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人书录》卷3、《中国兵书总目》著录。明崇祯二年程氏自刻本。此书流 行不广,久未得见。2002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依据国家图 书馆藏崇祯二年程氏自刻本影印出版,始得见全帙。唐豪《中国武艺图籍考》说: “崇祯二年又撰《射史》八卷,以志平生知遇,兼以传之子孙,使识文武并重之 意。”全书8卷,卷1至卷4,主要讲先秦礼射的礼仪程序等,大抵都是对相关经文和 疏解的择录。卷5撮录历代“名射师”,卷6讲古代弓矢名目、材质、弓匠、诗赋及 赞铭等;卷7为“射器图”,绘有各式射侯和射箭时的各项辅助器材。前7卷大抵都 是抄录古籍资料而成,并无多少稀见的东西。卷8为《射法》,是全书的重心所在,
- 明茅元仪:《武备志》阵练制•练十八•教艺二,解放军出版社《中国兵书集成》本,第 三十册3297页。按,唐豪《中国武艺图籍考》引茅元仪《武备志》云:“元仪一见其书曰:千载久废之 器,复启于斯人,天将以此为制敌之利器乎?”查《中国兵书集成》本《武备志》并无这段文字,而见 于《图书集成》283卷《经济汇编•戎政典》引《武备志》一:《中国兵书集成》本之《武备志》是明天 启本的影印本,而《武备志》清初遭禁,所谓“天启本”或即北图和北大图书馆所款之天启元年刻本, 这个本子很可能已遭删节,而《图书集成》修幕在前,所引内容尚未经删节。参见任道斌《方以智、茅 元仪著述知见录》,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版,第86页,
- 均见明程子颐《武备要略》卷首《李邦华序》和《侯安国序》,明崇祯五年刻本,《四库禁毁 书丛刊》子部28—3。
分“射法直述图” “射法直述”两部分。“直述图”仅具篇名,主要内容分列在 “射法直述”部分,略分立法、身法、手法、审固、撒放、过的、的式等节,各节
多配有图式,可谓图文并茂。程宗猷是明末杰出的武学著述家,是注重实效的武艺 家,《射法》内容有简明易懂的特点。如有“香囊式” 一图,文字云:“凡习射, 遇天热左手持弓有汗,不能持固,或用罗纱做一囊,以末香盛于囊内,扑掌上,使 不滑。”这是其他射书中所不见的,虽属细节,亦见程氏心志之专。《中国射箭运 动史》第二章第九节《明朝时期》介绍有“程宗猷《射法直述》” 一书,称:“此 书分立法、身法、搭箭势式、手法、审固、撒放、过的、的式、香囊式、调弓 矢、箭端式、竹闭绳滕式、弓正式、决拾、演射法、收芷弓矢、马射、练马、饲 马等条款。对射法理论论述也较详,特别对马射又分试场、战场马射条文,直述 其法。此书与李氏《射经》较其他射法名著更为周详。”此书我没见到,也未见 于各家著录。仅凭《中国射箭运动史》的介绍,其内容似上述《射史》第八卷内 容略相同,应是《射史》第八卷的单刻本抑或抄本。所言“李氏《射经》”当即 李呈芬《射经》O
- 《步骑射法图说》一卷,明程子颐撰,存。
载程子颐《武备要略》卷之4,又有《射礼图》附见。按《武备要略》14卷, 作者程子颐是前面《蹶张心法》的作者程宗猷的侄子,在武艺和兵学上深受程宗 猷影响,可以说是程宗猷学术和事业的主要继承人。《武备要略》因书内“辽东 考” “建夷考”两篇“语多违碍”,乾隆四十六年(1781 )被两江总督上奏为禁 书,“应请销毁” o①故此书传存极少,以至当代多种安徽文献目录著作都未提 到。
前已论及,程宗猷、程子颐叔侄等曾于天启二年(壬戌,1622)投效天津巡抚 李邦华,接受明朝武职,但不久即离职。事隔十年,子颐在宗猷《耕余剩技》的基 础上增益内容,扩大篇幅,撰成《武备要略》14卷,于崇祯五年(壬申,1632 )刊 刻行世。李邦华、侯安国、毕懋康、金凤文等为之作序。据各序云,程子颐继程宗 猷天津之行后,继续寻求报效朝廷的机会,并且确实得到过发挥作用的机会,但终 于未能大展骥足。金凤文序说,崇祯二年(己巳,1629 )冬,“值奴骑逼燕,胡大 司马与及科院内外守府会题将军加游击职衔,赴北征虏。至范阳而奴闻风退舍。虽 未成战功,战名已赫赫矣。庚午岁(崇祯三年)恭遇册立东宫,实授都指挥佥事, 是异省诸将之不得被其泽者,将军独以京秩沾恩也,而遇非奇乎? 今将军新
擢皖城游戎矣,至于砥南湖大江之狂澜者,自有将军之《要略》在,何难为之树功 乎? ”所谓“奴骑” “虏”等,都是指关外的满族军队,这正是程书遭禁的原因。
① 雷梦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66页 程子颐年龄应小于宗猷,他很可能一直活到清朝。其生平我们所知甚少,明清鼎革 之际他的出处立场如何,归宿如何,更是暂无所知者。
