背出肩,力以能易劲的反应。
练本拳如出现头晕流鼻血,是练猴势时有身前俯和头不 悬及弓背时腰过度弯曲的毛病。
如下肢麻木,一是蹲猴势时间过长,二是有后仰的弊 病。如射完丹田有脑涨的反应,那是头没有悬或悬得不到位,和 发劲的意念没有到达两肩及两肘。
发“咦呵”二声时出现口干舌燥,那是下蹲发咦声,吸 气时气没有吸至丹田或足踵。发呵音时气不是从肺经催出。
以上诸多的不适反应,练功者只要遵循静心修道的法则去练,所有的不适感觉就会逐步消失。
第一节阴阳五行五行拳论
论阴阳,一个事物两个方面,说的是平衡。讲五行,如环无 端,论的是物链。阴阳出自河图,五行出自洛书。阴阳与五行是 古代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概括与五种物质的长生长消。古代人认 为自然界一切事物均由阴阳来平衡,凡是平衡的事物均由金木水 火土五种物质来循环。到了战国后期,齐国人邹衍把阴阳和五行 结合起来用以说明世上万物的变化,形成了一个学派,使阴阳五 行说相当广泛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各门自然科学,特别对古代医学 更是远远超过其他科学,构成了中国传统的中医理论。阴阳五行 说对中国武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同样深远的影响。
阴阳:阴阳是抽象的概念,它不但能辨证拳理,而且能以简 驭繁,捋顺本拳练养顾击的变化规律。例如身躯的束展、吞吐、 进退、起落,皆可视同阴阳无端互变,此生彼消。凡是动的、向 外的、向上的皆都属阳;凡是静的、向内的、向下的皆都属阴。 拳谱曰:“天地有阴阳,始能生化万物而不穷;拳上有阴阳,才 能变化灵捷而生克。天地无阴阳变化,则万物难生而消长;拳法 无阴阳,则起拳难翻转而生克。”招式无阴阳,则是直勾直挂。 所以说,阴阳是心意拳的根本,五行是心意拳的横纵。
拳法上的阴阳,还须同人的呼吸同时论述,因呼吸之气也分 阴阳,故须与人体阴阳相随论述,只有这样才能在剧烈运动时以 力易劲,不伤己,不累己,将自身的劲道倾泻到对方身上。按拳 谱讲,人的一呼一吸谓一息,一息谓二气,单纯地从呼吸上讲, 呼谓一气属阳,吸谓二气属阴。阳气称清气,入脉,进脑,能补 增先天一气;阴气称浊气,入肾进泡,能净化先天一气。口的出 入、鼻的呼吸叫做人体内在的阴阳,也称人体内在的阴阳相合。 身法中的仰吞吸,俯吐呼,叫做人体外形的阴阳,也称人体外形 的阴阳相合。阴阳内外的运用是阴来阳击,阳来阴纳,这叫做阴 阳互根性的阴阳相合。总之,练本拳如不明阴阳,无论顾击,不 败犹幸,安望胜敌?如明阴阳,不用交手便知胜败,按先辈讲那 是借助阴阳之理也。
五行:五行学说是与阴阳学说平行发展的理论,所以讲阴阳 184 必含五行,论五行必带阴阳。阴阳五行按五行的义理,将金象合
劈拳,木象合崩拳,水象合瓒拳,火象合炮拳,土象合横拳,用 阴阳之平衡,五行之物襁,创出劈崩钻炮横五拳,由于五行入五 注八 拳所以取名五行拳。五行入拳按拳谱讲,“五行入拳者即拳者言
锤,锤者言势,势者言气,并以气为经,制经为义。”
本拳引用的阴阳五行均分内外。在人身也分出了内阴外阳、 内五行外五行,这内外阴阳五行各司其职,配合无隙,大大提高 8 ” 了五行拳运用精度与力度。
