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四年左右,杨长宪鉴于宜兰县国术会自一九五二年成 立以来,未积极推动国术活动,因此联络宜兰国术界领袖,倡议 另外成立组织。经几年奔走筹划,终于在一九六七年成立“宜兰 县体育会国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术委员”)。此会成立之后, 努力经营,持续举办各项国术比赛、讲习及表演活动,成为宜兰 县最活跃之国术组织。

国术委员会是县体育会组织下之单项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县 体育会理事长遴选,委员及其他干部则由主任委员聘任。各届委 员人数约三十至四十人。民国五十六年国术委员会创立时正值宜 兰县体育会第七届,首任主任委员为苏耀南(亦即宜兰县国术会 首任会长),副主任委员蒋茂庚,总干事刘银汉。三年后,民国 五十九年改选,第二任(即体育会第八届国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为李朝成,副主任委员高水,总干事为杨长宪。

此会第三年均依规定改选,现任第十七届任期二。。一年 至二OO五年,主任委员为陈正行,荣誉主任委员杨长宪,技术 顾问黄培基,副主任委员李金致、李春生、林正雄、宋南滨等 四位,总干事则分为国术总干事(黄文泉)及武术总干事(简忠 信)。荣誉主任委员杨长宪为武术界闻人,长年致力推展国术, 编订国术比赛规则,居功厥伟,同时亦是宜兰柔道运动先驱,现 任中华民国柔道协会第七届理事、高段审查六段副主任委员。

总干事分为国术与武术两组,是自一九九三年第十五届开 始。因为自一九九。年北京亚运会将武术纳入比赛项目中,中国 大陆发出的武术套路,即成为国际运动认可的标准竞技武术套 路,传统武术面临极大挑战。为兼顾保存传统武术及参与国际竞 赛的两条路线,国术委员会特将总干事分为“国术”总干事,以 负责传统武术推广,及“武术”总干事,以拓展竞赛武术。当 然,这只是行政编制上的区分,实际上,自一九九三年至今担任 国术总干事的黄文泉与武术总干事简忠信二位,均兼修传统武术 与竞赛套路。

现任国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正行,曾习少林拳,并于一九七 。年参加在台南举行的“台湾省第廿五届全省运动大会”比赛, 获杂兵器类第二名。陈正行自一九八二年起担任两届总干事(第 十一、十二届),一九八七年任第十三届副主委,至一九九。年 (第十四届)起接任主任委员迄今(第十九届),长期致力国术比 赛及推广工作。

现任副主委之一李春生,十六岁师事湖北来台宋少雄研习少 林武术,三十三岁再拜洪懿祥学习内家拳。李春生于一九七。年 参加“台湾省第廿五届运动大会”比赛,获男子组拳术第一名及 杂兵器第四名。

(四)宜兰县武术比赛

宜兰县自一九六九年起每年县运会均有国术比赛项目。此 外一九七。年至一九七五年举办过六届“县长杯”国术锦标 赛,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七八年,举办过三届“正光杯”国术锦 标赛。一九七七年承办台湾省“中正杯”国术表演赛,七八、 八八、九一年承办台湾省“主席杯”国术锦标赛,九六年举办台 湾省“省长杯”国术锦标赛,九七年举办“委员杯”国术锦标赛。 一九九九、二O。。、二OO二年均举办“国(武)术锦标赛”, 二OO一年则举办“武术锦标赛” o武术活动可谓频繁。宜兰县代 表队于历次比赛亦屡获佳绩。

三、宜兰县武馆概况与主要派别

宜兰县的武馆与练武人口,向来并无统计。较为完整的登记, 早期资料为宜兰县国术会一九五二年成立时登记之会员名册,近期 则为一九九三年第九届第一次会员大会手册中之会员手册。

一九五二年宜兰县国术会成立之时,登录了五十名会员资 料。其中大部分设籍宜兰市,占三十四名,其次礁溪五名,其次 员山五名,罗东三名,壮围、三星、头城、苏澳各一名。见下图

