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散手在实战时要求头欲摇人、手要打人、身要摧人、步要 过人、足要踏人、神要逼人、气要袭人。由此可见意拳散手在技术 的运用上不仅仅局限于“拳头”,而是从“拳头"的束缚中解脱出 来,将周身各部位都作为了攻击对方的武器,这就突出了意拳散手 注重周身整体之法运用的特点。

能否将意拳散手注重周身整体之法真正用于实战中,归根结底 还是要看你基本功是否扎实。意拳散手训练与基本功是紧密结合, 缺一不可的。基本功是意拳散手训练的前提条件,而意拳散手训练 又是检验基本功优劣的最佳方式。所以从站桩开始,运用精神假 借,意念诱导,使人体神经和肌肉达到高度的协调统一,肢体间能 处处连同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松紧的转换来培养整体的浑圆 力,达到周身整体“无点不弹簧只有这样我们周身各部位在进 行打击时才能产生无坚不摧的威力。形意拳名家刘奇兰先生说过 “形意拳术之道,体用莫分,自己练者为体,行之于彼者为用。”有 了各项基本功,就能在散手中做到“一动无不动”,即六面浑圆力 的平衡均整状态。否则,练的再好也只能是徒具外表而空乏其内。

意拳散手周身整体之法在运用时要求“无点不弹簧”,“一触即 发”。但这“一触即发”不是空发乱发,而是要发到“点”上。关 于“点”的概念在推手一章中我们已介绍过,就是双方肢体相互接 触的部位。只有在这个点上的“一触即发”,才能真正起到打击的 作用。但是在实战中究竟身体哪一部分会接触,这就不是事先能安 排好的,只能在实战过程当中应感而发,相机而动。所以说要想成 为拳术高手,则必须经过散手技击的练习,只有身经百战,才可以 称为“实作通家”。否则就如没有下过水的游泳者,没有摸过方向 盘的司机一样令人啼笑皆非。要知拳术“一势可变百千势,百千势 而归于一势之基。”此绝非18法、36法等枝节片面的动作所能成 就。芸老所谓“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无法不容”充分 说明意拳之法乃全身之法。


  1. 进攻与防守的有机结合


拳谚中说“何为打,何为顾,顾即打,打即顾,发手便是处; 何为闪,何为进,闪即进,进即闪,不必远求尚美观这里所谓 的打顾闪进是指技击中的攻守之术。技击中虽有攻守两个概念,但 作为矛盾的统一体,攻守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绝不可分开 而言,侧重于哪一方面都是片面的,能否迅速进行攻守转换是衡量 一种技击术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拳谚常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而在拳击的训练中,是把进攻和防守分开进行的。只有具备相当水 平的拳击运动员才能打出只有在攻守合一状态下才会出现的“迎击 拳”,而意拳散手从一开始就倡导“不招不架,只是一下”,“你打 你的,我打我的,要敢于和对手拼拳",要求做到“攻守合一”。怎 样才能在实战中做到攻守合一呢?

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基本功作为坚强的后盾,其 他方面都无从谈起。意拳体系中有严格的站桩功训练,在实战中无 论怎样进退转换都能下意识的保持好自己的技击间架,这反映了意 拳训练的整体“一动无不动"的技击原则。意拳认为,技术应以功 力为基础,而功力必须通过技术来发挥。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 成为真正的格斗高手。实践证明,只要自己的桩功深厚,实战中保 持间架不散,即便挨上几拳几脚也都微不足道。

其次,面对强敌,最重要的就是心里不要畏惧,要突出勇气, 勇往直前,“两军相战,勇者胜,夫战,勇气也当对手进攻自己 时,你越是怕挨打,就越会下意识的去进行技术性防守,结果必然 挨打。实战时一定要冷静,对对手的一举一动皆明察秋毫,抢距 离,抢时间,要争取在最佳时机内做到攻守合一,打出实用而漂亮 的迎击拳。

为什么我们要在实战中作到攻守合一呢?