人体外五行是洞察之源,信息之本。它们分别为左耳、右 耳、眼、口、鼻。此外五行还可观外知内。左耳东方甲乙木 (震),观耳知肾。右耳西方庚辛金(兑),观耳知心。眼北方壬 睽水(坎),观眼知肝。口南方丙丁火(商),观口知肺。鼻中央 无忌土(中宫),观鼻知脾等。人体内五行心肝脾肺肾,是五气 之源,性命之本,分别是心肝脾肺肾。此内五行可由内达外,心 为火象而炎上,肝为木象而形曲直,脾为土象而势敦厚,肺为金 象而有充华之能,肾为水象有润下之功。
拳谱曰:“五行好似五道关,不用把守自遮拦所以无论 是人体的五行还是其他五行,均须——明示后,再把与本拳有关 的五行加以细述,方为十全。
五行归类表:
天五行——青,黄,赤,白,黑。
地五行——金,木,水,火,土。
拳五行——劈,崩,钻,炮,横。
人内五行 加肝,脾,肺,肾。
人外五行——左耳,右耳,眼,口,鼻。
乐五行一一宫,商,角,微,羽。
拳五音——哈,畔,咦,喉,呵。
五方位——东,南,西,北,中。
五时序——春,夏,长夏,秋,冬。
五气——风,暑,湿,躁,寒。
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观 目,舌,口,鼻,耳。
五体——四肢,头。
五行拳:是借鉴阴阳的互根性、五行的相生、相克、相通、 相属的互循性而定此拳。
相生:是劲节劲道变化,因克而生,随守势而击。
相克:是拆拳走化,因生而克,随攻势而顾。是因击而生 顾,因顾而生击,此法无所谓开头,无所谓结尾,不存在自我掣 肘。
相通:是舌通心,目通肝,鼻通肺,耳通肾,人中通脾。
相属: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本法如运用于健身强体,按春、夏、长夏、秋、冬的五时序 变化,拳与季各有所配,在所配季节,多练某把拳,此法不但增 加功力快,还会舒筋活络,顺气活血,互调互补,平衡阴阳,滋 阴补阳,充足大脑,修正补缺,外强肢体,内壮脏腑,使人精神
旺盛,体力充沛,标本兼壮。
下述五行拳相生相克即单练,对练。每种练法均按四步论 述。(1)按阴阳五行义理,以下简称义理;(2)按拳法的拳 理,简称拳理;(3)按拳的练法,简称练法;(4)按拳法的用 法,简称用法。
第二节五行拳
五行拳是从心意拳九九八十一式中提炼的精华,是戴氏六合
心意拳全部拳法的缩影和归纳,故称之为母拳。外用五势,内用 五劲,这五势与五劲互为关系,互为弥补。
外五势:捧盘掇碟,舟行浪头,山倒岭塌,江水拍岸,轮行 壕沟。
内五劲:心沉,肝吃,脾入,肺凛,肾敌。
五方:前后左右上下。这五拳外形式简,内意理密。外形
六合势,起右势劈拳,左手拖回肋下,右手呈鸡手从丹田拧 旋直起,此时肘拐平心贴向膻中穴,手占中心,改变轨迹用捧盘 之势横起直奔腮部,到达位置时右手手心朝外,不做望眉下劈动 作,而是由掌变瓦楞拳,肘尖向自左足面方向下砸,肘下砸时, 肘拐平心露出肩尖,露出的肩尖同时下砸,犹如山倒之势。
用法
用法是因劈拳的攻势被炮拳所克,故需生出瓒拳反克炮拳。
我先起右劈拳,右脚踩左旁门,右手捋向对方左臂肘关节以 188 上。如对方退右脚用直起劲化我,再上左步,用身起手落拍压劲 击我;我需左脚踩右旁门,左手用开劲拨作,上右步出右势钻拳 进攻对方。
用法
用法是因劈拳的攻势被炮拳所克,故需生出瓒拳反克炮拳。
我先起右劈拳,右脚踩左旁门,右手捋向对方左臂肘关节以 188 上。如对方退右脚用直起劲化我,再上左步,用身起手落拍压劲 击我;我需左脚踩右旁门,左手用开劲拨作,上右步出右势钻拳 进攻对方。
浏览1,4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