表《宜兰县国术会会员统计(一)》所示。
至于一九九三年的会员手册,登记会员二百八十七人。其中 人数最多的是罗东,占七十三人;其次为冬山六十五人;宜兰市 和苏澳都是四十一人。罗东、冬山、苏澳的会员人数增加最多。 见下图表《宜兰县国术会会员统

虎啸太极道馆 正安国术馆 福成国术馆 兴昂国术馆 汉阳国术馆 正义堂国术馆 宝寿国术馆 圣元国术馆 天工国术馆

德义堂国术馆 正明国术馆 伟成国术馆 天明国术馆 国源国术馆 忠义国术馆 金都国术馆 精亮国术馆 天来国术馆 健成国术馆 天福国术馆 健安国术馆 惠星国术馆 福堂国术馆 汉威国术馆 五世堂国术馆 茂隆国术馆 存仁国术馆



























长松国术馆 守信国术馆 弘竹国术馆 仁德国术馆
头城赐安国术馆 雄武国术馆 凤娇国术馆共三家
冬山正义国术馆

锡洋国术馆

蓝峰国术馆

神功国术馆

正光国术馆

龙仁堂国术馆
共六家
员山田庆国术馆一家
苏澳在辉国术馆 德安国术馆 金池国术馆 庆安堂国术馆 天赐国术馆 文长国术馆 光耀国术馆 福连国术馆 保生堂国术馆共九家





























五结天生国术馆

健顺国术馆

水土国术馆

忠儒中国功夫馆

博爱国术馆

居万国术馆
共六家
礁溪光鹰国术馆 玉瑞国术馆 国田国术馆共三家
壮围水金国术馆一家
三星正夫国术馆一家
其他国龙国术馆(花莲) 胜安国术馆(花莲) 金玉堂国术馆(中和)共三家

 

各地武馆以罗东二十二家最多,宜兰市十一家次之,再次为 苏澳九家。若如上宜兰县体育会一九四六年特刊二OO二年所载 委员之国术馆,含罗东的济公国术馆、罗东林金狮国术馆、勤习 堂令鹤国术馆共三家;五结的晋德国术馆、惠群国术馆共二家; 头城的头城林金狮国术馆一家;冬山的升阳国术馆一家;礁溪的 四丰国术馆、洲仔尾金狮团及特刊未载但相当知名的茅埔、港仔 尾、林美共五家;宜兰市的国栋国术馆、永安国术馆二家;员山 的永昌国术馆一家。统计及图表如后:

宜兰市 礁溪员山罗东 壮围 三星 头城 苏澳 冬山 五结 其他

家数 12 82 25 1 1 4 9 7 8 3

家敷

武馆家数以罗东最多,宜兰县次之。

宜兰县传统武术门派以宜兰河为界,有溪南、溪北之分。大 致而言,溪南武馆重视门派,严守家法传统,以德义堂、勤习堂 为代表;溪北武馆讲究革新求变,主张吸收众家之长、以太祖忠 义堂、礁溪狮团为代表:

1 .德义堂:以五祖拳为主。

  1. 勤习堂:北港师傅所传,属白鹤拳系。

  2. 太祖忠义堂:林金狮所传,属太祖拳系。

  3. 礁溪狮团(金鹰拳):振兴社系,目前以茅埔、港仔尾、 林美、洲仔尾四团为主。


(-)德义堂

德义堂是分布全省的门派,并号称宜兰最大门派,曾在宜兰 各处传授三千名以上弟子。

德义堂来台第一代祖师有两位,即苏大鼻与刘锦堂。苏大鼻 人称大鼻师,落居嘉义市,传授太祖拳、白鹤拳及少林拳三大拳 种。门下弟子以吴恶牛及童金龙较知名。刘锦堂人称刘总,来台 后在北港授拳,所授以南少林达摩五祖拳为主。达摩五祖拳又称 达尊拳,包括五祖点穴、五祖擒拿技、五龙化技、五梅剪及梅花 扇手等五种拳路。(据李铭泰云,此五种拳路如今大陆武术界亦 鲜见,唯在一九九五年泉州武术节曾见有人表演)刘锦堂门下只 有吴恶牛及王渊语两位。

