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电视、电影这些影像传媒确实很重要,比如说《魔戒》这部电影里面有 一个精灵族,非常善战,他们全部都是使用地中海式射法的。不少人学射箭都是冲 着这类东西去的。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徐:对的!是这个情况。而且人家的那个射法,是完全对的!那真是地中海 式射法,他那个技术上一点儿不错,就是咱们说的那个《指环王》。可是中国电影 电视上出现的这些个射箭,全是假的,不是“假”的,压根儿他就是不懂!我心说 话,你们这些人在这儿拍,你懂射箭吗?你拍那个玩意儿。那些射箭的动作根本就 不对啊!包括那个弓也不对一一哪怕你弄一张像样的弓,弄一个像样的动作,找人 给指导指导,弄出来也能像那么一回事。你比如说现在表现脚掌弩,它是要这样上 (脚蹬的动作),不然它有时候上不上劲儿,但你上千人射箭,都躺在那个草地 上,往天上射,那不是瞎射吗,不瞄准你能射箭么?那都是假的,一看就是假的, 那都不对啊。所以它这个东西吧,怎么说呢,人家《指环王》那个射法是对的,标 准的地中海射法,是因为人家电影行业专业到一定程度了,有一种专业态度,这个 态度很重要。咱们的都是不对的,都是些道具弓,至少应该问一问,当然咱也不 管这些事。就像那天我听彭林老师给我说了个事儿,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他要把 “礼射”放上开幕式,他找组委会谈了。我说他们不是没有“文化”,而是没有咱 这个“文化”,不懂这个东西。整个社会文化观念的缺失,也同样体现在人们对待 传统射箭的态度上。他们有别的方面的知识,只是没有咱这方面的知识。

笔者:那么您觉得,所谓的“射箭文化”,在现代社会当中包括哪些方面?

徐:其实这个传统射箭吧,我们向外推广的东西,我们把它作为一种文化,中

 

国文化的核心是什么?中国文化讲究一个“礼”,婚礼啊、丧礼啊,这一套礼,孔 老圣人整的这一套礼。这个礼吧,从现在射箭来讲呢确实是很欠缺的,另一方面我 们推广的,好多人也不大懂。但是我鼓励大家,这个东西千万别着急,目前传统射 箭也挺热闹的了,全国到处都是,到处都要求比赛,给我打电话,整个的形势还是 很好的,相比较大概十五年以前,我在北京组织了一个关于传统射箭的活动,聚餐 时,有三十来个人,中国人就仁,还有是清华的一个老师,他是台湾人,那时候根 本就没有自己的力量。现在搞这个已经比过去强得多了。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一 个是怎么恢复,传承这个文化,所以内蒙古他们搞这个民运会,那达慕大会。因为 中国这个传统射法在一定意义上又叫“蒙古射法” o蒙古弓、蒙古箭、蒙古射法, 他们民委、体委请我过去,要研究民运会怎么开展射箭。他们前几年搞的那达慕大 会就是弄个现代弓,n辟里啪啦一射,也没人看,也没人参加。我就跟他们说,不能 搞地中海式,要搞传统的。我跟他那个领导讲,咱现在讨论的不是技术问题,讨论 的是传承文化,你们要不要搞传统文化,你要搞传统文化,你要按学术一点的路子 来走,去查资料,我还把内蒙古师范大学的一个研究传统射箭的蒙古族女博士找来 参加会议,大家听听博士怎么讲解这个问题,就是希望贯彻一种观念。

(五)中国传统射箭能发展到现在,青海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笔者:少数民族在恢复传统射艺当中的地位如何?您能具体谈谈这方面的问 题吗?

