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 来。公元前207年,“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 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 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 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 北邪台地区)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破釜沉船”,楚军战士 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 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都因胆怯,不敢近前。楚军的骁勇善 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
项羽破釜沉舟,表明了 “有进无退”的决心,结果军心大振, 上下一心,巨鹿一战全歼秦军二十万,其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此即成语“破釜沉舟”的来源,意即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 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进行到底。
《孙子兵法》所说的“焚舟破釜”虽然也表示誓死决战的意 义,但尚未形成后世常谈的典故,至《史记》所载“项羽破釜沉 舟”之事,它才具备了典型性。项羽前锋军救巨鹿,初战少利, 项羽便率大军渡过漳河,破釜沉舟以激励士气,终于杀苏角,虏 王离,大败秦军于巨鹿之野。后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 义无反顾。
明代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云:“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 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 无救于事。”(见《史忠正公集》)此中用“破釜沉舟”来表达讨 贼的坚定信念。
蒲松龄聪明颖慧,才智过人,青年时期热衷举业,却“年年 文战垂翅归,岁岁科场遭铩羽”,写下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 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 可吞吴”的对联。这是蒲松龄撰的一副自勉联,其中用了楚霸王 破釜沉舟、大破秦兵的历史典故。后人常以“破釜沉舟”来激励 自己,做事就要下定决心,抱定必胜之信念。“破釜沉舟”更能激 励习武之人在对敌和战场上具有舍出一切,置之死地而后生,战 胜对手的勇气和决心。
三、“项庄舞剑”初现武术套路”
刘邦、项羽二人乃同受楚怀王封爵,项羽引兵北上救赵,刘 邦率部西行略地人秦。刘邦与项羽在进攻咸阳(秦始皇的都城) 之前,楚怀王曾与他们约定“先人定关中者,王之”。
刘邦在剪除西进中重重阻碍之后,“先诸侯至霸上”,在轵道旁受“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①之降。刘 邦先破咸阳,并且拒关自守,打算自王关中。而项羽在杀掉卿子 冠军之后,破釜沉舟,以非凡的勇猛果敢,大破秦军,解了巨鹿 之围,使“诸侯军无不人人揣恐”②。不久他又收降了章邯,西行 略定秦地,声威赫赫,天下奠不震服了。就在此际,项羽闻沛公 已破咸阳,他按捺不住自己胸中怒火,发誓要击破刘邦军。
一场恶战在即,刘邦论兵力远不如项羽。他从项羽的季父项 伯口中得知此事后,大吃一惊,极力拉拢项羽的季父项伯,并约 为亲家。项伯同意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向项 羽谢罪。
鸿门宴上,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 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 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要其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 邦,也拔剑起舞,掩护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 盾闯人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爱此人之才,便问来者为何人, 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反诘项羽为 何杀有功之人。项羽无话可说,刘邦趁机一走了之。张良等人上 前给项羽献上白璧一双,项羽收下了,又给范增玉斗一双,气得 范增拔剑将玉斗撞碎。这就是后世所说的“鸿门宴”,著名的典故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就是指这段故事。后人把“项庄舞剑,意 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史记•项羽本纪》这样记载“鸿门宴”的:项王、项伯东向 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出召项庄……“若人前为寿……因击沛公于坐, 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r庄则人为寿。寿毕,曰:“……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 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今天位于陕西临潼县新丰镇鸿门堡村,距秦兵马俑博物馆2.5公里处的鸿门宴遗址,是骊山风景中最北的旅游点。它南依麵山, 北临渭河,地处潼关通长安之要道,遗址前横着一千米长的峭塬,• 中间像刀劈似的断为两半,南北洞开,犹如城门,鸿门因此而得 名。现存遗址用青砖砌成,十米高的旗杆上飘扬着杏黄色的帅旗, 台子北面建了一座蒙古包似的军帐,门口高挂“楚高军旗”,帐内 模拟当时的宴会场面,军帐用玻璃钢制成,里面有“项庄舞剑、 樊哙闯帐”等塑像,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战事中的重要一幕。
刘邦项羽争天下的故事不只影响了历史的格局,也创造出了 许多典故以警醒后人,亦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项羽是真正的 盖世英雄,项羽在鸿门放走了刘邦,也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项庄是项羽的一员武将,剑术高超。在这时期,剑术“舞练” 的运动形式,随着“宴乐必舞”、“乐饮酒酣必自起舞”的习俗而 出现在宴会上。鸿门宴上,楚项庄就是借“人为寿”为辞而“请 以剑舞”,遂在宴会上舞起剑来。如果没有这种“宴乐必舞”®的 习俗,项庄是不可能在宴会上拔剑起舞的。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 出,当时的武术已发展成可以单独演练的套路形式。
第二节三国风云浪花淘尽风流人物
《三国志》中记载的大部分事件都发生在荆楚之地,荆楚之地 为三国争战的主战场。“东汉以来荆楚多奇才,盖其地便于用武, 智计之士往往出焉,驰驾一世而立功名者常有人也,斯其可谓人中之豪杰矣乎? ”魏、蜀、吴三国之间的长期争战,促进了南北 武术的交流与融合。
一、当阳长坂显神威
长坂坡位于湖北省当阳市西南郊,三国古战场遗址之一。这 里是荆山余脉,东支南下所形成的冈岭地带,古曰“当阳长坂”, 或曰“当阳坂”。三国时长坂坡之战即发生于此。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秋,曹操在消灭北方群雄之后,挥 师南下荆州。此时割据荆州的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不战而降,屯 兵樊城的刘备感到形势孤危,被迫带领人马和不愿降的荆州官兵 及百姓向荆州重镇江陵转移,曹操闻讯,恐其得江陵成为后患, 令精骑五千急追,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至当阳长坂坡,两军遭 遇。刘备仓猝应战,兵溃,在混战中弃妻丢子仓皇出逃。幸有大 将赵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 免难” 。地以人显,人以地重,从此长坂坡这条高无峻秀之峰、 低无隐栖之谷的山冈便成了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胜地。
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为纪念赵子龙长坂坡大战中的功 业,在此树立“长坂雄风”碑,以供世人凭吊。其碑在清代乾隆 年间重刻,至1936年由当阳县长熊杏圃与当地驻军王禹九团长协 力在这里兴建长坂坡公园,隆其观瞻,以彰先民尚武精神。抗日 战争时期,日军占领,“雄风”碑被侵略者掠去。抗日胜利后,当阳县于19张伟然.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
长坂坡周围,还留传有与赵子龙相关的遗迹。在长坂坡东, 相传是赵子龙与曹兵巷战处,现有一条街,名子龙街。在坡西南, 有一座山岗,名子龙畈;在坡西田园中,还有太子桥和娘娘井的 遗迹。据说当年糜夫人抱着阿斗就是在太子桥下避难,娘娘井则 以糜夫人投此井自尽而得名。
距长坂坡25千米处,有一座坝陵桥,就是张飞“据水断桥” 的地方。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军追击刘备,刘备使张飞 将二十骑据后,张飞“据水断桥,嗔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 可来共决死!’”®猛将张飞的英雄气概,使得曹兵没有人敢接近, 刘备因此幸免于难。清朝雍正年间,有张氏后人在此立“张翼德 横矛处”石碑,至今保存完好。
浏览848次