第二代以吴恶牛及童金龙为代表。吴恶牛俗称恶牛师,住北港 镇,传弟子李忠信等人。童金龙人称金龙师,原籍嘉义,后来迁居 高雄。童金龙师承苏大鼻、梅花真人、火炎光佛及少林伟煌、弘法 等人,后自创柔拳道一门,弟子包括纪保重、吴明儒、钟斌光、罗 吉村、郭连福、童国栋(童金龙之子,现任嘉义国术会理事长)等。

在宜兰发展之德义堂,主要为第三代传人李忠信。比李忠信 略早及同期,亦有其他师兄弟到宜兰传艺,然而影响不如李忠信 深远。李忠信原籍云林县水林乡,后移居宜兰县罗东镇。李忠信 为吴恶牛的弟子,亦曾受师叔童金龙指导,门下弟子四百余位, 主要弟子如游茂力、庄添保、黄进煌、陈松茂、余添良、李铭泰 等。李忠信于罗东以接骨维生,一九五六年左右开始授徒。弟子 日间上学,放学后较亲近弟子,帮忙师傅煎药炮制,整骨推拿, 既充助手,更是实习。因此一间武馆营生,不需太多专任人员, 弟子即是助理。师生传授,除拳术必须演练示范之外,炼药推拿 全是边做边教,边做边学。弟子在老师馆中帮忙和学习,不必缴 学费,亦不可能支薪,却往往放学后直奔武馆,晚餐亦食于老师 家,饭后余暇则练拳舞狮,直至夜深事毕,疲惫不堪,才回家歇 息。师生关系近似亲人,师兄弟甘苦共尝,情胜手足。

李铭泰为李忠信之子,于各种武术多所涉猎。除家传德义堂传 统拳术、舞狮、内功、推拿接骨、丹丸药散之外,亦曾学习太极拳、 跆拳道等。并于一九A三年取得跆拳道省级教练、裁判及太极拳国 家级教练资格,一九71五年荣获“中华民国国术会”国家级裁判资 格,一九九O年获中华国术联盟总会国际级裁判资格,一九九一年 取得中华民国体育运动总会国家级教练资格。李铭泰曾受邀在国中 小学教授,习者累计逾三千人。一九八二年与跆拳道老师简金福于 罗东合开宜兰第一家跆拳道馆,名为“兰阳跆拳道总馆” o后因国 术界长辈向父亲李忠信进言,说德义堂弟子不当背弃国术在外传 授外来武术,李铭泰遂放弃跆拳道馆,于一九A四年自行开设国术 馆。门下弟子有游祥德(县议员)、吴顺来、游原森、陈志明、罗 明结、苏金荣、林银星,等等。李铭泰生于一九五五年,三十五岁 (一九九。年)时曾当选宜兰县国术会第八届理事长,并于第九届连 任,至一九九七年改选才卸任。近年来李铭泰之德义堂国术馆迁至 台北县中和市,以整复推拿为主,兼传授养生内功。

余添泉为李铭泰之师兄,一九五四年生,接续李铭泰担任宜兰 县国术会第十届会长。余添泉于十七岁时(约一九七一年左右), 为改善体质强健体魄拜师李忠信习武。目前任职邮局,长居台北。

(-)勤习堂

台湾勤习堂相传来自虎尾西螺街廖万得,廖万得的武艺则

(嘉汉荣(唐山))

r - 阿平师学自大陆来台的高汉荣。廖万得在家开馆授徒,弟子有陈金龙、 张大春、程深腰、廖万全等共计四十三人。陈金龙收刘天化为 徒,刘天化的弟子吴金河则是宜兰勤习堂的开拓者。下表为勤 习堂传承系统略表,以见由高汉荣至宜兰勤习堂间之传承。