首先,攻守合一能缩短工作的距离,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出击的 速度。假如对方用直拳向我面部打来,如果这时我用手去阻挡或排 击,亦或是身体的躲闪,然后再去还击,这就导致工作距离长速度 缓慢。假如我们在一只手防守或身体躲闪的同时,出另一只手还 击,那么工作距离相对就缩短了一倍,出击的速度也就相对提高了 一倍,效果是绝对不一样的。

其次,攻守合一能有效的把握时机,而攻守分离则会错过时机。

对手在进攻你的同时,也是他最容易暴露自己薄弱环节的时 候,所以此时反击对手最容易奏效。从攻击的距离上讲,对手能打 着你的距离,同时也是他能被你攻击到的距离,攻守合一原理的重 要性就体现在这里。

拳谚中曰“拳打丈外不为远,近者只在寸间变",这里的“寸 间变”就是指守中用中原则。“中”是指人体的重心所在,人体重 心是以鼻子部位向下的垂线为标志的。在实战中,无论对方打来的 是拳还是掌,我们都要尽力将其力量拨转到自己中线两旁数寸以 外。同时我们始终要将攻击目标定在对方的中线,只要击中了中 线,就能给对方以强有力的打击,因为你抓住了他的重心。在实战 中无论进还是退,总要有一只手指向对方的口鼻部位,所有的步法 转换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我们所采取的一切攻击措施和手段都是 为了拿下对方的重心,而同时更要有效的保护好自己的重心,不给 人以可乘之机。

在实战中假如对方以正面对己,那么自己很容易就能进攻他的 中线。但实际上,实战当中双方都是以身体的斜面应敌的,目的是 为了减少被攻击的面积,这就涉及到了正面、斜面、虚与实之间的 关系。由于实战当中双方都是在不断的运动状态下,身体的正面、 斜面、虚与实也都在不停的变化。双方相对稍微一转,正面也就变 成了斜面,反之,斜面变成了正面。虚实也是如此,看上去对手防 备最薄弱的地方,一旦攻击却发现固若金汤。看似固若金汤,其实 却不堪一击。在实战中如何能做到以斜击正,以虚击实,必须要经 过实战的检验。所以说,无所谓正斜,无所谓虚实,只有相机而 动,应感而发,同时利用灵活的步法,进退反侧,高低纵横,左右 相互辅助,在保护自己的中线重心的同时,一心一意直奔对方的中 线重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守中用中。

意拳通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养成了精神高度集中,全身内外 高度协调和呼吸自然的习惯。精神高度集中,就为自己设置了良好 的触觉屏障,从而使自己无懈可击;全身内外高度协调,就可以随 心所欲施展技法,攻守自如;呼吸自然就能增强与对手周的耐力。 意拳实战训练要求是真实的功夫,实战时意识上一定要真切,要坚 决抵触训练中你来我往,虚伪招架的形式。意拳通过平时的精神假 借训练,培养了良好的竞技状态和旺盛的斗志,因此能在实战中做 到“应敌犹如火烧身",激发内在的一切潜能,调动一切积极的因 素,能够随时处于一触即发的临战预备状态。现代搏击运动中所不 断改进的护具,已为实战技击提供了较为安全的技术保证措施,即 使是真打实斗,重拳重腿,安全问题也可以保证。当然“心毒称上 策,手狠方胜人"只有在对敌斗争中才可使用,而如果是友谊切磋 或竞赛,则应根据对手的水平来决定出手的轻重分量。

就技击性而言,意拳和西洋拳击所打击的目的不尽相同。拳击 主要目的是得分,而意拳主要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解除对方的战 斗力。实践证明,只要具备了拳术的真实力量,无论对手身上的那 一个部位,一旦被你击中就能使他失去继续战斗的能力。拳谚中所 谓“狮搏象须用全力,狮搏兔亦须全力”。本着这一目的,意拳在 实战时一定要全力以赴。不管对方实力多么雄厚,首先应从精神上 压住对方,思想上要认真对待,绝不可因为轻敌而遭至失败。

