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历史上,尽管武术的功能几经不同侧重的埴变, 但概括起来不外乎是养生、表演与技击散打三个种类。但无论 从武术的渊源考证,或是从武术的特点着眼,最能体现武术意 识和真谛的,莫过于技击散打了。这是因为,强身养生、艺术表 演可以为其他许多项目所共有,而唯独技击攻防体系有区别 于其它项目的独特性。如果抛开了这一独特性去研究武术,很 难真正地探求和了解到武术的精髓和奥秘。唯有循迹这一特 性进行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才能够从总体上发扬光大武术 事业,促使中华武术走向世界。
武术技击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武术精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腿击法又是散打中的支柱,并且招法多如繁星,因此我们应该总结、继承和发展,在我国的武术中,踢是 踢、打、摔、拿、跌、靠6大击法之一。明代名将戚继光在《纪效 新书・拳经捷要篇》提到过4位武术家“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斤张之跌,张伯敬之打”,其中李半天就是以踢法著称。
再从近代看,优秀的技击家和武术高手也都突出用腿。 如:原中国武术研究院副院长蔡龙云先生,他在少年时代(14 岁)就以犀利的腿法在一场体现民族荣与辱的比赛中,连续十 多次将外国对手击倒在地;有“神腿”之称的杜心五,亦以超人 的腿上功夫而扬名天下;有“功夫之王"美称的李小龙,则更以 高超的腿法击败过泰国拳高手,及日本、美国、韩国等各种流 派的技击名家,而称雄世界武坛。再从现代看,曾多次荣获全 国散打冠军及国际搏击赛冠军的庄海、邓家坚、乔立夫、杨建 芳、韩志成等,他们无一不擅长用腿法,这也足以说明腿击法 在实战中的重要作用。
在武术运动中,腿法既可作为进攻的方法,也可作为防守 的手段。而擅长腿法者在技击时,常常以腿作为前锋或前脚高 抬以伺机待攻佯攻。也就是说,腿脚用法得当,能够及时阻止 或化解对手的攻击。因此,踢法在技击中既可先发制人,也可 后发制人。在实战中,适时而恰到好处的踢法,其威力是相当 大的。拳谚说的“双手封住门,全凭腿赢人”及“拳打三分,脚踢 七分”等,都说明腿法和踢击在技击中的重要性。由于腿的力 量较强,长度也超过手臂,故上可踢头、胸部,中可踢腰、腹、肋 部,下可攻击腿、膝、脚部,所以腿法灵活多变,可胜过对手一 筹。
踢法是技击性较强的动作,在使用时要有进攻意识,且发 腿迅速有力,收腿灵活、敏捷。除佯攻外,踢时要把腿完全伸展 开来,用全身的力量踢出去。另外,踢法还要注意身体各部位 的配合,这与武术套路中的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的要求 是一致的。即使是单踢时,也要把预备姿势、踢的时机、踢的目 标、踢的角度、踢的速度、踢时所用脚的部位等相互配合一致,才能奏效。
武林中“南拳北腿”的说法,自古有之。北方的拳种确实注 重腿法,如查拳、华拳;戳脚、少林拳、地躺拳及弹腿门等拳种, 都无例外。武术中的腿法有几十种,但以蹬、踹、点、扫、铲、勾、 挂、踢、弹等腿法为主。且有里合、外摆、后撩、倒踢、前扫、后 扫、旋踢等腿法之分。另外,还可结合腾空跳跃做出飞脚、侧踹 等腾空攻击性腿法。如能够使多种腿法相连,其势之大、攻击 性之强,能使对手防不胜防,最终落败。