吴金河为云林县四湖人,曾于云林、古坑、东势各地教拳。 一九六一年左右因与警察之纠纷,至罗东投靠经营木材生意的亲 戚,初期协助管理木材场工作,亦曾改行做过卖饲料等小生意, 最后开设国术馆,以罗东为中心四处授拳,二十多年间,教过弟 子五六百人,其中学艺较精的弟子约二百人。吴金河最初成立的 国术馆名为“和山国术馆”,后改名“北港国术馆”。其后北港 国术馆之名由子吴昆山继承,其他弟子所开设之武馆,除蔡辉龙 称“勤习武道馆”之外,其余均以勤习堂之名为首,加上自取馆 名。馆名大多包含“鹤”字,如吴明朱的“勤习堂明鹤国术馆”、 罗国鹤的“勤习堂令鹤国术馆”、沈文通的“勤习堂战鹤国术 馆”、范光潦的“勤习堂南鹤国术馆”、林正福的“勤习堂正鹤 国术馆”、李火习的“勤习堂北鹤国术馆”、林山和的“勤习堂 三鹤国术馆”及再传的“健鹤” “跃鹤” “翔鹤” “天鹤”,等等。

吴金河于罗东开设国术馆后,主要收入为损伤接骨、看病卖 药,其次为授拳学费、出阵表演、排解纷争的礼金等。授拳采师 徒制,弟子于放学或下班闲暇之时,往往流连武馆,习拳练武或 协助师傅看病包药,师徒情谊深厚,可谓以武馆为第二个家,甚 至除夕当日仍有弟子前来。

吴金河过世后,部分弟子于一九八七年四月成立“勤习堂 源流武术联盟”,其宗旨为“研究中国国粹,发扬中国固有传统 文化及促进勤习堂源流弟子团结、互助、联谊”。主要工作包 括“勤习堂源流之武技、学术之研究改进” “勤习堂源流弟子之 辅导、联谊、互助、教务、协调”及“统一教材及资料整理等编 汇”。联盟并编订“阶段鉴定条则”,以年资与武术表演为鉴定 标准,凡“源流弟子”习武二年以上,且年满十六岁者,即可参 加入室鉴定,阶层可由“入室晋一”逐步升至“入室晋五”,最 高阶为“长老顾问”。

下表为“勤习堂源流武术联盟会弟子会员师承系表”,所列 弟子以加入会员者为准。

勤习堂源流武术联盟会弟子会员师承系表

数据时间: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廿九日

































































































 吴金河长老
北鹤吴明朱晋五一► 卢柏贤
 吴水清 
北港吴昆山长老—庄国华
勤习蔡辉龙长老
 游本鹤长老—► 蔡尚江
 游本德长老
 陈和睦晋四
令鹤罗国鹤晋四 ► 另见下表
 游源龙晋三
 黄钦政晋三
 蓝清华晋三
 陈长辉林文亮
成鹤沈文通晋三 a 郭滨庆
张四川陈彦宇
 方阿骞 
 蔡芳雄晋二
南鹤范光溪晋二
北鹤李火习 










































































三鹤林山和 李聪静 方灿辉晋二
正鹤林正福晋二
 林清朗晋二
 柳水树晋二
 陈英治长老
 蔡顺宽晋二
 邱灿红晋二
 李政炽晋一
 吴奕昆晋二
 张铁男晋一
 郭春湖晋一
 曾守信 
 简世煜 
 林昆辉 

 

 

罗国鹤弟子会员表



















































































健鹤戴清荣晋一翔鹤陈庆雄晋一
 林振馨晋一 李雨洲 
 林振裕晋一 沈国村 
 沈英明  庄明达 
 陈松茂晋一 陈金胜 
 谢文发晋一 黄仲荣 
 曾信郎入室 龙祺穆 
 丁聪明晋一 黄耀贤 
 林盈钊  周敬斌 
 丁国庆  林子惠入室




































































































































 郑荣宗入室 卓正杉 
 沈奋明  马燕 
 游锡琳  游至皓入室
 何坤灿入室 陈文龙 
 沈文科  张建信 
 陈正贤  陈奕翰 
 简志德入室天鹤吕天心 
 陈宏仁入室 林保章 
 沈忠仁  林世杰 
跃鹤黄耀德入室 江正添 
 何谷生  沈惠燕 
 李建辉  吴启兴 
 曾信益  林凤娇 
 曾信弘  黄素云 
 苏建益入室 卢永利 
 李建源入室   

