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郑怀贤堪称中华传统武学思想的集大成者,郑怀贤不仅以其 卓越武技出类拔萃,而且更以其卓识的武理与武术精神永远昭示着后世武 林。同时,作为其毕生心血结晶的武医,仍然在其数以千计弟子们的传承 之下,为中国体育可持续事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巨大贡献。与传统的“由 武技而武理”所不同的是,郑怀贤的武技、武理、武医一脉相袭,且顺理 成章地建构起了拥有其自成体系的独特的郑氏武学思想。
【关键词】武技;武理;武医;郑怀贤;武学思想;自成体系
【前 言】武与医同源,武术与医学都讲究阴阳调和与刚柔并济;武与 医同理,武理与医理都讲究功、力、气、血的瞬息调整。说来容易,做来 却极难,而郑怀贤正是这样一位秉武执医的杰出人物。论武,郑怀贤早在 民国时期便已功成名就并威震华夏;论医,不仅郑怀贤本人亲自为多位国 家领导人施治过,而且郑怀贤遍布海内外的数以千计的弟子们至今仍或执 医国家队,或执教于高等院校。从这两方面而言,郑怀贤可谓中华历史上 最名副其实的中国武协主席。郑怀贤不仅是中华武学忠实的实践者,而且 更是中华武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时,郑怀贤亦是中华医学史上卓有建树 的功勋人物。以此微文探析武术与武医双料大宗师郑怀贤的武学思想精髓, 旨在弘扬其所肩负着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以及其武学思想所辉映着的武学灵瑰。
1.1郑怀贤的飞叉类器械与技击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1936年8月7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上, 郑怀贤以其超高武技成为了绝无仅有的能够技惊希特勒的中华杰出武林人 物。在希特勒欲与其握手时,郑怀贤先将德国体育部部长的手部脉门扣住 令其在握手时全身瘫软双膝跪地,从而间接地拒绝了希特勒的握手。郑怀 贤虽不是中国奥运第一人,但绝对是奥运会上以武技震惊世界的第一人⑴。 器械与技击是郑怀贤武学思想中支撑其行走的双足,器械上,飞叉从表象 上震惊了世界,而从武学思想的角度看,则成为郑怀贤技击体系的一种形 而上的外延;技击上的“走” “控”双绝,从武学思想上的角度看,成为了 器械表象的一种更深层次的武学内涵支持。器械与技击的双修,为郑怀贤 武学思想带来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与广度深度,同时,也为未来武学思 想的创新发展带来了发展的新思路。郑怀贤武学思想在重视武技的同时, 更注重道德修为,由习武动机到习武心态,再由心武动机心态到人品素质, 以及更加重要的道德行为的全方位提升。
1.2郑怀贤的擒摔与八卦体系
从武学思想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武术门第之见与狭隘的武术有限传承, 实际上较大程度地消解了中华传统武学中真正的精华,而郑怀贤的广采博 收,以及其针对各个门派的毕生探索与思考,则使其能够比其他宗师更能 做到摒弃门第之见,正因如此,郑怀贤的武学思想才得以呈现出不囿于传 统的大宗师的宏大格局。同时,武学思想的宏大格局亦决定了一位大宗师 的武道根基。郑怀贤游学于多个门派之间,其摔跤、推手、八卦、擒拿、 戳脚等均各有所建树,武学的习得过程之中,通常入门较易,而真能独得 宗师真传则甚难,幸运的是,郑怀贤恰是武林之中独得多项武技真传的佼 佼者,而这些武技真传最终成为了郑怀贤哲武法则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架 构。郑怀贤的武学思想为后世的哲武思想开辟了理论先河,弱门派的观念 成为建构未来武学思想的重要基石,博采众家之长的深度武学体验则成为 武学思想中的化有限为无限的利器,此二者最终交汇成了武学中符合易经 变易思想的武学灵魂。
1.3郑怀贤的卸骨打穴体系