实战技击是完全的对抗项目,它较量的不仅仅是力量和技巧, 更是智慧、意志及自身修养的综合对比,所以说有勇有谋才称的上 真正的技击家。

罗老常言“拳学一道,不是一拳一脚谓之拳,也不是打三携俩 谓之拳,更不是一套一套谓之拳,乃是拳拳服膺谓之拳。”所谓 “拳拳服膺”即谨记在心,不忘不失之意。就是说要想技击上有所 造诣,除了每日规定的习拳时间外,更要在日常生活中揣摩拳术之 道,要将拳术中的原则要领牢牢记在心中,终生习之。通过这种长 期的培养锻炼,自然就会“升堂渐入室,所学与日增”。这是一个 日积月累的过程,就如我们初学意拳时,要求用意不用力,锻炼一 个阶段之后,就自然能作到意到力到,继续坚持下去,到了意拳的 高级阶段,就会达到意力不分的境界。实战中根本不允许你去思考 什么,“交勇者不可思悟,思悟者寸步难行”,完全靠本能去应付一 切突发情况。所以只有作到意力不分,才能在实战中“不期然而 然,莫知之而至”。这种实战时“无拳无意”之状态就是在平时练 功中靠处处留心,时时存意所逐渐培养的。上述观点如果用现代运 动训练理论解释的话,就是通过不断的强化条件反射,来促进运动 技能形成牢固的动力定型,或者说是形成动作的自动化。要想练好 意拳,在理解拳理的基础上,必须要动脑筋,要想着练,练着想, 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在拳学研修中达到更高的境界。

上述6个方面,基本概述了意拳散手训练中所必须遵守的原则 原理,这些理论同样可运用于推手,因为意拳技击是由推手和散手 两部分组成,高级阶段的意拳散手乃是推断结合。

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意拳散手训练的过程就是建立适应激烈 对抗所需要的复杂搏击系统的过程,而搏击系统所面对的是一个非 线性的、突变的环境,仅仅靠各种套路和招式的复制是不能适应对 抗需要的。况且,过分强调套路和招式将会扼杀和束缚习武者的创 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恰是决定一个拳学家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王 芸斋先生的一生就是对拳学不断改革创新的一生,他认为:意拳散 手关键是要养成“神圆力方,形曲意直,虚实无定,练成触觉活力 之本能。以言其体,则无力不具,以言其用,则有感即应此外, 还要再配合一定的招法,才能在实战中有所建树。这里的所谓“招 法”不是枝节片面之法,而是人体运动模式之原则原理之法。在王 芸斋先生拳学思想指导下,姚宗勋先生更是大胆革新,将西方搏击 训练方法体系与意拳散手训练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现代实 战拳法训练体系一一意拳散手。

意拳散手是在培养人体“触觉活力之本能”的基础上,结合一 定的原则原理性的方法,进行“无力不具,有感即应”的技击训 练。

意拳散手训练的具体内容包括:实战的基本间架、基本步法、 基本拳法(包括掌法、肘法、膝法)、基本腿法、基本战略战术等。 这些内容在意拳入门之初就已经通过站桩、试力、摩擦步、发力等 基本功训练中得到了培养,在意拳散手训练一章中主要是将这些基 本功与实战结合,使其在实战中得到检验。

下面将意拳散手训练的具体内容进行简单概述。

意拳散手的实战间架就是技击桩。为了保持实战中全身的协调 和灵活,此时的基本间架一般来讲要比日常练功中自然一些。首先 要注意的是两脚站立的姿势,脚下仍是技击桩的步法,其前后、左 右都应保持适当的距离,以自己感觉舒适得力为原则。两脚不宜过 宽,否则“步大不灵”,虽然重心比较稳固,击打有力,但是灵活 性差,不利于攻防的相互转;同时,两脚又不能过窄,过窄则身体 重心偏高,稳定性差。两脚的距离以同肩等宽,特别要注意的是, 两脚跟不能死落在地上,重心要偏于前脚掌但又不能像拳击一样以 脚掌支撑后脚跟离地很高。前腿的膝关节和后腿的胯关节要始终保 持争力,以维持下肢的稳固和平衡。胸间微收,小腹常圆,两臂环 绕要始终保持横撑竖裹,蓄力圆满。前手或掌前伸时不得超过自己 的前脚脚尖,后手要低于前手一拳左右,以保护下额和前胸部位。 头部要保持虚灵挺拔,两眼自然注视,盯住对方的两眼或中心线, 也可观察对方双脚的移动,颈下若能容球,舌微缩,上下牙齿间似 咬一薄薄的金属片,不可咬牙闭唇,过于紧张。总之,要整体平衡 均整,处处有争力,不可顾此失彼,偏重于某一方面。