 

勤习堂源流武术联盟并 设计以古太极图及白鹤为主 要图案之会旗,图意之说明 如下(设计者为罗国鹤):

  1. 图中背景以黑白色 古太极图为衬,以超凡脱 俗,以象阴阳委婉、融合 之征。

  2. 外廓红色画椭圆以象征乾坤混沌,代表武术最高,返璞归 真之境。

  3. 映上象形白色翔鹤以衬出谦冲、含蓄、内敛之义,代表勤 习堂弟子内外修为。

  4. 图配青赤黄白黑五色,以象征中国传统哲理五行内涵。


第一届、二届会长为吴金河之子吴昆山,目前第六届理事长 为黄钦政,秘书长为罗国鹤。罗国鹤,一九五六年生,十五岁开 始跟随吴金河习拳,现任“中华民国”中医伤科医学会常务理事、 宜兰县中医师公会理事长、宜兰县体育会国术武术委员会常务委 员、宜兰县国术会伤科复健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带队于一九七二 年夺得宜县运国术比赛团体第三名、一九七五年宜兰县同济南杯 团体总冠军、一九七六年省主席杯团体第三名、一九七七年省主 席杯团体第一名、一九七七年第一届中正杯舞狮赛狮王奖。

勤习堂武术属白鹤拳系,宜兰地区勤习堂的拳母以长肢白鹤 第一套为基本功,鹤仔着重练习吞、吐、浮、沉、震、摇、化等 各种技法。狮艺包括以下内容:

请金(包括敬天地人及敬三门)、请香箭、抢金(用

来净身)、四门、踏七星(祭煞以保护自己)、净身(咬脚、 咬虱等动作)、左右点七星、拜府探对联(上联或堂号)、 穿龙柱、耍石狮、狮接礼、探井、过桥探水影、参神、刺 狮血、大树困狮、踏八挂等等。

狮鬼则分为五种角色:

公(即土地公)、婆(即媒婆)、猴(灵猴)、丑(小 丑)、小(小狮子)。

(三)太祖忠义堂

宜兰太祖忠义堂传自林金狮。林金狮为头城仑(中仑)人, 年轻时前往大陆福建漳州,拜在太祖忠义堂陈泰成(泰山)门
下,习太祖拳。返台后于头城中仑 里设立“中兴国术馆”,从习者众, 然正式弟子唯陈俊波(师兄)及黄 培基(师弟)二人。

黄培基回忆林金狮教拳情形 说:“大师教导极严,不论寒暑,天 未亮,就叫学生起床。初练内力、 呼吸法,至六点各自散去务农。晚 上七点再集合练功,至深夜仍不松待查)因肺癌病逝。林金狮去世后,陈、黄师兄弟再拜林金 狮之子林荣宝为师。林金狮国术馆传承表
懈。大师每每赤身,手拿长 烟斗在一旁严厉督责,更时 以长烟斗敲打不认真者,随 他练拳的人心理压力都很大, 往往夜里梦醒还起来练武。” (见罗东林金狮国术馆编印 《八一年台湾区运国术赛特 刊》,一九九二年)林金狮在 头城授拳二年后即迁馆至台 北,几年后(可能两年左右,

黄培基,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日生。罗东林金狮国术馆馆主。 林金狮传人。原向张海龙习金鹰拳,十六岁时逢林金狮于头城设馆, 改投林金狮门下习太祖拳。第三年,黄培基十八岁,参加一九六七 年此区七县市国术锦标赛,获团体组冠军(当时领队为蒋茂庚,教 练万松,队员包括刘荣土、林龙池、俞阿栋、游兴埋与黄培基等)。 林金狮病逝后黄培基于礁溪德阳村教授狮团及武术。所教狮阵名声 响亮,足迹遍及宜兰全县。一九七。年,黄培基于头城顶埔创立 “林金狮国术馆第二分馆”(第一分馆为师兄陈俊波于头城街所创之 “头城林金狮国术馆”),两年后(一九七二年)迁至罗东镇公园路5 号,一九AZ1年又移居罗东镇民权路民权商场38号。黄培基广收门 徒,持续推广太祖拳,曾任宜兰县国术会第六届、七届理事长,任 内主办七十七年中正杯国术锦标赛及三届北区八县市国术锦标赛。 并于所经营“林金狮国术馆”内辟设训练场所,培训比赛选手,一 日四餐均由妻子蓝美月烹调,且供住宿,使选手无后顾之忧。宜兰 县国术代表队自民国七十七年起,蝉联四届团总冠军,代表队成员 几乎全为林金狮国术馆门下弟子。