《步骑射法图说》卷首有程子颐撰《射艺小引》一文云:“余自弱冠时,从师 问友,常会南北之善射者相讲求。凡射中之立法、身法、手法、挽法、审固法、撒 放法,皆选择古今要旨,合纂成编,加以参考。绘图注于左,使览者按法研习,熟 自生巧。所谓其中非尔力者,庶有裨于万一焉。”接下来凡射论、审固说、身法六 忌、弓矢说、决拾说、习射说、习射草把说、收藏弓矢说、制小把说、制箭端说、 骑射说、马战说等若干篇,并附有相马、饲马、练马诸说。最后附有射礼图说,是 关于西周以来大射、乡射等礼的简明解说,还有一些古人论述的引录。程书的显著 特点是许多内容出自军中的实用技艺,骑射各条和饲马、练马等更是如此,亦见程 书确有针对性。还有,书中有较多配图,画刻水平很高,比之一般坊刻书真不可同 日语。宗猷、子颐都是徽州人,明中后期,徽州的绘画雕刻,特别是书籍的木刻插 图达到很高的水平,这一点在二程书中有所反映Q
- 《射法总说》一卷,明,撰者不详,何汝宾辑,存。
载明何汝宾《兵录》卷之三,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及《兵书总目》 著录。自序作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有多种崇祯间刻本存世。《射法总说》 载《兵录》卷之三。王著《中国善本书提要》引《吴县志》云:“汝宾字寅之, 苏州卫世袭指挥。天启二年调昌国参将,行伍用命,扑洪宇于石浦,覆林洪于近 洋,蹙林淑舟,踣张一老,所至奏捷。喜文翰,尝辑《舟山志》。迁广东都是督佥 事。”①按,清雍正修《浙江通志》卷152《名宦》也有何传,其中称他在昌国参将 任内革除了种种旧弊,“士伍感恩用命”,是故屡有克捷。②亦见何汝宾确是一位 武而能文的良将。其《射法总说》的内容基本上抄撮各家而成,其中最主要是俞大 猷的《射法》,另外还有古人和当时人的议论,如丘浚《大学衍义补》的内容等。
- 《新编武备骑射车牌汇奇韬略世法》一卷,明程辅国著,存。
《中国兵书总目》著录。据许保林编《中国兵书知见录》,此书收在明皇绿辑 《武书大全》之末,有崇祯九年(1636)刻本。另有《韬略世法》丛书本。原书未 见,内容及程辅国事迹待考。
- 《弓马阵法》一卷,明黄献臣辑,存。
《中国兵书知见录》著录。此书收在明黄献臣辑《武经开宗》中,有崇祯九 年日本刊本。日本还有宽文元年(1661 )刊本。原书未见,作者、内容均待考。
-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子部兵家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46页
- 清雍正修《浙江通志》28()卷,台湾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 《射学指南》一卷,明杨惟明辑,邵元植参阅。存。
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卷10著录:“《射书》四卷附《射学指南》一卷,明 杨惟明编辑,崇祯丁丑刊。”①按,此书已被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 据明抄本影印。书首题“兰陵许鼎臣论定,同社杨惟明编辑、邵元植参阅” o有 许鼎臣《小引》云:“余以骨脆筋驾,未能挽强,间与友人杨远孺、邵培之偶一 习之,始信省籍之术,具含精义,所谓躁静运而正邪立判。良有以也。远孺貌恬神 定,似有道者。凝静之余自能致远;洞犀贯虱,特其剩技耳。经史之暇,复辑射家 要法以为口中司南,此亦吾夫子相圃之遗教也。”又有杨惟明(远孺)的后跋。全 书分“步射法”和“马射法”两部分,但重点是步射,马射不过一笔带过而已。步 射所述各法,有些是沿袭之谈,有些则颇有心得,如眼法云:“凡射六十步举对把 子中心;七十步拳对把子头颈;八十步拳对把子头上。务用目力谛视。”据许鼎臣 《小引》,杨远孺当即杨惟明,邵元植当即邵培之,二人事迹暂无所知。许鼎臣, 江苏武进人,万历丁未进士(三十五年,1607),崇祯六年出任山西巡抚,在镇压 山、陕农民军的战争中颇有战功。后调河南,因阉党干扰而不得其用。四库本雍正 修《江南通志》卷142有传。
- 《射书》一册,撰者佚名,存佚不详。
唐豪《中国武艺图籍考》著录云:“崇祯间,黄冈官抚《云鸿洞稿》第二编 第卜三册即是书。此册与第十二册《火经》,十四册《器书》均未付刻。《云鸿洞 稿》系清代禁书。”《云鸿洞稿》未收在《清代禁毁书丛刊》中,内容待考。
浏览1,9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