在保持好间架的基础上,要考虑到拳头的握法。握拳切忌过 死,过死则僵硬,全身贯力就不能通畅,从而导致出拳击打无力。 意拳散手的握拳方法,好像手里攥着一个鸡蛋,既不能弄破,又不 能使鸡蛋脱落,只是在击中目标的一瞬间拳头猛然一紧,要把鸡蛋 攥碎,也要做到一紧即松。在击中目标的一瞬还要求做到手腕向 内,向下微扣,只有正确的出拳,才能避免手腕、手指的损伤。如 果我们在实战中用手掌来攻击对方,击打所用的部位是小指一侧的 掌根。需要注意的是握拳击打时,在击打的瞬间,握起的拳头好像 手指能把掌心穿透,而用掌击打时的瞬间要有挺力,不能松懈。这 两点都是要有静力收缩的意思,即拳谚所谓“用拳需透爪,用掌要 有气",目的是为了增强梢节的力量和增大击打瞬间的加速度。

拳谚中曰“打拳容易走步难;步不稳,拳则乱;步不快,拳则 慢”,由此可见步法训练在技击对抗中的关键作用。意拳中的基本 步法就是基本功中的摩擦步练习,而在摩擦步的基础上又有几种有 针对性的实战步法。意拳实战步法原则就是简洁、有效和灵活。还 有一点就是意拳的步法是以走动式为主,而拳击的步法则以跳跃式 为主。意拳认为跳跃式的优点是步法灵活,缺点是向前跳跃时容易 给对手可乘之机。再者从体力消耗的角度来看,跳跃式要比走动式 消耗的大,不利于保存体力与对手进行长时间的周旋。技术高超的 拳手可借助步法突入有效的攻击范围进行攻击,然后退回原来位 置,并能够连续不断的运用各种步法,不给对手以固定目标,始终 把握实战的主动权。

意拳在实战中与拳击最大的区别就是,拳击在进攻中的基本间 架不是左式就是右式,很少出现两面打法,而意拳从一开始站桩就 始终围绕着两面练习的原则进行的,所以在实战中的打法无所谓左 右,它是两面甚至多面进攻的战术。这种战术的顺利开展则完全依 靠于灵活的步法,快速灵活的步法有助于迅速的出拳和起脚。如果 脚下的动作慢了,手上的动作也就慢了,可见灵活的步法是技击的 关键。它不仅能够维持自身的平衡,更能在进退反侧的转换中随时 调整与对手的距离,能够有利的发起攻击和避免对方的进攻。步法 好便于进行任何方式的的击打。运动中的目标要比固定目标难打的 多,而熟练的运用步法,就可以避免被迫用手臂来格挡对方的踢 打,同时又做好了反攻的准备。除了躲闪攻击以外,借助步法还能 使迅速的接近对手,摆脱困境,并保持体力,以便发出更有力的拳 脚。一个凶猛但步法不灵活的拳手是毫无威力可言的,因为他在企 图攻击对手的同时,早已挨上的对手的重拳重腿。脚的最好位置就 是能够向任何方向做迅速的移动,同时又能保持自身的平衡,以便 抵挡来自任何角度是攻击。

意拳的实战步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进退步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走步右式磨擦步起式相同。向前行进时, 左脚向右、向前,行至右脚内侧中部,随即向左前方滑步,一步距 离,脚掌落地,足根微虚;右脚随即跟步,为左式丁八步站立。接 着练习右脚向前行进,右脚向左、向前、行至左脚内侧中部,再向 右前方滑步,一步距离,脚掌落地足根微虚,左脚随即跟步,为右 式丁八步站立。练习右脚向后退时,右脚顺原路退至左脚内侧中 部,再向右后方滑步,一步距离,左脚随即跟步,足根微虚,为左 式丁八步站立。练习左脚向后退时,左脚顺原路退至右脚内侧中 部,再向左后方滑步,一步距离,右脚随即跟步,足根微虚,为右 式丁八步站立。步法向前行进时的意念活动,与走步摩擦步原则要 领相同,步法向后行进时的意念活动,与退步磨擦步原则要领相同。