从国外看,国外的自由搏击、泰国拳、日本的空手道、踢拳 道和韩国的跆拳道等都注重腿法的运用,即以腿为主。人们为 什么这样重视腿法呢?因为腿法在进攻和防守时有很多优点, 这是其它任何技法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有些散打高手,有时可 以仅仅凭借熟练的腿击法就能较轻松的击败对手。因此现代 的拳手都很注重腿法的运用,而中华武术中的腿法本身就是 以其丰富多变、强劲有力、优美潇洒、简捷实用而著称于世的。
第二节腿法的技击特点
技击运动是我国既古老又新兴的运动项目,也是制敌于 死地的打斗方法。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腿击法在技击对 抗中都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深受习武者的重视。在第一届北 京“穆斯林杯”海峡两岸散手搏击对抗赛中,大陆有5名队员 参赛,他们便是以高超的腿法优势分别击败了各自的对手。在 比赛中,他们运用腿法攻击对手的比分竟高达74%,从此可 以看出腿法在实战中所占的比重。
现将腿法在实战中的优点和特点介绍如下。
(―)腿法攻击力量大
在散打对抗赛中所应用的腿法,无论从力度和姿势上都 与武术套路的腿法有所区别。武术套路是自我表演的项目,其 腿法所追求的是力的造型美。而散打却是一项激烈的直接对 抗运动项目,它追求的是力的冲击,爆发的冲击。因此攻击力 强,杀伤力大。由于大腿骨是人体最粗大的长骨,下肢肌肉也 是人体最发达的肌群,再加上对腿部的专门训练,所以变得更 加强壮了,在实战中也就易于击中或者重创对手。
日本武术界曾测量出空手道拳手的踢腿力量是出拳最大 力量的5.倍,其速度可达43英尺/秒,产生的摧毁力可达 1500磅。因此在擂台上比赛用脚有力地踢中对手,使对手休 克倒地的现象不胜枚举。我国当前以“铁腿"邓家坚、“神腿”庄 海、“擂台杀手”乔立夫、韩志成等人的表现最为突出。当然,他 们运用腿法的特点也不相同。庄海的腿法全面灵活,变化莫 测,能在各种技法和假动作的引导下出击,使对手防不胜防; 乔立夫的步法灵活,腿法突然,他以踹腿、扫踢为核心,腿法凶 狠有力,被他踢伤者数不胜数;韩志成则被人们称为“东方永 不败的狮王”,他腿法凶猛,有猛虎下山之气势;比赛中拳脚配 合紧密。
腿法进攻隐蔽性好
用腿攻防,隐蔽性较好。因为腿居于身体下方,并离对手 的眼睛较远;特别是在手法和其它技法的掩护下进攻时,更易 奏效。例如,在激烈的搏斗中,双方用拳法进行打斗时,这时由 于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拳法打斗中,这时如有一方突然起腿攻击对手,便能使对手措手不及而被踢中。也就是说,在实战 中要做到上下肢配合,而且攻击对手时要用“三只手”,即两臂 一腿。
在搏斗中常有一条腿左右勾挂,前踢后踹,明圈暗点,手 脚相随,手领脚发,脚到手到。精湛的腿法不但凶猛刚劲,攻势 凌厉,而且它攻防方法虚中藏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变化莫 测,它是主要杀伤对手的武器,是搏击散打中十分重要的技 法。
(三)腿法在实战中变化多端
所谓变化多端,即前、后、左右都可出击,且放则击远,收 则击短,近距离还可以用膝打击。因此,善用腿法者常能弥补 拳法、肘法及膝法在攻防中的不足.