黄文泉先生,一九六七年八 月九日生。文化大学体育研究所 国术组二年级。黄培基先生长子, 林金狮第二代传人。现任“宜兰 县国术委员会总干事” “金狮整体 养生中心负责人”。

武馆分为明馆及暗馆。明馆 除教授武术外,亦组狮阵。暗馆 则只教武术,不弄狮。林金狮国 术馆之狮阵极具特色,为开口狮。

台湾狮分为开口与闭口两种,开 口狮为林金狮所传。

林金狮一系请拳方式十分特殊, 右脚在前,左掌心对右拳心。林金狮传太祖拳基本功及套路如下:

  1. 基本功


甩(TL/3)肢:单甩、双甩。双甩肢又称为双割手。

B 草。

四门:朝四方各出三拳,顺序为前、右、左、前、后, 故一轮为五个方向,合计十五拳。

单踢下压。

五步。

步法。

角战。

内功

呼吸鼓腹,属硬气功。运气于腹腰,使坚硬如铁,可耐重击。

套拳

三战拳(八式)。

太祖上下拳(十五式)。

二十四式拳(二十四式)。

擒拿。

鹤拳。

兵器

短兵器九套。

长兵器九套。

对练。

此外,黄培基自张海龙习得伏虎拳(十二式),属嘉义阿善 师金鹰拳系。

(四)礁溪狮团:金鹰拳

礁溪武馆均以狮团形态成立,最早狮团为“分尾”狮团,百 年历史,目前有人练,但极少活动。分尾狮团传人主要为吴塘汉 先生(吴塘汉先生之父去年去世)及堂弟吴丰年先生。吴塘汉先 生为友群山庄、友诚大饭店老板,专心经商。吴丰年先生为四丰 国术馆馆主、六安堂中药房负责人。

礁溪目前以茅埔、港仔尾、林 美、洲仔尾四团为主。玉田村最早 有一狮团,后分为港仔尾与茅埔二 团。港仔尾一团为金鹰拳系,目前 负责人为五结乡农会林清朗先生, 曾向勤习堂习鹤拳,因此港仔尾金 狮团老师傅只练金鹰拳,而林清朗 则兼练金鹰拳和鹤拳。

港仔尾和洲仔尾同为振兴社金 鹰拳系,金鹰拳俗称“摞仔拳“ O

  1. 洲仔尾金狮团


洲仔尾金狮团成立于一九五四

年左右,由壮围乡土城人吴飞 龙成立。其时茅埔(玉田)西 螺来的师傅教拳及狮阵,吴飞 龙于茅埔习艺后,在洲仔尾授 徒。吴飞龙一九三。年生,属 龙,现年约七十三岁。现住罗 东,身体已不佳。吴之师兄弟 现在多存于茅埔。吴后亦曾于 冬山柯仔林、苏澳等地教拳, 但是这些狮团均已四散。

洲仔尾金狮团创团团长为 赖木泉(已去世),刚成立时

团员五六十人。团员须缴学费。一九八一年左右由简水清接任团 长,一九九一年左右简水清先生去世,由儿子简忠信先生接任团 长,时年二十五岁。简忠信先生,一九六六年三月十七日生。洲 仔尾金狮团团主,宜兰县国术委员会武术总干事。

学习金鹰拳必先学拳后练兵器。主要套拳共计十四套,即:

1.拳母2.携仔尾3.二摞仔头4.二携仔尾5.三操仔头 6 .三操仔尾7.四操仔头8.四摞仔尾9.五摞仔头10.五摞 仔尾11.六操仔头12.六携仔尾13.七摞仔头14.七探仔尾