  1. 大步练习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走步磨擦步起式相同,向前行进时,右后 脚猛然踩地,后脚膝部弯曲催动身体和左前脚向前撞击,这时左脚 抬离地面1〜2厘米,在后腿的催动下向前滑步,约丁八步2倍的 距离。前脚平稳落地时,右后脚随即跟步为丁八步站立。接着练习 右脚大步向前行进,腿部行进的路线、意念活动与进退步的右上步 相同,其脚掌落地时距离,是进退步的右上步两倍,练习向后腿步 时,右脚猛然下踩、回蹬、上站、催动身体和左脚向后撞击,这时 左脚抬离地面约一两公分。向后迈出约丁八步2倍的距离。左脚平 稳落地,在左脚随身体同时向后撞击时,仿佛把两腿内侧相系的弹 簧似有拉断之意,右脚随即跟步。为右式丁八步站立。接着练习右 脚大步向后退步,腿部后退的路线、意念活动与进退步的右退步相 同,其脚掌落地时的距离,是进退步的右退步2倍,为左式丁八步 站立。

  1. 环绕步


双方以左式丁八步法站立,以左式不直的直拳肩架相互对峙, 对峙的距离为50厘米左右。我方主动攻击,以左脚环绕步例。右 后脚猛然下踩前蹬,催动身体猛然向左前外方撞击,左前腿同时抬 起,脚掌微离地面,向左前外方向内扣半步进步,左前脚踩地的瞬 间,顺时针旋转,右后脚随即跟上,为左式丁八步站立,使原先与 对手的正面对峙,变为“以斜击正"。在前脚踩地的瞬间,步到、 拳到,攻击的部位是对手右面部。以对方左式站立我方以右式站立 为例。右脚、右拳在前,我方主动攻击。首先,左后脚猛然下踩、 前蹬,催动身体向右前外方撞击,在右脚抬离地面的同时,脚掌向 右前外方内扣、滑步,右前脚踩地瞬间,顺时针旋转。后脚随即跟 步,为右式丁八步站立,呈“以斜击正"的形式。右前脚踩地、发 力的瞬间,右前拳同时发力击打对手的左面部。实战中,左式、右 式环绕步,应灵活运用,以左右围堵圈打和正面击打为原则,也可 以在对方主动上步攻击我方时,我方运用环绕步,闪开对的正面攻 击,以斜击正,击打对手。如果对方调整了步法的位置,拉开了距 离,我方仍要保持肩架,再做环绕步,击打对手。

  1. 横走竖撞


双方以左式丁八步步法站立,以左式不直的直拳间架相互对 峙。双方对峙的距离为50厘米左右。在实战中,我方主动攻击, 用步法的移动调整与对手之间的位置。首先,右脚下踩上站,前 蹬,将身体重心移到左脚上,随即右脚抬起,横向滑步约40〜50 厘米,脚掌踩地,左脚抬起微离地面,向右紧跟一步,用步法横向 的移动,闪开对方左前拳的攻击。随即,右脚下踩前蹬、上站,腿 部微向外拧转,催动身体与前脚向对方左脚踝关节外侧快速滑步, 在脚掌踩地的瞬间,左拳猛然前伸,用拳峰骨棱处击中对手的面 部,意有击透、击碎之意。随即,有后脚紧跟一步,呈丁八步左拳 发力的姿势,一发即止,身体重心仍回到后七前三位置。以上是向 对方外侧横走竖撞的攻击。接着练习。向对方的右侧的横走竖横发 力。站立的步法与手形与起式相同,我方主动攻击。首先,右脚下 踩上站,前蹬,将身体重心移到左脚上,右脚抬起微离地面。向左 紧跟一步,用步法横向的移动,闪开对方左前拳的攻击。随即,左 脚下踩前蹬、上站,腿部微向外拧转,催动身体与右脚向对方胸窝 中线快速滑步,在脚掌踩地的瞬间,右拳猛然前伸,用拳峰骨棱处 击中对手的面部,意有击透、击碎之意。随即,左脚紧跟一步,呈