变化技巧是与实战搏击紧密相关的一种技击技能,尤其 是对于连环腿法或手脚、肘膝等连击法来说,转换技巧和变化 能力尤为重要。而且,具有此技能,起码有三点好处:
立足稳定增强,踢击力量充沛。
身体防守及时,比较迅速严密。
引诱与实击,防守与反击的连接紧凑,空当幅度小,给 对手的可乘之机少。在实战中,一腿出击之后,要换另一腿攻 击或原出腿再次攻击,这其中有很大的学问,但关键在于落步 的姿势和转体的幅度、方向。
在搏斗中,如果你用右脚击中对手,那么反作用力便可使 右脚迅速停止向前的摆动,而落地所费时间就会短些。但过分 的反作用力对右脚的反弹,仍是拳手需注意的问题。否则,身 体会因反作用力影响而站立不稳,同样会影响后面动作的连续和迅速踢击。
另外,变化技巧还是建立在视觉、反应和动作速度上的一 种应变能力,同时他也受拳手个人实践经验的影响。所以说, 腿法的灵活变化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水准很高的技击特别素 质。但作为一个拳手,特别是一名优秀的腿击高手,应当在视 觉、反应等方面刻苦磨炼,并且要在平时就积极地投入到实战 训练之中,这样方能培养高超出色的临场应变能力,从而在生 死搏斗中稳操胜券。
(四) 腿法攻击的距离远
腿和胳膊相比,要长得多,所以说腿法是攻击的第一线, 在远距离实战中效果颇佳。拳谚道:“一寸长,一寸强气腿长 约占人体全长的二分之一,腿比臂长是腿法优于拳法等技法 的最突出的特点。例如,在对抗中双方拳腿齐发,此时用腿击 中对方的可能性就较大。因为出拳攻击者打拳前要向前进步 缩短二人之间的距离,而超腿者抬腿就能踹,不等发拳者拳到 已将腿踹中,因此腿长可抢先到达自己所击中的目标,从速度 上快于发拳者。而且发拳者即使途中在被踢中的一瞬间使身 体重心向前,并将拳打直也很难击中发腿者。
(五) 腿法的威力
古今中外的武林高手大都十分重视腿脚的运用,因为腿 法在打斗中能发挥很大的威力。例如,电视剧《武松》的武打动 作用得最多的击法便是踢法。而且武术中的踢、蹬、扫、勾以及 腾空的飞脚、箭弹等,在该剧中无一不见。其中以《醉打蒋门 神》一场最为精彩。……蒋忠穷凶极恶,阴险地使用黑虎掏心掌击来,武松顺势变换趟功,以连环鸳鸯脚、斜棍虎尾腿和倒 踢金香炉等招法重挫蒋忠。这场“醉打”就是在独特的踢法中 展开的,直至把蒋忠踩在脚下取胜为止。
国外的泰国拳、跆拳道、空手道、自由搏击、截拳道等也无 不以腿击见长。而泰拳在诸拳种中脚踢、膝顶的威力要更大一 些,因为泰拳手每天都进行赤脚踢沙袋和香蕉杆,以此来练习 膝、脚、胫的硬度和攻击的力量,所以不少泰拳名师都以脚上 硬功而著称,如“铁腿仙”宗戴与全泰国第二号拳师沙码(号称 “飞将军气浑号“穿心腿”)等;被誉为“日本拳王,,的格斗高手 田烟在与“脚王"大卫相遇时,仅在第一回合便被大卫以强劲 的高腿将右手臂踢断,接着又被一脚踢昏在地。可见其威力之 惊人。世界七大技击家之一的李小龙,他创造的截拳道便以腿 法为主,并靠这些灵活的腿法击败过各国武林高手,其中也包 括泰拳高手,他所创造的"连环三脚”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 防,经过多年的搏斗,他终于成为一代武林高手,威名传遍世 界,并被誉为“世界搏击王气
我国的散打技击运动从1979年至1992年已历经13个 春秋,技术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但仍以腿法进攻为主o 1988 年10月在深圳举行的首届国际散手擂台大赛和1991年在北 京拳行的国际擂台邀请赛中,庄海、王剑、邓家坚、乔立夫、王 建明、贾伟涛、韩志成等无不擅长腿法,他们均以高超的腿法 博得了全场暴风雨般的掌声,国外拳坛高手也都对中国队员 的腿法望而生畏,他们奋力拼搏均夺取了金牌,为中华武术争 得了荣誉,争得了光彩。他们所运用的腿法被人们纷纷仿效学 习。
第三节腿法高手必备要素
武术散打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实战对抗性较强的技 击技术。一个拳手要想真正掌握武术散打的要义和内容,必须 要具有多方面的学识和准备。而要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武术 腿击高手,那自身更需具备多种要素,因为以腿法攻击对手, 成功在于诸因素的合成,并非单纯用腿脚击打就能取胜。、