徐:非常非常的重要。这个事儿啊,你看,首先说藏族的,在青海,青海是个 多民族的地区,它以藏族为主,第二就是回族。我记得十来年以前,2001年、2002 年我和老谢一块去青海,第一次看他们那儿的老百姓射箭,我认识了一个什么人 呢,原来海中地区的一个专员,曾经是青海省水利厅的厅长,这是个射箭的发烧 友,这么大官,就喜欢射箭,青海的领导人有不少喜欢射箭的。我看他们射箭, 呦,射的那个靶子还挺远。我看了半天呐,哎哟,我就跟他们讲,我说你们这个传 统射箭搞得不错啊,他说,徐老师这是我们藏族的传统。我告诉他这不是藏族的传 统,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你搞的这个东西,是符合“礼射”的,它的射法、取 箭、计分、排名,都和那个礼射是一样的。而且你说巧不巧,有不少地方和奥运会 还是重合的,它的比赛规则、比赛设施、包括人员配备等等。实际上是它们当初在 和汉民族文化融合的时候,传承下来的,但是中原地区发生了一些其他的变化,而 在他们那儿保存下来了。当年我和老谢的第一选择原本是内蒙古,但是内蒙古没能 传存下来,内蒙古从1959年以后它就变了。因为内蒙古这边还是离北京近呐,它就 跟着变了,青海那头远。后来我们到新疆,发现那里也不大行了,原本你要看射箭 就得看锡伯族的射箭,察布查尔县那是射箭之乡——乾隆年间守边的一伙人在那 儿,连这里的射箭都不行了。最终只有青海保存下来了。而且青海这地方有一个什 么优势呢,它能搞起大的比赛来。后来我就给他们组织了几次比赛,一个尖扎,一 个乐都,都是河涅地区的①。你要从这一点来说,中国传统射箭在现代还能继续发 展下去,青海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传统弓委员会在南京成立了一个“传统射箭 发展领导小组”,我本来想叫郎维当组长,他说不当,让我当,我就叫青海的一位 当了副组长,他们有能力搞比赛啊,我把全国各个地方练习传统射箭的都组织到那 儿比赛去,有的担心自己说水平太低,射不上,我说你射不上也射不到地下,地球 那么大,射上射不上你射就行。这么一个重在参与的态度,让这个少数民族地区青 海、内蒙古把这方面活动搞大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领导着急,因为运作起来还是 比较复杂的,需要协调的东西也挺多。我就说别着急,也不能勉强,需要慢慢由以 地中海射法为中心向中国传统射法转移,逐渐地转变,这个其实就是看你提倡什 么,你提倡就行气 青海它就是提倡传统射箭的嘛,它原来用的是复合弓,就是带 轮的那个,那个射得准,它有个撒放器,是个半机械化的东西,现在组织比赛,我 就逐渐把那个项目给它去掉了,咱就发展咱这个东西。当然青海那边要受到地形限 制,它是“南山射箭” O北山它有一条涅水河,它不是有一个涅源嘛,淀水河往南 边都是山,就进了山了。原来是一个公社,现在就是一个山沟就是一个乡,那里就 射箭;北山比较平,能跑马。都说“南山射箭、北山跑马”。所以要看这个骑射的 话,内蒙古骑射还是最典型的,它本来就“工于骑射”嘛,它就是个骑射民族、

“马背上的民族”嘛。

笔者:是的,您文章里说过,几次举办比赛提倡的都是“光弓”,文章说得很 透彻。

徐:对,当时我给它下了个这么一个定义:“一个好的反曲弓或者复合弓选手 不一定射得好光弓,但是你光弓练得好,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好的反曲弓手或者复合 弓手。”好多人不服,我说你将来就知道了,慢慢你就了解这个东西了——那个复 合弓太好射了,谁都能射(笑),光弓不好射,光弓是最具挑战性的一项运动。③


  • 职业化,我估计将来能行,现在不成熟。


笔者:五十多年了,就您一位打破了男子全能项目的世界纪录④。关于目前射

  • 2007年,尖扎县被中国射箭协会、国家体育局射击射箭管理中心授予“中国民族射箭之乡”称 号。2008年,“乐都南山射箭”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11年,青海乐都县举办全国射艺研讨会,与会的彭林教授、马明达教授、锋晖等专家做了主 题发言,全国范围内4()余名传统弓射艺爱好者代表,制作弓、箭专家代表,射艺研究专家代表、射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加了会议° 2012年“中国青海河涅地区第一届国际民间射箭邀请赛”在乐都 开幕。

  • 2()08年,徐先生曾撰《光弓 ——最具挑战性的射箭运动》一文。

  • 刘光志曾在1993年全国优秀运动员射箭调赛的射箭男子个人淘汰赛中以117环打破单项世界 纪录. 箭项目的人才选拔制度您是怎么看的?能不能走职业化的道路呢?


徐:是个悲哀……这个问题吧,你目前是要想搞奥运战略,一时还是“去”不 了职业化,我估计将来能行,现在不行,不成熟。你像青海这个射箭,我和他们那 里的体委主任一一体育学院毕业的一个学生,姓冯,我说冯主任,你看青海那么多 人射箭,可是青海射箭成绩现在最差。以前那里训练很好的,咱们国家重点,出了 好多国家队的人,基本上就是从群众当中起来的,因为那时候没有专业队嘛。他说 哎呀,这个和那个不一样。我说你错了,你这个想法不对,这是一种传承啊,你像 西欧、巴西这些地方,为什么踢球踢得这么好,我觉得它里头有一定的传承关系。 我们就要发挥原有的这种地缘文化优势,他本来擅长这个,比如像青海这个地方, 民风就擅长射箭,已经经过历史沉淀确定下来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就适合这 样的项目。

浏览82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