丁八步右拳发力的姿势,一发即止,身体重心仍回到后七前三的位 置。以上是向对方身体中线横击竖撞的攻击。

  1. 变步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左式丁八步不直的直拳起式相同,身体重 心为前七后三。向前行进时,左脚向前滑步,一步距离。脚掌踩 地,右脚随即跟步,呈左式丁八步,接着练习前后变步走步。首 先,右后脚下踩前蹬、将身体重心至于左脚,此时身体重心为左七 右三,随即左脚掌下踩上站腿部内裹,以脚掌为轴心,带动身体和 右腿,顺时针转体180度。随即,左脚下踩上站前蹬,催动身体与 右脚向前滑步,约一步距离,脚掌轻轻踩地,足根微虚,仍以右式 丁八步站立,呈左前脚为右步,右后脚为前后的右式丁八步。接着 练习右转体变步进步,左腿下坐,将身体重心完全置于脚掌上,脚 掌微微下踩上站,腿部向内拧裹,以脚掌为轴心,带动身体和右腿 向右转体约90度。随即左脚下踩上站前蹬,催动身体与右脚向前 滑步,约一步距离,脚掌轻轻踩地,足根微虚,仍以右式丁八步站 立。接着练习右脚环绕步变步练习,首先,左脚下踩前蹬、上站, 催动身体和右脚向前滑步约一步距离,右脚掌落地时,腿部内裹、 脚踝回扣呈逆时针转体180度此时,呈左式丁八步站立。左脚与右 脚的变步练习其原则要领相同,行进时步法与身体意念活动,与进 退步原则要领相同。

在实战中要想准确有效的打击敌人,就要高度的重视步法的练 习。练习步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随时保持基本间架时的步型,全身放松,保持周身的平衡 均整和舒适得力,以保证启动迅速,躲闪稳当,而且下肢要有良好 的弹性和韧性,为随机随势发力创造条件。

(2) 练习意拳的实战步法,最关键的就是一定要注意膝关节微 屈,同时要注意向前进步时,后步要跟上,后退步时,前步要随 上。无论怎样变化,都要以摩擦步的基本要领为参考。

(3) 由于搏斗的情况在不断的变化,要想适应这种复杂的环境,各种步法必须结合连贯起来使用,才能克敌制胜。训练时要不 论进退、不分左右的进行综合性步法练习,以培养在不同情况下的 搏击应变能力。

在实战步法运用中,要避免不必要的大幅度运动,特别是 防御步法的移动,因为闪避不是逃跑,而是为了更好的攻击,假如 移动的距离太大,即消耗自己的体力又影响反击的速度。

步法练习的最初体会是自己的重心移动,所以要把握好自 己的重心。

意拳的基本拳法包括前后击打的不直的直拳、由下而上的钻 拳、横向左右击打的横拳及由上而下的栽拳四种拳法。这四种拳法 从外型上来看与拳击相似,这正是王、姚二老的高明之处。因为任 何事物的发展是与创新同步的,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当初,王老 在接触到拳击之后,发现拳击的拳法简单、有效、实用,确实有许 多可取之处,便让姚宗勋先生对拳击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研究对比 之后,姚先生便对意拳的拳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吸收了拳击的特 点结合意拳的特色,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现代意拳拳法技术体系,并 成为意拳基本功训练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意拳拳法与拳击外型虽相似,但实质却不同。因为意拳在击打 的过程中运用的是前后、左右、上下相争之浑圆力。例如直拳,向 前的同时还包括左右上下的力量,不管是前手还是后手,碰到哪儿 都会有强大的打击力,这种打击力就是浑圆力“整”的体现。姚宗 勋先生曾说:“上乘的拳法要求在极短的距离内,用很小的动作, 很整的力量,很快的速度来完成最有效的打击。除此之外,还应该 认识到真正决定胜负的一击,除了你本身发力之整,还要有对手在 被击时一瞬间的整。也就是说两个高速相对运动着的物体之碰撞。”