在技击运动中,武术散打高手所必须具备的要素是很多 的,这里只是强调了基本的几点,而且这些所谓的要素是相辅 相成的,缺一不可。因此,一个有志于成为现代武术技击高手 者,或者欲成为腿法高手者,首先应当明了并逐步具备这些要 素。而且,我国古代武林中的有识之士,就为技击高手规定了 严格遵循的条件和要素,要求高手们一定要有崇高的道德情 操和过人的硬功夫、真本事,显然其基本精神同我们今天的武 术散打高手所应具备的要素完全吻合。当然,作为现代武术技 击高手,所应具备的要素,其内涵和外延均应该比以住的武术 技击高手所拥有的技艺准则远为深邃和宽广,同时,尤其还要 体现出当代意识和时代精神。
(―)具有崭新的武德观
现代武术散打高手除去具备昔日高手所拥有的武德标准 外,还应具有在新时代产生出来的新的武德规范。因此,一名 武术散打高手应当自觉地把散打技击作为一种高尚的竞技赛 勇的体育活动来对待,而决不能侍仗技艺去干些以勇凌弱、争 强斗狠的事情。这是新时期武德不允许的。同时,在武术走向世界之际,如何发挥武术散打技艺之长,摒弃门户之见和个人 患得患失的心理,为武术早日挺进国际体坛而自觉地进行不 懈的努力,是现代武术散打高手所必须具有的新的武德内容 和观念。
(二) 具有武术史知识和散打理论修养
现代的技击格斗术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高度,即古今 中外的形形色色的技击技艺互相渗隽,互相制约,互相借鉴, 互相补充,武术散打在这个大潮流大趋势面前也不例外。一个 武术散打高手若既不通古,又不博今,仅凭自己那种固步自封 的单一打法是无法称雄的。而那种认为武术散打只要能打就 行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唯有对各种搏击理论都有所涉猎,以 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战训练,武术散打(特别是腿法)才有可 能突飞猛进。
(三) 善于将套路与散打相结合
武术技击的理论和散打实践告诉我们,武术散打要进入 更高的层次,显示出高水平,必须把套路练习和技击实战结合 起来方能卓有成效。作为一名武术散打高手,还要善于从套路 中寻找和演化出散打用法乃至高招绝手,并通过基本功和套 路的反复练习,来协调散打中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同时也要通 过散打实战来验证套路动作和招数的实用价值,以及在格斗 交手中的经验教训等。唯有这种演练与实用的成功结合,才能 升华出高超的武术散打技术,也才能造就出一大批现代武术 散打高手。正如曾七次获全国武术全能冠军的赵长军所说的 那样:“武术要走向世界,必须做到套路技击并重,观赏与对抗 相兼;他还根据自己多次出国表演的亲身体会,了解到外国 观众,尤其是欧美观众,很想知道中国武术在对抗中的威力。 因为单纯的套路表演曾被人讥讽为“芭蕾舞式的武术”,从而 严重影响了中华武术走向世界的步伐。况且,无论是跆拳道、 空手道、拳击,还是自由搏击、柔道、摔跤,没有一样不是在对 抗中走向世界的。倘若唯独武术要开创一个通过套路计分见 高低的程式,从而挺进世界体坛,在以前没有先例,以后究竟 如何,人们只能拭目以待。而用技击做前导,引导武术走向世 界则是一条捷径。
武术散打是武术运动中的一个项目,是与中华武术紧紧 连在一起的。如果要成为一个散打运动员,必须要有扎实的基 本功和很好的身体素质,而且更要熟练地掌握中国武术的各 种套路。中国武术历经几千年,其拳法比拳击的手法多出几百 种,在散打对抗赛中应用的动作大都是来源于武术套路,除了 主要的踢(腿法)、打(拳法)、摔(反摔、防摔法)、擒拿(反关节 手法)这四大技术外(由于反关节手法过于伤害参赛者,因此 国内外在现时的比赛中禁止使用),跌、扑、滚翻在比赛中的应 用也甚为广泛。因此,我们不要把武术套路和散打对立起来, 分割开来。而是要统一起来,进行完整、系统的训练。
(四)具有正确对待武术遗产的精神
传统的武术散打技术和功法练习,是若干代武术家经验 和技艺的结晶,是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瑰宝。我们应坚决反对 民族虚无主义,对这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应当给予充分的估价。 对其中的许多技击内容,应当认真地继承和学习。但是,由于 历史的原因,在武术技击的流传上不可避免地蒙遮着一些非科学的尘埃。今天,我们应当有勇气正视这一点,并且敢于拭 去尘埃,以显示武术技击真正的光彩。