众所周知,郑怀贤是武林中人共同景仰的一代大宗师,其真传绝技无 论是闪展腾挪的身法与步法,还是其沾人控人的手法,抑或是其瞬息万变 的眼法与其时刻骤变的技法等,都已经达到了上乘的境界,这使得郑怀贤 实际上已经成为武林中罕有的全面型与全能型大宗师。尤其是在实用技击 的技战术方面,郑怀贤的武技更是获得了武林中人的一致钦佩、推崇与尊 敬。郑怀贤集其毕生精力所致力于的卸骨打穴等武技,既突破了传统的单 一性武技的局限性,又突破了器械技击等的击打目的的模糊性限制,形成 了郑氏所特有的卸打合一的近身绝技。郑怀贤以其卸骨与打穴成就了其武 学思想中的既能够破坏人体局部架构,又能够实施精确打击的强大的技击 思想。从而成为了中华武技的一体化武学思想与一体化武技技法深度的融 合者与集大成者。至今意大利华人武馆中仍然高挂着郑怀贤的照片,关于 郑怀贤武技的逸闻趣事也不胫而走,广泛流传于海内外华人之中。
2郑怀贤武理思想体系
2.1郑怀贤的劲力与中气修习体系
郑怀贤不仅以其武技而成为一代武林翘楚,更以其自成体系的一脉武 理成为一代武理宗师,郑怀贤的传奇经历之中无不渗透着其传世的武学思 想。武既是武技的归结,又是武技的结晶,同时,更是表象化武技的一种 形而上的升华。武理是武技境界的上层建筑,武理重在以娴熟武技气机充 盈躯体之后对心志的修炼与气度的涵养,最终达到由技而理的至高境界, 亦即后天武技圆满升华为以后天填充先天的一种武学灵性的圆满⑵。对郑怀 贤的武理思想体系的最终完形进行剖析,其最初的博采众长显然是武理的 最初境界,武理的第一境界显然是以练武、练技、练功为接引的体练过程。 与自然的因水生波、因火成炎相同,郑怀贤的武理体用也是因敌成体,才 能在临敌时化指为枪,可见,郑怀贤的武理思想已将武艺由追求技法的层 次上升到了探求劲力自然规律的层次,这显然将对中华武术未来的发展起 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来看,郑怀贤在授徒过程中所强调的中气入拳理 念更将武学修习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2.2郑怀贤的走控双赢体系
武理是武术造诣极致之后的自然体现,同时,也是武学修为达到融会 贯通的第二个境界,在第二个境界中第一境界的练体、练劲转为练气,由 练气而产生内劲,形成以内劲为发动机体系,以武技为载体,以武理为升 华的武学的较高级境界。郑怀贤在武学教学过程中倡导内劲内驱理念,总 结了内劲的体用规律,并将这一规律拟之于自然,用之于实战。从而彻底 地揭示了武学思想中形、意、气、神四者的辩证关系,以及因敌成体理念 与其实战过程中的体用规律,郑怀贤通过其武学修为与武学习得为武学理 论的发展塑造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巅峰。尤其是郑怀贤突破了器械与技 击的传统认知的单纯的形与意的过度局限性,以“走”化形,既通过“走” 灵活变幻技击中的真意与假意,又以“走”轻松化极于虚,化解对手的形 与意的体用,从而达到技击控人的化境,郑怀贤武理中的以“走”与“控” 的貌似无所不用的理念,达成了事实上有限体用与无限体用的双赢目的。
2.3郑怀贤的万拳之基体系
武理更讲求天人合一的归化境界,无论是武学之中的阴阳之道,抑或 是武学之中的刚柔并济,最终都将殊途同归,武理的至高境界就应该像水 一样无物可挡,而这才是武理的第三重境界。从武理而言,郑怀贤一直认 为世间只有极理,而无极拳。在传授心法的过程中,郑怀贤强调拳忌僵化, 拳靠变化,强调唯变化方能“化有限为无限,以有极做无极”,进而方能完 形为“正和奇胜”的至高武理道统之境。郑怀贤所贯彻始终的武理不仅在 于领悟道法自然的客观规律,而且更在于体悟人与道合一的通过主观认知 灵活运用道法自然的客观规律,从而创建随心所欲的体用自如、体用自然、 体用无极的武学自由王国,而这才是武学真正的大成之道。可见,郑怀贤 武学思想的彰显,不仅因其武技已趋绝顶的登峰造极,而且更通过其高迈 深沉的武学智慧的体察入微。从这种意义而言,武理是武技最后“进来” 的东西,然而在武术的技击实践过程之中,“武理”则是最先出去的东西, 因此,郑怀贤武理中的“走”与“控”才是真正的万拳之基。
浏览7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