技击是一项智勇双全的运动,只有大胆的接近对手,才能在实 战中施以有效的打击。但是没有经过基本功训练的人打出的拳往往 是动作大而无力,没有速度,同时也会暴露自己的许多空当,给对 手创造了机会。技击实战是各项基本功的综合体现,没有扎实的基 本功,单靠混打蛮缠不但打不着对方,还会遭到对方的迎头痛击。

下面将意拳四种拳法作一下具体介绍。

  1. 前后运动的不直的直拳


在“形曲力直”原则指导下,意拳的直拳要求打出拳之后不能 将手臂完全伸直,因为过度的的伸直不但会导致关节的损伤,还会 被对手所利用。所以意拳正面进攻采取的是不直的直拳,这种拳法 也是意拳技击中最基本的拳法。练习时从技击桩丁八步两肩横撑竖 裹的基本间架开始。在打前拳时,前拳的位置不要动,要靠身体猛 然向前的力量去撞击前拳,使前拳向直前方击出,同时要设想两拳 之间有弹簧相连,出前拳时,后手猛然向后撕拉假想中的弹簧,使 两拳之间产生前后相争之力,即拳谚中所说“前手打人,后手用 力”。真正能作到这一点,就会觉的在出拳的瞬间前拳好象被弹出 去一样,既有速度,又有力量。此外还要注意到全身的协调,在两 拳前后相争的同时,前脚要猛然下踩并在瞬间提起,膝关节力向前 指,而后胯则力向后指,这就是下肢的争力。同时还要注意到头的 动作,在击打前手直拳时,应假设头部与前拳有弹簧相连,拳向前 方击出,头要相应的向上、向斜后方微领,以与前拳形成争力,脖 子要向出拳的方向微微拧转,眼睛要直视出拳的方向。出拳时拳头 不可握的过紧,拳眼向上,在击打目标的瞬间,小臂要向内侧旋 转,拳眼由上而转到平面向内,腕部向前下方微扣,拳头好像打在 了烧红的烙铁上,快打快收,不可停留时间过长。打出的拳头一般 不要超过脚尖的位置,即“力不出尖,形不破体

  1. 由下而上的钻拳


意拳的钻拳不同于拳击的上勾拳,其两肘所处的位置仍要保持 横撑竖裹的技击桩基本间架,由下而上击打时同样要有螺旋和拧裹 横撑的力量,同时要注意避免夹肘或张肘的弊病。在前手拧转向前 向上发力的时候,后手做相反的动作向后向下争力,仍然是利用躯 干的转动和身体沿纵轴的上下争力去加强前手的打击力量。一般情 况,前手应由原来的拳心向下的位置,拧转到拳心向内去击打目 标。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拳峰,无论什么部位碰到对手,都要有一触 即发。如果拳头打过了,就用腕部,在过一些就用肘部。但要注意 双手的轮换连击,前手打后应立即收回,同时转体移动重心,变后 手为前手拧转向前向上击出。

  1. 由上而下的裁拳


栽拳既不同于拳击的摆拳,也不同于拳击的勾拳,它同样要求 形曲力直,要用身体去带动手臂和拳头。练习栽拳,要始终保持头 部上领,打击手一侧的肘关节要相应的吊起来,然后突然转体降低 身体重心,前臂向内拧裹将力量集中于拳锋,在刚一接触目标的瞬 间全身猛然一紧,好像急刹车一样,将巨大的打击力量由上而下传 达到对方身上。这种爆发力几乎是全部体重与加速度的集成,一旦 击中对手,则如泰山压顶一般势不可挡。

  1. 横向左右击打的横拳


意拳的横拳看上去与拳击的摆拳极为相似,但不同的是拳击的 摆拳在击打时横向摆动的幅度较大,而上下的争力较小,横拳在击 打时却要求首先上下要争起来,在这种争力的带动下,身体左右要 充分的螺旅转动,从而去催动手臂将横拳击出。击打横拳就如小孩 玩拨浪鼓一般,鼓干好比自己的躯干,两个小捶好像两条手臂,一 旦捻动鼓干,我们还体会不到横拳的奥妙吗?