源自少林拳术的空手道,50年代方才正式出现的跆拳 道,现在均已进入国际体坛;而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华武术却 至今仍在国际体坛外徘徊。我们不否认中国武术在世界的影 响与日俱增,但也不能盲目乐观地确认世界各地已真正的普 遍掀起了武术热。因此,本着正视现实的态度,我们不能不承 认武术进入国际体坛的步伐太缓慢了。然而,我们切莫丧失自 信心,中国武术毕竟博大精深,内容丰富,高招竟出,具有其它 对抗项目所无法比拟的整体优势。
(五)汲取中外搏击中一切有用的东西
当代世界自由搏击运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各种实战技法业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一些相应的对抗 项目,诸如泰国拳、空手道、跆拳道等也都饱含有各自的搏击 特色,不可小觑。这些项目虽大都源自武术技击,但它们各取 所需,抓住一点发扬光大,集中全部精力主攻既定目标。例如: 拳击暴风骤雨般地击打(不准用腿脚);跆拳道势如旋风般地 连踢(不准用手攻击);空手道手腿配合的灵敏;泰国拳膝肘勾 贯的凶狠等等,均体现了各自的长处。相形之下,由于武术技 击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缺少真拳实腿的对抗练习,动作繁杂 而不实用,故造成了在对抗中技击的发挥不如国外一些项目 的状况。但是,中国武术散打有着自己的更为显著的特色和长 处。一个武术散打者,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自身的技艺而盲目 地拜倒在他人脚下。武术散打从整体意义上讲,其内容远比其 它任何技击项目都丰富;同时,就人体各部位的综合利用而 言,也明显地优于其它对抗项目,这一点我们必须确信无疑。 若是一位武术拳手在格斗中败于同级别操练其它项目的运动 员的手下时,那决不能因此而怀疑武术技击的本身价值,而只 能在他的训练方法和实战意识方面去找原因。但是,作为唯物 主义者,我们应当承认国外不少对抗项目就其某一具体的范 围而言,其训练方法和实战技能很可能优于武术散打。这一点 也不奇怪,只要我们运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一番科学类比 分析,就不难看出其他对抗项目中的许多动作同武术散打动 作基本出于一辙(空手道就源出于嵩山少林寺拳法),因此武 术散打招法所具有的威力,人家自然也有。同时,由于其它对 抗项目训练方法比较科学和现代化,多年来又一直重视对抗 实战,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战技巧和临场经验反倒比武 术散打高出一筹。承认这一点,就意味着我们实事求是地看待 和学习其它对抗项目的长处,研究、探讨人家的经验,用以提 高我们的武术散打(腿法)水平,如果只是一味强调自家的东 西完美无缺,而拒绝学习研究外来对抗项目的精华所在,既不 利于武术散打的发展提高,也难免在格斗交手中败于对方。
中国武术技击有着自己独特的长处,这种长处是其它任 何对抗项目所无法匹比的。因此,只要我们切实重视散打训 练,注意发挥自己的特点,学习外来的长处,就有可能在各种 对抗中居领先地位。例如,在1991年的香港“国际拳王争霸 赛”中,在中国参赛的8名拳手中,就有4人靠过硬的踢、摔功 夫而获得了本级别的冠军,其中80公斤级的韩志成还捧回了 象征此次大赛最高荣誉的“拳王金腰带”,令港人折服。
综上所述,我认为够得上现代武术散打高手称号者,至少 需要具备以上这几条要素。并以此为行为准则,朝向武术散打的巅峰攀登。
第四节提高腿法水平之路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说当前武术技击的具体表现形式 ——散打运动,从总体上讲其在历史上的高峰已经过去,而新 的飞跃尚未到来,所以水平还不是很高的,同世界其它功夫流 派相比较,存在着不少短疏之处。因此,我们需要讨论如何提 高散打技击的水平,即如何把技击特别是腿击法运用到现代 对抗项目中去这个课题。任何事物,只有首先是民族的,然后 才能是世界的。当前开展散打运动是武术技击运用到对抗项 目中的一种形式。要将散打运动推广到世界范围,首先就要提 高自身的水平,即必须具备成为世界体育项目的各种因素。