以上十四套,每套各十多式。基本手法、步法相近,而组合 不同。金鹰拳的基本手法为“溜手”,其特色在手成“爪”形。步 法亦极具特色,为二脚成一线之“椅条马”,此马前弓后箭,并无 宽度。林金狮所传之马步,则为“三角马”,两足宽度略同于肩。

另有操仔外,只听说未曾见。亦有双人对练之盘手。又有专 练搏击者,称为法门。

一九八三年左右,洲仔尾狮团武师陈锦芳于台北学得螳螂拳 及少林长拳十多套,回洲仔尾传授。因此洲仔尾金狮团亦兼习螳 螂拳及少林长拳。

洲仔尾金狮团目前固定练习者,约十人左右,每周练习三 次,星期四、五、六晚上19: 00至21: 00,不收学费。不定期 应邀在庙会、喜庆、开幕表演。

舞狮之后场分为鼓、铉、锣。其中鼓一人,锣一人,钱数人。 前场则有弄狮、拳头、兵器。前后场及各分工,可随兴轮替。

狮团名称分为“瑞狮”和“金狮” o振兴社系称为“瑞狮”, 勤习堂及其他系统则称为“金狮”。

舞狮又分为“狮团”与“狮阵”。“狮阵”指北部狮,狮口可开 合,称为“开口狮”,如淡水、大龙崛一带之狮阵。“狮团”指南部 狮,狮口不开,称为“闭口狮”。玉田狮均属振兴社之闭口 “瑞狮 团”系。然洲仔尾虽为振兴社金鹰拳系,却错以“金狮”为名。

  1. 港仔尾振兴瑞狮团


港仔尾振兴瑞狮团之武术以振兴社金鹰拳为主,然“社”字 于乐馆属“福禄”系,而港仔尾瑞狮团属“西皮”系,为避免混 淆而舍“社”字不用,又振兴社为闭口瑞狮团,故名为“港仔尾 振兴瑞狮团”。

港仔尾振兴瑞狮团武术种类较多,主要分为白鹤、金鹰、勤 习堂三部分,各有传承。

港仔尾振兴瑞狮团中主要传承白鹤拳者,为前任团主(第五 任)陈水木先生。陈水木生于一九一九年,目前仍在狮团教拳。日 据时代末期玉田一带教授白鹤拳者,约有四处。一于顶姓谢,由李 清池教导;一于下姓谢,由谢阿庚传授;T吴阿火(绰号鬼仔火, 村人或称之“鬼仔火“,或“阿火“,其本名无法确定)家中;一在 武暖。此四处于台湾光复初期均改由刘银汉接手授拳。

武暖白鹤拳起初于一九四三年由黄清水传授。黄清水为亡 命之徒,至金瓜石采矿并从同为矿工的黄阿寿习得白鹤后,回至 武暖教拳。一九四五年,黄阿寿亦回到武暖,武馆改由黄阿寿教 授。三年后,黄阿寿去世,享年五十五岁。其后由林狗曾(林狗 曾之名村人只能记其音,无法确定为何字。林狗曾与黄阿寿同 年)教习,一年多后,再改由刘银汉接手。

刘银汉为宜兰重要武师,白鹤拳传自父亲,曾习柔道。宜兰 国术会成立发起人之一,曾任国术委员会总干事。

陈木水所习得之白鹤拳,包括双肢、五步、青鹰(记音)、 门帘、角战、单战、四门、摞马等。据陈木水说法,武馆分为光 馆和暗馆。光馆所教,多为基本拳法,至于狠招、绝招等细致 (幼技)技巧,则只在暗馆传授。

港仔尾振兴瑞狮团之金鹰拳传自“老鹰师”。老鹰师来自大陆 福建省漳州,原居西螺,后举家迁居今礁溪乡玉田村与玉光村交界 处港仔尾(当时名为嘎玛兰的玛俸社),受聘于庄玛喜家中公开授 徒,传授金鹰拳(硬枝拳法)。后逢中日甲午战后,清廷割让台湾, 老鹰师乃扩大号召壮丁习武。茅埔、土围等地青年闻名前来学武或 习医者日众,场地渐不敷使用,遂另觅隔邻李水柳先生之大稻程成 立狮团。老鹰师不曾吐露真实姓名,只吩咐弟子称其为“老鹰师” (台语音“老叶师”)。老鹰师于一九二七年去世,享年八十六。