以上简单介绍了意拳的四种拳法。这四种拳法有两种表现形 式,第一种为顺步出拳,即所谓的前手拳。第二种为拗步出拳,即 所谓的后手拳。无论是前手拳还是后手拳,在练习时都要注意以下 几点:

注意身体的作用,要求用身体去傕动手,而不要用手去带 动身体

出拳时,身体重心的转移会对击打的力量产生极大的作用,所 以无论是顺步还是拗步,都要求用身体去催动手,而不要用手去带 动身体。尤其拗步出拳,在击打的瞬间要求转体,要以后脚脚掌为 轴向内旋转,腰胯亦相应转动,即“腰似车轮腿似钻

注意两拳要打顾结合,攻守合一

意拳是左右手齐动的打法,所以在一个拳进行攻击的时候,另 一个拳必定处于防守位置,无论如何也不能散了架。打拳是两手的 结合,是全身之法,而不应该是“半身不遂气“两手结合迎面出, 自然把定五道关”就是讲前后手协调配合所形成的能攻善守的技击 间架,从而做到打顾结合,攻守合一。

注意四种拳法在击打时对身体要求的针对性

所谓对身体要求的针对性是指在打拳时对身体各部运动幅度的 不同要求。例如直拳,其击打的方向主要是向前,此时身体在拧转 时一定要向前的幅度大一些,左右拧转及上下的幅度要相对小一 些,否则就会影响劲力的发挥。向前打击时拳头顺着自己的鼻子中 线打出去,但不要超过自己的脚尖,依此类推。钻拳主要是向上的 力量,所以身体要下踩上站的幅度大一些,而左右拧转及前后撞击 的幅度小一些,打击时拳头要顺着自己的中线向上,略微超过自己 的头顶即可。横拳左右拧转的幅度大一些,也要求上下相争,但前 后撞击的幅度小一些,在左右横向击打时拳头不要超过自己的中 线。栽拳要求上下的幅度大一些,兼带左右拧转,但向前的幅度要 小一些,拳头要顺着自己的中线向下打去,拳峰要对住前脚脚掌内 侧。

在保持间架平衡的基础上,要打出拳法的持续性及灵活多 变性

间架是保护自己同时又是进攻对手的最佳姿势,所以在打拳时 一定要注意保持间架的平衡状态,间架的平衡有利于各种拳法的顺 利发挥。在保持平衡的基础上,还要一发即止,一止又能再发,使 发拳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同时可结合步法从定步打拳开始,过渡到 活步练习。还可以在基本拳法的基础上稍加变化,在接触目标的瞬间变拳为掌,用掌根击打,如果掌根没有击中,则再变掌为拳继续 向胸前猛击,这时突出的锋芒将是前臂的尺骨或肘关节,这又形成 了肘击。所以,为了适应实战发力的需要,打出的拳法一定要灵活 多变。

要注意头部位置在拳法练习中的重要作用

罗老曾曰“松紧之枢纽在于上下,上下相引为周身互争之法”。 打拳时如果没有以头部为引导的上下争力作为基础,前后、左右的 争力就无法做起,所以在打拳时头部的位置非常重要。头在任何时 候都要保持适当的位置,即“正”,如果头的位置在实战中过于倾 斜或俯仰,必定会引起身体的偏倚,这将会影响到正确的发力。所 以实战中要始终保持头部在运动中的平衡。

图片7完全发挥个人特长,形成自己的风格

意拳拳法的练习目的不是进行一招一式固定的进攻和防守的招 法练习,它既不同于在招法框框内“见招破招"式的练法,也有异 于“千招会不如一招精"的这种不讲方法、一味蛮干的练法。竟拳 奉法是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力量能否应感而发、同时在拳法练习 中,倡导在不违背原则原理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 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条件和用力习惯,形成自己的风格。

浏览1,03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