从目前的散打实践来看,散打的自身特点尚不明显,水平 也不理想。尽管在9场国际比赛中,靠腿法取得了胜利,但也 暴露出了使用腿法时的很多缺点。那种硬冲猛打,拳击加腿外 带摔的打法虽占了上风,却逼得其它打法只能丢开自身特点, 去适应或迎合这种打法,而一味蛮攻对阵。在这里,无论哪种 流派都很难发挥出各自的特色,就更谈不上能在高水平的对 抗中稳操胜券了。特别是在近几年的对抗项目上,绝少有哪位 选手对来势先进行巧妙的化解,然后再伺机出腿攻击。他们或 者只是尽量地多击中对手,而不顾自身挨打多少;或者明显消 极,绕场避开对手的进攻。个别选手即使打出了一些有效腿 法,也占不了主导地位,更难以靠此取胜。我以为原因如下:
从客观方面讲,目前施行的竞赛规则的限制,影响了拳手 武术特色特别是腿法的发挥。例如,眼下流行的选手戴头盔和拳击手套「,头部不准连击和腿法重击的规则,至少会造成两大 弊病:一是运动员恃而不恐,反正头上有护具,根本不注意对 头部的防护。这样势必会导致武术特点的丧失;再者,比赛规 则中关于限禁攻击部位,严格按量级对垒等规定是必要的,而 其它一些规则则应加以修正,使之有利于展示散打的民族特 点,应把腿法尽快从不合理的规则中解放出来,并尽快与国际 规则接轨,从而加快把武术推向世界的进程。只要散打的民族 特色突出了,那么提高技击水平的先决条件也就具备了。从主 观方面来讲,当前的散打运动员自身素质普遍不高,故一般很 难在实战中打出自己的风格。
为此,要较快地提高武术散打的水平,展示其民族风格, 必须在以下方面多下功夫。
散打比赛应尽快列为国家正式比赛项目
只有成为正式项目,才能引起各界的重视,调动各个方面 的积极性,并从人力、财力、物力多方面加强散打运动的基本, 建设。对此,可从各省的专业武术队中选拔一些具有一定散打 素质的运动员,集中进行散打训练。在此基础上,再组建专业 散打队,并定时进行比赛和交流。实际上,武警体工队散打队 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出色,因为他们的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其它 队,成绩也名列前茅,而且其中不泛有优秀的腿击高手。这个 新趋向,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中国散打的发展方向。
修订竞赛规则
要使规则有利于发挥散打运动的民族风格和提高竞技水 平,并注重同国外技击术的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因为无论 是空手道、截拳道、跆拳道,还是自由搏击和泰国拳,没有一样 不是在对抗中走向世界的。而且,他们的腿法在特点上也各有 所长,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强调对抗性训练
散打运动员要向西洋拳手那样,无时不在对抗中训练。原 因是西洋拳击中常有以力量劲道取胜的趋向,因其对不合规 则的方法或不当的战术均有良好的规则限制,故拳手可放手 一搏。至于东方的武术,虽全身皆在许可的攻击范围内,然而 仍属留手的比赛,而受到过份的保护。东方武术此种并不接触 或点到为止的留手攻击,久之会对实际的攻击距离产生一习 惯性的错误判断。此种未充分接触的练习方式,可能对移动的 目标无法产生预期的攻击效果,无法有效地攻击。对此,你可 无须去理会用拳还是用脚,只要能有效地击败对手就是高超 的技术。所以,在散打搏击中,拳手应掌握任何一个机会,并以 任何一种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愿望。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它法, 唯有在百次、千次、万次的对抗中去锤炼身手和捕捉战机,从 而渐渐步入自由王国。离开了实践,再好的招法也是空的。
加强各方配合