一九三八年间,老鹰师弟子获廖五常之协助,至西螺礼聘陈火 明、陈文炎、郑水清等人前来传授拳艺。所传拳法包括太祖化拳、 白鹤拳、猴拳及少林长短兵器及齐眉棍等,前后为期五六年。然而 当时练拳只能利用农闲,虽号称一年,实际只有四个月。

现任团长林清朗一九五五年生,二十一岁时为鼻病所苦,听闻 练武可治鼻病,故于罗东开源市场勤习堂拜吴金河为师,学习鹤拳。 吴金河当时年约六十开外。林清朗于此处习得三战白鹤拳,包括上 下路、独脚鹤、战鹤、三战等。两年后转加入振兴瑞狮团。

港仔尾振兴瑞狮团历任团长如下:

(1)第一任团长为庄玛喜,总务李水柳及庄德春。时约民国 前二十年左右。

第二任团长为李水柳,总务游春生。时约民国前十一二年。

台湾光复后,林天送于一九四八年继任团长,唯当时并 无实际团队,只在庙会中偶尔出阵凑热闹。

一九六。年,郭吕金接任第四任团长,才逐步重整团务, 安排狮团参与各项民间活动。郭团长于一九八七年因心脏病过世。

一九八七年,副团长陈木水接任第五任团长。并于第二 年代表宜兰县,至云林县北港镇,参加由台湾省政府举办之小区 民俗育乐活动,成绩辉煌。一九九二年,获台湾省第五届狮技艺 会台湾狮传统技艺组“狮王奖”。

一九九三年,由林清朗接任第六任团长。当年参加台湾 省第一届主席杯舞狮比赛,获台湾狮传统技艺组“狮王奖”、第 一届味全杯舞狮狮王争霸赛“狮王奖”及“最佳狮尾奖”。次年, 则获主席杯铜狮奖。

现任团长林清朗强调狮团存在的目的是为营利,以贴补团员 生活。因此极力争取任何表演机会,赚取演出费用。狮团致力规 划适合表演之项目,并可依主办单位经费调整。目前狮团国术主 要表演项目及人员如下:































































项次表演项目表演者姓名
1春秋大刀吴炎章
2白鹤长肢林正万、张书玮、何国华
3白鹤五步林佩宜、吴家兴
4雷风镜吴清华
5十八罗汉拳陈宽重
6长肢白鹤拳林清朗
7齐眉对打张家昌、张书玮
8西螺三操庄正平
9西螺双尺林赐福
10左手单头槌陈木水
11白鹤搽马吴锦坤

图片14 图片15

(续表)
































































































































12半斩张书玮
13太祖猴拳吴芳仁
14太祖化鹤何国华
15雷风镜对牌吴炎章、郑新耀
16西螺单尺郑阿棋
17镰钓枪林清朗
18齐眉牌对打张书玮、何国华、吴炳俊、林赐福
19双刀对打吴芳仁、吴锦坤
20木靶双刀对打林广生、郑正义
21形影双铜游水金
22双眼何国华
23西螺四搽尾庄正华
24西螺大刀牌对打郑新耀、吴炎章
25钉顶破砖功林眈铮、吴锦坤
26软喉铁条功张家昌、吴炳俊
27踏刀破瓶功何国华、林清朗
28睡压玻璃功吴炳俊、林清朗
29肚皮功吴金瑞、陈宽重、林清朗、吴锦坤
30双铜对阵陈宽重、林赐福
31连环特技硬皮功张家昌、陈木水
32镜对空手林正万、林庆辰
33齐眉棍对打吴炳俊、张家昌、何国华、张书玮
34空手对打周瑞明、张家昌
35西螺拳吴炎章
36丈二 

 

浏览1,68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