散打运动员要时刻注意手眼身法步、精气神力功与腿法 的配合,即任何时候都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是中国 的武术散打功夫,而不是拳击,更不是跆拳道。当运动员基本 上能达到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的要求后,还需辅以战术和招 数训练。因为,一个成熟的散打运动员要逐步做到全面掌握主 动抢攻、防守反击、诱敌伏击、连消带打等配套战术,切忌一味 死拼硬打。并要注意按规则进行针对性训练,在进攻时尽量减 少盲目出击,在防守时要避免自行出界。同时,还要努力挖掘 武术技击'中的精华,例如,铁沙掌、铁腿功等特技,从而一过招 便能轻而易举地击败或击伤对手,可惜这份功夫在今天已经很少见了。
中国武术有着自己独特的长处,这种长处是其它任何对 抗项目所无法匹比的。只要我们切实注重实战训练,并注意发 挥自己的特点,做到扬长避短,就有可能在各种对抗中占据领 先地位。
第——早
嵩山少林寺腿法
第一节少林寺与少林武术
武术界素有“天下功夫数少林”之说,海外也有“天下功夫 出少林”之说,少林武术在我国乃至世界都享有赫赫盛名,吸 引着千百万爱好者前往少林寺寻访高师,学习少林真功。
少林武术是我国最早的武术流派之一,始于北魏,距今已 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出自少林寺,可谓史据确凿,武技卓 绝,以武勇闻名天下,海内外皆知。特别是种种神奇传闻和武 林雄杰人物,更是令人敬颂,诱人向往。
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19年(公元495年),位于河南省登 封县境内。当年,孝文帝时,印度高僧跋陀来中国传教,受到虔 诚佛学的孝文帝的礼敬,于是他在嵩山建寺。跋陀住寺后先后 收慧光、稠等为弟子,成了少林寺的开创者,并任少林寺第一 代方丈。
在秦王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少林和尚志坚、昙宗 等13人助战得力,为李世民建立唐王朝立了功勋,受到了朝 廷的高度赞赏。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很快,成为 驰名「中外的大佛寺,并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这一时期为少林寺的兴盛时期。
宋代大方丈福居禅师为了提高众僧的武艺,邀请了全国 18位最出名的武林高手,汇集在少林寺交流武艺,从中吸取 精华,汇成拳谱,广授徒众,为发展少林武术做出了不可磨灭 的贡献。金元时期,觉远和尚为了提高武技,在洛阳找到了当 时全国第一高手白玉峰,且同归少林寺,在白氏的指教下,觉 远和众僧学到了更为实用的技击功夫和气功,并使罗汉18手 增至173手,为完善和提高少林武功起了主导作用。元代的福 欲和尚不仅倡兴禅法,在山东、河北等地建了 9座少林寺,而 且把少林武术也传到了各地分寺,远到日本,他为普及少林武 术起了先躯作用。明代是少林武术典旺发展的时期,寺僧曾发 展到3—4千人,而且寺僧几乎全都习武,这使少林的武技功 夫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况且明朝政府十分重视少林僧兵, 仅在嘉靖和万历年间,就数十次调遣少林僧兵赴边征寇,这充 分显示了少林僧兵超绝的武功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中 最著名的是小山、月空、月行、悟空等。特别是小山和尚,曾3 次率明军和众僧兵,英勇奋战,屡立战功,传说现在山门前两侧立的石碑坊和石狮子,就是明皇为少林寺武僧庆功而赠送 的嘉奖品。同时,小山大和尚为了提高寺僧的武艺,特选拔武 技高超的宗擎、普从二弟子,随俞大猷南征,三载后得其剑法 要诀,回山门授技于众僧,从而使少林剑法亦名扬天下。清代, 统治者数次下令禁止习武,特别是顺治皇帝担心少林僧兵谋 反襟止少林寺僧习武,违者杀头。从此少林武僧四散,投奔八方,余僧也只能在夜深人静时偷偷地练武,使少林武术的发展 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且练武之人越来越少。
浏览97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